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與時俱進
論與時俱進
【摘 要】當今社會既是科技人才的社會,不斷向前迅速發(fā)展的社會也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社會,日新月異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理解與時俱進,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在時代的潮流里逆流而上。弘揚與時俱進精神不僅是繼承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精神,也是每一個人所必須理解的人生真理。
【關鍵字】創(chuàng)新 實踐 發(fā)展
一、“與進俱進”的基本含義。
含義:在《易經》和《楚辭》中都有一些相關記載。《易經》上說:“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皳p”就是“損失、得失”,“益”就是“收獲”,“盈”就是“滿”,“虛”就是虧,意思是說利益得失贏虧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fā)展而同時變化的!冻o》上講:“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時推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賢人不停留對某一事物的固定理解,或者說是不跟在事物發(fā)展的后面去理解,而是能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行跟進的理解。從詞義面上的理解,“與”就是跟隨,“時”就是時代,“俱”就是全面,“進”就是前進,與時俱進就是正確識時,積極求進,也就是說隨著時代發(fā)展而全面推進。用通俗的話來理解,與時俱進就是要根據變化了的實踐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
從深層意義上講,“時”,是對客體的描述,指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進”是對主體的要求!芭c時俱進”,就是我們黨要在理論上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強調與時俱進,是對理論與實踐關系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認識的深化,也是對黨的思想路線認識的深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經歷一個發(fā)展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思想路線;列寧提出了“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思想路線;毛澤東把黨的思想路線概括為“實事求是”;鄧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江澤民把“與時俱進”融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作為“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將其
提到“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高度來認識,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新發(fā)展。
因此,“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中國的發(fā)展前途和命運。”
二、“與時俱進”的在實踐中的發(fā)展及體現
1、與時俱進,就是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上、理論上與時代同進步,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要求她所領導的國家事業(yè)也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要求她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又要在實踐發(fā)展中不斷檢驗和豐富這一偉大學說,不斷推向新的發(fā)展境界,而不是因循某些原理、結論、章句,教條主義地生搬硬套,削足適履。
2、“與時俱進”經歷了歷史的考驗,是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精神。伴隨著每一代人的生活。
江澤民在201*年建黨80周年講話中提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201*年中央黨校發(fā)表的"5.31"講話中,他又進一步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黨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中國的發(fā)展前途和命運"。
把握了這個精髓,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所創(chuàng)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在認識上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把我們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和黨執(zhí)政興國的重大使命結合了起來,是新形勢下我們黨治黨治國的根本指導方針。因此,要堅持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只有以這種態(tài)度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學出新成效,得到新收獲。
3、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就必須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chuàng)新。
與時俱進是通過創(chuàng)新來實現的。胡錦濤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以反映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
并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證。這就告訴我們,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要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就要明確理論創(chuàng)新的目的和主旨是要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來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最終是為了使我們的理論能夠更好地指導和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就要勇于和善于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chuàng)新,當前要著重抓住“三個解放出來”,即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不合時宜的觀點、做法、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還要不斷深化對“三大規(guī)律”的認識,即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guī)律、對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認識。實現“三個解放出來”,把握“三大規(guī)律”,我們就能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我們黨與時俱進。
4、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就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問題上,江澤民同志始終強調要做到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須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一點,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要正確處理堅持與發(fā)展的關系,做到在堅持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堅持。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我們的事業(yè)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歸于失敗。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如果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方針,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fā)生失誤。
5、“與時俱進”精神不僅是中國社會主義不斷進取不斷進步的體現,也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精神。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朝代的更替,社會進步都是在與時代的進步中才得以從在的。我們在學校學習,社會生活會遇到很多對自己不利的事,但是我們能夠吸取教訓,與時俱進的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這就是根據時間,地點,事物的變化而不斷進取,能夠及時創(chuàng)新得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使問題更加簡單方便。比如說: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時常很迷惑,他們認為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僅不會運用,而且學無所用。一方面是因為社會需求不同。學生在選擇自己專業(yè)時不能正確選擇。另一方面是社會對每一個職業(yè)要求是變化的。也就是與時俱進。時代不同,所需不同。因此只有與時俱進,及時了解社會需求,正確選擇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自由的做自己喜歡的事。
三、“與時俱進”的意義與作用
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要統(tǒng)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離開了中國的具體實際,既談不上堅持馬克思主義,也談不上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這樣,我們就能夠不斷地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創(chuàng)造前人沒有的理論,解決新問題,開創(chuàng)新事業(yè)。
【參考文獻】 [1]《人民網 <與時俱進>論述》北京市委黨校副研究員 楊德山,201*年06
月21日
[2]《胡錦濤“三個代表”思想》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
[4]《人民網 學習要堅持與時俱進精神》邢賁思
[5]《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偉大成果 武國友;胡永強》
寫作過程:在編寫論文的過程中,在圖書館借閱了“三個代表”與時俱進的相關書籍,并參考了書中有關與時俱進的文本內容。并且整理收集了重要信息。不僅遇到了一些事例稀少的困難,而且在編寫中對大量信息的整理也十分的費力。在此基礎上大量收集了考試吧上的網絡信息作為參考。經過一個星期的編寫,終于完成。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論
與
時
俱
進
系別:電力工程系
班級:發(fā)電1035 組員: 方曉強(12) 白繼禹(13) 張志偉(29) 時間:201*/11/18
第二篇: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
內容摘要: 進入新世紀,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刻變化,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與一百多年前馬克思主義誕生時的情況已大不相同。中國的基本國情與誕生馬克思主義的西方社會、與誕生列寧主義的俄國的情況也大不相同,F在的中國與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中國也大不相同。我們黨所處的地位和環(huán)境,黨所肩負的任務,以及黨員隊伍的狀況,也都發(fā)生了許多重要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需要作出理論的概括,廣泛深刻的社會變革呼喚著理論的創(chuàng)新。本文從馬克思時代、列寧時代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的幾個時代論述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以及討論如才能與時俱進。
關鍵詞: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諧社會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恩格斯結合變化著的實際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為他們創(chuàng)立的科學理論不斷增添新內容。
一、早在1872年的《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①馬克思、恩格斯時時在關注實踐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理論的同時,還滿懷信心寄希望于未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發(fā)展自己創(chuàng)立的學說。
馬克思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聲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新世界!瘪R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確提出:“‘所謂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變革的社會!雹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并不認為這一著作中的論斷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實踐和形勢的發(fā)展,他們一旦發(fā)現有的論斷已經“過時”,就通過再版的機會及時修改和豐富原來的認識。1848年,《共產黨宣言》出版,在以后的幾十年中,馬克思、恩格斯為它的不同版本寫了多篇序言,在序言中對《共產黨宣言》加以說明、訂正或補充,使之更加完善。
他們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這個《宣言》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
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了革命措施沒特別意義。如果在今天,這一段有不同寫法了。”“由于近25年有了巨大發(fā)展的工人階級政黨組織也發(fā)展起來了,所以這個綱領有些地方過時了!币陨线@些足以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在訂正、豐富、發(fā)展自己的理論。
二、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體現和發(fā)展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的時代特征以及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列寧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是一種既繼承又發(fā)展的科學態(tài)度,而不是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列寧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說過,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我想我們應當首先和特別注意這一點。”列寧認為,在整個帝國主義鏈條中出現了薄弱環(huán)節(jié),社會主義革命可能首先在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革命勝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國當時就是帝國主義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俄國進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列寧的這一論斷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正是這一理論指導的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品質的證明。列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品質的體現。
三、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同志是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態(tài)度的典范。他帶領全黨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指導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同樣強調要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9年他指出:“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后來出現的所有的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
四、鄧小平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針對“兩個凡是”的觀點,鮮明地提出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并引發(fā)了一場“兩個凡是”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這場討論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觀點的勝利而告終,也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敖夥潘枷耄瑢嵤虑笫恰,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正是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鄧小平提出要對我們以往的錯誤,從理論上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他還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只是經濟手段。既然市場經濟是一種經濟手段,那么,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這就為我們確立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正是以鄧小平的這一思想為基礎,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我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找到了一種體制上的保證。
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品質的集中體現
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莊嚴歷史責任。江澤民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只有正確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安荒苣帽颈救タ驅嵺`,而是要用實踐去發(fā)展本本!薄叭绻疡R克思主義變成了一成不變和干巴巴的教條,變成了簡單的說教,脫離了群眾活生生的實踐,那就不會有說服力,也就會喪失生命力。”把發(fā)展先進生產力、發(fā)展先進文化、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結點。江澤民同志說:“‘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求全黨“一定要堅持把全面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統(tǒng)一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統(tǒng)一于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江澤民同志強調:“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边@一論斷很深刻的。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論斷,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新境界。
六、以胡錦濤為代表提出的和諧社會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從《尚書》、《周禮》到《說文解字》,和諧兩字都是指音樂的合拍與禾苗的成長,“和”即是“和”,引申表示為各種食物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協調,即《中庸》里說的“致中和,天地位焉”和《周禮》中說的“以和邦國,以統(tǒng)百官,以協萬民”。此外還有很多古今對于和諧及和諧社會的描述。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黨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摯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觀。和諧社會的前提是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和諧社會的核心是:民主法治。和諧社會的要求是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這些都是與當前的經濟文化相適應的,是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
七、怎樣做到“與時俱進”
1、要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歷史及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證明,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科學把握和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特征。胡錦濤同志指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用歷史的與時俱進的觀點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中國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
2、要有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性。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首要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出現曲折時經受住考驗,并做到敢于與時俱進,善于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也有助于我們
更好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有助于更好地在堅持中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3、要處理好繼承和發(fā)展的辯證關系。繼承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創(chuàng)新是最好的繼承,沒有繼承就談不上發(fā)展。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要繼承,但要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不斷豐富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思維。
4、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就是要面對新的實踐,揭示新事物的本質,得出正確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結論。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沖破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束縛,擺脫傳統(tǒng)陳舊觀念的影響,勇于探索,勇于實踐,認識和發(fā)現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從而不斷開拓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五、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刻變化,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中國共產黨人只有與時俱進,站在時代前列,立足于新實踐,把握住時代特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現實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吸取一切科學的新經驗、新思想、新成果,才能夠對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實踐中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實踐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一科學論斷,弘揚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的崇高精神,對于我們在當今世界劇烈變動的歷史環(huán)境和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怎么“進”
——也談點初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問題
樂治中學 龍羽良
題目是琢磨了幾次才定奪下來的。開始本來是想結合本職工作,談談“與時俱進”的話題,所以題目是《“與時俱進”怎么“進”》,寫下后又覺得這話題太大。自己才疏學淺,理論素養(yǎng)駕馭不了這么宏大的話題,只好加了個副標題——也談點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問題,這樣范圍就縮小多了:首先是“班主任”的工作問題,并且只就“初中”而言,而不是整個教育系統(tǒng);其次是只限于對學生“德育工作”,而不包括其他;第三是只談“點”,意即只是局部的淺談,而不敢全面、深刻的談論;四是加了個“也”字,大略就是湊湊熱鬧之意,因為本人只當過兩年的班主任,論資排輩,皆屬末次,但也還有那么一點點資格可以談論一下的。如此這般,才不致誠惶誠恐,古人所謂“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大概如此吧,此乃外話,休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先從別事說起——
1993年的“五.一”。央視的《東方時空》開播了,45分鐘的欄目,最初是由幾個子欄目構成的,其中一個子欄目叫《東方之子》,是一個人物訪談的板塊,訪談的嘉賓,當然是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今天我們看各類的人物訪談節(jié)目,在畫外音的解說中,對當事嘉賓都是直呼其名的,一般并沒有加上“老師”、“老人家”等字眼,作為觀眾或聽眾的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之處,且不管嘉賓的身份、年齡、地位等。這都是《東方之子》首開先河。然而《東方之子》開播之前。圍繞著對嘉賓的稱呼問題,欄目組是頗費了一番考量的,因為請來的嘉賓,大多是一些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如果在節(jié)目里直呼其名,顯得不尊重,甚至被認為連起碼的禮節(jié)都沒有了,但問題是:如果在節(jié)目里稱呼他們時總冠之以“老師”、“藝術家”、“科學家”等等表示尊敬的字眼,就會有許多反感的聲音出現:你尊敬他那是你們的事,這與我們有什么關系啊,你稱他為什么“老師”或者什么什么“家”,難道也要我們跟著接受嗎,我不認為他有那樣的境界啊,你這不是強奸民意嗎!看看,這么一個簡單的稱謂的問題,要考慮這么多因素。要知道,1993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已進行了10多年,早已不是之前的那種一元化時代——上面說,下面聽,觀眾只有耳朵,不準有嘴巴,這是其一;第二是當時的電視制作理念早已有了“平等”的意識,如果還延續(xù)以前的單線傳播思維,那《東方時空》恐怕早已夭折。正是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東方之子》里,我們第一次聽到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敘述方式——對嘉賓直呼其名。這個細節(jié),是我在白巖松的《痛并快樂著》里看到的,當時的感覺是:隔行如隔山。今天我們作為普通觀眾,看到電視屏幕上那些點點滴滴的變化,其實背后都是有與時俱進的意識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在支撐著。
來反觀我們的學校教育,何嘗不是這樣的狀態(tài)呢?首先是每次全國性的課改帶來的一些細節(jié)上的變化,包括教育者自身的一些改進,都是有一些意識和一系列的系統(tǒng)的理論在支撐著,其次是受到的一些誤解,也是因為隔行如隔上的緣故,比如有人認為學校還在用教鞭,比如認為教師就是井底之蛙式的書呆子(當然有一部分的確在執(zhí)著地配合這一觀點)
別人是因為隔山而霧里看花,那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自身就不能糊里糊涂 1
了。拿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來說。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可能是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打一槍換個地方”,毫無規(guī)律可循,1+1一直等于1,毫無進步。那如何做到與時俱進呢,愚以為有兩點:一是做一個不落后于時代的人,把握時代脈搏;二是要掌握自然、社會、心理等一些基本的學術理論(不只是教育的)
在用事例佐證這兩點之前,先得承認有關班集體的一個事實:如果一個班(40—65人的規(guī)模),固定(是固定而不是隨機)有3—5個以上的學生常常違規(guī)違紀(先保證所制定的班規(guī)是合情合理的),讓其他任課教師都感到厭煩、失望,這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出現了問題,這個假設若可以接受或勉強接受,那討論可以繼續(xù)。針對班主任自身問題,是不是可以考慮以下幾點呢?
一、整體與部分的問題。主要指兩方面:時間上的縱向之間和全體學生的橫向之間。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之人,他們有共性,也有個性;有自己的歷史,也有現在與未來,是在發(fā)展、變化著的一個個有機整體,因此,德育工作也自然是一個科學的有機系統(tǒng)。這就需要把三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的同時,更要考慮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和方式。比如就學生的共性而言,七年級時表現為延續(xù)小學時的“聽話”,到八年級就叛逆,九年級開始獨立思考,所以七年級時主要進行嚴格的灌輸與矯正,八年級時重在平等而深入的交流,九年級則可開放式的協商,簡言之就是“七嚴八活九開放”,而這三個階段不能顛倒,前一階段更是后一階段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得好,后邊的收效才可靠。又比如就整體的班風班紀而言,面對班級的全體成員,是眉毛胡子一起抓,還是要重點突出、統(tǒng)籌兼顧?我想應該是后者吧!這基于兩點考慮:整個班不可能都是德育工作的重點,若面向全體,勢必傷及無辜,引起心理不適;一個班內其實也就那么幾個重點盯防對象,面對他們,小范圍或一對一的解決,效果比面對全體要好。二是德育工作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能全體一樣,全員統(tǒng)一,否則讓學生無所適從,其效果就有如隔靴搔癢。以上思路的依據,其實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哲學理論。但有人知道,又偏不這么干。為什么呢?因為他讀書時他的老師就是這么干的:三年都是一個樣子;經常面對全班集體訓話。那時候的的很多老師也是這么干的,所以他認為這樣做天經地義?矗@就是沒有與時俱進的表現吧!
二、姿態(tài)問題。與學生打交道,姿態(tài)很重要,與問題學生更是如此。比如叫某個或幾個學生走出教室單獨談話,該用怎樣的姿態(tài)示人呢?是高高在上的俯視,還是有建設性的平視?我想應該是后者。就初中階段而言,學生大多處于叛逆期,加之90后、00后的共性心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較早地趨近于成人化,但經驗又嚴重欠缺,所以他需要指點,而不是劈頭蓋臉的指指點點。所以若你在他們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時,德育效果定然收效甚微。這又關系到心理學。比如與問題學生個別談話,先強調是聊天而不是訓話,是詢問而不是責問,并且談話內容還要保密,不能讓別的學生或者老師聽到,這是給足面子,在平等的氛圍中深入交流,因為每個問題的出現,一定是有原因的,多傾聽,多鼓勵,多建議,多寬容,效果要好得多。
三、時機問題。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也要有時機的選擇問題。通常有兩種情況需注意:一是也有必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正如俗話所說的“別總拿一張嘴背在他身上”,要分時間,看場合,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此問題,你卻講彼問題,顯然他們會反感;他一臉茫然時,你卻獨自津津有味表演,缺乏共振,無疑他會麻木!二是要會借勢。太極高手有借力用力之說,市場營銷,也有借勢宣傳推廣之法,做學生的德育工作也講此借勢之道。學生與其他老師之間,2
與學校之間,與家長和同學之間,總會有一些交集、互動,不管是良性互動還是惡性事件(如果是惡性事件也別怕,只要未達到違法亂紀),這恰恰是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的一個絕好時機,正是可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的時機。比如兩個男生因互相“看不慣”而相約“單挑”,又如一個女生因濃妝艷抹而被學校逮個正著,這些都是機會,這比平常預防式的教育效果要好。這就是借勢!
四、理論高度問題.但凡寫進班規(guī)里不準學生出現的行為,請一定從理論的高度講清楚“為什么”。比如學生抽煙的問題;故意穿奇裝異服,故意遲到,故意奇腔怪調,奇裝異發(fā)的問題;逃課問題;故意長發(fā)遮眼以及課堂上亂說話問題;集體犯錯(比如集體逃課)問題;盲目追星問題;女生妝飾成人化的問題;課堂上嗑瓜子、嚼口香糖、剪指甲、穿拖鞋問題;還有早戀、人際關系及個人精神狀態(tài)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都會遇到的,也會在班規(guī)里寫清楚不準這些問題的出現。問題是你紙上寫清了,口頭上交代了,學生也可能記住了,但你解釋清楚了嗎?如果不解釋清楚為什么不能出現這些問題,你認為學生會真正信服嗎?如果是以自認為很強大的的那點可憐的“權威”硬壓下去,那只能有兩種結果,一是根本管不住,二是學生很“聽話”,但只是工具而已,奴性十足,不能成人!
以抽煙為例,假如有學生問:我為什么不能抽煙?這問題罕有學生會當面提問,但其實他們心理一直有這個疑問,所以必須解答好。如果你回答:按規(guī)定學生不能抽煙,至少不能在學校抽煙。這樣的回答純屬正確的廢話,就好比問一個人為什么年紀輕輕就死了,而回答是因為他活得不夠長?赡苣阌謺卮鹫f:抽煙當然不好,第一浪費錢,你看你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多辛苦,錢來之不易,第二對身體不好,年紀輕輕,把肺都熏黑了等等。據我所知,在時代發(fā)展到21世紀的后工業(yè)革命時代的今天,有許多人還在用這種盛行于上世紀的這套說辭來忽悠學生,這其中的原因,前文已說過,就是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因為當初他的老師就是這么說的,所以今天他也這么說。其結果可想而知,學生不但不會買賬而陽奉陰違,還會暗笑其迂腐。我們回頭來看這套說辭出什么問題了,第一是“本來就規(guī)定不準”,這剛才說了,屬于正確的廢話,主要來看另外兩點:浪費錢財和傷害身體。先說傷害身體,他馬上會在心里想:老師也抽煙,他父親也抽煙,不見身體有什么問題啊,特別是他自己抽了,也不見身體有什么問題啊,至少沒看不到,沒感覺到,所以他口服心不服。再來說說浪費錢的問題,不可否認,每個地方、每個時代都有一定比例的家庭生計困難,對困難家庭來說,學生悄悄抽弄錢去買煙,確實會造成家庭負擔。但要注意的是,那些抽煙的學生大多是家里還算不錯的小康之家,這點錢在他看來談不上浪費,你說他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多么多么辛苦,他還可能暗笑你那點可憐的工資還不夠他父母喝茶,當然抽煙的學生也有來自家庭困難的,但你會發(fā)現他們有一幫家境不錯的“狐朋狗友”會經常為他提供,而且他自身也早已麻木,對父母的難處不會心疼到就此不抽。而這,恰恰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麻木空虛而抽煙,因結交一些狐朋狗友而抽煙;而抽煙又導致空虛麻木,又以煙為媒介而結交一些“狐朋狗友”,滋生另外的問題,如此惡性循環(huán)!問題的癥結找到了,就該對癥下藥了,怎么辦呢?兩點:一,講清道理。二,找到根源。開始抽煙時,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抽煙時至少有兩三個同伴吧,即便沒有,有了煙并且有了抽煙這一行為,是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的,這就是常言說的“煙搭橋酒開路”;幾個人既然都可以在一起抽煙,那為什么不可以在一起喝點酒呢?于是又有更多同伴加入,開始可能是隨便喝點,頻率也不高,并且心理還有點放不開,時間一長,開始經常喝,經常醉,于 3
是學業(yè)也荒廢了,接著又常在一起上網,一起打架,一起泡妞….這其中可以看到,最初的一點點可能是不經意間的放縱,就有后邊的一系列的行為出現而且愈演愈烈,變本加厲!這就是著名的骨牌效應,亦即多米諾骨牌效應,指的就是在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tǒng)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理論可以簡單提及,但一定要把這種連鎖反應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結合學生自身的的實際情況擺明!這樣給學生說清道理,并不能保證他馬上改過,但至少可以保證兩點:一他不反感,緊接著他會愿意聽你講下去。如果你還沒開口他就知道你要講什么,怎么講,他心里就會有抵觸情緒,這是人的共性,即便你講的有幾分道理,他也不買賬。這樣的德育是失敗的。第二,他以后再犯時,心里就或多或少有點顧慮了,也能多多少少有意識的思考一些問題了。這時再加強跟蹤,監(jiān)督,效果會好很多。包括逃課,也是這個道理,很多學生也是從一兩節(jié)自認為不重要的課開始的,這一兩節(jié)“不重要的課”,就是骨牌效應里最初的那個“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但時間長了,逃的節(jié)數逐漸增多,最后也不管重不重要了,早上逃了,下午想逃,覺得今天都可以逃了,明天也同樣可以,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然后是找到根源,就是找到那個“很小的初始能量”是怎么產生的,然后對癥下藥!當然這點需要學生及其家長的配合了!而學生的配合,又取決于班主任的談話藝術了!
所以,還是上文提到的:每個問題的出現,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大多又與人的心理機制有關。比如故意穿奇裝異服,故意遲到,故意奇腔怪調,奇裝異發(fā)的問題,這根本的原因是其實就是混得差,因為人性深處有一個共同的東西:表現欲——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引起別人的注意,但當自身一無是處或者還未發(fā)現自身優(yōu)勢時,就用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來達到這一目的了?梢耘e很多例子,甚至是阿q的例子:阿q一無所有,且額頭上還長了個瘡疤,總之是軟件硬件都不行,于是他只好和小d比身上的誰的虱子大并且咬得響。當然這個道理要及早面對整個班不點名不針對的講清楚,以達到預防的目的。如果真出現這類行為了,那就單獨談話,但在簡單復述上述理論時,還要重點肯定這類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為任何成功都是與眾不同!又比如有部分男生故意把頭發(fā)遮住眼睛,或者在課堂上亂說話,這是缺乏自我意識的體現;其他的許多現象,也都能找到它問題的癥結所在,比如:
集體犯錯——集體無意識的體現;
盲目追星——崇拜的本質是無知!
女生妝飾成人化——美學問題;
課堂上嗑瓜子、嚼口香糖、剪指甲、穿拖鞋等——現代禮儀。
不合群——團隊精神,人格魅力!
遇變故而萎靡不振——祥林嫂心理。
找到問題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再向學生闡述清楚,以達到防治結合的目的。在認同的基礎上,個體對自身行為的朝好的一面修正,這是人類心理固有的一種建設機制,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表述的就是這種心理機制,而班主任要做的,首先是講清楚“為什么”,這樣才會有一個共通的認識。這樣就減少了動不動就叫學生請家長的次數了
綜上,沒有一定的與時俱進的現代意識和理論素養(yǎng),正如牽牛沒有牽著牛鼻子,就很難知道許多問題從哪里來,怎么演變,怎么解決,忙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第四篇: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
———《8090》的評析
從目前央視到地方臺,各種電視節(jié)目的收視率,包括連續(xù)劇、娛樂節(jié)目等等都是與當前觀眾,也即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文化接受息息相關,而電視文化的發(fā)展方向通過電視節(jié)目的內容來展現,電視節(jié)目的形式內容也即是觀眾的品味,正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清晰的明白電視文化所表現的正是當前國民的文化素質的程度,進而你可以引出對國民的素質的深層剖析。
《8090》是湖南衛(wèi)視于201*年11月30日開播的一檔情感節(jié)目,定位在“中國第一檔青少年情感節(jié)目”!8090》是湖南衛(wèi)視對情感類節(jié)目創(chuàng)新的積極嘗試。它將視線對準80、90后,講述情感經歷、分析情感困惑、解決情感問題。憑借鮮明的主題、辛辣的話題、新穎的形式,以全新的節(jié)目理念和真摯的情感,引起眾多年輕人的共鳴。
一、積極向上的節(jié)目理念,傳遞人文關懷
201*年情感類訪談類電視節(jié)目遍地開花,同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竟然達到170個左右,時至今日鮮有哪檔節(jié)目能被觀眾記住。節(jié)目中同質化嚴重、創(chuàng)新不足的弊病影響了節(jié)目的發(fā)展。因此,相關部門三令五申情感節(jié)目不能只關注邊緣話題,原因在于邊緣話題會帶來邊緣情感、邊緣價值觀,如二奶、暴力、亂倫等話題,可能帶給受眾不良影響!8090》小心地避開了這些雷區(qū),如其博客上09年底的節(jié)目發(fā)出的討論話題為“上學無用?網婚?婆媳關系?隱私?”分別關注教育、戀愛、婚姻,這都是人們司空見慣又頗為棘手的問題,在主持人和觀察員的調解下,多數節(jié)目以“類團圓”方式結束,達成了對受眾的正面引導之勢。
價值多元化時代,主流與邊緣之間的界限原本模糊,我個人認為,《8090》的話題之一是讓邊緣化生存的人物演繹有關主流價值的故事,如前十五期中有鋼管舞女《鋼管舞女的艱難愛情》、侏儒癥患者《小矮人相親奇遇記》等。
《8090》的人文關懷體現在引導觀眾理性思考,促使觀眾產生感悟和啟發(fā)。同時,《8090》欄目在一些細節(jié)設置上體現了人文關懷意識。比如舞臺上的簾幕,用于保護一些不愿意面對觀眾的受訪者不會暴露在鏡頭下;在外景采訪時,為出鏡但當不愿意露出面容的受訪者在畫面上打出馬賽克等等。此外《8090》還真心誠意地幫助受訪者解決問題,追蹤受訪者問題解決的進程,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援助。比如《婆婆、女人和狗》,這期節(jié)目在錄播時他們的矛盾本已解決,但是記者做了后續(xù)追蹤,發(fā)現仍有問題存在,最終在記者和當事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二、細分受眾群體,吸引年輕觀眾
節(jié)目定位是目標營銷策略在電視傳播領域的重要應用。面對節(jié)目同質化,明確節(jié)目特性,科學定位受眾群,形成自己獨特的賣點,有利于節(jié)目脫穎而出。
1、定位80、90后
大多數情感類的節(jié)目的內容比較寬泛,多是柴米油鹽、悲歡離合的煽情故事,缺乏明確的觀眾受眾群!8090》通過細分受眾,展現80、90后人群的思考與感情,打出了“中國青少年成長情感故事”的口號,與其他情感類節(jié)目形成差異化競爭,吸引了大批年輕受眾,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8090》講述的校園愛情、師生戀、網婚、剩女、新婆媳關系等新銳話題,使觀眾產生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反思的同時啟發(fā)人們怎樣去處理各類情感問題,避免重蹈覆轍。因此,真實鮮活的80、90后本身就是節(jié)目最大的魅力和看點。雖然主題定位年輕人,但因其內容多元化、包容性強,設計話題影響力大,也吸引了一些其他受眾群體。
2、節(jié)目包裝青春時尚
為了符合受眾群的欣賞習慣,《8090》對節(jié)目包裝做出了大膽嘗試。節(jié)目包裝圍繞“年輕”大做文章,充滿時尚、新潮的氣息,符合湖南衛(wèi)視快樂、年輕的整體頻道風格。具體來說,節(jié)目通過多種剪輯和包裝手法,加入娛樂元素,豐富視覺效果。主題曲,《8090的歌》旋律動感、歌詞勵志,盡顯活力、時尚的風格。演唱者“快樂男聲”張杰是杰出80后青年的代表。節(jié)目logo顏色鮮亮,片頭清新活潑,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此外,活潑的燈光效果、淡紫色調的舞臺、閃亮的水晶簾,營造出的格調溫馨浪漫,具有生活化氣息,不僅符合當事人的心境,也與節(jié)目的主題定位和風格相得益彰,增強可視性,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
三、多元化敘事元素,強化傳播效果
人們通常喜歡看曲折動人的故事,其開端、高潮、結局不斷吸引著觀眾的眼球!8090》節(jié)目時長達72分鐘,要想感染和打動觀眾,節(jié)目設計必須涉及到如何講故事,用什么方法講故事。情景再現和現場講述的表現形式,懸念設置、互動交流、矛盾沖突,使節(jié)目敘事嚴謹而又豐富飽滿,強化了節(jié)目的傳播效果。
1、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
設置懸念就像戲劇里的抖包袱,利用觀眾的心理接受規(guī)律,打破平鋪直敘的單調感,營造緊張的氣氛,引發(fā)觀眾對故事發(fā)展和人物命運的關注,并引導節(jié)目的敘述方向,牢牢抓住受眾的注意力。
《8090》(請勿抄襲好范文 網:m.hmlawpc.com)注重劇情的鋪陳,懸念的設置和揭曉貫穿于整個節(jié)目過程中:
節(jié)目預告片中提出疑問,展示委托人的情感問題或遭遇,吊起觀眾的胃口;講述過程中又設置懸念,制造興奮點,增強故事曲折性;隨后一步步揭開謎底,吸引觀眾持續(xù)收看。此外,委托人尋找的對象出場時,以倒計時的形式制造懸念,讓觀眾在5秒鐘的時間內猜測相關人物是否到場,營造緊張而又期
待的氛圍。
2、設置“情感觀察團”,構建多重交流空間
嘉賓團在節(jié)目中被稱為“8899觀察團”,一般由男女8人按基本相近的比例組成。節(jié)目中展現出兩性間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嘉賓的職業(yè)有律師、有學生、有主持人、有購物專家等等;嘉賓的年齡有70后、80后,還有年齡更長的“媽媽觀察團”,他們從各自的職業(yè)、經歷等來分析問題,呈現了多樣化的觀點。
節(jié)目中,嘉賓們常在受訪者訴說事情的來龍去脈過程中,產生爭辯。他們?yōu)槭茉L者剖析情感中的是是非非,常會迸發(fā)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觀點和解決矛盾的途徑,增強了節(jié)目的可看性。在遇到受訪者內心糾結的狀況下,心理咨詢師陶思璇會以心理學的方法加以解釋,并給出建議。
第五篇:與時俱進
論文標題:與時俱進——教師勝任的良方作者姓名:過
工作單位:尚莊中心小學艷 琴
與時俱進——教師勝任的良方
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按照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我認為在當今教師的“能力構成”中,最起碼要具備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 教書育人的能力
古人常嘆“經師易得,人師能求”。古稱“經師”,是指那些只教給學生知識的教師;古稱“人師”,是指那些不僅教學生知識,更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教師。社會不只需要“經師”,更呼喚“人師”。一個教師如果只會或只能做“經師”而不愿或不會做 “人師”,決不是一個好教師。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要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教師要重點注意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正確理解教書育人的內涵。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教書育人的內涵正在不斷深化,也就是說,“教書”,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書本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掌握好學習方法、培養(yǎng)好學習習慣、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他們人人都會學、都愛學、都能學好!坝恕,不是單純“空對空”地給學生講些政治術語或“大道理”,更要教給他們如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等。二是要明確“教書”和“育人”的關系。從邏輯上來講,“教書”和“育人”是兩個交叉概念,由于交叉概念的外延是相容的,因此,不能把它們作為互相排斥的兩個概念來進行使用!敖虝笔恰坝恕钡耐窘浐褪侄,而“育人”是 “教書”的歸
宿和目的。“教書”和“育人”是不能也不可能分開進行的。經常聽到有一種“只教書不育人”的說法,實際上是不存在。三是要努力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和屬性,沒有不育人的教師,但有育不好人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強化教書育人的意識,充分正視和挖掘自身和學科、教材、知識中的各種育人因素,不斷改進教書育人的途經和方法,讓教書育人成為一門藝術,在幫助學生成才的同時,力使自己也成為一個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專家型”名師。
二、 教育科研的能力
如今已不是一個只要有知識或文憑就能當教師、靠經驗和“汗水”就能當好教師的時代,而是一個要求教師盡快從“教書匠”轉變成“教育家”的時代。要實現教師這種新的角色轉換,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教育科研能力。那種苦干有余、巧干不足,不懂教育的傳統(tǒng)“教書匠”,必被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教師時代所淘汰。
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關系非常密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科研能力,是一個教師所有能力中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和后發(fā)優(yōu)勢的能力,是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所在。要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一是要端正對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認識,懂得國運興衰在教育,教育興衰在教師,教師興衰在教研,從內心真正把教育科研工作看
成是自己份內的事,意識到自己不懂教育科研,就是一下不稱職的教師,以增強職業(yè)危機感。二是教師要學會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養(yǎng)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習慣,善于把教室當成實驗室,把學生當成實驗對象,把校本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堅持把教學中碰到的難點,作為教研工作中的重點,通過教學反思和個案研究等形式,開展一些實用性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科研含量。三是要本著在什么崗位說什么話,哪點感受最深寫哪點的精神,通過多思考、多動筆,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與教學品位,使自己成為一個能適應新世紀要求的“科研型”名師。
三、 終身學習的能力
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從與時俱進的觀點來看,今天的教師不能只滿足于“一桶水”,而應是“一條流動的河”。單是“一條流動的河”還不行,還要保持好這條河的“流量”、“流速”和“水質”。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辦法,就是教師要“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要做到終身學習。否則,教師隨時都面臨著落伍的危險。
終身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說,不僅是個時間概念,更是個質量概念。要提高教師的終身學習質量與終身學習能力,關鍵要重在自覺、貴在堅持、巧在結合抓好學習,其
主要辦法有:一是要注意結合本職工作去學習。“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專一行”,是許多有識之士的成功學習經驗,對教師同樣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徐特立老先生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用的學的分離,是工作和學習雙方的失敗!敝挥猩朴诎压ぷ骱蛯W習“合二為一”,才能處理好工學矛盾,才能使工作和學習都取得進步。二是要注意帶著具體問題去學習。采取“缺什么
補什么”的原則,經常帶著工作中碰到的各種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對于平時工作比較繁忙的教師來說,是一個受益終身的學習和策略。三是要注意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去學習。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給教師的終身學習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網絡資源來不斷學習和再學習,以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個能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學習型”名師。
教師具備了以上的能力,與時俱進,一定能讓教育這葉扁舟劃向順利的彼岸。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