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讀后感心得體會
1、兒時本是形影不離,長大無奈天各一方,最后竟又陰陽兩隔。生前沒能做到相互照顧,死后也沒能盡到自己的本分。巨大的悲痛突如其來,使得韓愈將侄子的死全歸咎到自己身上。字里行間,飽含著自己不作為的悔恨和傷痛。但是這又有什么用呢?至親已死,往事難追。自此,韓愈再茍活于世、忙于世事又有什么意義?只是雙方的子嗣尚未成人自立,韓愈也只能安頓自己的心靈,活下來,為子孫們盡一份微薄之力了。(吳曉佳)
2、“汝不果來”,“汝又不果來”,“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此三句話,雖平淡,卻說盡了人間后悔之事。人總是要在失去之后,才懂得要珍惜。其實(shí),兩個人要相見,也并不是那么難,只是雙方都覺得彼此年紀(jì)尚輕,時間充裕,相見之事可以后再議。卻不知,造化弄人,人生總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有了遺憾。韓愈與韓老成,既為叔侄,亦為摯友,二者情誼不可謂不深,因而韓愈的憾恨不可謂不重。
人生多難,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所以說,要珍惜眼前人,要珍重彼此情誼。不要讓自己留下終生的遺憾。ɡ钸B燁)
3、我在想,韓愈的一生,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他不幸,幼年喪父,少年喪兄,中年喪侄,至親最愛的人相繼離他而去。他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風(fēng)順,“朝中無人莫做官”,想要在朝廷任職,才華并不是最重要的,門第和出身能決定很多東西。因此,歷史上才有那么多滿腹才華的人,最終只能在小小職位上蹉跎一生。
他幸運(yùn),幸運(yùn)在孤苦無依之時,能得兄嫂撫養(yǎng),還有侄兒與他相依為命,感情深厚。比起漢樂府的《孤兒行》中的孤兒來,他已經(jīng)算是幸福得多了。他不需要像那孤兒一樣行賈四方,可在家中飽讀詩書;他不需要擔(dān)憂親人之間的傾軋,不必寄尺素書給地下的父母,痛訴兄嫂難與久居。
人生漫漫,你永遠(yuǎn)不知道前方會有什么等著你。韓愈以沉痛的心情祭奠十二郎,對他的死心存疑惑,對他的死百般懺悔,深感生命飄忽,人生無常。(李穎菲)
4、當(dāng)讀到“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時,我不禁有些動容。為韓愈的遺憾與悲痛感傷,為情誼如此深厚的叔侄倆此生再也不能相見而感慨!
我想,人世間,不只有叔侄情才如此,兄弟情、父子情亦是如此。我不禁想到,再過一年半的時間,我就要離開家,獨(dú)自在社會上闖蕩。到那時,我與父母便也是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內(nèi)心不由得感傷。父母親很晚才生我,如今他們年近半百,青絲中漸漸夾雜著銀絲。每每看到父親在拔白頭發(fā),公文素材庫(m.bsmz.net)我都很感慨:我還只是個孩子,什么都還沒為父母做,他們卻已經(jīng)老去了嗎?然而,歲月不饒人,光陰總是一點(diǎn)一滴地悄然流逝,悄悄帶走他們的青春與容顏,悄悄帶來我們的成長與成熟。人生的軌跡是多么奇怪啊,在父母漸漸老去之際,我們卻不得不背上行囊走向遠(yuǎn)方,離他們越來越遠(yuǎn),陪伴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猶記得一年前聽聞六公去世的消息,當(dāng)時十分震驚。六公是我們家族中排行最小的公公,樂觀開朗,不想?yún)s突發(fā)疾病,與我們永辭了。正如韓愈在文中提到的“以為雖暫相別,終當(dāng)久相與處”,我們總是認(rèn)為時間還很長,將來還有好多時間去陪伴親人朋友?擅\(yùn)這東西,誰又能說得準(zhǔn)呢?因此,我們要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人生留有遺憾,因?yàn)橛H情的缺失往往是最難彌補(bǔ)的。(傅冰約)
5、珍惜每一次的團(tuán)聚,珍重每一次的別離。因?yàn)槊恳淮蔚膭e離,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見面。
這是我第一次讀文言文感到震撼。要說文字也沒有十分華麗,情節(jié)也沒有一波三折。然而,它就是讓我這樣怦然心動。
韓愈原本指望著等生活穩(wěn)定了,再接侄兒同住?蓻]想到世事無常,夙愿竟化為泡影。因此,韓老成毫無征兆地離開人世,永遠(yuǎn)離開韓愈,這也成為韓愈的終生憾恨。
由于種種原因,韓愈沒能接侄子與他同住?梢,今日事要今日畢,不要總是推到以后去做。當(dāng)今有多少人借口工作繁忙,沒空回家。可等他們有了時間,他們的父母已經(jīng)年老,甚至過世了,只能哀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親情的寶貴。ǜ凋敚
6、“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這一段寫的是,作者認(rèn)為自己對十二郎的關(guān)心實(shí)在太少了,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才使得十二郎早早死去。他愿意從此歸隱田園,耕田教子,安心撫育雙方的孩子。在這里,韓愈表現(xiàn)了一種深刻的哀思和無限的懊悔,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真正的骨肉親情。這種令人動容的感情,在現(xiàn)實(shí)中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了。君不見,多少親兄弟、親叔侄為了一點(diǎn)點(diǎn)的家產(chǎn),不惜上演一出出兄弟鬩墻的戲碼。與之相比,韓愈叔侄倆之間的親情,真是讓人無比羨慕啊。o名)
7、以前讀李密《陳情表》中的文字:“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內(nèi)心真是慨嘆萬分:李密家也真是夠慘的!如今讀韓愈《祭十二郎文》:“韓氏兩世,唯此而已”,我不由得心說:“看來沒有最慘,只有更慘!”韓愈自己孤苦伶仃也就算了,沒想到接連兩代都如此,侄子韓老成也是獨(dú)根苗。如此看來,拋開叔侄之間的深厚情誼不說,家族繁衍的責(zé)任如此沉重,也足以使韓愈在失去侄子之后痛哭流涕了。
常言道:人總是在失去之后才后悔當(dāng)初沒有好好珍惜。這話套在韓愈的身上也同樣適用,如果侄子沒有去世,韓愈又是否會聯(lián)想到自己家族兩代單傳的悲慘事實(shí)?不過,逝者已逝,無可挽回,即使韓愈再寫百八十篇祭文,即使他傾訴再多的憂愁苦痛,韓老成也無法重生。
所以說,人生總是有許多東西是要舍棄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既然無法改變這個事實(shí),那就坦然接受對方的離去。頂多像韓愈一般,狠狠地哭幾聲,痛痛地發(fā)幾篇文字,然后繼續(xù)活下去。(羅翌寧)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