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色无码视频,国产av毛片影院精品资源,亚洲人成网站77777·c0m,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夜夜操www99视频,美女白嫩胸交在线观看,亚洲a毛片性生活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

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14:38:53 | 移動端: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

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

周公“明德慎罰”思想?1明德慎罰2區(qū)別對待,罪止一身。他要求對罪犯進行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反對族誅,連坐,主張罪止一身;反對亂罰罪殺無辜;刑罰適中。管仲對改良舊禮和以法統(tǒng)政思想?1修舊法,擇其善而業(yè)用之2作內政而寄軍令3令順民心,與民分貨。

管子對周禮改造的主要內容?1挾天子以令諸侯,以維護周禮為名建立齊國的君主集權制2強調用禮度教導民眾,突破“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傳統(tǒng)3主張用人賢能,打破禮“親親”的宗法原則4主張公布法令,福鼎禮“行不可知”論,要求重視法度的作用

子產立法救世的思想?1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2改革內政,創(chuàng)立新制3鑄刑書,公布成文法4寬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1仁學與仁政說2為國以禮的禮治論3德主刑輔4論法與刑5為民制產,輕徭薄賦6為政在人的人治論

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法律思想1仁者,愛人2為國以禮的禮治論3德治論與重義輕利的價值觀{為政以德,德主刑輔;重義輕利的價值觀}4寬刑慎殺,反對冤獄{寬刑慎殺;赦小過;反對冤獄;無訟思想}5為政在人的人治論

孔子的禮治論主要內容?1剝削階級享受特權是“天下之通義”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3禮樂興,刑罰“中”4“禮用之,和為貴”

孟子以“仁政”為核心的法律思想?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2減省刑罰,“罪人不孥”3“為民制產”,輕徭薄賦4民貴君輕,“暴君放伐”5“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論荀子“隆禮”重法論?1“明分使群”的國家與法律起源論2“隆禮而王”,貴賤有等3重法論{法以禮為本;論法的作用;先禮后法;罰當其罪}4有治人無治法

墨家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觀的法律思想?1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觀與功利價值論2以天為法的自然法思想3法律起源與法制統(tǒng)一論4刑賞論{對賞罰的處理要及時準確;賞罰應與輿論道德相一致;賞罰要公正無私}5維護勞動權益的主張6尚賢說

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1“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說2無為而治論3廢棄仁義圣智說4否定人定法5君人南面之術

《老子》中的法律思想?1道法自然的自然學說2順因自然,無為而治{抨擊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反對苛政暴斂;發(fā)對戰(zhàn)爭;不尚賢}3絕仁棄義,絕圣棄智4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莊子》自然主義的法律思想?1自然法思想2毀法論3反仁義圣智論

法家的法律思想?1法的起源于變法論2依法治國論{法的公正,公開,平等,規(guī)范}3法的綱要賞與刑4勢治論5術治論6文化專制論

商鞅的“法治”理論?1法的起源與變法論{法的起源;變法論;好惡者賞罰之本也}2任法而治的“法治”論{法的作用定紛止爭,興功禁暴;任法而治;法的特征公開,公正,平等,規(guī)范;君主專制論}3賞罰并用,重刑止奸{賞刑并用;重刑少賞;禁奸止過,莫若重刑}4“燔《詩》《書》而明法令”{“一教論”;“燔《詩》《書》而明法令”}慎到的“勢治”理論?1立公棄私,“事斷于法”2維護君權的“勢治”論{權重為尊;權勢以“下”為基礎;“立天子以為天下”

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1變法論{法與時轉則治;“好利惡害,之所有也”2“依法治國”,法、術、勢相結合{以法為本;法、勢結合論;法、術結合論;“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秦朝“事皆決于法”的“法治”思想?1事統(tǒng)上法,法令由一統(tǒng)2事皆決于法的法治思想3嚴刑峻法,深督輕罪4以法為教文化專制思想

漢初黃老學派的法律思想?1無為而治,與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行相濟3罰不患薄,約法省刑{廢除連坐收孥法;廢除誹謗妖言法;廢除肉刑}4輕徭薄賦,以粟為賞罰賈誼禮法結合的法律思想?1以秦為鑒,以民為本2{國家的興亡,決定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擁護;民多勢重不可欺侮;統(tǒng)治者必須愛民}2立經陳紀,刑不上大夫3禮義為先,禮法結合4主張削藩,維持中央集權

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1皇權至上,法自君出2應經合義,禮法融合3三綱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則4德主刑輔,先教后刑

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1維護皇權的《春秋》法統(tǒng)說{《春秋》大一統(tǒng)思想;更化論;罷黜百家,統(tǒng)一思想}2君權神授,法自君出3維護封建等級制的三綱五常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4陽德陰刑,德主刑輔5《春秋》絕獄原心論罪拓跋宏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1齊之以法,示之以禮{主張加重對不孝罪的刑罰;創(chuàng)制存留養(yǎng)親制度;嚴格區(qū)分斬、絞兩種死刑等級,廢除裸形處斬的行刑方式}2法為治要,慎刑恤刑3教隨時設,政因事改

楊堅除削煩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張?1抑制兼并,輕徭薄賦2更定新律,以輕代重{以輕代重,廢除苛慘之法;慎斷死刑;行罰不避親貴;貴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權}3喜怒無常,用法益

李世民及其統(tǒng)治集團的法律思想?1以隋為鑒,安人寧國2立法公平,務求寬簡{既治禮又立刑;立法必須公平;國家法令,惟須簡約;法須穩(wěn)定,不可數變}3慎獄恤刑,務求其實{慎獄恤刑;創(chuàng)立九卿議刑制度;完善死刑的審批程序;反對嚴訊,務求其實}4明正賞罰,一斷以律5納諫與執(zhí)法相結合{求諫納諫,以成治道;各盡其言,群策群力;納諫與執(zhí)法相結合,君臣共同守法}

《唐律疏議》中的法律思想?1德禮為本,政教為用2封建綱常的法律化3維護等級特權的立法思想

韓愈的道統(tǒng)論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1君權至上與道統(tǒng)論2圣人制刑與天刑說3德禮為先,輔以政刑

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勢”和賞罰及時說?1天人不相預和賞罰及時說2法律起源于勢3刑、禮其本則和,其用則異

白居易的崇禮重法論?1刑、禮、道迭相為用2法令貴一,自上行之3正確運用法律,慎選司法官吏{理大罪,赦小過;消除犯罪止獄措刑;肉刑可廢不可復;慎選司法官吏}

朱熹“以存天理滅人欲”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滅人欲與三綱五常說2德、禮、政刑關系論{德禮為本,政教為末,以德為本,以禮為末,刑輔以政}3刑罰以嚴為本的主張{主張復肉刑,限制贖刑,嚴懲奸兇}4恤民說{以口數占田;獎勵農業(yè)生產;推行社倉制度}朱熹以“存天理滅人欲”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滅人欲與三綱五常說2德、禮、政、刑關系論{德禮為先;政刑為末;以德為本;以禮為末;刑輔于政}3刑罰以嚴為本的主張{主張復肉刑;限制贖刑;嚴懲奸兇}4恤民說{以口數占田;獎勵農業(yè)生產;推行社倉制度}丘睿對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總結和發(fā)揮?1德禮政刑王道之治具論{德、禮、政、刑四政,王道之治具也;德禮、政刑的作用畢竟不同;刑罰的目的是保障德禮的貫徹實行}2以公理而滅私情說3應經合義,順情便民{省刑罰,薄稅斂;維護土地私有制,限制兼并;保護工商,反對與民爭利}4慎刑恤獄的司法原則{原情定罪;注重證據;限制贖刑;控制復仇;慎刑赦宥}

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1改革官制,革故鼎新2限制君權,君臣共理天下{克服獨斷偏聽,重宰相諫官御史之職;舍一己之私,執(zhí)法公正}3審刑名的司法原則{審刑名,謹慎適用罪名;行糾察,加強司法監(jiān)督;習法律,提高業(yè)務素質王安石變法思想?1三不足的變法理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2大明法度,眾建賢才{立法離不開賢人;執(zhí)法離不開賢人(久其任而代之以考績之法;設明法科,培養(yǎng)執(zhí)法官吏)}3有司議罪,惟當守法{君主應當知法守法;執(zhí)法應刑公而平;有司議罪,惟當守法}

張居正“信賞罰、一號令”的法律思想?1主張高度集權,以法律政令規(guī)范天下2立法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3整飭吏治,慎用刑罰4法在必行奸無所赦

完顏雍(金世忠)嚴格治吏的法律思想?1慎行議親、議賢,確立君主的最高權威{明確后族的議親范圍;縮小宗室議親的范圍;強調宗室與外戚的區(qū)別;嚴格掌握議賢的條件}2賞罰不濫,即是寬政{根據犯罪具體情節(jié)區(qū)別對待;斷案當以情求之,不以刑訊為然;提高審判效率,勿使滯留}3慎守令之選,嚴廉查之責{嚴懲貪官污吏;厲行監(jiān)察執(zhí)法;改革官吏人面舊制,破格選錄人才

金世宗破格錄用人才的主張和措施?1舉賢才不私親故,不以親疏為規(guī)避2用人試之以事,不以一時獨見定取舍3不循資歷,取用壯年4注重選拔基層下僚5取一技之長,不待全才6改革官吏終身制

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實踐1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習慣法{定朝儀,明君臣上下之分;開文治,任用漢族儒臣;統(tǒng)一司法,禁止濫殺}2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賦稅制度3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貴

黃宗羲的啟蒙法律思想?1對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明確反對封建家天下制度;猛烈抨擊專制君主對人民的剝奪與殘害;集中批判君主的獨斷與專橫;指責封建法律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2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論{立法必須體現天下人的利益為天下人興利除害;立法必須體現以天下為主保證萬民平等的權利;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權力;實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

王夫之“趨勢更新”的封建法律思想?1趨勢更新的法律時變制度觀點2同條共貫、相扶成治的法律體系說3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立法必循天下之公;立法應以保類、衛(wèi)群為宗旨;立法應遵循尊君卑臣、分權分制}4任法與任人結合、寬與嚴結合的司法主張{任法與任人結合;嚴以治吏與寬以養(yǎng)民結合}

龔自珍的“更法改圖”思想?1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圖2國家、刑法、禮樂起源于農說3不拘一格降人才4禁絕鴉片,宜用重典

魏源的“因勢變法”理論?1抨擊封建君主專制,贊賞西方政治法律制度2變古愈盡,變民愈甚3民主議政,廣開言路4廣收人才,治法在人洪秀全反對封建法制的法律思想?1斬邪留正,除妖安良2人無私財,逆者議罪3男女平等,婚姻自由4嚴刑峻法,輕罪重刑

曾國藩一秉于禮的法律思想?1維護綱常名教,一秉于禮2嚴刑以致メ安3屈從外國,損害中國主權

張之洞以中體西用為核心的法律思想?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2整頓中法,采用西法3法律本原實與經術相表里4寬猛相濟,剛柔結合康有為的變法唯心論?1時移法亦移,倡變法維新2變法全在定典章憲法,實行君主立憲{設議院,開國會;制定憲法;行三權分立}3堅持;柿,鼓吹復古4太平之世不立刑梁啟超的變法圖存思想?1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約2變法時救亡圖存的必由之路3三權之體皆莞與君主的三權分立說4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須為用

沈家本“會同中外”的法律思想?1實行資產階級法治主義{論法的性質和作用;法隨時變,會通中外;法須統(tǒng)一平等;教化為先,以刑輔之}2平恕為審斷之本3有其法者,尤貴有其人4法學盛衰說

擴展閱讀: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簡答題總結

名詞解釋

周公制禮記載周公主持下,對以往的宗法傳統(tǒng)習慣進行了補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中心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相應的典章制度,禮節(jié)儀式。

禮不下蔗人,刑不上大夫:所謂禮不下蔗人,就是說,禮主要是用來調整奴隸主階級內部關系的;各級貴族按禮規(guī)定所享有的各種特權,奴隸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謂刑不上大夫,就是說,刑罰的鋒芒是指向勞動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隸主貴族。

三國五鄙是指將國分為三個區(qū)域,把鄙分為五個區(qū)域,讓士,農,工,商分別居住,從事自己的職業(yè),生有所依,死有所葬;同時謹慎使用生,殺,貧,富,貴,賤這六項基本政策。

令順民心語出(《管子〃牧民》),即只有使法令順應追求利益民心,法令的實行才能像源源不斷的流水那樣通行無阻。

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在擔任執(zhí)政的第六年,子產為適應新的封建制和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需要,在改革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法律改革,這便是公元前536年的鑄刑書。鑄刑書是將刑法鑄造在金屬器物上,予以公布。

不法先王,不是禮儀:不法先王,不是禮儀是春秋時期鄭國鄧析的思想,意思是不必效法先王,不必尊崇禮儀。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堅持改革的思想。

鄧析很重視法律,對法律也是很有研究。由于他不滿子產對周禮的改良,因此對于子產刑書也持有否定的態(tài)度,于是私自編定了一部更能適應新興地主階級要求的刑法。因為寫在竹筒上,所以稱為竹刑。儒家主張以政為德,以德服人,反對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輕視法律及其強制作用,反對不教而誅。但他們并不否定刑罰,認為化之弗變,異之弗從,于是乎用刑矣。實際上,他們主張采用寬以濟猛,猛以濟寬的兩手統(tǒng)治方法。一般說來,儒家總認為刑罰是道德教化的輔助手段。后人把它總結為德主刑輔。

《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的談話以及孔子的弟子的問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只要資料。

無訟思想:孔子重視教化,旨在息民為惡,使之改惡從善,自然會達到無訟的境地。提出了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這一無訟思想。在孔子看來,斷獄不僅在于判斷是非,而且要使民知是非。明確地把斷獄不僅作為制裁手段,而且當成教育手段的,是孔子,這也是他的一項新貢獻。

減省刑罰,罪人不孥孟子反對族刑連坐,主張罪人不孥即刑罰只應加于犯罪者本人,而不應株連其妻室兒女。

孟子從重民思想出發(fā),更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當然,孟子并不是說人民比國君更尊貴,那種思想在封建時代是任何進步思想家都不可能提出的,而是說爭取人民最重要,象征國家的土谷之神次之,相對來說,國君個人就不那么重要了。

明分使群是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荀子的觀點。他認為人類要生存,就必須能群,即人有組成社會集團的能力,社會里必須有分,即區(qū)分職業(yè)和等級。這是禮法起源的一個前提。所謂節(jié)用裕民,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節(jié)省費用,使民富裕。

荀子繼承和發(fā)揮了儒家人治論的思想,明確提出了有治人,無治法的主張。認為國家的治亂決定于有沒有治人,是否賢人當政,而不在于有沒有良好的法律。

尚賢事能:墨家主張尚賢(使)能,統(tǒng)治者應該大力選任賢能,這是政之本也(《尚賢上》)。并呼吁統(tǒng)治者應把招賢納才作為一項特別重要的任務。

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黨父兄,不偏富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的思想命題。墨家反對儒家的宗法制和禮制,表現在用人上,即反對任人唯親,主張任人唯賢。該命題是反對以父兄為黨,以富貴為偏,對儒家親親,尊尊給予了徹底否定。

道家學派:先秦道家,是以道為其思想體系的核心的一個學派。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戰(zhàn)國中期的莊子是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學說:主張統(tǒng)治者應該順從自然,以自然為法。在人定法之外,還有一種效力更高的來源于自然的規(guī)則存在。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是指法律法令越是繁多嚴密,人民就越貧窮,盜賊也就越多。這是《老子》對當時出現的法治主張的批判。

商鞅把代表新興地主階級意志的法,看做治理國家的唯一工具和判定是非功過的唯一標準。《商君書》在論述法的重要時說法令就是人民的生命,治國的根本,防止人們作惡的工具,它太重要了。為此,商鞅反復勸告國君不可以須臾忘于法。一切依法行事,國家就能治理好了。商鞅之所以反復強調法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勸告統(tǒng)治者,要想鞏固政權并進而成就霸業(yè),唯一辦法是摒棄禮治,實行法治。

所謂定分,就是確定事情的權利名分,其實質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級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來。要治理好國家,就必須定分,權利名分定了,就可以止爭,法就是定分止爭的工具。

商鞅認為法律具有興功禁暴的功用。所謂興功,主要指富國強兵。所謂禁暴,是指制止被壓迫者的反抗。

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商鞅主張對人民輕微的觸犯封建法律的行為,也要實行重刑。

事斷于法,國之大道也(《慎子》佚文,以下引此書只注篇名)。國君應該依法辦事,把法作為判斷是非功過的客觀標準。

信賞必罰。韓非主張有功的該賞就賞,犯罪的應罰就罰。他看到縣(懸)罪而弗誅,……可亡也(《亡征》)的教訓,所以強調信賞必罰,嚴格地依法辦事。

董仲舒是西漢儒家《春秋》公羊學派的大師,生活于漢武帝即位前后個三十多年。他勤奮好學,景帝時為博士,以天下三策獲得武帝的稱許,先后人許多重要官職。他恐久獲罪,以病辭官家居,以修學著書為事。他的著作很多,現存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和《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械摹杜e賢良對策》。所謂《春秋》決獄,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為審核的法律根據,從而把儒家經典法律化。原心論罪是西漢時期董仲舒的思想命題。它實際上是一種動機論,在判斷一種行為的時候,它看重的是行為者的動機,而不是行為的效果。凡是符合《春秋》之義者就是至善,即使犯法,也不是罪;反之,如果違反《春秋》的精神就是志惡,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

自董仲舒之后,號稱博通群經的夏侯始昌,夏侯勝,谷永,劉向,蕭望之等人,都擅長陰陽災異說,極力神化皇權,受到漢朝統(tǒng)治階級的重用。這種神學神學的發(fā)展,就稱為西漢末年的緯。所謂緯,只不過是封建神學和庸俗經學的混合物。(p29)

律學原是經學的一個分支。形成于漢魏時期,在晉代有長足發(fā)展,逐漸成為我國法律史學上獨具特色的注釋學。律學對當時的立法,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理直刑正:所謂理直,就是法律要明確體現綱賞名教。刑正,是指使用法律要做到準確,寬嚴適中,輕重得當,有罪必罰,罪刑相符。

楊堅鑒于南北朝時嚴刑酷法,虐忍無度,以致上下愁怨,內外離心的局面,于開皇元年命高(炯),鄭澤,楊素,常明,韓睿,李諤,柳雄亮等,制定新律。開皇三年,又命蘇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這兩次所修訂的新律,就是《開皇律》。

天下相預:柳宗元在《答劉禹錫天論書》中,進一步闡述了他的天人不相預的觀點。他說年成的兇歉豐收和社會的治亂是兩回事,前者屬于天(指自然),后者屬于人(指社會),自然和社會各有其發(fā)展規(guī)律,是互不干預的。所以,天人之間根本不存在什么感應關系。

理大罪,赦小過:白居易認為要人民有悅服之心,在司法中必須貫徹理大罪,赦小過的原則。所謂理大罪,主要是針對潘鎮(zhèn)和長吏來說的,因為他們權大勢重,橫行不法,誰也不敢觸動他們。所謂赦小過,主要是針對小官吏來說的,因為他們權輕位卑,即使只有小過小錯,卻要受到懲罰或誅殺。這樣就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和統(tǒng)一性。

熙寧元年(1068)神宗即位,銳意圖新。次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設制三司條例司,議行新政。先后頒行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方田均稅法等,統(tǒng)稱熙寧新法。三不足理論是北宋王安石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要利國利民,上天,古法與人言都不是障礙。表現了他變法的決心,也是對古代理論的發(fā)展。大明法度,眾建賢才經歷了變法實踐的王安石深切地認識到,要實現天下大治,主要靠兩種方法:一是大明法度,即廢除舊法,弊法,創(chuàng)立新法,善法;二是眾建賢才,即汰除守舊平庸之吏,起用進取有為之士。

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黃宗羲在論述君臣共治和限制君權的時候,始終是以君臣平等,同為天下作為基點的。他認為,君主與官吏同屬天下之客,即人民的公仆;二者之間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臣吏不是君主的仆妾,而是其同事或師友,官和君在政治上是平等的。

為了戰(zhàn)勝侵略者,魏源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和軍事上的優(yōu)點、缺點,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即學習西方資產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制造新式武器,以達到戰(zhàn)而勝之的目的。

《天朝田畝制度》是公有思想的具體法律表現,它以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為核心,提出了一套社會結構的設計,宣布廢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剝奪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計口授田,財產公有,共同生產,彼此支援。國家以法制為先是洪仁軒的思想命題。他認為立法是治國之本。整頓法制不僅可以扭轉太平天國法律松弛的弊端,而且可以增強國力。

法律本原實與經術相表里是張之洞的思想命題。經術即四書五經中的綱常名教,它是全部法律精義之所在。法律是表,即形式,經術才是里,即內容。形式受內容決定并為內容服務,因此法律受經術決定并為經術服務。

《新學偽經考》1康有為著作,寫于戊戌變法之前。2該書把《左傳》等古文經典為偽經,認為其湮沒了孔子改制之圣法。3旨在破除士大夫對于傳統(tǒng)經學教條的迷信,為變法維新掃清思想障礙。

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為在他的《大同書》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是人類發(fā)展階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會。在那里,人們擺脫了亂世中存在的各種苦道。社會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經濟根源消失了,人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從而社會可以達到治至刑措,實現太平之世不立刑。

去九屆是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的達到大同世界的根本辦法。九屆即國界、級屆、種屆、形屆、家屆、產屆、亂屆、類屆、苦屆?涤袨檎J為,人類只有去掉這九屆,才能達到大同世界。三權之體皆莞于君主的三權分立說。這是資產階級改良派法律思想家梁啟超所說,他提倡專政政體為立憲政體,主張三權分立。在梁啟超看來,君主政體和立憲政體的體是完全相同的,只是立憲政體對君主的權力有一定的限制。

《仁學》:譚嗣同的《仁學》通篇講仁。所謂仁,就是以平等為第一或最主要的標準。并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的平等主張;譚嗣同還主張改訂舊律,盡學西法。夏商西周的神權法思想

夏商奴隸主的天命天罰思想2.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權授說神權法思想在西周的變化及其意義

變化:神權法思想在西周發(fā)生了一次重大的變化。周公認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說。意義:1是為了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統(tǒng)治永久延續(xù)下去。2也意味著神權的某種動搖,統(tǒng)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勞動人民反抗力量的強大,開始重視民心向背。

周公慎罰說的主要內容是:1他要求對罪犯進行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2反對族株連坐,主張罪止一身。3反對亂罰無罪,殺不辜。4刑罰適中。

管仲在繼承周禮的同時,又對周禮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改造:

1.打著尊王即維護周天子的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尊王攘夷和維護周禮為名,建立起過的君主集權制和霸王地位。2.突破了禮不下蔗人,刑不上大夫的傳統(tǒng),強調萬物待禮而后定,用禮來教育和引導民眾;同時用削奪封邑的方法打擊分封制貴族,加強諸侯的權勢。3.打破了親親的宗法原則,

簡答任用賢能。4.批判刑不可知和輕視法度的舊傳統(tǒng),主張以法令作為人們言行的準則,以公開的法律作為標準,用賞賜以資鼓勵,用刑罰糾正偏額。

簡述子產鑄刑書及其爭論,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義。

1.它沖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縛,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禮合法。2.它沖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傳統(tǒng),明確肯定了法律對于限制貴族特權的重要作用。寬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1.以寬服民和以猛服民。在統(tǒng)治方法上,子產主張德政:為政必以德,德,國之基也。2.罪刑相當與以情斷獄。子產主張嚴厲執(zhí)法,反映在運用刑罰方面則表現為強調定罪量刑必須以公布的禮,法作為標準,使罪名與刑罰相當。同時也主張根據禮儀原則加以權衡,不要拘泥于刑法條文。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1.仁學和仁政說2為國以禮的禮治論3德主刑輔論4論法與刑5為民制產,輕徭薄賦6為政在人的人治論

為國以禮的禮治論?在先秦思想家中,極力主張以禮治國的有周公,孔子,孟子和荀子。從法律思想的角度來看,孔子的禮治論主要有一下內容:1剝削階級享受特權是天下之通義。孔子認為,宗法等級特權制度是天經地義的,人有智愚,賢不肖之分,所以社會有尊卑,貴賤的等級。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鬃訌娬{各等級貴族必須嚴格遵守周禮所規(guī)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名分,目的在于扭轉當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紊亂局面,使大家各安其位,維護封建社會的穩(wěn)定。3禮樂興,刑罰中?鬃诱J為,只有興禮樂,按照禮所規(guī)定的等級名分行事。社會秩序才不致紊亂,使用刑罰才能得當;否則,就將產生嚴重的社會后果?鬃泳S護禮治,也表現在他力主孝悌上,主張以親著隱。4禮之用,和為貴。主張以禮讓為國的孔子強調禮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當為可貴,就是要大家和諧一致,消除爭奪,使社會保持安定。

孟子以仁政為核心的法律思想?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2減省刑罰,罪人不孥3為民制產,輕徭薄賦4民貴君輕,暴君放伐5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論

荀子法律思想中儒法合流特點的具體體現:荀子是偵破那個過歷史上最早結合禮與法的思想家,他引法入禮,將體現貴族禮儀的舊禮改造成了維護封建官僚等級制度的新禮,其具體體現有:1提出明分使群的禮法起源論,將禮儀于刑罰并提,與孔,孟的觀點都有區(qū)別,而與法家的定分止爭的法律起源論有相似之處。2強調禮的實質在于區(qū)別等級,使任人唯親的舊禮變成了尚賢使能的新禮。3主張隆禮重法,他對禮的談論最多,而且將禮的地位抬的最高,同時他也常談論法的問題,這與孔,孟也有不同。荀子主張將禮的原則法律化,使禮具有法律效能和拘束力,并設想出禮法合治的治國方案。重法論?

1荀子在隆禮的同時,也強調重法,明確提出了此項主張。2以法律作為賞功罰罪的標準,勉之以慶功,糾之以刑罰。禮和刑法都是維護統(tǒng)治的工具,治國必須二者并用。3法以禮為本,認為法的作用在于禁奸止暴;主張先禮后法,罰當其罪。

簡述墨家學派和儒,道,法諸家相比所具有的明顯特點。1墨者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堅決維護墨家的宗旨,并富有犧牲精神。2墨家有嚴格的法律,如果墨者的政治活動違背了墨家宗旨,就要受到批評或制裁。3墨者以自苦為極,生活艱苦。4墨家有自己的法律:墨子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簡述一同天下之義的法律起源論?墨家一同天下之義的國家與法律起源論,是想使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上升為國家的法律,并用國家強制力自上而下地加以貫徹,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避免社會混亂。他們幻想依靠天的權威和力量來一同天下之義,正反映出小生產者政治上的軟弱性。

簡述墨家刑賞論的意義?墨家的刑賞論也體現了天志?偟目磥恚业男藤p論,在當時確實是一種進步的理論,盡管它是從維護小生產者利益的立場出發(fā)的,但它在客觀上對統(tǒng)治者的濫賞濫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作用。

簡述以法治國的內容?法是由官府制定,頒布的,并具有強制力,使賞罰的原則深入人心,獎賞給予謹慎守法的人,而刑法則加于違法犯罪的人。法家強調: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所以備民也。應當做到事斷于法,以法作為治國的唯一工具和判斷是非功過的唯一標準。齊法家和韓非則明確提出以法治國的口號: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

簡述商鞅重刑論的實質及影響?在戰(zhàn)國時代,商鞅的刑賞論,對打擊奴隸主貴族和鼓勵人民從事耕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其實質在于重刑,對人民輕微的犯罪行為也要處以重刑,這是以赤裸裸的血腥恐怖政策,充分暴露了商鞅的地主階級本性。至于他想通過重刑達到無刑,那不過是一種主觀的幻想。

簡述漢初黃老思想在法律,政治方面的表現。1無為而治,與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刑相濟3罰不患薄,約法省刑4輕徭薄賦,以粟為賞罰

簡述賈誼禮法結合論的重要影響?賈誼的禮法結合的思想,反映出他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主張在統(tǒng)治人民是兼用教化和暴力兩手,而重點放在教化方面。他對文帝說:如果有人說禮儀不如法令,教化不如刑罰,那何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賈誼的禮儀結合思想,在當時已貫徹到實際立法之中!稘h書〃賈誼傳》說:文帝時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法皆賈誼發(fā)之。這種禮法結合的思想對后世有較大的影響。

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形成?西漢時期,經過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各代以黃老之學為知道的統(tǒng)治,在近七十年間,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財富,國家已擁有雄厚的財力和物力。同時,由于西漢時期王朝采取削藩政策,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后,地方諸侯王的實力已大為削弱,中央政權日以鞏固,逐漸形成了封建大一統(tǒng)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具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對待西漢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自然不會聽之任之,消極無為。他一反其先輩的妥協態(tài)度,采取積極有為的政策,外事四夷,內興功利,急功進取。這樣,原來那種無為的黃老之學,勢必不能再繼續(xù)推行了,而維護封建大一統(tǒng)和專制皇權的董仲舒新儒學便應運而生;同時以這樣新儒學為基礎,形成了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1)皇權至上,法自君出。2)應經合義,禮法融合。3)三綱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則。4)德主刑輔,先教后刑。

簡述董仲舒的罷黜百家與加強封建皇權的關系?董仲舒認為,要維護和發(fā)展當時政治,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局面,就必須加強對人民的思想統(tǒng)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他把統(tǒng)一思想看做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當時,在階級矛盾日益顯著的情況下,漢初統(tǒng)治者倡導的黃老無為思想和與民休息的政策,已失去其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作用,不合時宜了;同時,儒家的仁義,禮樂等學說便逐漸被視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有效工具了。董仲舒在對策中向武帝提出了以儒家思想統(tǒng)制其他各家的主張,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簡述董仲舒德主刑輔論的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董仲舒在先秦儒家德主刑輔的思想基礎上,加以發(fā)展的陽德陰輔的德主刑輔理論,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統(tǒng)治的思想武器,其影響至為深遠。但由于這種理論包含有重教化,省刑罰,反對統(tǒng)治者昏庸殘暴和用繁法嚴刑來鎮(zhèn)壓人民等內容,因此它在歷史上曾經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王充對天刑論的批判?王充以樸素唯物論為武器,對西漢以來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所宣揚的天下感應,君權神授,天刑,天罰等神權思想,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tǒng)的批判。1批判天有賞善罰惡能力的天造譴告說。2批判用刑非時則寒,施賞違節(jié)則溫的時令說。3批判行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的禍福說。

劉頌重法主張的具體內容如下:1復肉刑。劉頌為延尉時,曾兩次上表,力主復肉刑。3綱舉網疏。法令畫一,執(zhí)法必嚴,以律斷罪。

簡述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論及其意義?阮,嵇屬于非正統(tǒng)派玄學,他們諷刺,揭露司馬氏集團高唱名教的虛偽性,為推崇自然,否定名教的理論形式來表示自己的抗議,但骨子里仍然是維護和堅持儒家綱常禮教的。阮籍,嵇康蔑視名教的理論向右發(fā)展,激揚了士族子弟頹廢放蕩,荒淫奢侈的風氣;而向左發(fā)展則可以演變?yōu)榉纯宫F實政權的革命理論。

鮑敬言的無君論?鮑敬言是我國思想史第一個明確提出無君,無政府主張的思想家。其法律觀的內容特點是:1否定君權神授論,提出暴力征服說。2否定君主設刑是興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惡。3建立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廢棄任何國家和法律。

論述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觀與功利價值觀?1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觀。墨家強調人的平等性,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兼相愛,交相利的平等的關系。只要大家做到兼相愛,交相利,就能使國家富強,人民眾多,刑政治平,社稷安定。2功利價值觀及其在法律上的體現。一般地說,儒家重義輕利,并經常把利和義對立起來。墨家則相反,他們以人民之利即公利為唯一的價值標準。

論述變法論?韓非思想學說的核心是以法治國的法治論。他從進化的歷史觀和好利惡害的人性論出發(fā),認為實行變法、推行法治是歷史的必然,是時代的需要。1法與時轉則治韓非認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措施)變,這就需要根據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力。一語出自《韓非子》。在韓非看來,人類社會最初也曾經歷過一個沒有爭奪的時代。以后,社會發(fā)展了,人民眾而貨財寡,于是你爭我奪,社會秩序混亂。為了適應社會的這一變化,就需要有國家和法律來禁暴、止亂。2好利惡害,之所有也。韓非把他的老師荀子的性惡論和前朝法家商鞅的性惡說發(fā)揮到極端的地步,他用剝削階級的眼光來看待人性,認為好利惡害,人之所有也。任何人都是以求利之心來處理問題,人際關系都是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既然人是好利惡害的,那么君主正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生殺予奪的權力,用賞罰來控制臣民?偟膩碚f,韓非的變法論,適應了戰(zhàn)國時代的要求,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理論。實際上,韓非是要求用封建地主階級的新法,完全代替奴隸主階級的舊法,自上而下地全面實行地主階級的法治。

論述以法治國,法,術,勢相結合?1.以法為本。(1)治國必須以法為本。韓非對法的重要性作了較全面的論述。他認為,治國必須以法為本,本治者名尊,本亂者名絕《飾邪》。在他看來,執(zhí)政者依法辦事,國家可以由弱變強。(2)刑賞是君主手中的二柄。韓非認為,以法治理國家,當務之急就是正確的實行刑賞制度。(3)峭其法(立法嚴峻)而嚴其刑。2.法、勢結合論。韓非講的抱法處勢,就是堅持法治而又掌握權勢的意思。這是韓非法治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韓非把勢分為自然之勢和人為之勢。但韓非強調是人為之勢,即依靠君主的地位和權勢,來推行法治。3.法、術結合論。韓非自稱是法術之士,主張用法行術,使法和術結合起來。

試論《唐律疏議》的法律思想及其歷史意義?一.德禮為本,政教為用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出自《唐律疏議》。禮法結合在《唐律疏議》中達到十分完備的程度,這標志著中國古代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二.封建綱常的法律化1.君為臣綱及其在唐律中的反映。在封建君主專制政體中,皇帝是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威,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他的意志就是法律,臣僚只是執(zhí)行他的法令的工具。因此,君為臣綱被于封建三綱的首位。2.父為子綱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他們把父為子綱視為三綱的基礎,實際上是利用族權來維護封建政權。儒家以孝為中心,把它貫穿于君臣、父子、夫婦關系之間,全體臣民都必須遵行孝道。3.夫為妻綱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根據禮制的規(guī)定,在婚姻家庭上,法律確認夫權的統(tǒng)治地位,男尊女卑,妻子被認為是從屬的,始終處于無權的地位。夫為妻綱也是唐代立法的根本原則之一,唐律中有不少規(guī)定。三.維護等級特權的立法思想1.貴族、官吏有罪無刑。當貴族、官吏觸犯國法時,唐律制定了議、請、減、贖、官等減免刑罰處分的規(guī)定。2.良賤異法。凡是賤民,法律規(guī)定他們在政治、經濟、訴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地位都與良人不同。由于禮法結合的唐律吸收了歷史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經驗和法律原則,為封建統(tǒng)治者提供了一部治國安邦的法典,因而成為宋元朝清各代法律的藍本。就法律思想來說,唐以后各代封建王朝。都是以這種以禮入律、立法結合的思想作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但它明確規(guī)定皇帝國戚、貴族官吏及其親屬有種種特權,充滿著封建特權思想,這對后世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簡答朱熹以嚴為本,而為寬濟之的法律思想?在法弊。時弊的南宋時代,朱熹極力主張刑罰以嚴為本,而以寬濟之,借以挽救頹風。朱熹反復強調說:今人說寬政,多是事事不管,某謂壞了這‘寬’字。朱熹的嚴刑主張,還具體反映在恢復肉刑,限制贖刑,嚴懲奸兇等問題上。1主張恢復肉刑。如果恢復肉刑,雖然摧殘了人的肢體,卻保全了他的性命,且又不能繼續(xù)作惡,這是仰和先王之意而下適當世之宜的好辦法。2限制贖刑。3嚴懲奸兇。他說:明正典型,使奸兇之人,不得以遷延幸免。以以嚴為本為原則,朱熹還要求維護封建綱常倫理,凡有訴訟,必先論其尊卑,上下,長幼,親疏之分,而后聽其曲折。由此可見,朱熹的以嚴為本,最終是以維護封建綱常倫理為目的,他不惜拋棄直與不直的是非界限,混淆罪與非罪的區(qū)分。德禮政刑王道之治具論?德,禮,政,刑,即德治,教化,政令,刑罰,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治理國家的主要方法,最早由儒家創(chuàng)始者孔子所提出。但是,理論于實踐常常是脫節(jié)的。特別到了封建社會衰落的明代,統(tǒng)治階級雖然口頭上也標榜仁政,而在實際上卻肆無忌憚地濫施淫威。丘睿德主刑輔,明刑弼教的德刑關系說,正是針對這一客觀現實而提出的。他站在挽救危機,抨擊暴政的封建士大夫立場上,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對前代的有關思想進行綜合歸納,從而使傳統(tǒng)的德主刑輔說更為全面和系統(tǒng)。1德、禮、政、刑四政,王道之治具也。德治、教化、政令、刑罰都是統(tǒng)治階級治理天下的辦法和工具,其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封建階級的統(tǒng)治秩序。因此,四者不可偏廢,而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2德禮、政刑的作用畢竟不同。德禮可以使人民主動服從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以德行為而人心之所歸,明德新民,能使人沒世而不忘,統(tǒng)治階級實行德政,人民便會感其德而心服,聞其風而意銷。3刑罰的目的是保障德禮的貫徹實行。

簡答慎刑恤獄的司法原則?丘睿重視法律的作用,維護法律尊嚴的思想在司法問題上的反映,就是慎刑恤獄,不枉不濫,刑罰適中。這主要有如下幾點:1原情定罪。他認為,審理案件單靠有限的法律條文是不夠的,還應注意以往的判例,衡量犯罪的情節(jié)和行為人的動機、目的。2注重證據。審理案件必備兩造之辭,必合眾人之聽,必核其實,必審其疑。3限制贖刑。他認為,贖刑本來只有對官府內部犯鞭撲一類輕罪者適用。4控制復仇。5慎行赦宥。

王安石重視法律的作用,并要求嚴格依法辦事。這一思想包括以下幾點:1君主應當知法,守法。2執(zhí)法應刑平而公。3有司議罪,惟當守法。

簡答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論?1立法必須體現天下人的利益,為天下人興利除害。黃宗羲國家法律起源論的核心是公利說。2立法必須體現以天下為主,保障萬民的平等權利。為了保證民主與平等,黃宗羲又提出了學校議政的設想。

簡述黃宗曦學校議政的思想?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的《學!菲刑岢隽藢W校議政的觀點,這是近似于近代議會政治的設想,他認為學校不僅是培養(yǎng)人的地方,也應該成為監(jiān)督政府的機構。他主張國家的行政,外交,軍事等都參考學校的意見。天下之所見未必是,天下之索菲未必非,……而公其是非于學校。黃宗羲還認為學校的校長(祭酒)有與宰相同的權力,可以臨督君主和大臣的行為,在他們面前,君主和大臣都要刑弟子之禮。祭酒(校長)可以對其不當的施政行為直言不諱。學校議政是其民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封建君權的重要突破。

簡述實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黃宗羲總結了前代關于人治,法治的爭論,站在新立場上給予法治以新的解釋令他認為在為民興利除害的作用上比較,法的作用要大于人的作用,應重視法治的形式和實行;他的法治與一家之法相對立,實為天下之法和達到天下大治之途徑;在前人的基礎上,思想上有所超越和創(chuàng)新,具有新的時代特征。

簡答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1立法必循天下之公。這是王夫之針對封建法制的宗法私有性而提出來的。他認為,法律為公為民,是千古立法的精意之所在;以大公之法取代大私之法,是法制發(fā)展演變的必然趨勢。2立法應以保類,衛(wèi)群為宗旨。保類衛(wèi)群,首先表現在各民族互不侵擾,各自為安,保持自己的民族特點。其次,保類衛(wèi)群表現在維護國土的完整和不可侵犯。3立法應遵循尊君卑臣,分權分治的原則。王夫之反對專制暴政,但他向往的仍是中央集權的封建政體,因而認為法律應體現并維護君臣等級關系。王夫之肯定君權,但反對君主集權于一身,主張分權分治。他的分權,是指君主與宰相,大臣各行其職,各盡其責。

簡答嚴刑以致安?當太平天國起來造反,危及清王朝統(tǒng)治者生存的時候,曾國藩主張用嚴刑峻法鎮(zhèn)壓農民的反抗斗爭。就是說,對人民群眾只有好殺,才能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反動統(tǒng)治。

簡答中體西用?中體西用是張之洞思想的核心,也是后期洋務派的思想武器。它表現在法律主張上,就是堅持維護以綱常名教為本的舊法律;堅持寬猛相濟、剛柔結合的統(tǒng)治辦法;同時,要求用變形不變質的辦法整頓舊法律,采西法以補中法之不足;張之洞堅持認為法律本原與經術相表里。簡答整頓中法,采用西法?張之洞認為在不違反綱常名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補中法之不足,但是西法中的一切先進的東西,他又是反對的。如反對民權和男女平權,宣稱民權之說,無一益而有百害,知君臣之綱,則民權之說不課行也;知父子之綱,則父子同罪免喪廢祀之說不可行也;知夫婦之綱,則男女平權之說不可行也。其內容不外以下兩個方面:1整頓中法主要為改革刑獄。2采用西法。簡答托古改制的原因及實質?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先后攥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否定封建經典,否定封建正統(tǒng)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立法的祖師爺,目的是借古圣來論證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論述譚嗣同沖決一切封建網羅的法律思想?1譚嗣同在戊戌變法維新運動中的激進派。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改良主義的范圍,實際上已經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先驅。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顯著特色,就是主張沖決一切封建網羅,這是當時所能提出的最激進的口號。2在這一口號下,他吸取和運用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以及中國古代的大同思想、重民輕君,深刻揭露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暴虐,鞭撻綱常名教禁錮人們靈魂的罪惡,并從正面宣判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3其內容:批判封建君主專制;直截了當地提出要廢君統(tǒng),倡民主。4譚嗣同在戊戌變法期間積極參加變法維新活動,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思想和主張。然而他認為,變法并非是復興國家的最好途徑,后來他直接提出只有中國能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方有復興之望。這顯然與康、梁所堅持的維新為了救亡,救亡必須維新的宗旨有質的不同。

論述清末修建中禮法之爭?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完成后,由憲政編查館咨交各省簽注意見,從而觸發(fā)了禮教派與法理派之間的激烈斗爭。前者以張之洞、勞乃宣為代表,后者以沈家本為代表。禮法之爭的實質,即要不要用西方法理原則改良中國舊法律,要不要用國家主義取代家族主義的問題。兩派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立法宗旨不同,即采取舊的綱常名教還是采取西方資產階級的法律理論作為立法宗旨的問題。清末修建中禮法之爭的焦點最后集中到了兩點:無夫奸,子孫違犯法令。這場禮法兩派的論爭,最后以法理派的退讓和妥協而告終,不但新刑律中不斷加入了有關綱常名教的條文,而且沈家本也不得不辭去修訂法律大臣的職務。然而,這場論爭對于中國近代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法理派所提出的用西方資產階級的法理原則來改革中國封建法律,盡管沒有得到完全的實施,但兩千多年來以封建法制為中心的中華法系,終因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介入而開始瓦解。

簡答沈家本會通中外的法律思想?一.實行資產階級法治主義沈家本既是清王朝力圖變法自強的謀臣,又是近代著名法學家。二.平恕為審斷之本。沈家本十分重視用法平恕,執(zhí)法得中。三.有其法者,尤貴有其人四.法學盛衰說綜合所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學的,是具有一定人民性的,特別是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法律與法學的進步思想性質。

試述沈家本的資產階級法治主張及其意義?沈家本認為,實行資產階級的法治主義,舉全國之精神,胥貫注于法律之內,就能使國家強盛。1論法的性質和作用。沈家本在闡釋法律的性質和意義時,又把它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揉和在一起。沈家本認為,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國。2法隨時變,會通中外。沈家本認為,法律應該隨著古今形勢的不同,而為之損益,不能簡單襲用。3法須統(tǒng)一、平等。沈家本針對清末制定新律之后,舊律并未廢除,新舊參差,輕重互異,提出斷罪之律必須統(tǒng)一的主張。4教化為先,以刑輔之。5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學的,特別是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法律與法學進步思想性質。論述三民主義的立法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是民主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總稱,是孫中山為了解決近代中國社會面臨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會改革三大歷史任務而提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經濟和理論綱領,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三民主義分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個階段。1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中的首要問題,其基本任務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復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國家。舊民族主義視滿族為異族,包含著某些大漢族主義色彩,又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任務。2民權主義。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其中心內容是反對帝制,建立民國,實質是要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3民生主義。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義政綱中的社會革命綱領。在新三民主義階段,孫中山將耕者有其田和節(jié)制資本規(guī)定為新民生主義的主要原則。

五權憲法和權能分治學說?五權憲法是孫中山獨特的憲法思想,也是他民權主義的主義內容。他試圖通過五權憲法來保證人民主權和直接民權。五權憲法的核心是把政權和治權分開,由人民掌握政權,政府實施治權。治權相對于政權稱能能,故稱權能分治。人民的政權包括選舉權,罷免權(這是人民管理官吏的權)、創(chuàng)制權、復決權(這是人民管理法律的權)等四權。政府實施治權,采用五權分立體制,即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考試權、監(jiān)察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與些相應,中央政府實行五院制:一曰行政院,二曰立法院,三曰司法院,四曰考試院,五曰監(jiān)察院。孫中山的五權憲法是一種中國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義的憲法學說。孫中山批評某些留學生把五權憲法說成是標新立異時,強調指出,憲法應適合中國國情。孫中山五權憲法的精華是直接民權。五權憲法作為一種政治方案和憲法原則,實際上具有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由小資產階級及工人、農民等聯合專政色彩。孫中山真誠地希望增加監(jiān)察、考試兩權,就可彌補三權分立的不足,克服代議制的缺點,矯正西方選舉制和聘任制的弊端,造就一個集合中外之精華,防止一切流弊的五權分立的政府,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完美最良善的政府,從而實現建設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國家的理想。但實際上這只能是一種主觀的空想?偲饋碚f,孫中山的一生是不斷進步的光輝的一生。他在探討和融合中西法律學說中建立了自己的法律思想豐碑。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法律方面同樣達到了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高度,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和有益的啟示。

簡述辛亥革命時期章太炎恢廓民權,限制元首思想的基本含義?1章太炎認為代議制只是簡接民權,總統(tǒng)制便于實行直接民權,真正做到主權在民。為了防止總統(tǒng)權力過分膨脹,他又提出恢廓民權,限制元首。2其辦法是:在西方資產階級國家實行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基礎上,再加教育獨立,變成四權分立。3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對四權作了修正,并增加了糾察權,這樣,章太炎的五權與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已基本相近。不過,章不冠憲法之名,又有教育權而無考試權,體系上也不如五權憲法周密。

簡答抑富振貧的經濟立法主張?章太炎為了恢廓民權,限制元首,曾提出四法,其經濟立法主張綜合起來就是抑富振貧。具體內容有:均配土地;官辦工廠;限制繼承權;統(tǒng)一貨幣;穩(wěn)定賦稅。章氏這一主張與孫中山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等設想是基本相通的,反映了革命派的革命熱情。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自學考試 自考 中國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總結》由互聯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hmlawpc.com/gongwen/70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