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是家鄉(xiāng)最美的季節(jié),無數(shù)游客紛至沓來。下?lián)P州,除了遍賞美景以外,品嘗淮揚美食也絕對不能錯過。提起揚州美食,人們大多想到的是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大煮干絲等這些經(jīng)典淮揚菜。然而,對于地道的揚州人來說,散布在街頭巷尾的各式小吃,才是最留有念想的家鄉(xiāng)味。
記得一位美食家曾說過:作為古城的特色,揚州的小巷當(dāng)之無愧,而小巷口的那些美食就是濃濃的市井生活的標(biāo)志。想當(dāng)年,我第一次陪著馨平來家鄉(xiāng),拜見未來的公婆,那小巷口飄著香味的種種小吃,就讓她對這個本很陌生的小城,平添了幾分好感。
且不說灑滿芝麻的草爐燒餅、香脆可口的小覺林的素麻花、大麒麟閣的六角京江臍、用蘿卜絲拌上面糊炸出的油端子,包著板油丁的蔥油火燒,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離老宅不遠的蔣家橋餃面店的蝦籽餃面和菜籽油鍋貼。
還記得,小時候,因家境貧寒,去富春、冶春吃包子只是奢想,只有在每年生日那天,可以美美的去蔣家橋餃面店,狼吞虎咽地吃上一碗香噴噴的蝦籽餃面。記得我大約六七歲的光景,我又盼來了自己的生日。早晨起來,母親給我端來了一碗粥,我撅著個小嘴,就是不動筷子:媽,我要吃餃面。母親大概也忘了我的生日,對我說:煮好的粥不吃,吃什么餃面?我也沒言聲,只是委屈地抹起了眼淚。暴脾氣的父親在一旁火了,抄起雞毛撣子就是一頓揍。我哇哇大哭,哭到最后才委屈地冒出一句話:我今天過生日!父母這才恍然大悟,心疼地趕忙給了我錢,讓我自己去蔣家橋吃餃面。過生日想吃碗面,居然招來一頓暴打,這在今天,那些小皇帝、小公主們聽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可在五六十年前,平常百姓生活十分拮據(jù)的年代,卻是件非常平常的事,至今想來心里還不是個滋味。
隨著歲月流逝,當(dāng)年的蔣家橋小街已消失了,所幸的是,蔣家橋餃面店的字號依然保留至今,這家百年老店仍然坐落在原先的街口上,且在城內(nèi)開設(shè)了多家分店。每每返鄉(xiāng),總忘不了走進蔣家橋餃面店,點上一碗餃面,再要上一兩五只鍋貼。所謂餃面,并非是餃子加面條,而是餛飩面條,那餃子皮薄肉鮮,煮熟后形如荷花,那面條不同于北方,稍帶著淡淡的堿黃色,下在蝦籽湯鍋里,鮮味特濃。這蔣家橋的餃面、鍋貼,是最貼近百姓的一種小吃,滿滿一碗配以十個餛飩的餃面,才五元錢,加上五只色澤金黃的菜油豬肉鍋貼,總共十元錢,便讓你吃飽喝足,就連那飄著蝦籽的面湯,每次,我都喝個精光,那味道真是太鮮了。難怪揚州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餃面餃面,有餃有面,葷素皆有,一碗二口!
我們那幾位金陵好友來揚州聚會,首頓早茶是富春包子,次日,便讓她們品嘗蔣家橋的餃面鍋貼,再點上幾盤燙干絲,好友們都贊不絕口。我大姐的女兒,出生在揚州,從小生活在外公、外婆身邊,蔣家橋的餃面鍋貼在她幼小的心靈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外甥女定居在安徽馬鞍山,聽說母親來到揚州,便專程趕來,看望我們。聚會之余,她特地步行了好遠,尋到了當(dāng)年的蔣家橋餃面店,點了小時候愛吃的餃面鍋貼;貋碇螅興致勃勃地憶起五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時,她和四舅、六舅都還小,夏日的晚上,圍著外公、外婆,在小巷里乘涼。外公一開心,就掏出一角錢,讓大點的四舅去蔣家橋餃面店下碗餃面回來,幾個孩子分著吃。在那個年代,吃著那難得進口的餃面,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聽完外甥女的講述,我的心中不由生出一份感慨:對我們這代老揚州人來說,去品嘗蔣家橋的餃面鍋貼,不只是喜愛這百年老店的味道,更是在那里尋找對家鄉(xiāng)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份摯愛之情。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