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于廈門市區(qū)東南一隅的五老峰山麓,坐北朝南,依山面海,很有些氣勢,有著“千年古剎”之稱。
201*.5.15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南普陀寺的白塔以及園中的蓮池內,我和幾個拜佛老人匆忙的步履踏響了南普陀寺的臺階。
這是別具一格的寺廟,進門的左邊是用水泥護欄圍住的碧綠色的荷塘,形狀類似太極圖;兩尊白塔似是兩面旗幟在荷塘的一左一右聳立著,中間有7個小塔一字型排開;最左邊有一橙色亭臺,不時有白鴿從里面飛出,盤旋在荷塘之上或在草地覓食;幾個晨練的老人在護欄邊拉伸著腰腿;身著黃褐色僧袍的僧侶圍著蓮池轉了一圈又一圈。。。。。。好一派恬靜的景致呀!只有我一人在這靜靜地欣賞,很慶幸今天來的早。
這個歷史悠久的名寺,歷來香火旺盛,香爐邊、寺廟中早來的善男信女們已開始了他們的禱告,清晨的陽光為他們渡上了一輪金色。
這里建筑面積不是很大,但很精致,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不讓拍照,因此,我只在外圍轉悠,回廊中的“隨緣”吸引了我的視線,此時,正好一對情侶路過,于是,他們成為我對這兩個字的詮釋,并收入鏡頭。
其實,無論是情侶之間,還是朋友之間,亦或影人與景色之間,我們所碰到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緣字,緣來緣去靠的都是那點緣份,不強求,不刻意,順其自然就是隨緣。
“隨緣”兩字的正對面是“無我”,無我就是沒有我,多好的兩個字呀!簡單中透著深邃,佛界對它的認識或許更加深刻,這個“無”并非是真無,而“有”也并非是真有,佛陀說:“無我者肥沃,非我所,非我之我”。以不實之義為無我。
只是佛陀講的這種無我的境界,有幾人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現如今能有幾人做到?那是只有超越了自身極限的人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
當我看到這塊石頭上刻的四個字時,幡然醒悟,“心即是佛”,只要跟從心的指引向善就好,無論是“隨緣”還是“無我”隨心就好。
南普陀寺從古至今都是僧侶與信徒們修行的場所,每天都有人靜靜地坐在這里誦經,她們由心所發(fā)出的喃喃誦經聲,是遠離現代塵囂的顫音。
望著這些老年人的背影,以及這位年輕男子臉上的虔誠與肅穆,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使他們一心向佛?是厭惡了塵世的喧囂?還是看透了紅塵?或是憎惡世間的種種惡行,到此尋求一方凈土?亦或是為了家人的平安?
沿著山后的小路,一邊遐想著,一邊前行,一個白色的牌子醒目在岔路口,上面寫著:“寺院后山,禁止擺攤設點等一切商業(yè)活動”。真好!難怪這么干凈、這么安靜?一路走來真的沒有看到那些亂七八糟擺攤的,這在其他的景點是不曾看見的,南普陀寺的管理很到位呀,幽靜的環(huán)境多適合人們拋開雜念,一心向佛呀!
幾只野貓出現在眼前,綠幽幽的眼睛里似乎藏著兇光,那么不友好地望著我,我詫異,怎么會有這么多的野貓聚集在這?原來,它們是在等待每天前來給它們喂食的一位老人,那是一位有愛心的老人,也或許是一位信徒。真不簡單!能這樣一年365天,天天來喂貓,要有多大的愛心呀?這些野貓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有人來看它們呀!那眼神是焦慮嗎?
崎嶇的小路上灑滿了黃色的小花,不時地有小花落在我的頭上,不認識這些艷麗的小花,問路過的老人,他告訴我:“這是相思樹上開的花”。哦,即便是隕落也帶著淡淡的幽香,在長滿青苔的巖石上唱著它們最后的挽歌。
那兩棵生長在巖石罅隙中的、橫亙在路中間近千年的相思樹呀,你感動著路過你的每一位游客,你那婀娜的、油亮的腰肢或許能證明這一切。
一位路過的美女對著這兩棵相思樹自言自語道:“哦,你還在這呀?”,是問候,也是致敬,因為這是世間少有的癡情,這是愛的化身,這還是人們心中愛的圖騰,在這個還沒有完全泯滅人性的世道,它像一面旗幟,在這里聳立了千年,也纏綿了千年。
登極山頂,我看到了與南普陀寺毗鄰的廈門大學,還有那高聳入云的雙子大廈,以及極目處若隱若現的大海,登高遠眺,心曠神怡嗎?彼岸在哪里?哪里才是你朝思暮想的遠方?
滿山的相思樹,滿地的相思花,還有那揮之不去的馨香,在這南國一隅的五老峰上,在這南普陀寺的后山,一點都不浪漫,只有深情,只有被汗水浸透衣衫的我在癡癡地懷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