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影評精選(一):
封建壓迫與人性的沖突——評《菊豆》人物形象
每個人都是個性的,每個人的思想更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在相同的制度壓迫下命運.結局卻又可能是相同的。
電影《菊豆》中每個人性格都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結局卻是悲哀的。影片就20年代山區(qū)的一個染坊內(nèi)發(fā)生的一系列與封建壓迫抗爭.妥協(xié)并最終走向杯具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壓迫與人性發(fā)生沖突時不同性格的人面臨不同的命運,深刻揭示了封建壓迫對人性的毒害。
劇中楊氏家族是這個封建壓迫制度的操控者,他們掌握著楊氏家族的一切封建事務,甚至起名字的事情都得家族長輩聚在一齊商量,楊金山在被天百淹死后出殯時楊氏家族的一個長輩連用了四個“照祖上的老規(guī)矩”該怎樣辦,這足以說明在那里封建制度是如此之深。在楊金山出殯時在楊氏家族操控下嚴格按照祖上老規(guī)矩辦了喪事,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壓迫下的產(chǎn)物。
如果楊氏家族是一個封建壓迫的符號,楊金山就是這個封建制度下的典型的代表人物,所有的封建壓迫思想在他身上都得以體現(xiàn)。他為了給楊家傳宗接代娶過三個女人,僅僅是為了給楊家傳下后代,在菊豆懷孕前每一天晚上他會打罵折騰菊豆,并說了最能體現(xiàn)他封建思想的話就是“生了兒子我給你做牛想做馬,不聽話就抽你”。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他思想的典型化,最終難逃悲慘的命運,被淹死在生前剝削他人的染池內(nèi),
菊豆在封建環(huán)境壓迫下是一個敢于反抗的人,她在劇中處處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以及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在菊豆發(fā)現(xiàn)天青偷窺自己是就明白天青喜歡自己,只是天青不敢沖破這封建重圍,最終還是菊豆幫忙天青沖破這制度,菊豆生下天白后主動告訴了楊金山孩子是天青的,天青是不敢這樣做的,她多次提出要和天青逃離那里,不在受這封建壓迫,還萌生毒死楊金山的念頭,這一切都顯示出菊豆是一個不甘于受封建制度壓迫,敢于沖破封建世俗,尋找自己天性的,對封建壓迫無所畏懼,期望得到自己人性解放的人,這一切都是青天以及其他人所不具有的。
天青是一個從小被楊金山養(yǎng)大的孤兒,他在楊金山的教養(yǎng)下已經(jīng)被他人的封建思想所壓制,不敢沖破束縛,在菊豆的幫忙下才敢于向菊豆表達自己,將近四十歲的人沒有老婆也不敢向楊金山提出來,只是默默在染坊中干活,默默理解這壓迫。菊豆多次勸他代自己和孩子走,逃離這個滿是封建世俗和制度壓迫的地方,天青始終沒有做出來,他在村中也不敢公開他和菊豆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他害怕,沒有真正突破這封建制度,仍舊是被這封建制度所壓迫,天青就是一個在封建世俗下不敢突破束縛,始終被封建思想所壓制的人。
楊天白雖然是天青的兒子,但他卻是一個封建思想的繼承者,也能夠說是楊金山的繼承者。他心中充滿了一個孩子所不該具有的思想,充滿了對人性的束縛,不愿理解外界的自由而是努力去維護所謂的封建制度和壓迫。它能夠為了一句話拿刀去追人,菊豆告訴他事實真相后他仍然用自己內(nèi)心所謂的封建制度將其拒之心門之外,這一切最終使其親手殺死自己親生父親。這一切都不是偶然,在封建壓迫下發(fā)生這一切都是必然的。就像影片中整個外部環(huán)境是冷色調(diào),屋子內(nèi)是暖色調(diào),盡管屋內(nèi)是對封建世俗壓迫的反抗,對人性的追求,然而在整個冷色調(diào)也就是整個大的外部環(huán)境封建禮教以及壓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想沖破束縛也是很難的,最終可能會被封建禮教所吞噬,人性最終還是無法得到解放。
劇中不論是楊氏家族.楊金山個人還是菊豆.楊天青和楊天白,都是在封建制度下的被壓迫者,盡管有人試圖沖破束縛,但是在整體的大的封建壓迫下人性想得到解放是困難的,最終可能會難逃悲慘命運。
《二》
鐵屋子的寓言和文化困境
一鐵屋子的寓言
與其說這是一部對傳統(tǒng)文化和舊倫理所對峙與抗衡的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關于鐵屋子的黑色寓言的電影。
電影在整體結構與故事敘事方面與《紅高粱》是如出一轍的,都是一個漂亮的女性由于某種權勢的壓迫或誘惑嫁給一個封建階級中具有高端權力的人,并且這個人身體上具有某種巨大缺陷,在《紅高粱》中是一個麻風病人李大頭,在《菊豆》中是一個性無能楊金山。這種殘疾缺陷的設置是為了讓電影中的弱者產(chǎn)生一種對秩序的反抗動力,這種行動的整個實施過程便是這兩部電影的核,也就是瑞士語言學轉型奠基人索緒爾所說的含蓄能指(Connotation),這種能指的設置也是為了讓弱勢群體具有勾連的機會,在《紅高粱》中,“我爺爺”與九兒是結合與對抗就是由于對秩序頂端的李大頭的家財萬貫與麻風病感到不服氣,對這種由于財產(chǎn)的不平等產(chǎn)生的婚姻霸權和性分配的不平等的不服氣;在《菊豆》中也差不多,都是一個弱勢群體所勾結起來對權力重新調(diào)換的想象。尤其是在《菊豆》中,這種想象始終沒有兌換。
楊天青對于楊金山是一種變相的父子關系,他從小便被楊金山收養(yǎng),但如同下人一般看待,并且由于楊金山的反對他始終沒有婚配的權力;楊青天對于他的親身兒子卻喪失了一種真實關系,被迫叫自己的親兒子“好兄弟”,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父子關系,這種身份的變相認同也是象征著一種難以打破的秩序,最終,這場寓言最后實現(xiàn),那就是楊天青變相地殺死了楊金山,楊天青的兒子殺死了楊天青,并且死于同一地點,這就是鐵屋子的寓言,對高端勢力和秩序的反抗只是一場虛無主義式的想象。被邊緣化認同的人似乎無法打破鐵屋子,也無法撕開詛咒。
在張藝謀看來,楊天青是一個有賊心而無賊膽的人,其實電影所展示出的卻不然,楊天青始終具有“弒父”的沖動,或者說是具有一種重新建立權力分配系統(tǒng)的沖動,他不殺楊金山是因為怕被楊家長輩所痛恨和排擠,怕因此失去更多,所以他和“嬸子”一齊等待他的死亡,他和“嬸子”擋館的那場戲更是說明了他的深謀遠慮---哭得和真的似的。
所以說,楊天青與“嬸兒”的感情,在我看來不是純的,他不帶“嬸兒”遠走他鄉(xiāng)其實就是因為他更渴望得到染坊和得到楊金山一樣的權力,渴望得到正式婚姻和合法兒女的權力,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對擁有高端權力的想象和頂?shù)啬ぐ,也就是拉康的鏡像理論所說的:他戀其實就是自戀。他渴望的或許并非幸福,而是渴望得到獲得幸福的權力,得到獲得兒子的權力,如果不是這樣,他不會因為管自己的兒子叫“好兄弟”而到嚎嚎大哭的程度,不會因為親身兒子管楊天青叫“爹”而到頹然悲哀的地步。因為這是他早就該預料到的。他的預謀不是殺死楊金山,而是看著楊金山死去。
鐵屋子的寓言就是反抗秩序的人,未必是想要推翻秩序,而是想要置換自己與秩序頂端人的位置,就像大多數(shù)政變者未必是想要施行新的、更利于人民的政策,而是繼續(xù)獨裁統(tǒng)治。這與《紅高粱》的所展示出的真實好處相同,地位的更換是依靠暴力取得的,然而它依舊按照舊秩序的方式方法垂直統(tǒng)治下面的階層。
二文化困境和虛無主義
從《紅高粱》到《菊豆》,再到《大紅燈籠高高掛》,都是一種對困境的發(fā)泄與必然的無奈,是一種虛無主義式的借古諷今。在偉大作品《一個和八個》(張軍釗導演,張藝謀攝影)被禁,更偉大的作品《黃土地》(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由于曲高和寡而導致的資金缺失之后,張藝謀理解了歐洲藝術電影商的贊助,并開始了對自身文化困境的暗喻與討伐。本身在那個時期,中國就開始了根源文學熱潮和文化反思熱潮(《菊豆》就是根據(jù)根源文學小說家劉恒的《伏羲伏羲》改編的),再加上張藝謀自身困境和無助,就出現(xiàn)了這部黑色寓言三部曲。雖然《紅高粱》中他試圖展現(xiàn)的(也被歐洲評委所認為的)是人性的張揚和血性,其實內(nèi)在暗涌的卻是一種對權力堡壘的向往,《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也同樣如此。
這本身就是一種虛無主義的處事態(tài)度,不追求改變與顛覆,而是蠅營狗茍地沉醉于權力堡壘頂端的想象之中--轎夫想做酒管家,下人想當染坊主人,小姨太想成大太太。而不是轎夫、下人、小姨太一齊想象炸平權力堡壘或者原離權力堡壘。
菊豆影評精選(二):
《菊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如今再看《菊豆》恍若隔世,老舊膠片的顆粒感仿佛這部90年的電影已經(jīng)成為了文物,甚至影片所拍攝的那個故事也和這個時代脫節(jié)了,其實并不遙遠,或許神州大地上依然有這樣的鄉(xiāng)村閉塞的存在,時代的翻天覆地一大后遺癥便是健忘,一路奔跑等到回頭時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已是面目全非。
中國電影資本和技術都已是今非昔比,動輒幾個億的投入換來的是更多個億的票房和觀眾的罵聲,精良的制作和華美的特效造不出好電影的品味。《菊豆》成為了如今中國電影人的好榜樣,如今看來最粗糙的制作卻造就了一部出色的電影,可見電影不是一種資本的累積,電影還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作,喊了多少的走向世界,不僅僅足球越來越差,甚至連中國的電影也越來越閉門造車暗無天日,拿不出來像樣兒的作品是藝術精神和品味的缺失,說白了電影終究是人來創(chuàng)作的,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中,浮躁的情緒是理所應當?shù)模觳矓Q但是大腿,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已經(jīng)沒有人做了,所以也就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在當下的中國權當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奢望吧,翻翻老電影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以前的認真,便是中國電影不可磨滅的財富。
《菊豆》整部電影中那種粗狂和樸實的質(zhì)感令人動容,劇情在一個家庭作坊中發(fā)生和發(fā)展,雖說是一種亂倫之戀,可已在情理之中,從老夫少妻的設置開始便不難看出李保田對于鞏俐的欲罷不能,問題在于嬸子和侄子的關系在農(nóng)村家族式的社會關系中是無法逾越的一道屏障,這是封建觀念和人性的對抗,其中導演明顯的著力在于兩者不可見人的情感,甚至突出父子關系上尷尬的錯位,本片的人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叔侄的爭風吃醋,嬸侄的亂倫戀情,父子的稱兄道弟,輩分和名分在中國人的眼中就是臉面的象征,而《菊豆》這部電影重重的打了中國封建家族制的臉,毫不留情的控訴了這種扭曲的家族關系下扭曲的人性。
片名《菊豆》是鞏俐所飾演的主角之名,影片借此命名多少給人一種紅顏禍水,始作俑者之感,將全部的職責推到一個女子身上是不公平的,雖然是影片大膽的將菊豆和天青關系的主動權交了個菊豆,但天青的懦弱和不敢負擔還是造成杯具的直接原因,天青的猶豫和逆來順受絕不是對叔叔或者兒子的委曲求全,天青真正懼怕的是家族的壓力,“讓人明白了,怕是會活不了了”,天青對菊豆念叨出自己的恐懼,他不是沒想過動手殺了叔叔,也不是沒想過離開這個地方,問題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叫他寸步難行,他的懦弱也被自己的兒子所唾棄。
生死的輪回和相似作為了影片的結果,叔叔死在染缸中是天白的過失殺人,而天青死在了染缸中則是天白的故意殺人,兩者的差異有一種悲愴的反諷,天白故意殺死了親爹也是在中國傳統(tǒng)所不能容忍的,但誰又明白呢,即便明白了誰有能說呢?從始至終的有苦難言釀成的杯具結局是無法避免的,合理的人性情感和中國社會的特殊環(huán)境在影片中造成的喜劇沖突是完美的,本片中有突破封建的意愿但更多的是無法逾越的禁錮,象征著中國社會步履維艱的發(fā)展道路。
不明白從什么時候起,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成了一個流行詞,可最后的結果的既不民族也不世界,其實不用費力去迎合什么,因為人性的全世界共通的,藝術的全世界共同的,就像《菊豆》所表達的無論是環(huán)境還是人物關系都是最中國的但是的了,卻受到了外國人的關注,這才說明民族的就是世界,至于那些嘩眾取寵的假貨,連中國人都騙不了,更別提騙老外了。
菊豆影評精選(三):
此時此刻,那鮮紅的火苗,鮮艷的彩布仍在我眼前浮動,并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光環(huán),刺激了我的眼球激發(fā)了我的思緒。
片子的主體場景以灰色調(diào)的高墻方院為主,街道深邃狹小,整體給人以相當壓抑的感覺,使人想到了—禁錮與牢籠。而女主人公菊豆就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但她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色彩卻和這個大色調(diào)顯得格格不入。作為一個女人,一個被封建禮教禁錮壓迫的女人,卻依然能夠活的鮮活動人,她從不屈服于自己的命運,更不怕金山的淫威。她就象一只被裹在堅硬厚繭里展翅欲飛的蝴蝶,無時無刻不在為飛出
那個牢籠而努力。
最主要的道具應數(shù)那個染布的大木機子吧,條條框框沉重的構架,其上卻有著輕柔飄逸凌空飛舞的彩布,一動一靜,一柔一木,一暗一亮,真是相得益彰。它更是男女主人公感情歷程的見證者,菊豆更是生于此死于此。她對天青不僅僅僅只是單純的愛,沒出殼之前的蝴蝶是柔弱的,它需要外界的幫忙,她大膽主動的勾引天青實則是把他當作了自己的救世主,視為自己新生的開始,她不止一次的對他說“帶我走吧”。但直到最后,或許她才明白,這個男人根本不可能帶她飛,因為他已被人剪掉了翅膀,木頭永遠是木頭,就算那布再漂亮,他也不可能去和他一塊飛舞的。()最終,菊豆還是被吞噬了,她所渲染的彩色的布連同那支撐布的木頭也一并葬身火海。
再就是那個水池,它和菊豆的兒子—天白密切相關。在片子的末尾,天白最終擔起了封建禮教的審判著,導演了弒父的杯具。于是,這個水池吞噬了兩條生命,還有一個是被兒時的天白所誤殺的,他名譽上的父親—金山。兩個都不曾想會被自己兒字殺死的生時仇人,卻不想會死在同一個地方,實在是一個諷刺。這點很好的突出了天白的心性,他是菊豆和天青在違背封建道德的狀況下,在不為人知的黑暗里孕育出的一顆畸形的種子,是一個先天性的畸形兒,天白的悲哀把菊豆的杯具推向了更深化。
還有那個通向菊豆臥室的樓梯,也呈現(xiàn)著前后照應,有始有終的作用,很有意思。開始時,某晚,菊豆被金山虐待,天青欲救她不成而用刀砍在了樓梯上發(fā)泄。最后,當天白的木棍朝天青頭上敲下去的那一刻,在樓梯上爬滾的菊豆卻也無能為力。這個樓梯是不是暗含著造成二人杯具擺放在二人之間的不可越迂的世俗觀念呢!
再說從光影來看,有兩點讓我深有感觸。其一,只要有菊豆出現(xiàn)的地方和那些布的周圍,運用了超多的以橘黃色為主的明亮光線,除了能突出菊豆的性格和她的心性之外,還與冰冷深沉的房屋建筑構成鮮明的比較。其二,金山殘廢后,菊豆和天青過起了真實的二人世界,無所顧及的在郊外洗布談笑,看起來那么的美滿幸福。這時的光線明媚,周圍的景色也是那么的賞心悅目,與前面的冷灰調(diào)子構成鮮明的比較,讓觀眾的心也跟著放松起來。
總之,一部好的片子是很值得細細品味和學習的,菊豆不僅僅讓我更進一步了解了前輩們的功力,更讓我對影視美術有了更新的認識,最大的收獲就是漸漸懂得了場景,光影與劇情是怎樣緊密結合的,用自己的話說,即“物兮,情所依,情兮,物所現(xiàn)”。
菊豆影評精選(四):
昨晚看了老謀子的《菊豆》,還是很佩服那個很會講故事的張導演,同時也想起了同樣農(nóng)村題材的《秋菊打官司》和《紅高粱》,我個人認為,這些影片帶給人們的視覺震撼,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夠超過最近他的幾部大手筆作品。
《菊豆》這部影片主要描述了一個中國農(nóng)村普通的染坊家庭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引起的一系列家庭杯具。先從一家之主楊老頭新買的媳婦菊豆被楊老頭虐待凌辱開始,楊老頭的養(yǎng)子天青看在眼中卻對美麗的嬸子深深吸引,最后趁楊老頭外出的機會偷吃禁果,菊豆懷孕。一心想要兒子傳宗接代卻苦于無法生育的楊老頭看到媳婦懷孕,滿心歡喜,最后得知孩子并不是自己的,備受打擊。一連串的杯具由那里激發(fā),釀造了以后順理成章的家庭杯具。
那里面有幾對明顯的矛盾不得不提,楊老頭苦于無人傳宗接代的抑郁暴躁性情和被“孩子”叫爹后喜上眉梢的快樂神情、封建守舊懦弱怕事的天青和美麗開放敢做敢言的菊豆、孩子的真正父親天青對兒子的百般呵護和孩子長大后對生父的百般仇恨等等。這些矛盾雖然是導演安排如此,然而每一處都自然純樸,順其自然,故事的每個結局都是注定的,都是必然會發(fā)生的。
另外片中加大力度描述了幾個反映封建思想的細節(jié)部分,比如傳宗接代的思想、生辰八字取名的場景、葬禮的七七四十九次攔棺、害人的婦女守節(jié)規(guī)矩、危險的土法避孕粉末、村民傳來傳去的風言風語等,當時由于這些電影在國內(nèi)外均有上映,有很多老外受張導的影響認為如今的中國人民全部都是這個樣貌,所以很多人對導演懷疑痛罵,認為他拍的影片只反映中國的落后一面,實在丟中國人的臉面。其實他們并不明白,中國的很多地方,正是這個樣貌,中國的九億農(nóng)民中的很大一部分包括他們的子孫后代都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著。
菊豆影評精選(五):
我一向不喜歡描繪悲情人生的影視劇,因為它帶來的是如此沉重的絕望,可看完《菊豆》卻仍然要為它拍手稱道,我覺得那才是張藝謀最適合的題材,無論《菊豆》還是《活著》亦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他能把封建傳統(tǒng)對人性迫害透過故事的演繹描繪得深入人心,甚至令人覺得就像魯迅先生當年的小說一樣精彩,那樣的作品才襯得上他大師的身份,而不像如今只迷失在濃墨重彩的顏色漩渦中。
光看片名或是海報,我就能猜得出電影那種凄慘的基調(diào),在那個封建禮教吃人的社會,整個村莊都被愚昧的傳統(tǒng)思想所統(tǒng)治,女人的任務就是傳宗接代,能爭取的所謂幸福也必將逐步瓦解在那層層疊疊的庭院高墻。影片中的人都充滿怨恨,歸根結底還是社會思想本身的腐朽,劇情設計也充滿諷刺,不得不佩服張藝謀對此類題材的理解與把握之深透。攝影出身的緣故,張藝謀電影的畫面一向很出眾,本片中也有白墻黑瓦的建筑村落,高掛天井的大片綢緞,有壓抑有釋放。而表演上,鞏俐、李保田等人的表現(xiàn)也沒的說。
其實,很期望張藝謀能再回歸以往的那些曾得心應手的題材,但是在聲色世界的商業(yè)利益面前,受創(chuàng)作題材限制的影響,我們暫時還是唯有一聲嘆息。
菊豆影評精選(六):
電影有許多值得回味的片段,我揀幾個來說說。
1、偷看。光棍天青對年輕貌美的嬸子菊豆動了心思,他透過破洞偷看菊豆光著身子洗澡。之后被菊豆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但并未作聲。菊豆有感于天青的體貼,她也漸漸注意這個年輕力壯的侄子。楊金山出遠門,她站在回廊上偷看樓下的天青,臉火燒火燎的。
2、紅布。楊金山出門找藥,天青和菊豆在染坊的水池旁溫存;鸺t的布匹緩緩垂下,一個新生命正在孕育。天青死時,紅布又垂下來蓋在臉上,一個生命即將消逝。
3、清清白白。菊豆生了個兒子,族人取名天白,與名義上是哥的天青并列,意為清清白白。
4、哥或者爹。天青是天白的爹,但天白管金山叫爹。三歲壽宴上,鄉(xiāng)親們讓天青給兄弟天白說吉祥話。天青哽咽哆嗦,無言以對。
5、擋棺。金山被天青和菊豆照顧得無微不至,一幅父慈子孝的模樣,背地里三人恨得要死。金山死后,天青和菊豆被理所當然的被安排擋棺。二人哭喊著撲向棺木,躺在地上壓面而過,如此做足七七四十九回。
6、水池。金山被天白無意中拖入水池,天白看著老爹在水池里撲騰不明所以,甚至覺得搞笑,他露出了片中唯一一個笑。天青是被天白主動拖入水池中,他臉色鐵青,憤怒地敲打著自己的生父。
7、火燒。金山發(fā)現(xiàn)兩人亂倫,思忖之下要一把火燒死這倆玩意兒,自己也不想活了,后被菊豆發(fā)現(xiàn)。菊豆眼睜睜地看著兒子殺死父親,心灰意冷之下,最后放火燒了楊家染坊。熊熊烈火燒去一切骯臟污穢,隨風而逝。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