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的童年何時結(jié)束?的作文 本文簡介:
戴思顏 近日,看了一篇以趙薇為對象的訪談錄,不由憶起14年大火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由斯,想起了一個遙遠的已然近乎陌生的詞匯——童年! ◎嚨伢@覺,從何時起,我們開始將童年劃歸到“曾經(jīng)”的區(qū)域里;從何時起,我們的詞庫里,青春逐漸取代了童年;從何時起,我們不再是家門口亂蹦,溪渠邊撿石的小不點兒
關(guān)于我們的童年何時結(jié)束?的作文 本文內(nèi)容:
戴思顏
近日,看了一篇以趙薇為對象的訪談錄,不由憶起14年大火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由斯,想起了一個遙遠的已然近乎陌生的詞匯——童年。
驀地驚覺,從何時起,我們開始將童年劃歸到“曾經(jīng)”的區(qū)域里;從何時起,我們的詞庫里,青春逐漸取代了童年;從何時起,我們不再是家門口亂蹦,溪渠邊撿石的小不點兒;從何時起,我們像高爾基的《童年》中的阿列克謝一般,走進了人間?
我們的童年,在時光某個不起眼的罅隙里,畫下句點!敲矗烤故呛螘r?
古往今來,太多的古圣先賢渴望探求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童年,是老子口中的“赤子之期”;是孔子口中的斯夫流水;是李贄口中的“童心真心”。時至今日,童年幾近成了純粹和天真的代名詞。
然而,現(xiàn)代孩子的童年,真的還是,抑或者說,還葆有著古人口中最原始的純真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詩經(jīng)·豳風》中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舊時光景,早已不復(fù)。在孩子們談笑追逐的聲浪里,偶爾夾雜的夏日蟬鳴,逐漸淪落并禁錮于“聒噪”的桎梏中,早沒了先前的所謂“悠然”。再者,當下的孩子們,肩上壓著沉重的書包課本,誰還能有童年該有的“夏夜螢火”“山野奔逐”的稚嫩孩子氣?今人概念中的童年,形容詞太多用的是這樣幾個:“已逝”、“不再”、“書卷”、“考試”,還有潛藏在暗處,卻又時常跳出來給人留下陰影的“別人家孩子”。
王開嶺在《古典之殤》中,曾如此追憶:“我們頭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腳印、村莊、影子,早已無蹤。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fā)現(xiàn)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fā)!蔽蚁,為何出發(fā),大概是為了起點,也即童年的單純與天真吧。我們大約都曾渴望不爭不擾,將起點的單純與天真,一直鋪撒到終點。但上路不久,卻發(fā)現(xiàn)只顧向前奔跑的自己,早已將“童年的美好”遺落在半程。于是,童年結(jié)束。再想轉(zhuǎn)頭尋覓,它卻早已化作泡影和云煙。
其實,不僅僅是所謂的孩子和過分著急趕路的青春年少的人們,太多自詡“成熟”的大人們,亦早已遺忘了童年。法國童話《小王子》的獻詞中曾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jīng)是孩子”,期望“所有的大人都應(yīng)該是孩子”。這里的孩子,當然不等同于稚氣。有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對“孩子氣”,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就是擁有簡單的快樂和飛揚的心靈,就是擁有無限的想象和無盡的創(chuàng)新”。私以為,這當是不受客觀年齡限制的。所謂成年,不應(yīng)以丟失童年為代價。
想起豐子愷,一個生理上的老人和心理上的孩童。觀他的筆下流淌出的一幅幅畫作,完全可以認為,他依然,并將永遠地,留在童年。
童年,究竟是何時結(jié)束的?私以為,這是一個注定無解的問題。
李健在《貝加爾湖畔》中唱:“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
之所以依舊能夠如云般游走,大概是對上述無解問題的最好注腳了。
畢竟,童年,從不曾結(jié)束。它只站在那里,幫你按下“開始”。等你走近,與你不離。
關(guān)于我們的童年何時結(jié)束?的作文 本文關(guān)鍵詞:作文,關(guān)于我們,童年,結(jié)束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