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教師教研活動,不僅增長了對于教育的責任心,也學習好了合適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發(fā)現了自身教學的缺陷,十分感謝能有這一次的機會。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教師外出學習先進經驗心得體會,快來看一看吧。
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我有幸到上海**附校進行了為期4天的跟班研修。此次學習,給了我很多震撼和啟示,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時,感受到了南方學者的內涵所在,感受到自己有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快意,現就以下幾方面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印象或感受。
一、輕負擔、高質量的實踐研究
張人利校長的后“茶館式”教學的核心就是走向“輕負擔,高質量”的實踐研究,要給老師減負擔,給學生減負擔。學校注重家常課的研究,不再注重公開課的研究,可以說不組織專門的公開研究課。我們現在的學校研究課還是在講之前多次打磨,教研組不斷研究,不斷試講,最后呈現的確實是一堂精彩的課,但其他老師很難從這堂課上學到東西,因為與家常課的距離太遠了,老師們不可能每堂課都做到這樣。張校長正是看到了這種弊端,才進行改革,不再關注公開課,轉而關注家常課,長期堅持下來,就做到了每節(jié)家常課都變成了公開課。老師們每學期只交一份質量最好教案,但對教案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平時不斷研究,不斷改進才能在學期末交出一份高質量的教案。這些規(guī)定既減了老師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質量。
中學早上8點多才上課,小學更是將上課時間推遲到了8:40,下午4點左右中小學就全部放學,學生們雖然在校的時間少了,但課堂上的效率提高了。在控制家庭作業(yè)量上他們實行的“舉手制度”,既有創(chuàng)意又實用,不但給學生減輕了家庭作業(yè),還促進了各學科間教師的溝通與交流。
二、課堂以學生為主,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在**附校的課堂上看到了這幾個現象: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小組討論的是教師來不及講的問題,小組的分組原則是學習成績相近的學生為一組。與我們學校的課堂大相徑庭,通過對比也發(fā)現了我們課堂教學的弊端,有很多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在作業(yè)布置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yè),學有余力的學生還能選擇“榮譽作業(yè)”,既能得到練習,又能提高了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學形式多樣,學科相互滲透結合
**附校的領導給我們展示的不是固定的教學方法,而是教育改革的理念,教無定法在這里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教師課堂內、課堂外,可以結合實際需要采用多種方法。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后茶館式教學方法的核心是讀、議、練、講、做”,但學校不規(guī)定“讀、議、練、講、做”每項的教學順序、不確定每項的教學用時、不拘泥各項的應用完整,在教學效率上達到了最佳效果。他們各學科間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一個知識點放到其他幾個學科中進行升華、凝練,比如古詩詞的學習,可以和美術和音樂課相結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知識的理解。
四、給學生搭建施展才華、個性的舞臺
**附校實施的是“雙主體”德育課程,將社團作為校本德育課程,根據不同的年級制定不同的育人目標。社團活動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每周舉行一次的“明星閃亮30分”,這個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其中節(jié)目的創(chuàng)意、服裝和道具的購買制作基本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學校不會統(tǒng)一組織師生觀看,如果想讓更多的師生來觀看,就得提前做好宣傳,并且要有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通過自己的魅力來吸引師生。學校還根據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安排展示的舞臺,比如學校專門為兩名美術特長的學生安排了一場個人作品發(fā)布會。
為期5天的研修結束了,雖然離開了**附校,但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每一名教師對教育的責任心,卻在我心里生根發(fā)芽,我將把此次學到的理念用于以后的教學研究中,結合教學實際,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水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