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習和編輯小說的過程中,對小說的語言有很多疑問,最近我在拜讀趙樹理先生的小說時,有點感悟,寫出來和大家交流探討。
我們對趙樹理先生做一個簡單的了解,他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尉遲村人,現(xiàn)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chuàng)始人。他的小說多以山西農(nóng)村為背景,反映農(nóng)村社會的變遷和一定階段的矛盾斗爭,塑造了農(nóng)村各式人物的形象。
我們先來看先生的這一段話:
“三仙姑卻和大家不同,雖然已經(jīng)四十五歲了,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腿上仍要不是鑲邊,頂門上的頭發(fā)脫光了,用黑手帕蓋起來,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臉上的皺紋,看上去好像驢糞蛋上下了霜!
就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當中能品味到什么呢?
其一、語言形象生動、詼諧幽默
先生的小說形象常常令人過目不忘,什么原因呢?
我認為這跟先生生動立體的形象和幽默的語言是分不開的。上面這段話,先生通過“四十五歲”“小鞋繡花”“褲腿不鑲邊”“頭發(fā)脫光”等關鍵字,著墨不多,就把三仙姑與眾不同的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為什么就形象了呢?我們分析一下這些詞語,“小鞋”“褲腿”“頂門”“黑手帕”“皺紋”等是名詞,“繡”“鑲”“脫”“涂”“下”等是動詞,其它修飾性的詞語用的很少。也就是說,在寫小說時,多用名詞、動詞,能使情節(jié)立體化,呈現(xiàn)畫面感,盡量少一些無病呻吟的修飾性詞語。我們能分析出,“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臉上的皺紋,看上去好像驢糞蛋上下了霜”這句話用的是比喻句,我們也知道比喻句有個作用,就是能使句子更形象生動,那我們在寫作時為什么使用的那么吝嗇呢?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準確。那怎么就生動了呢?我淺顯的理解就是把“生”的“動”起來,就是用大家熟悉的事物,詮釋大家陌生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而不是說用抽象的來描寫一些事物,就像有人寫的“他長了一雙柏拉圖式的眼睛”,他這么一說,我們更不知道這人的長相了,因為我們無法理解“柏拉圖式的眼睛”到底長成啥樣。所以,我們在表述某種事物時,讓讀者一眼看到你的文字,就能夠想到你要表達的事物,這樣的語言才生動。再說說形象,就像我們畫畫的,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人的姿態(tài)、氣質(zhì),甚至更多。一幅好的繪畫作品,不在于你雜亂無章的畫了多少,而是畫得盡量少,讓讀者看到更多的東西。我想,寫作的道理也是這樣的。關于具體,我在《小說的畫面感》里已經(jīng)講過這個問題,有人寫一個男孩是這樣寫的,“很帥很帥很帥帥極了”,寫女孩就是“太美太美太美美棒了”,或者“她非常漂亮”,“很”“太”“非常”這些詞是不能準確描繪出一個事物的形象的,我想,大家能理解。還有作者在敘述時間喜歡寫這天、有一天、一個下午等等,簡單點說,你最起碼應該寫出怎么樣的一天或什么樣的下午,比如有作者在描寫黃昏時這樣寫道:“俯瞰小鎮(zhèn)的黃昏,宛如天河里墜落了一彎金色的月亮,親吻著故鄉(xiāng)的田園,從炊煙裊裊的村寨里,不時地傳來幾聲狗吠雞鳴,仿佛是一個遙遠、朦朧的夢!边@樣描寫,不僅具體,有意境的美,而且能進入讀者內(nèi)心深處,使讀者有所觸動,產(chǎn)生共鳴。
我們在寫作時,無論是寫人、寫事、寫景還是寫情,都應貼近生活,使讀者感到身臨其境,渾然天成,自然生動。這就需要我們熟悉生活。我是從山村長大的,在我寫的小說里城市的印記幾乎沒有,為什么我不與時俱進寫點城市的東西呢?原因很簡單,我沒在城市生活過,沒有城市生活的體驗,那我寫出來的東西就經(jīng)不起推敲,細節(jié)上的敘述往往就會捉襟見肘,更別說寫出具有內(nèi)涵的作品了。一不小心寫出身家過億的富豪,每晚推著除了鈴鐺不響其他部件都“丁零當啷”亂響的自行車到大街上撿破爛,抑或放羊的山里娃住進了豪華的總統(tǒng)套間能熟練的沐浴,那就笑掉大牙了。而寫我們家鄉(xiāng)的題材就容易多了,我會把小說中的人物附著在某一個熟悉的人身上,遇到這件事他會怎么說、怎么想、怎么做,因為熟悉,這些人物就在頭腦里盤活起來,再加上熟悉的環(huán)境,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有了人物,有了環(huán)境,那這些人就在眼前如過電影似地呈現(xiàn)一幅幅畫面,那我就向?qū)O猴子似地不斷變換角色來跑龍?zhí)住⒆鲅輪T,小說就水到渠成了。
幽默風趣更是趙樹理先生小說語言的一大特色,他喜歡用異常的語言,也就是在有的畫面中人物反;蚋窀癫蝗,會讓人發(fā)笑,產(chǎn)生幽默感。比如上面這段話是三仙姑的裝扮在那個年代就顯得非常反常。欣賞作品要根據(jù)時代特征,那個時代四十五歲打扮一下就是老來俏,現(xiàn)在城市里四十五歲的女人還是一枝花。醉童老師就是幽默小說的高手,比如他的小說《麗麗減肥記》中其中一段話是這樣寫的:“空氣凝重,沒有一絲風?峙嘛L也怕熱,懶得動彈了。如此看來老天爺是不計考勤,也沒獎懲制度的。但這卻害苦了凡間的人們,坐著不動就一身汗,稍動一下就汗流浹背。汗水干后就會起一層鹽漬,不僅難受,還會引發(fā)各種皮膚病,讓人疼癢難耐。你說這么多汗水不能用來發(fā)電,這些鹽也不能食用,著實可惜了!”用汗水發(fā)電多么反常的現(xiàn)象,讀來不禁令人發(fā)笑,這個炎熱的畫面就印記在讀者腦海中了。當然,幽默的語言往往少不了使用比喻、夸張、反復等各種修辭手法,通過各種詼諧幽默的修辭語言,來進一步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與內(nèi)心世界。還是醉童老師這篇小說中的一段話:“就是這么一位大美女,自從結婚生子后,猶如吃了速效發(fā)酵粉,體型急劇膨脹。原來一尺九的小細腰現(xiàn)在不翼而飛了,害得裁縫師傅在她身上量了半天,弄得滿頭大汗,都吃不準究竟多少腰圍,因為實在找不到她的腰在何處。而其臀部更是肥大壯觀,走起路來扭來扭去,猶如那搖頭電風扇。兩條胳膊能抵人家大腿。雙腿更是粗的嚇人,恰似房柱子,導致她走路時兩腿必須往外撇,否則挪不動步子。但即便這樣,每天兩腿內(nèi)側(cè)仍是磨得通紅通紅的,疼得齜牙咧嘴。原本白嫩的大腿,搞得像兩根放大鏡下的超級火腿腸!”在這段話中,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加強了語言的幽默感。這樣的語言更容易表現(xiàn)出對生活思考的深度,剝掉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偽裝,讓讀者從作品中更深的領悟生活。
可見,幽默的語言離不開夸張的手法,在這兒并不是說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就是幽默的語言,而是說我們在寫小說,尤其是刻畫人物性格時,可以對局部或整體著意渲染、夸大,使其個性更加鮮明突出,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就是把阿Q的“精神勝利法”夸張到了極致,阿Q的形象也就印記在我們腦海里了。
我們在寫作練習的時候,可以將人們所熟悉的生活片段有意的拿出來,用夸張的形式幽默地表達,給讀者造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在被夸張后,被描述的事物個性鮮明,具有了典型性,從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脫穎而出,這就具有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幽默感。
其二、語言樸實無華、簡潔明了
這也是先生小說語言又一個鮮明的特色。還是回到三仙姑出場這段話,文字里沒有一點做作和賣弄,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風味撲面而來,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鑒學習他的這種學習方法,對人物的行動和對話的描寫要反復錘煉,為什么要進行語言的錘煉呢?比如有的作者這樣寫道:“他用腳把皮球踢得遠遠的!边@不就是廢話嗎?踢球不用腳難道用手指頭?有的作者好像要把一個簡單的事物里嗦說一大堆才顯得深奧,才顯得自己功底深厚。其實,我們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呢?還不就是為了讓更多的讀者分享自己的精彩,進入自己創(chuàng)作的空間嗎?這樣的廢話連篇,大家想想,讀者會有興趣一直讀下去嗎?
那怎么錘煉語言呢?
首先一點,就是廣泛地閱讀。朱光潛先生有一句話:“有些年輕人是不學而求創(chuàng)造!痹诰庉嬤^程中,可以看到有些初學寫作的朋友,我就是寫我自己的,聽不得別人的話,他覺得自己有寫作天分,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沒有學會走,直接就想飛起來。當然,有這種天分的人畢竟少數(shù),對于大多數(shù)初學寫作的朋友來說,還是要靜下心來多閱讀大師的作品,尤其是你喜歡的作品,可以系統(tǒng)地閱讀,全面了解,久而久之,你會得到他的氣質(zhì),他的寫作風格。在看書或編輯大家作品的時候,遇到優(yōu)秀的作品或者能讓我產(chǎn)生共鳴的作品,我就琢磨,讓我來寫,我會怎么寫?能不能寫出人家那樣的效果?所以,我們初學寫作的朋友,一開始有點模仿也不要害怕。就像練書法,你不從臨摹字帖開始,直接就能龍飛鳳舞?當然也能,但是,那寫出來的僅僅是“字”而已,談不上作品。在這兒我不是說要求大家安于模仿而不求創(chuàng)造,那也是很可怕的。我們在模仿的基礎上,一定要突破人家的圈子,在寫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闖出自己的一條路來。我們寫小說的,不能只局限于讀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都可以涉獵,你別指望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是積累,我們應該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才能增強我們的表現(xiàn)力。就好比兜里有錢的人,說話總是比一般人硬氣,那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寫作的筆力就自然而然顯露出來了。第二點,必須堅持寫作。你不能光說不練,我有一個朋友,在我的鼓勵下開始寫小說,今天跟我說他有了這樣的構思,明天又告訴我有個絕妙的素材,他僅僅放在口頭上了,一說動筆,他就說最近很忙。常忙,就是一個借口,結果,至現(xiàn)在沒有寫成一篇完整的小說。所以,作為愛好寫作的朋友來說,不能停筆,三日不練手生。在反復錘煉的過程中,有時候,可能就為一句話或者一個詞,弄得你幾天吃不下、睡不安,腦子里總有事;蛟S,一個看來不起眼的事情發(fā)生,你突然開朗。我有幾次是半夜夢中醒來得到了答案,迅速記錄。這并不是故弄玄虛,我們要努力錘煉語言,尋找完全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
再一個就是話不要說盡,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留白。就像畫畫,我們把一座山完全畫出來好看呢,還是中間留點白讓人想象那是云、是霧,云霧后面再露出屋檐一角,這就有味道了,因為你留給了別人想象的空間。
其三、語言活潑明快、順口順耳
先生的小說念起來瑯瑯上口,可以使人感受到優(yōu)美的旋律與和諧的節(jié)奏。那么,他是如何達到這種境界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語言多用短語、短句,限制使用多重的修飾語。這就是一個句式的問題。
小說的語言是由短句與長句結合寫出來的,但并不是簡單的堆砌。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也能感受到:短句給大家的感覺是干脆利索,不拖泥帶水,而長句讓人產(chǎn)生的感覺是溫順的、柔和的抑或壓抑的……有朋友就會問,那你說說到底用短句好還是長句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就像有人問你是饅頭好吃還是米飯好吃是一個道理。這得根據(jù)對塑造人物烘托氛圍是否有利來決定。比如寫一個地痞流氓:“幾根頭發(fā)倒豎,刀疤臉,老遠就聽見他喊,小子,有本事你再說一句,揍扁你!蔽覀儞Q成長句試試:“他鐵青的頭皮上長著幾根頭發(fā),像荒漠里的胡楊一樣頑強地豎著,臉上一道刀疤,特別顯眼,看了就讓人害怕。隔著老遠他就大聲喊叫,你小子有種就站住,剛才說什么來,你給我再來一遍,看我不把你打得兩眼生淚像小溪嘩啦啦!贝蠹乙粚Ρ染椭澜Y果了。有的語境適合長句,有的語境適合短句,到底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句式,需要大家在寫作過程慢慢品味揣摩。
我們還可以從趙樹理先生的小說中看出,他的小說非常接近現(xiàn)實生活。所以,我們要用心去盡可能地體味和自己尚未體味到的人生和生活當中的一切,感受生活,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能力,把生活中看來平淡無奇的東西琢磨出味道來,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
今天我們從趙樹理先生的語言說起,談了一些寫作的思路,但是并不是說,因為他的語言有特色我們都來學習他,就像我們看見三仙姑繡花的鞋漂亮,我們都來穿,那能合適嗎?假如魯迅和錢鐘書能坐一起互相模仿語言的話,魯迅模仿錢鐘書的寫法,人肉饅頭就變得餿了,讓錢鐘書模仿魯迅的寫法,那城還沒進去,就被阿Q梗著脖子趕出來了,還怎么圍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的過程總結,在寫作的過程表現(xiàn)自己小說語言的美,不要停留在字面的意思,要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要用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謳歌現(xiàn)實生活,歌頌光明、抒發(fā)理想,鞭撻丑惡、抵制低俗,與時俱進。要樹立精品意識,讓我們的作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要講品味,有格調(diào),這才是群眾喜聞悅見的好作品。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