第一篇: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幸福人生交流會心得體會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幸福人生交流會心得體會
201*年11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在南山舉辦的第21期“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幸福人生”交流會。通過幾天來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收獲頗多。所見所聞所感歸納有三:感動、感嘆、感恩。
首先,我想說的是:四十多年來參加的會議不可計數(shù),經過的培訓也不勝枚舉,大多是這樣一種景象:滿眼看去會場里睡覺的、打電話的、看小說的、聊天的、空座位的比比皆是?紤]再三歸納如下:講座不夠精彩,服務不夠到位,組織者與參會人員極其陌生。
而這次的學習班組織形式是空前的,服務態(tài)度是空前的,義工們身體力行的影響力是空前的,講座老師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感動-----來自于義工們的微笑服務與忙碌的身影。
記得第一天來到南山銀都度假村的情景。車門打開,走下車的那一瞬間感動便撲面而來。我的皮箱在我還沒跨下車的時候被一位記不起模樣的義工接過去拎到了餐廳接待處。從沒遇到的熱情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相信我的感覺,我遇到熱心人了,我只這么想……
在第七組報到處我見到了儀態(tài)端莊的李姝儀老師,登記完之后又是另一位義工帶我來到了后來幾天成為我“家”的賓館。房間一塵不染,與穿著印有“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字樣衣服的義工們開始平凡接觸:門打不開、沒帶拖鞋、需要被子、需要暖寶寶……我驚詫于他們的彬彬有禮,驚詫于他們的體貼入微,驚詫于他們竟然不只是對我好的熱心人而是真正把我當成了自家人,當成了兄弟姐妹……就在那個下午我真真切切在家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家的感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就像會議議程表中寫到的那樣------23日,迎親人。
我感動,感動教室里給我們端茶倒水的身影,感動為我們掀起門簾兒的白發(fā)蒼蒼卻慈祥可親的老阿姨。感動廚房里為我們精心準備營養(yǎng)餐的和蹲在六大盆水邊為我們洗刷碗筷的忙碌身影。更感動于衛(wèi)生間內為我們準備的貼心小護墊。
在這之前不管出門到哪里,隨身攜帶的衛(wèi)生用具要多全有多全,總嫌賓館床上、衛(wèi)生間、桌子上哪哪都是大腸乙肝小腸艾滋病。這次一樣,床單、被套、一次性桌布啥的都帶齊了。該鋪的鋪,該不用的絕對不碰。(學習心得 m.hmlawpc.com)怨的話、欺騙他人的話、不守信用的話、挑撥離間的話、諷刺指責的話。各位朋友如果你從早到晚都在說這樣的話,就是出惡言,會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個原則:一天之中,家庭和睦。首先要處理好夫妻關系,夫妻之間只要能夠守住一句箴言“只看對方的優(yōu)點,不看對方的缺點”,這對夫妻一定可以白頭偕老。一定要記住處處考慮到對方的需要。教育兒女要守住一個原則,就是德教為先,以身作則。要使自己的兒女來孝順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中國古人說“棄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我們放棄了父母親,對他們不孝順,反而把所有關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個家庭已經是不吉祥了。所以我希望通過今天的講座,能夠給大家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孩子的觀念。
鏈接 言語的力量
臺灣心理學家們做了花的實驗。他們把小學生分成三組,一組小學生在路過第一組花的時候要贊美它,說“你長得真可愛,我們喜歡你”;第二群小學生過第二組花的時候就說“討厭你、丑死了”,然后再給它吐一口唾沫;第三組小學生在過第三組花的時候,就從心里覺得不值得一看,故意不理它,不屑一顧。結果過了三個月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花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說“我們喜歡你,長得真可愛”,這些花果然長得愈來愈茂盛,確實很喜人;說“我討厭你、丑死了”,這樣的花都已經枯萎了,就像經常被指責的小孩子,蔫頭耷腦的樣子;而那個看了故意心里不理它的,就是看都不帶看的那種,它已經徹底死亡了。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惡不僅僅是說出來的言語是惡,其實意念的惡,給人的打擊更厲害。我們經常說,冷戰(zhàn)比熱戰(zhàn)更讓人受不了,夫妻之間如果有問題,吵吵架,這個問題可能就過去了;當你覺得這個人都不可理喻,我都不屑于跟他爭論的時候,這個時候對他的傷害是最大的。
安徽省廬江縣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中心農業(yè)部舉辦了一個“和豐傳統(tǒng)農業(yè)示范園”,這些老師給小蟲子、鳥專門開辟了一塊地。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小蟲子之所以來吃菜,只是因為自己沒有食物吃而已,所以專門給它們開辟了一個餐廳。這小蟲子們很聽話,經常就會到給它們專門開辟的餐廳來吃飯,別的給老師自己種的菜地,這些菜就長得非常茂盛,很少有蟲子。為了驗證音樂、還有語言對花的影響,
他們還開辟了三個菜地。一個菜地讓它聽《弟子規(guī)》,另一個菜地什么都不放,一個菜地讓它聽現(xiàn)在特別流行的那種搖滾音樂。結果過了幾個月之后,奇妙的事情也發(fā)生了,大家可能都猜到結果了,就是聽了《弟子規(guī)》的這個花、蔬菜,長得特別茂盛;什么都沒聽的一般般;聽現(xiàn)在流行樂、搖滾樂的那個菜地,長得特別不好。最后老師有點于心不忍,過了幾天覺得不能這樣虐待這些植物,也給它們改放《弟子規(guī)》的。
這些科學實驗告訴我們,人的言語對別人是有影響的。所以我們如果整天嘮叨別人、挑剔別人、指責別人、抱怨別人,他們的感受肯定不好。特別是一個人到四十多歲的時候,外邊的事業(yè)很成功,經常有人贊美他,結果回到家里就碰到很挑剔的夫人,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讓他渾身不自在,那可能過了很久,他就不愿意回家了。
因為言語如此的重要,所以中國古人特別重視對于言語的教導,像孔門四科,首重德行,然后教人怎么說話,然后才是做事做學問。從一個人的言語中,其實也能反映出一個人德行的高低!陡裱詣e錄》上有一句話:“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蔽覀兛茨切┖芎玫滦械娜耍钠綒夂,見到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所以他口里所贊嘆的人、所肯定的人就有很多很多!暗卤≌撸湫目贪,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我們看那些德行淺薄的人,怎么看?就是他的心地刻薄傲慢,見到每個人都有可憎惡的地方,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他眼里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視的人、所挑剔的事就很多很多。我們從一個人的言語之中,可以判定出這個人的德行。
第四篇: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穩(wěn)定形態(tài)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龍山12天的學習一結束,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和諧拯救危機》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和諧拯救危機》和《弟子規(guī)》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暗茏右(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第五篇: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
學習古圣先賢教誨,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
小學教師: 經過兩天的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培訓,我對中華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有很多的被大家忘記了,今天的我們,應不應改變一下呢,值得我們大家的思考。多少年來,由于輿論的錯誤引導,我們曲解了很多圣賢的教誨,甚至將一些傳統(tǒng)文化看成封建糟粕。其后果就是: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嘩”;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有用漢語寫上“請便后沖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漢語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看了有關學習《弟子規(guī)》講座的光碟,確實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諸的多優(yōu)秀品德。
《弟子規(guī)》,其總序開篇的“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系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钡奈牧x,是儒家思想的入門,融入了《論語》、《孟子》、《禮記》和朱熹語錄等儒家經典的精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tǒng),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是為人處世德行落實的必修課。這是古代圣賢歷經千百年驗證的成功經驗,它從做人之根本出發(fā),教育我們要從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
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yǎng)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fā)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機構,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講得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這些禮儀規(guī)范。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同樣,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之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fā)揮想象力是不會創(chuàng)作出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一定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也不會快樂。讀了《弟子規(guī)》,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弟子規(gu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一個教育的課本,這個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賢之道來作為我們指導的方針,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人人通過學習圣賢的教誨、落實圣賢的教誨而能夠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賢。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guī)》。許多人會認為《弟子規(guī)》是小孩子學的,大人就不用學了吧?那么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弟子規(guī)”這三個字,“規(guī)”就是規(guī)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學生的意思。誰的學生呢?圣賢人的學生。所以《弟子規(guī)》我們曉得它是根據(jù)孔老夫子在《論語》里面的一句話來作為整篇的綱目,《論語》里的這句話是這樣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一句話是出自于《論語》第一篇《學而》篇里面第六條。所以整個《弟子規(guī)》就以孔子的這句話作為綱目來進行開解。所以我們很明顯的看到,《弟子規(guī)》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學生的、必須要做到的?桌戏蜃拥膶W生,你看顏回、子貢、子路、冉求都是大賢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們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這個教誨不僅是說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學,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學的。我們想要做圣賢人的好弟子,就必須要在這個《弟子規(guī)》上面扎根。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弟子規(guī)》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yè)都是要學習的,都應該學習的。為什么呢?因為這是孔老夫子的教誨,而孔老夫子自己說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敘述的是古圣先賢之道,都是過去老祖宗代代相傳的教誨,孔老夫子自己沒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轉述前賢的教誨,所以這種規(guī)矩、這種生活的規(guī)范教育就是讓我們能夠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賢的根基。
“育苗辛苦半生忙,樹高方可與人涼,不愿兒為名利漢,便如孟母史留香!边@大意就講,培養(yǎng)兒女不容易,半生的辛苦,才把一個小苗養(yǎng)成一棵大樹,這是可以給眾人陰涼,服務人民。當母親的,不愿意兒子成為一個名利漢,為了名利而去追逐,而支持我走向圣賢教育之道,學做圣賢。那么我覺得應該要如母親的愿,效法圣賢,效法孔子、孟子。那么也讓我母親將來也能夠在青史留香,這是一個做兒女盡到的一種孝心。《弟子規(guī)》上講“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訓致”。所以《弟子規(guī)》,不僅是教導我們如何獲得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業(yè),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如何成就圣賢。圣賢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弟子規(guī)》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在古代,《弟子規(guī)》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她同樣是一面鏡子正在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tài),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guī)》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