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愛情公寓》電影上映也是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但是卻被打了低分,因為只是把情懷當做了賣點,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吧,一起來看吧。
從古至今,人類都熱愛“情懷”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F(xiàn)在說一個人有情懷,似乎便昭示著他心境的高尚和遠大,不求聞達名利,但求無愧于心,是極大的褒揚。可是在古人口中,“情懷”只是個中性詞,是情緒、雅致、心情的寫照。
如杜甫的“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shù)日”,李清照的“沈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還有辛棄疾的“無言每覺情懷好,不飲能令興味長”,說的都是一種境遇之下的心情,無關褒貶。這就讓人想不通了,為什么“情懷”這個中性詞,在今天會變得如此有市場?
有人說,現(xiàn)代人缺少情懷。這是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所致。我們所處的時代,節(jié)奏快,壓力大,因為沒多少閑暇時光,所以精神世界相當貧瘠,更別說能有多余的心情鼓搗點自己喜歡的事。隨便跟個年輕人聊聊就能發(fā)現(xiàn),大家談理想的基礎先是經濟基礎,談自由的前提先是財務自由,下季房租還沒攢夠,那還顧得上情懷?
于是吧,情懷就變成了一種普遍稀缺的心情。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況愈演愈烈,甚至形成了一個怪圈。只要有心情有時間,任何事都可以是情懷,業(yè)余時間玩樂器是情懷,繞遠路找一家喜歡的餐廳是情懷,就連梁文道在訪談里說,自己經常蹲在馬路邊上看螞蟻,都具有了“情懷”意義,被很多人拿去當“做一個有情懷的人”的素材。
事物一旦變得稀缺,便會立即引發(fā)市場行為。商人們都知道,稀缺的東西才會有人搶,為了追逐稀缺,或是營造一種稀缺,他們的嗅覺比任何行業(yè)都敏銳。在這一單生意里,情懷就是他們的貨幣。他們制造情懷,宣揚情懷,將情懷捧上神壇,然后待價而沽。
很顯然,他們成功了,現(xiàn)代人相當熱愛為情懷買單。說白了,古人寫情懷,用以自勉和消愁,今人談情懷,更多的是為了去致興和博取共鳴。有趣是情懷,堅持是情懷,如果形神一體,這都沒話說,但很多人將這些發(fā)在朋友圈里大肆炫耀和定義,不過是為了彰顯出自己的獨特一面的手段,那就別糟踐情懷了。
我前段時間看了本談行為經濟學的書,名字叫《稀缺》,里面說到:“人們一旦面臨稀缺,就會走入管窺狀態(tài),引發(fā)短視和向未來借債,最終我們陷入越來越窮,越來越忙的困境。” 簡單理解這句話,其實說的是你越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擁有,這種沖動會讓你陷入循環(huán)的被動之中。
這就像以前我讀書的時候,市面上各種型號的手機琳瑯滿目,我因為買不起,所以有頻繁換手機的欲望和沖動,總想著整一部更新更好的,于是每天泡在數(shù)碼產品論壇里研究,但現(xiàn)在,我隨時可以買最頂配的手機,對手機就不太有興趣了。一個道理。這不叫情懷,這是欲望,是貧瘠帶來的欲望。
當情懷變成貨幣,就無法擺脫一種命運,即形式大于內容。我們現(xiàn)在經常會看到一個詞,叫做“兜售情懷”。一個人賣產品,不去談產品的質量好不好,而是談自己做產品的動機和努力,談自己在做產品的時候如何傾家蕩產,如何頂住負債的壓力。講道理,他賣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情懷的附加值。一個人上歌唱節(jié)目,不唱歌,先來一段單口,談個人的悲慘經歷,瞬間讓他的分數(shù)從六分飚增到九分,你說他投機取巧,但這只是我們所處社會的現(xiàn)狀,是情懷稀缺所導致的結果。
最近上映的《愛情公寓》大電影也是一個明顯的消費情懷的例子。說實話,這一系列的電視劇曾經也是我的飯前必點,不說別的,熱鬧逗趣,打發(fā)時間就夠了,里面的幾個角色這么多年看下來,也有了一種“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家隔壁”的熟悉感。
本來我是抱著挺高的寬容度去看的,心想就算他是賣情懷,看看這幾個熟臉插科打諢也不錯啊。但坐在電影院看到一半,我實在如坐針氈,完全忍不住內心的吐槽:這部電影壓根不是內容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上的問題。
用主角們玩游戲時的想象引出大場面的形式,在《愛情公寓》電視劇里也曾有過,比如CS和決戰(zhàn)紫禁之巔,我覺得挺好看的。但在這部電影里,這種手法用得極其粗糙,感覺就像是先拍了一部盜墓筆記,然后發(fā)現(xiàn)質量不行,再補拍了幾個主角在公寓內做游戲的場景,試圖蒙混過關。
果然緊接著就有網友爆料,《愛情公寓》這個項目在去年還叫《新次元冒險家》,是一部冒險玄幻題材的電影,而且從當時演員的造型服裝來看,和《愛情公寓》完全一致。只是,這片名顯然不如《愛情公寓》這么有號召力有情懷,也許是為了蹭一波情懷和流量,出品方才將其改為《愛情公寓》。
不僅如此,片方還有意隱去了一個電影中的重要主角,袁弘。在電影公布的海報和預告片里,別說露臉,你連袁弘的名字也找不到,這分明是在刻意規(guī)避袁弘破壞掉《愛情公寓》原班人馬的整體性。
? 袁弘:???
豆瓣上《愛情公寓》大電影的評分一度跌到2.4,比那些粗制濫造的《愛情公寓》衍生電影分數(shù)低,比肩在微博臭名昭著的《逐夢演藝圈》。
按理說,以這部電影的真實水準,如果不叫《愛情公寓》,大概會在4-6分左右,不會面臨如此的差評如潮,但出品方毅然決然決定,要熱度和票房,不要臉?础稅矍楣ⅰ返念A售票房超過兩億,很顯然他們這一做法迎合到了市場,只是這種行為,實在有點沒羞沒臊。
看完這部電影,我沒來由的更加佩服沒去參演的“原班人馬”中的兩位,扮演關谷神奇的王傳君和扮演陸展博的金世佳。
在《我不是藥神》票房口碑雙收之下,王傳君終于不再被“關谷神奇”這個名字壓在身后,而是有了另個一形象“呂受益”。在電影里,呂受益的形象與那個陽光健康的關谷截然不同,他病態(tài)的笑容猥瑣卻細膩,為人平庸卻有所擔當,這些特質被王傳君演繹得無比真實,讓呂受益這一形象完全立體起來。
其實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王傳君就早已改頭換面,顛覆了固有的喜劇形象。我甚至一度沒有認出那個人就是王傳君。
自我改造是很難的,后來王傳君也終于能承認,自己當初并不喜歡那個“愚蠢的角色”,這種坦言其實需要莫大的勇氣,畢竟很多觀眾是看著切腹的關谷才認識王傳君的。
有人跑去給《我不是藥神》刷一星差評,說因為王傳君忘本,他背叛了《愛情公寓》,其實這種言論特別幼稚,一個演員,為了挑戰(zhàn)自己的固有形象,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準,做出努力和改變,卻會被當成忘本,難怪中國電影難有進步了。
作為從《愛情公寓》里走出來的另一位演員金世佳,在微博力挺了王傳君,說“做演員要有羞恥心,不能什么戲都接,什么熱度都蹭,但現(xiàn)在來看他做的比我好”。
這番話盡管是在特定情境下的發(fā)聲,但也說出了實話。作為一名演員,名氣和熱度固然重要,但專業(yè)則是重中之重的事。
所謂專業(yè),就包含了這種羞恥心。一個沒有羞恥心的演員,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去迎合市場和觀眾,長此以往,不僅心態(tài)上不再單純,更會在創(chuàng)作上故步自封。
和王傳君一樣,金世佳在拍完《愛情公寓》之后,也一度成為失蹤人口,他因為陸展博這個角色為人熟知,卻走上了與其他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愛情公寓》里,展博是個挺討人喜歡的角色,智商高又癡情,還有工科生的呆萌和幼稚,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這個角色意趣天然,換了別人很難演好。但金世佳在拍完《愛情公寓》第一季之后,覺得自己不懂表演,并且因為導師一句話,索性跑出日本大阪藝術大學進修讀研,學習表演,一讀就是兩年,在事業(yè)上升期階段直接消失在大眾的視線里。
回國之后,金世佳陸續(xù)接過不少戲,有爛片,也有質量上乘的作品,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陳建斌的《一個勺子》里,金世佳扮演的勺子一角。
這是個傻子,金世佳為了這個形象剃了光頭,一個月不剪指甲,滿臉泥土的骯臟妝容讓他吃飯只能用吸管,這種敬業(yè)精神在他這一批年輕演員里很少見。這部電影是文藝片,票房很低,但金世佳卻因為單純喜歡這個角色,想要挑戰(zhàn)自己而參演。
之后,金世佳又轉戰(zhàn)話劇的舞臺,毛遂自薦參演了田沁鑫導演的話劇《狂飆》。前幾天,又有路人發(fā)博稱看到他出現(xiàn)在《上鎖的房間》劇組,飾演男主,這是一部懸疑劇,改編自日本作家貴志祐介的同名小說,有高人氣的經典日劇在前,不知這次金世佳能否再次顛覆。
關于自己對表演的熱愛,他曾這樣形容過:“做舞臺劇排練時一種把人逼瘋的感覺,回到家躺在床上又似是而非的享受這種被逼入絕境的狀態(tài)”,個人覺得,一個演員擁有這樣瘋魔的心態(tài),才值得談“情懷”二字。
真正的情懷不對外,而是對照自己的內心。
說了這么多,感覺有點跑偏了。當代人所謂的“情懷”,已經變成了我們欲望的書面替代語,想要自由,覺得遠方就是情懷;想要輕松,覺得放下就是情懷;想要一切,覺得夢想就是情懷。但情懷不是一碗端起來就能喝飽的雞湯,更是去打破的勇氣,和去一步步實現(xiàn)的執(zhí)著。
這種情懷,從來不用訴說太多。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