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故君子學以聚之。為了陶冶我系學生黨員的情操,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提升政治理論水平,堅定理想信念,更好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下面是黨員暑假經典書籍心得,趕緊看一看吧。
1.
歷史的軌跡,共產黨的史記
——讀《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有感
應黨支部品讀經典的要求,為提高黨員學生的政治覺悟,我來到圖書館尋找屬于我的那一本書。琳瑯滿目的書本一列列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書架上,突然,一本鮮紅色封面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渾身似乎環(huán)繞著一種自帶光芒的正氣,把它輕輕捧在手上,我不由得一怔,“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幾個金黃色的大字烙印在鮮紅色的書皮上,只一眼,我就確定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深刻思考的書。
提的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一個經受2000多年封建禁錮的守舊社會,一個飽經創(chuàng)傷戰(zhàn)事不斷的弱小貧邦,以致成為現(xiàn)在成功舉辦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依然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泱泱大國。一個滿身傷痕累累的國家是怎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蓬勃發(fā)展?歷史重在反思,《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是“以故事講思想”,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革命、執(zhí)政的歷程,總結成就經驗,不僅更有說服力,也更有可讀性。
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振興國民經濟;即使犯過嚴重錯誤仍能得到人民支持;不僅保持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wěn)定,同時促使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fā)展;高效抗震救災,成功舉行奧運會和世博會;在世界的質疑聲中管理好有近8000萬黨員的大黨,引領中國走向世界。這在世界歷史上就是一個個不可思議。奇跡,而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建立新中國?從國共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開始,當時的中國呈現(xiàn)出“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的明顯分歧。在國共兩黨分別自己管轄的區(qū)域里,國統(tǒng)區(qū)的惡性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漲使民眾連最基本的吃飯都成問題(包括高階知識分子),流失了民眾的信任,正如1949年7月30日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給杜魯門總統(tǒng)的信中所寫,“國民黨的部隊無需別人來擊敗”,他們是因腐敗等原因而“自行瓦解”的。而此時在共產黨的陜甘嶺解放區(qū),卻是人心齊整,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jié)俗套,也沒有嘩眾取寵和政治閑談,言辭和行動上都如此。這里的人們各司其職,嚴肅認真,傾向于一種使命感,到處強調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魚水關系,兩種完全不同的面貌注定兩個政黨的不同命運。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多黨派聯(lián)合政府、“農民耕者有其田”等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舉措贏得民心,簡單來說,民心之所向,眾望之所歸。
為什么犯過嚴重錯誤還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雖然有風光偉績但也有犯下過嚴重錯誤的時候,主要是1957年以后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的這段時期。為了盡快改變國家的落后面貌,使中國能夠盡快成為一個大國、強國,趕超發(fā)達國家,同時也為了建設一個理想的社會主義新社會,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這一動機和目的本無可厚非,但因為目標過于脫離實際,實施的方式和手段不正確,造成黨內外思想和行動上的混亂,也給社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歷史,有破壞也有成就。“大躍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業(yè)農業(yè)的生產和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防尖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yè)機械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許多工作都是從那時開始布局的;而群眾的精神狀態(tài)是斗志昂揚的,人們普遍展現(xiàn)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并且涌出一批批先進模范;在國際上成功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推動了中國與許多國家的建交高潮。中國共產黨犯下嚴重錯誤不假,卻未因犯錯誤而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這主要歸因于中國共產黨面對錯誤時所采取的態(tài)度。《左傳》有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國共產黨痛定思痛,根據(jù)客觀情況精簡工農、黨內人士生活供應降低、黨干部工資降級等措施及時調整,看待毛澤東的決策堅持“功績第一,錯誤第二”,帶領群眾走出困境。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與群眾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擔當意識、勇于正視并且修正錯誤的負責態(tài)度和言行,才能取信于民、獲得群眾的支持。
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wěn)定,同時促使臺灣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fā)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堅持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中國步步強大。在各方種威逼下,中國堅決態(tài)度和立場,成功收復香港和澳門,再有鄧小平富有創(chuàng)造性構想“一國兩制”,為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和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金絲雀香港、澳門回歸之后,不但沒有出現(xiàn)國外預言中的衰退,反而取得了港澳經濟適度多元化發(fā)展,這是中國共產黨實行的“一國兩制”政策的成功實踐。從“和平解放”到“一國兩制”,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國爭取和平解決問題但不承諾放棄武力。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大陸積極對臺灣開展經濟文化交流,與此同時,國際法早已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也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災,成功舉辦奧運會?對于中國來說,2008年是一個極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年初,中國南方遭受了50年不遇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受災群眾廣,直接經濟損失嚴重;5月12日遭遇8.0級汶川大地震并由此引發(f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更是舉世罕見。面對災害和死神,英勇的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迅速采取措施,部署救災,在災害發(fā)生20多分鐘,官方媒體即發(fā)出地震消息,各方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急速集結,執(zhí)政黨的決策速度與組織效率非常驚人。在救災任務緊鑼密鼓進行之時,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規(guī)模之宏大,組織之有序,成果之豐碩另全世界為之贊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全國民眾的全力支持,他們眾志成城,克服地震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也體現(xiàn)了我黨高超組織能力,彰顯了我國體制優(yōu)勢。“鋼鐵長城”守護中國,民族精神凝聚力量,與國際主義人道精神匯聚起來,成為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災難的巨大的精神合力。
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8000萬黨員的大黨?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中國共產黨發(fā)展起來并建立全國黨員信息庫,實施嚴密組織;要求黨組織和黨員保持先進性,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貫徹三大優(yōu)良作風;注重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建設;強調嚴格紀律和按制度辦事,不斷優(yōu)化黨的執(zhí)政方式。從意識到行動,中國共產黨兢兢業(yè)業(yè),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作風,時刻提高自身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攻堅克難,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共產黨,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立足群眾,兼容并蓄,厚積薄發(fā)。風雨96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從解放到復興,從弱小到強大。一路走來,在挫折中不斷得以提高,在失誤中不斷得以清醒,在黨內依舊存在不少問題,中國也面臨自身和國際上的諸多挑戰(zhàn),但歷史會證明,中國共產黨會一如既往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開創(chuàng)新思路,新方向,為中華民族再創(chuàng)新高。
2.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讀后感
暑假期間,為了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提升政治理論水平,堅定理想信念,于是我翻看了《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赐陼,從心底升起無限的自豪和驕傲。
《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一書圍繞著國內外關注的13個重大問題,通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設問方式提出,并以他人敘述和事實相結合的方式,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13個“謎底”。書中的內容全景描繪了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歷史軌跡,準確的解讀了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一幅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程,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偉大的歷史長卷。
這本書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不單是書中對歷史細節(jié)的揭秘或是對革命激情的宣揚,更是其中揭示的歷史規(guī)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fā)展新中國,才能建設新中國,才能發(fā)展新中國。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了只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的一句話的真正含義。書中每個問題都生動的回答了書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每一個解答都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走向光明的道路上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可貴品質。中國共產黨能夠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勇于同腐敗亂紀的行為作斗爭,最終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建立了人民的國家。
建國初期,共產黨人艱苦奮斗,果斷采取了“統(tǒng)一財經,平抑物價”的政策挽救了中國經濟,收拾好了國民黨留下來的爛攤子,也因此收獲了民心。而隨后因為動機與效果發(fā)生偏離而導致的嚴重錯誤,中國共產黨能夠正確對待錯誤,領導人與群眾同甘共苦,在最困難的階段仍然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在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改革開放,為新中國走出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取得了一個個成就,令世界驚嘆中國發(fā)展速度。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民群眾和中國共產黨,離了其中一個,就不會有如今這繁華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在新形勢下能夠不被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他們高瞻遠矚,一個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造由此誕生,如一國兩制、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而如今中國的政治制度日漸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更加明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整個中國為之震動,世界也對中國能否成功舉辦奧運會深表懷疑,結果在執(zhí)政黨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勇敢的站起來了。
我們黨為什么能?那是因為我們黨在9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緊緊圍繞中國實際,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善于總結。我們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我們黨堅持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我們黨將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我們黨審時度勢實施了改革開放,開拓出了一條強國之路;我們黨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確保香港、澳門的平穩(wěn)回歸和持續(xù)發(fā)展。同時,書中敢于直面黨的歷史上存在的一些失誤,不回避、不夸大,勇于正視錯誤,真正表現(xiàn)出黨與群眾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擔當意識,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永遠蘊藏著強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種種的正確領導、高效的實施才成就了中國共產黨的“能”。
黨史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以史為鑒,能傳千秋后代。通過閱讀,我更加明確了,是中國的歷史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如今,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各行各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我不禁感慨萬千。中國共產黨誕生96年,執(zhí)政超過60年,在這段歷史里,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fā)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品讀歷史,感悟今朝,我深知重擔依然在肩,道路依然漫長,但我堅信,經歷過徘徊、探索、前進,中國共產黨人將一如既往的克服種種困難,跨越種種障礙,堅定不移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此外,在學習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的被書中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事實所打動,我深刻理解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是眾多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依靠鮮血和汗水換來的,我們不應該辜負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的堅實基礎,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增強跟黨走的決心,努力將自身投入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的繁榮昌盛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
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我深感自豪、備受鼓舞,展望新的奮斗征程。我堅信經歷了風雨砥礪和歷史考驗的中國共產黨一定能肩負歷史的重任,不負人民重托,在新的歷程上,把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作為一名黨員,一直以來既感身份光榮,又知責任重大,要努力做到在傳承中學習,在堅守中發(fā)展。首先要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的優(yōu)秀品格,堅定信念,牢記使命,端正思想,履職盡責,注重學習,與時俱進,愛崗敬業(yè),增強對黨的理論、黨的歷史的了解。其次要學習好黨的工作方法與工作態(tài)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虛心學習,勇于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更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和求真務實的工作心態(tài),不驕不躁、不自大、不妄自菲薄,腳踏實地的對待工作中的每一項任務,在平凡中進步,在點滴中成長。
共產黨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直是平坦的,但共產黨的精神是永恒的。這就指引著我們的黨員,不要忘記初衷,不要忘記歷史使命。這樣,無論我們是否暫時迷失了,都能找回來,而且知道該怎么去前進。
3.
《幸福了嗎?》讀后感
白巖松老師是大家公認的央視博學才人之精英。但,當我看到白巖松先生的這本書《幸福了嗎?》的時候,我感到詫異。在我的印象中,白巖松先生是一個很出色的主持人,名聲好,事業(yè)棒,家庭也美滿。對于這樣的一個有名有有利的人來說,他應該是一個幸福的人。但,他為何還會寫《幸福了嗎?》這一書呢?隨后,我?guī)е钌畹囊蓡柸ラ喿x此書。
初讀《幸福了嗎?》后,我感受頗深。開篇時,白巖松先生借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加措的一首詩: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白老師通過這首詩勾勒出全書的輪廓——如何尋找幸福和信仰。之后,白老師用他慣有的犀利文筆和高度目光,回顧自己十年來在CCTV的主持、身在名利場的起伏,發(fā)表自己對近年社會大事件的看法,記敘在各國采訪的臺前幕后的故事,也給讀者分享了一些書籍、電影以及音樂等……我記得白老師在書中寫過這么一段話:“在十三億人的國度里,我們該如何解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我們人群中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園在哪里?我們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幣?”雖然只是很普通的一段話,卻直擊我們的內心。我們的信仰是何?已經成了當下的一個大問題。都信人民幣?這讓我想到現(xiàn)代社會上的亂象與功利,這是否和信仰有關聯(lián)呢?若你追逐這些功名利祿,長期處于痛苦與焦慮之中,那你會感到幸福嗎?然而,我們處在當今社會上,好像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所以,幸福,成了眼下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目標。
關于“幸福”一詞,白老師在書中多次提及。我還記得有這么一段話:“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總鬧些大事,不顧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財富有一天就不算數(shù)了;窮人也不安,自己與孩子的境遇會改變嗎?就在這抱怨、焦慮和不安之中,暴力因子也在人群中快速增長,讓人更加不安。幸福,終于成了一個大問題。”在滌蕩悲喜的故事中,在社會轉型的陣痛中,在歷史車輪的咆哮中,白老師字里行間跳脫出來的,是對當下這個物質社會急切的追問:“幸福在哪里?”。對每一個焦慮忙碌的現(xiàn)代人一個真誠的提醒:“你,幸福了嗎?你,真的幸福了嗎?”在這個焦慮忙碌的社會,幸福一直是人們不變的追求,但你幸福了嗎?白老師說,不平靜,就不會幸福。“平靜”一詞是白老師在上海一家報社寫的一篇新千年寄語。當時,白老師選擇了這兩個詞:一個是反思,一個是平靜。對于反思,白老師是這樣解釋:由于生存都堪憂,荒唐歲月一結束,過去一路上的傷口只是草草地遮蓋了一下,來不及更負責任地處理,我們就匆匆上路,沒什么可指責的,這是生存遭遇危機時近乎唯一的選擇。這是對歷史與未來的一種態(tài)度。而對于平靜,白巖松老師卻這樣說:“因為安撫我們的內心,將是未來最大的問題。”白老師還提及,上世紀的戰(zhàn)亂時代,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所以,白巖松老師說,不平靜,就不會幸福。想要平靜與幸福,我們內心的問題終究無法回避。
沉默的“9.11”在白巖松老師的心中留下永遠的痛;新聞評論部充滿自由空氣的年會是情感的溝通,是激情和壓抑的釋放;總理參加的座談會,直言不諱地評議國務院部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與擔當。談及此時,讓我想起白巖松先生書中的“做一個不順從的群眾”。在這一個小篇章里,他說,或許,就像現(xiàn)在的人們懷念天曾經是藍的,水曾是親切的,奶粉曾是靠譜的,人與人曾是互相幫助的一樣,難道將來我們也要懷念:辦公室是可以吵架的,時常臉紅脖子粗是可以制造更牢靠的友情的,事情做好不好是有人認真的,沒有什么是與你自己無關的,真理是常被人捍衛(wèi)的,而和諧不是沒有爭論的,說真話是被人尊敬并受歡迎的?這不是一個陳述句,而是一個疑問句。曾經的過去,成了回憶,訴說著一種無言的悲哀。在這個焦慮忙碌,功名利祿的社會,每個人都帶起面具,都在扮演著角色——一個不真實的自己。這樣的你又何談幸福?所以,在該說不的時候,堅定的說出“不”;在問題原則上,該爭吵時請爭吵。因為太和諧是最大的不和諧。還有四川汶川地震賑災晚會現(xiàn)場臨時放棄對蔣敏的提問,地震救援直播中講述的笑話,是他表達愛的主張;申奧成功之夜演播廳里的激動等……書中很多這樣的細節(jié)和小事都是白老師與讀者之間的交流,與讀者一起分享自己的幸福時光。這幸福不一定是快樂,有時也會熱淚盈眶;這幸福不一定是激動與尖叫,有時也會黯然神傷。
在白老師的這本書中,這句話直戳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人。他說,有時,既得利益者還有另外的毛病,成功過,意味著也許優(yōu)秀過,于是,自以為是。殊不知,時代已經發(fā)生了快速的變化,世界已不是原來那個世界,可這個時候的既得利益者,依然認為自己掌握著真理,慢慢地,成為正確理念前行的阻攔者,而自己還并不察覺,讓旁觀者感慨并為之發(fā)出一聲嘆息!對于這段話,我有了自己的感悟。曾經優(yōu)秀過,并不代表著永遠的優(yōu)秀。有那么一句古老的話:不進則退。你曾經的優(yōu)秀也成為了過去,沒必要自以為是。你還需要前行,正如你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的時候,你也要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
白巖松先的《幸福了嗎?》所表達的是自己的感受。說千道萬,最后還是自己的感受最為重要。不要拿自己的人生過別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平庸的工人或是擁有億萬身家的富豪,你只要內心平靜,你就是幸福者。在這個焦慮忙碌的社會里,希望你有時停下腳步,調整情緒,靜下心來放空自己身心,你可能在這平靜的思考中,對人生有了新的思索,你可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幸福。書中也有這么一句話:“走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這本書中,有這么一句話:“走得太遠,別忘了當初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就像有那么一句歌詞,“記得曾經一無所有,可當初還是那么快樂。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可我感覺卻是那么悲傷。”其實幸福很簡單——內心平靜,幸福無處不在。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