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我們這棟大樓的阿姨抱怨說他兒子娶了一個90后的小姑娘,兒子是開出租車的,辛苦一天,晚上回到家,媳婦兒既不給他端洗腳水,也不照顧他吃飯,而是坐在兒子腿上,一陣嬉鬧。
她說,看到這番情景,她很心疼兒子,久而久之對兒媳充滿各種不滿,但又無能為力。
這種婆婆抱怨兒媳的現象并不少見,有人覺得是代溝,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而有的人覺得是因為婆婆是老一輩的思想,認為媳婦兒娶回家就該好好照顧老公,照顧他吃喝拉撒,然后各種低眉順眼。
其實,我想說,老阿姨只是犯了一個錯誤,界限不清。
這世界上有三種事情,我們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這三件事情十分清晰,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依附他人,別人的事去理解與尊重即可,你無須干涉也沒有權利去干涉,至于老天的事,我們好好配合就行,比方說下雨天你就就撐傘,天冷了你就添衣。
但是生活當中,很多人都缺乏清晰的界限。
他們常常把自己該做的事情托付給他人,并且常常有意無意的跨入他人的界限之內,很多時候,讓大家都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
有這么個故事,女兒要和愛的人結婚,可女兒的父親嫌棄男方家庭條件不好,于是告訴女兒,她不能和這個人結婚,如果非要結婚,從此就斷絕父女關系。
父親的初衷是好的,想要女兒將來的生活能夠有個保障,但他的做法,入侵了女兒的生活界限。
戀愛,結婚這些原本是女兒自己的事情,可父親非要插手越界。
結果,非但女兒痛苦,父親心理也十分難受。其實,父母這種左右兒女婚姻的現象在當前社會其實并不少見。
這是一種典型的界限模糊。
很多人心里有自己的想法,然而內心又存在與父母分離的恐懼,所以很難構成對事物的判別,常常處于兩難境地。
中國人注重情節(jié),人情社會,但越重視人情,往往越導致邊界的模糊。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狀況,家里來客人,為了表示關心與熱情,主人總會主動幫人夾菜,而不管客人是否喜歡。
朋友來你家玩,不僅僅要逛一圈,還要在你床上坐一坐。
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小孩來你家玩,孩子到處亂翻你家抽屜,他們不僅僅不管束自己的孩子,任由其翻箱倒柜,還覺得孩子這樣做很可愛。
有的時候,你心里明明十分不爽,但,礙于面子,只好默默忍著。
你也許會說,隨著居民素質的普遍提高,此刻身邊這種狀況越來越少了。
的確,順應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物理上的空間,對個人保密越發(fā)尊重。
以上的現象在慢慢改善,但很多時候,大多數人心理層面的界限依舊模糊。
這種模糊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人與人之間的無奈與痛苦。
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時,他很難覺察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出身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品味不同,喜好不同,對事物的態(tài)度與觀點也不盡相同。
如果一個人沒有清晰的界限,他就不會去尊重這種不同,應對這種差異,他常常會疑惑,然后質疑別人“你怎樣這么辦事?”
“你憑啥這么對待我?”
“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
“你的觀點好奇葩!”
如果你身邊有人經常對你說這樣的話,那只能說明一點,他的界限十分不清晰。
沒有必要去質疑別人的不同,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不一樣。
中國人的教育,界限常常是模糊的,一個小孩摔倒的時候,本來就應他自己爬起來,但因為心疼,父母會立即跑過去扶起小孩,某種好處上,父母的做法已經侵入了小孩的界限,小孩的自我界限在父母的這種溺愛式的侵入中一步步缺失。
父母幫著小孩子背書包,幫著他們監(jiān)督作業(yè),早晚接送,風塵仆仆。
界限的模糊,使得孩子認為這些原本自己該做的事情都是父母的職責。
比如高考,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把他變成了父母的事,乃至全家的事情。
孩子慢慢成年,獨立意識開始強化的時候,他們會慢慢發(fā)覺上學是自己的事情,和誰戀愛是自己的事情,嫁誰,娶誰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父母并不能容忍這種界限忽然清晰的狀況。
所以,孩子一方面宣告自己戀愛自由,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事情推給父母,買房,工作,帶娃,這些全部看作父母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當孩子帶著這種模糊的界限長大,與戀人相戀,每一天計較著我愛你多一分,還是你愛我多一分。
因為我愛你,我跟你是最親密的人,所以我的事情就需要你來幫我無條件完成。
這種界限不清常常體此刻生活的小事之中,也往往是兩性關系破裂的導火索。
因為帶著這種模糊的邊界與對方互動,該自己承擔的職責不去承擔,自己的事情沒來由的推給別人,久而久之,積累的矛盾升級。
造成無可挽回的矛盾有一天當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會帶著這種模糊的界限去教育他自己的孩子。
于是,在這種教育中長大的孩子又會延續(xù)父輩這種界限的模糊。
守住自己的界限,明白哪些事情該自己做,哪些事情該別人去做。
讓界限清晰,才能讓每一個人過的舒心,開心。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