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代浪潮與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時代浪潮,研究的方向、目標、方式、技術、內容、結果都無處不透露著時代的氣息。田野調查更是如此,田野不是過去或者未來,而是現(xiàn)實存在著的環(huán)境、社會和文化。如果說以前的田野中的調查對象還有與時代相隔,那么在現(xiàn)在這個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可以說沒有哪一處地方是不與外部世界相聯(lián)系而獨自隔離的。研究對象的變化要求我們研究者也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出適合當下的研究方法,探索出新的研究理論。只有緊跟時代浪潮,才不會落后。
2、必須要做田野
民族學必須要做田野,必須做田野不僅僅是學科規(guī)范,更是實際需要。一方面,好比理工科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民族學必須要在田野中才能得到成長與新知;另一方面,尤其是在當下信息快速變化的情況下,一個地方的一個方面的變化以前可能要經歷十年,現(xiàn)在可能只需要五年。這就跟田野調查產生發(fā)展時相關研究人員不滿足已有文獻而選擇自己去獲取第一手資料一樣,對這個變化著的世界,我們對于許多事物的認識需要不斷更新,這些獲取信息的工作需要田野。
3、田野應該要有歷史感
田野一方面要從歷史方面開始準備,相關研究的歷史,研究對象環(huán)境、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只有對這些歷史有所掌握,才能開展得了相關工作;另一方面,田野不僅僅需要空間的了解,還要有時間上的考察。不僅僅是長時間調查、多次調查,而是要關注田野中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許多問題要綜合時空的去審視才會盡可能的完整和全面。
4、田野中要有問題意識
不僅僅是從問題出發(fā)尋找田野,在田野中也要一直保有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在于我們始終能夠更敏感、更加充滿活力的去進行田野調查。就好像打游戲一樣,層層深入,每一個新環(huán)節(jié)、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xiàn),都推動著你去完成它,最終解決你最關心的問題。
5、田野首先應該是有他者
田野中的他者十分重要,他者代表著差異,而差異,就是有待發(fā)掘的寶藏。一方面,調查對象應該是一種他者的存在,尤其對于初學者而言,差異的存在才會使問題更容易顯現(xiàn),所謂的調查才得以繼續(xù)下去。另一方面,在掌握對于他者的調查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對自身的重新認識,才能更好的研究自我。如果對他者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調查自身時,就做不到成為自身的他者,也就難以調查自身。
6、距離感和整體觀
距離感是說在調查中對于調查對象要有一個合適的距離,不應過遠,也不應過近,要在調查中調試一個最佳的距離。俗話說“距離產生美”,距離太遠太近都容易看不清,適當?shù)木嚯x才能真正產生“美”。
整體觀是說對于調查對象始終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如果是一個專門的整體的調查,那就自然要把握整體;如果是一個局部的調查,那就應該在有整體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所調查的局部。事物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聯(lián)系,如果看不到整體,就很難說真正的看到了局部。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