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瞬
我在云南住過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準確地說,只能說在昆明住了七年。昆明以外,最遠只到過呈貢,還有滇池邊一片沙灘極美、柳樹濃密的叫做斗南村的地方,連富民都沒有去過。后期在黃土坡、白馬廟各住過年把二年,這只能算是郊區(qū)。到過金殿、黑龍?zhí)、大觀樓,都只是去游逛,當日來回。我們經(jīng)常活動的地方是市內(nèi)。市內(nèi)又以正義路及其旁出的幾條橫街為主。正義路北起華山南路,南至金馬碧雞牌坊,當時是昆明的貫通南北的干線,又是市中心所在。我們到南屏大戲院去看電影,――演的都是美國片子。更多的時間是無目的地閑走,閑看。
我們?nèi)ス鋾辍.敃r書店都是開架售書,可以自己抽出書來看。有的窮大學生會靠在柜臺一邊,看一本書,一看兩三個小時。
逛裱畫店。昆明幾乎家家都有錢南園的寫得四方四正的顏字對聯(lián)。還有一個吳忠藎老先生寫的極其流利但用筆扁如竹篾的行書四扇屏。慰情聊勝無,看看也是享受。
武成路后街有兩家做錫箔的作坊。我每次經(jīng)過,都要停下來看做錫箔的師傅在一個木墩上墊了很厚的粗草紙,草紙間襯了錫片,用一柄很大的木槌,使勁夯砸那一垛草紙。師傅渾身是汗,于是錫箔就槌成了。沒有人愿意陪我欣賞這種槌錫箔藝術(shù),他們都以為:“這有什么看頭!”
逛茶葉店。茶葉店有什么逛頭?有!華山西路有一家茶葉店,一壁掛了一副嵌在鏡框里的米南宮體的小對聯(lián),字寫得好,聯(lián)語尤好:
靜對古碑臨黑女
閑吟絕句比紅兒
我覺得這對得很巧,但至今不知道這是誰的句子。尤其使我不明白的,是這家茶葉店為什么要掛這樣一副對子?
我們每天經(jīng)過,隨時往來的地方,還是大西門一帶。大西門里的文林街,大西門外的鳳翥街、龍翔街!傍P翥”、“龍翔”,不知道是哪位擅于辭藻的文人起下的富麗堂皇的街名,其實這只是兩條丁字形的小小的橫豎街。街雖小,人卻多,氣味濃稠。這是來往滇西的馬鍋夫卸貨、裝貨、喝酒、吃飯、抽鴉片、睡女人的地方。我們在街上很難“深入”這種生活的里層,只能切切實實地體會到:這是生活!我們在街上閑看?促u木柴的,賣木炭的,賣粗瓷碗、賣砂鍋的,并且常常為一點細節(jié)感動不已。
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響最深,使我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作家,――不是另一種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聯(lián)大,新校舍。
騎了毛驢考大學
萬里長征,
辭卻了五朝宮闕。
暫駐足,
衡山湘水,
又成離別,
絕徼移栽楨干質(zhì),
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弦誦在山城,
情彌切……
――西南聯(lián)大校歌
日寇侵華,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被迫南遷,組成一個大學,在長沙暫住,名為“臨時大學”。后遷云南,改名“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簡稱“西南聯(lián)大”。這是一座戰(zhàn)時的,臨時性的大學,但卻是一個產(chǎn)生天才,影響深遠,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學之林,與牛津、劍橋、哈佛、耶魯平列而無愧色的,窳陋而輝煌的,奇跡一樣的,“空前絕后”的大學。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聯(lián)大!
像蜜蜂尋找蜜源一樣飛向昆明的大學生,大概有幾條路徑。
一條是陸路。三校部分同學組成“西南旅行團”,由北平出發(fā),走向大西南。一路夜宿曉行,埋鍋造飯,過的完全是軍旅生活。他們的“著裝”是短衣,打綁腿,布條編的草鞋,背負薄薄的一卷行李,行李卷上橫置一把紅油紙傘,有點像后來的大串聯(lián)的紅衛(wèi)兵。除了擺渡過河外,全是徒步。自北平至昆明,全程三千五百里,算得是一個壯舉。旅行團有部分教授參加,聞一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聞先生一路畫了不少鉛筆速寫。其時聞先生已經(jīng)把胡子留起來了,――聞先生曾發(fā)愿:抗戰(zhàn)不勝,誓不剃須!
另一路是海程。由天津或上海搭乘怡和或太古輪船,經(jīng)香港,到越南海防,然后坐滇越鐵路火車,由老街入境,至昆明。
有意思的是,輪船上開飯,除了白米飯之外,還有一籮高粱米飯。這是給東北學生預備的。吃高粱米飯,就咸魚、小蝦,可以使“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的流亡學生得到一點安慰,這種舉措很有人情味。
我們在上海就聽到滇越路有瘴氣,易得惡性瘧疾,沿路的水不能喝,于是帶了好多瓶礦泉水。當時的礦泉水是從法國進口的,很貴。
沒有想到惡性瘧疾照顧上了我!到了昆明,就發(fā)了病,高燒超過四十度,進了醫(yī)院,醫(yī)生就給我打了強心針(我還跟護士開玩笑,問“要不要寫遺書”)。用的藥是606,我趕快聲明:我沒有生梅毒!
出了院,暈暈惚惚地參加了全國統(tǒng)一招生考試。上帝保佑,竟以第一志愿被錄取,我當時真是像做夢一樣。
當時到昆明來考大學的,取道各有不同。
有一位歷史系學生姓劉的同學是自己挑了一擔行李,從家鄉(xiāng)河南一步一步走來的。這人的樣子完全是一個農(nóng)民,說話鄉(xiāng)音極重,而且四年不改。
有一位姓應的物理系的同學,是在西康買了一頭毛驢,一路騎到昆明來的。此人精瘦,外號“黑鬼”,寧波人。
這樣一些莘莘的學子,不遠千里,從四面八方奔到昆明來,考入西南聯(lián)大,他們來干什么,尋找什么?
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
也有些沒有明確目的,糊里糊涂的。我在報考申請書上填了西南聯(lián)大,只是聽說這三座大學,尤其是北大的學風是很自由的,學生上課、考試,都很隨便,可以吊兒郎當。我就是沖著吊兒郎當來的。
我尋找什么?
尋找瀟灑。
斯是陋室
西南聯(lián)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處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學校、祠堂。自建的,集中,成片的校舍叫“新校舍”。
新校舍大門南向,進了大門是一條南北大路。這條路是土路,下雨天滑不留足,摔倒的人很多。這條土路把新校舍劃分成東西兩區(qū)。
西邊是學生宿舍。土墻,草頂。土墻上開了幾個方洞,方洞上豎了幾根不去皮的樹棍,便是窗戶。挨著土墻排了一列雙人木床,一邊十張,一間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沒有的。兩個裝肥皂的大箱摞起來。既是書桌,也是衣柜。昆明不知道哪里來的那么多肥皂箱,很便宜,男生女生多數(shù)都有這樣一筆“財產(chǎn)”。有的同學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窩,也有占了一個床位卻不來住的。有的不是這個大學的,卻住在這里。有一位,姓曹,是同濟大學的,學的是機械工程,可是他從來不到同濟大學去上課,卻從早到晚趴在木箱上寫小說。有些同學成天在一起,樂數(shù)晨夕,堪稱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來,幾乎等于不認識的。我和那位姓劉的歷史系同學就是這樣,我們倆同睡一張木床,他住上鋪,我住下鋪,卻很少見面。他是個很守規(guī)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時作息。我是個夜貓子,每天在系圖書館看一夜書,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寢時,他已經(jīng)在校園樹下苦讀英文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