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三英語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所謂語篇(discourse)能力,是指從表述完整、確切意義和思想內(nèi)容的語段篇章的結(jié)構(gòu)形式入手,分析句子之間、段落篇章之間的銜接和相關(guān)意義及邏輯思維的連貫,使學生從中理解和掌握基礎(chǔ)語言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的實際功能,并從語言交際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掌握基礎(chǔ)語言現(xiàn)象!队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言知識不單單是語音、詞匯、語法的規(guī)則,還包括概念意義、語言篇章結(jié)構(gòu)、文化差異、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而且多次科學實驗研究都一致表明:外語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者的語篇理解力,而不是理解單個句子的能力。
然而在教學中,卻存在著這樣的缺陷:要么把閱讀材料僅作為傳授語言知識(詞匯、語法)的形式,把課堂教學變?yōu)榻處煹?ldquo;一言堂”,使原本豐富生動的教材內(nèi)容變?yōu)榭菰锓ξ兜恼Z法規(guī)則;要么只重視對閱讀材料事實細節(jié)的認定。這兩種做法都是以語法為中心,以句子為單位的教學法,過分注重句法結(jié)構(gòu),忽略了文體知識和語篇分析以及借助語篇的銜接手段所提供的主要線索進行整體理解,更談不上對篇章文化內(nèi)涵的挖掘。結(jié)果使學生對所讀材料內(nèi)容“見樹不見林”,對每個句子都懂了,但整個語篇卻不知所云。學生經(jīng)過了大量的閱讀實踐之后,實際閱讀能力提高不大。
初三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基礎(chǔ)知識,具備了分析簡單句子的能力,但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識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很弱,整體理解力不高,書面表達受中文干擾太大,文章缺少主題句。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或強化訓練中,應注意改進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改變學生在閱讀中只注重語言知識或逐詞逐句閱讀的習慣,引導學生快速找出文章的要點。從客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進而推測作者在每個段落中的微觀表述。用輸入指導輸出,用閱讀作為促進寫作的輔助手段,從篇章整體著眼,然后以篇章訓練來帶動語言基礎(chǔ)的訓練,提高語篇能力。
一、重視文體知識培養(yǎng)是獲取語篇能力的突破口
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如果能夠得知文章的體裁,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朱曼殊,1990)。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知識,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識別英語文章的不同文體,就可以作為提高閱讀效果,獲取語篇能力的突破口。英語常見的文體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所謂記敘文(Narration),簡而言之就是Telling a story。所以這種文體一般具有“Time”,“Place”,“Character”及故事的“Beginning”,“Developing”和“Ending”這六要素;回答問題“Hom.hmlawpc.come best ---Audrey Hepburn”為例:文中先后以“Hepburn m.hmlawpc.come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putting heart into what we do”或“There is a proverb saying: 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It is really true, I will tell you a story.”這樣的主題句就更能使文章所要表達的觀點或信息一目了然,更符合英語寫作的習慣。
總之,在初三的英語閱讀教學中盡可能從語篇的層面指導學生,使他們獲取基本的文體知識,具備分析篇章的初步能力,了解必要的文化信息,是改變目前學生整體理解能力低,寫作能力滯后這種狀況的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子。
參考文獻:
(1)周宗杰《語篇分析》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牛津初中英語》9A 9B 譯林出版社,2005
(3)《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胡春洞,戴忠文 《英語閱讀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5)黃國文《語篇分析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
淺談初三英語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hmlawpc.com/gongwen/39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