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甘醇沁心田
——蛟鎮(zhèn)小學德育特色教育成果之花
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是新形勢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優(yōu)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為貫徹《中國教育發(fā)展綱要》關于“各中小學要把創(chuàng)辦學校特色提高到戰(zhàn)略高度”的精神,穩(wěn)步推進“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學校建設的工作目標,我校始終堅持抓養(yǎng)成、打基礎、創(chuàng)特色,以德育為龍頭、以科研為重點、以校本課程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chuàng)家長信賴的學校,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已成為我校辦學的奮斗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開展了各項特色教育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
特色之一:孝敬教育之花——孝心無價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人生永恒的話題,它如長江之水,源源不絕,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由**市關工委和教體局共同組織的孝敬教育活動,旨在讓廣大青少年用心感受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艱辛,操持家庭的勞苦,逐步形成孝敬長輩的良好品質。我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切實開展孝敬教育,半年來,掀起孝敬教育的高潮,結合我校實際,主要開展了幾個方面的工作,現(xiàn)總結如下:
一、走富潤,訪百官,領導率先垂范求真經
在全市孝敬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后的第三天,我們學校就組織行政人員、少先隊輔導員一行在校長的親自帶領下來到富潤中心小學參觀學習。聽取了富潤小學領導關于孝敬教育的經驗介紹,觀看了孝敬教育紀錄片,參觀了孝敬教育陳列室和隊室,欣賞了他們學校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布置。學習之后,我們對富潤小學23年如一日,堅持不懈開展孝敬教育活動從心底發(fā)出贊嘆之情,對他們學校豐厚的資料積累,特別是看到了那些發(fā)黃的報紙、照片時,我們不僅對富潤小學幾代輔導員的工作熱忱所深深感動。
二、開大會,發(fā)倡議,師生孝敬之情樹心間
學校給班主任分發(fā)了孝敬教育教材,翻印了2個學期1700冊《孝敬教育實踐作業(yè)本》,要求每班每星期利用班隊活動時間上不少于20分鐘的孝敬教育課,并及時批改作業(yè),教育學生開展孝敬日行孝敬事和實踐“五個一”活動。分兩期組織全校教師學習了孝敬教育的有關文件和領導重要講話;召開了全體師生參加的孝敬教育動員大會,少先隊大隊部對全體隊員發(fā)出了孝敬活動倡議;各班收集了一些適合自己班級學生年齡特點的一些孝敬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解釋教育;學唱“感恩的心”、“媽媽的吻”、“我的中國心”等愛國敬親的歌曲;跟家長簽訂了孝敬教育協(xié)議書。
(三)、成果創(chuàng)新
兩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如果說班主任工作是關注插班生融合與發(fā)展的基礎,那么“導師制”的實施就是關注插班生融合與發(fā)展的臺階,到最后的關注插班生融合與發(fā)展因從“心”開始而更精彩。特別是在運用了“同質團體輔導”以來,那對插班生的全面成長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效果顯著
插班生能夠接受學校文化,能夠與本地學生正常交往,能夠忘記自己原來的身份,以一個正常的孩子的心態(tài)和老師、同學交流,能把自己當做學校的主人。通過兩年多的實踐指導,學生從有原來的自卑、膽怯的心理中走了出來。
2.習慣逐步好轉
適應學校作息時間的同學由原來的38%上升為100%;能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的同學由前測的46%上升為100%;能獨立完成作業(yè)的人數(shù)由前測的62%上升為后測的100%;寫字時能做到“三個一”的由前測的41.7%上升為后測的91.7%;用普通話交談、朗讀的由前測的70.8%上升為后測的98%;能做到講究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的由前測的75%上升為后測的95.8%;能做到說話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的人數(shù)由前測的70.8%上升為后測的91.8%。從這些數(shù)據的變化,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在明顯增強。
3.學習信心增強
學習的決定因素是與學習信心、學習習慣等在內的非智力因素。插班生學習信心的增強,是學習進步的主要前提條件。
4.學習進步明顯
既促進了插班生的全面發(fā)展,又帶動了全校學生的發(fā)展,插班生給本地學生帶來了壓力,激發(fā)了大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5.特長學生涌現(xiàn)
課題實踐期間,插班生的獲獎情況也令人欣喜。一人次獲**市信息學比賽一等獎;一人次獲**市《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征文活動一等獎;一人次在**市雕塑泥制作比賽中獲二等獎;多人次分別在《**晚報》與《今日**》發(fā)表了小文章。有的插班生還當選了校大隊委員、校紅領巾廣播電臺的播音員等。
6、教科研獲獎
201*年,由校長陸正良負責,教科室周月平執(zhí)筆的《小學插班生融合與發(fā)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獲得**市一等獎和**省三等獎。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