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XX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在前段工作基礎上,著力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梳理“四辦”事項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fā)〔2018〕45號)和XX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改革 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實施方案》(XX政辦發(fā)〔2018〕50號)精神,我市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改革 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實施辦法》(X政辦發(fā)〔2018〕31號),并完成了“四辦”事項的梳理和在省平臺的發(fā)布等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比對引用政務服務事項22359項,事項引用率100%,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填報22359項,事項填報率、發(fā)布率均為100%,全市依申請類事項網上可辦率提高到98%,其中市本級網上可辦率達到了100%。
二、加速推進“一門”“一窗”
市本級政務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率達87%,綜合服務窗口和主題服務窗口于2017年10月23日運行。區(qū)縣(市)政務服務事項集中進駐實體大廳加速推進。目前,高新區(qū)政務中心擴容增進了服務事項,XX縣新建15000平方米的政務中心場地已投入使用,政務服務事項已實現應進全進,XX區(qū)和XX區(qū)新的政務中心正在裝修,安化縣安排了近15000平方米的政務中心場館建設計劃,XX已啟動上萬平方米的新政務中心建設,確保實現“一門”要求。同時,各個區(qū)縣(市)綜合受理窗口崗位人員正在培訓之中。
三、著力平臺完善延伸
一是“一窗受理”綜合辦公系統功能日趨完善。完善“四大支撐”:在省內率先建成“人臉識別”系統,服務對象通過“人臉識別”后,系統即時完成身份驗證、數據調取、電子簽名、材料審核入庫等環(huán)節(jié),并自動生成辦理事項所需的身份資料;實現了“在線支付”繳費,針對政務服務事項辦理過程中的收費事項和非稅系統進行對接,開發(fā)了在線支付系統,通過銀聯、微信、支付寶等方式在線繳費;率先實施市級層面郵政專遞,一體化平臺和郵政速遞物流系統進行了深度對接,凡需要紙質辦理結果物的,根據用戶需要,由政府購買服務,市政務中心通過郵政專遞免費送達,此外,對于需查驗原件或紙質原件存檔的,服務對象也可以采用快遞方式郵寄到市政務中心進行申辦;電子簽章作為全省試點先行先試,出臺了《XX市電子證照應用管理暫行辦法》和《XX市行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電子印章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電子簽章的建設在6月底已完成,電子證照庫的建設在7月底基本完成,目前,全市已完成21家單位35枚電子簽章制作,綜合服務窗口已經從10月份開始使用。建成“四大寶庫”:“結果庫”,將統一發(fā)證窗口各類證照批文電子化后,企業(yè)、群眾可以重復查閱復用;“證照庫”,充分利用綜合服務和主題服務窗口統一出證的優(yōu)勢,建立了市級一體化平臺證照庫;“知識庫”,將企業(yè)、群眾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和咨詢過的問題以及部門收件要點進行梳理匯總,統一錄入數據庫,辦事群眾可以通過政務服務微信端、APP等方式查詢,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收件要點幫助工作;“共享庫”,即企業(yè)和群眾辦事提交過的材料,自動沉淀到材料庫,“一窗受理”綜合辦公系統通過公民身份證號碼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建立專門個人(法人)檔案庫,用戶再次辦理業(yè)務時,有關身份信息和已經提交過的資料可以共享,不必重復提交,從而實現申辦材料“一次錄入、一號匹配、全面共享”。二是平臺延伸工作進展迅速。各區(qū)縣(市)平臺已基本部署到位,初步滿足辦公應用,個性化開發(fā)、與實體大廳的融合可于11月底全面實現。三是開展了“網上辦”體驗專項活動。首先開展了高頻事項全程體驗活動。高頻事項承辦單位行政審批改革科(政務服務協調科)科長、窗口主任及市政務中心業(yè)務監(jiān)督科工作人員、技術人員組成“體驗辦事組”,對2018年實現的高頻事項進行全程體驗,發(fā)現并解決企業(yè)和群眾在“網上辦”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理順完善高頻事項“網上辦”流程和機制。其次,組織各窗口單位對本部門20%的二級及二級以上網上辦理深度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了模擬申辦測試。
四、優(yōu)化政務服務套餐
以一件事為標準,重點完善優(yōu)化了涉及多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通過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采取“群眾點菜、政府端菜”的方式,按照“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套表單”“一個機制”的模式運行,推出了多評合一、初步設計審查、一站式報建收費、多測合一、聯合驗收、不動產登記、企業(yè)開辦的政務服務套餐,并印發(fā)了《XX市投資建設項目“多頭聯審”、“多評合一”試行辦法》(X政辦發(fā)〔2018〕23號)、《XX市中心城區(qū)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實施辦法》(X政辦發(fā)〔2018〕30號)、《XX市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X不動產跑改組〔2018〕1號)等文件。
五、推動政務服務下沉
一是向園區(qū)放權。市委市政府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向園區(qū)下放市級經濟管理權限的決定》和《關于落實進一步向園區(qū)下放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工作的通知》,向園區(qū)下放了包括項目立項、供地用地(含占用林地)、建設用地規(guī)劃與建設工程規(guī)劃、排污許可、工程設計方案、園林綠化、安全設施、取水與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驗收、城市管理等涉及到17個單位共90項行政權力,并同步將7個單位共29項涉及到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相關的審批權和管理權限下放到XX東部新區(qū)。二是服務下沉。市直各相關單位通過將政務服務端口下沉或向基層設立服務窗口等形式,實現事項下沉、多點可辦。如市公安交警支隊的服務事項已實現“4+1”辦理模式,即分廳可辦、大隊可辦、中隊可辦、區(qū)縣政務中心可辦,部分事項在中心城區(qū)流動車輛實現“移動辦”;公積金中心在全市設立9個辦事網點,實現多點可辦、就近可辦。
六、營造“網辦”氛圍
一是發(fā)動了用戶注冊。我市印發(fā)了《關于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的通知》,要求市直部門組織人員在省平臺上進行注冊,目前已注冊用戶超5000人。二是加強政務中心主體陣地宣傳。在政務中心大廳擺放了政務服務微信、政務服務APP二維碼,引導群眾關注和注冊。三是加強新自媒體宣傳。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各類自媒體加強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宣傳。10月23、24日,組織了中新網、XX日報、新XX客戶端、鳳凰網等近30家重點新聞媒體“打造信息強省 助推網絡強國”媒體XX行活動,對“讓數據‘跑’起來 XX‘互聯網+政務服務’按下便民‘快捷鍵’”進行了專門宣傳報導。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