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常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整天擺弄琴棋書畫,都是很有詩意的女子,現(xiàn)在我們整天面對著電腦手機,這些詩意早已不復存在。小編整理了千古閨閣供大家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在古代社會,中國女性被禁錮在家庭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繡樓、閨閣、后院、內(nèi)室這些詞語成為女性的專屬名詞,因為,她們的天地就是家庭,她們的的智慧精力和熱情,都是用來經(jīng)營家庭。
女性賴于家庭,深居內(nèi)宅,屬社會封閉型的人,除了生兒育女,理家教子,有充足到令人厭倦的自由時間。舊時閨中生活,無非書藝墨魂、粉黛絲竹,沒有此等修為的,就只剩下慵睡思春了。家中的男人們,總覺得自己有太多的責任,有太多的夢想,有太廣闊的天地,他們就像那追日的夸父一樣永遠在奔跑,在流浪。從父到兄,從夫到子,家中的男人們總是長年在外。拋不下榮華富貴、人生征逐的他們,就這樣成了過客,成了暮春三月卷簾女子在重重深閨中盼不歸的過客。在他們心目中,最美麗的女性形象應該是在皎潔的月光下柔聲哼著眠歌哄孩子入睡、同時靜靜等待男人歸來的女人,即使那等在季節(jié)中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孤燈孤人孤枕寒,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閨自憐。
有一種美是,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空對鏡中花。揚州水粉用纖手淡淡地抹,一朵朱砂在眉心落下一點紅。青絲衣上的梅花圖案,繡得精致清雅。妝奩里珍藏的發(fā)簪閃著光澤,插入寶髻愈發(fā)玲瓏。也厭了打秋千,也厭了調(diào)琴瑟,深閨的女子卷起簾幕,看檐外的風月變換幾重。當卷簾女子靜靜看天空的時候,她并不想尋找什么,她只是寂寞,如天空一樣深藍色的寂寞。春日遲遲,午后悄悄,沒有一只鳥飛過,過問青春的花開花落。
紗窗,繡戶,畫閣,香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把閨閣列為神秘禁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中,由于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親等觀念所致,造就了千年來“女子的深藏”現(xiàn)象。傳統(tǒng)倫理意識規(guī)范了女性的身體觀念,并為女體建構(gòu)一個封閉孤絕的世界,從形體與心理、外在與內(nèi)在等方面,將其制約成一種“文化符號”。中國女性的深藏意念,已然成為一種強大的心理積淀,近世以來風雷激蕩,時代風氣已撩起了女性繡閣深閨的一角簾攏,然而,敞開的程度還是有限的。
林語堂在長篇小說《京華煙云》中,花了不少的篇幅來描寫曼娘的“婦工”,這位處女寡婦把如花青春消磨在女紅和撫養(yǎng)養(yǎng)子上,這方面的描寫很有深意。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性需要在深閨的繡工中消磨時間,將自己空洞的存在填滿。在這種圓融的生活藝術(shù)中,創(chuàng)造美、實現(xiàn)美的愉悅感會極大地融化既有倫理道德的嚴峻和刻板,成為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潤滑劑和補充;焚香禮佛,拈針弄線,這些瑣屑又平靜的生活方式,使幽閉婦女的倫理道德更易被個人內(nèi)化,從而讓她們對一切安之若素。
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穿越歲月風煙,生活在古代閨閣,沒有手機可刷,沒有影劇可追,如何消遣那些漫長的閨中時光呢?也許會隨自己興趣研習書畫,輕描淡寫一些花蝶小蟲,或大士觀音、仕女小楷。也許粉黛釵環(huán),是閨閣中少不得的雅物,調(diào)和脂粉點絳唇,素手對鏡貼花黃,如此便可消磨許多時日。也許會倚欄憑窗寫寫詩,秋水伊人,春風香草,悱惻風情慣寫,但無限悃款意,總托詩篇瀉。也許偶而風清靜好之日,走出香閨到后花園轉(zhuǎn)一轉(zhuǎn),吹著輕輕柔柔的風兒,聞著花香細搖,聽那春燕畫眉喑囀竊竊,拈上一根晶亮纖瘦的繡花針,飛針走線繡繡絲帕,光陰稍縱,或蘭或雀,針針線線是牽掛。
春季相思看梨花,梨花空結(jié)愁。夏季相思對荷花,含情立風中。秋來菊花斗寒霜,黃花滿地情。冬來寒梅暗香送,寂寞獨自開。也許我的遙想永遠抵達不了,一代代深閨女性的身體,以及與這身體相連的人生,就像年代久遠的迷宮一樣,華美,陰暗,曲折,諸多密室,誰又能說得出其真相?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