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2
吳店鎮(zhèn)中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亮點課程。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對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成長和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直把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認真貫徹教研室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嚴抓課程管理,以管理促進課程實施,向課程實施要活動實效,在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們的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常態(tài)管理,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1.健全機構,科學規(guī)劃2.完善機制,建立獎懲
完善的管理機制是課程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為此,由綜合實踐活動大課題組,根據學校教師工作考核的相關制度,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開發(fā)與實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劃和要求,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工作職責。為了督促教師認真履行這些工作職責,大課題組的人員根據學校教導處的安排,要對教師的計劃、總結、活動方案等工作進行評價;對活動期間的教師工作情況、學生活動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做好相關記錄;為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我們還定時開展綜合活動實踐課研究,以教研課、示范課等形式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和評定;在日常教學中,不定時地對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檢查,并要求教師對活動中的過程性材料做好整理和收集;在取得對綜合活動實施過程中的相關數據的前提下,我們還把教師對工作職責的完成情況,學期教師的工作考核聯(lián)系起來,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獎懲制度。通過不斷地完善各種管理機制,有效地保證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和研究。
3.開展常態(tài)化的校本教研活動,建設教師隊伍。課題組在加強自身教研的基礎上,以青年教師學習、專題講座,專題研討等有效形式,開展全員培訓,以點帶面,加強課程實驗教師的輻射效應。開展研討式教研活動,組織案例分享交流,定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觀摩課,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目標、基本原則及其教育評價,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享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4.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二、以校為本,以生為本,進行常態(tài)開發(fā)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是課程實施的重要前提,沒有課程資源的支持,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將無從談起。近年來,我們把課程資源常態(tài)化建設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核心,基本實現了課程資源的校本化、常態(tài)化開發(fā)。
1.開發(fā)課程資源
近年,我們從設置綜合實踐作業(yè)入手,進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的探索之中。為了在全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組織了深入、細致的理論學習,經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評價競賽。在一次次的學習、活動與研討中,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教材及教師教學用書。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貼近生活的各種實踐活動為課程資源,突出了主題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有利于學生的個性養(yǎng)成和人格完善。
2.開發(fā)活動資源
在具備了完備的課程資源的基礎上,為了保證學生的活動的有效性,我們在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學校的活動資源上做出很大的努力。我們主要從二方面著手:一是充分盤活校內資源。首先,加大實驗室、探究室、機房、圖書室等的開放力度,由教導處統(tǒng)一安排、各課題組合理規(guī)劃,讓學生在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發(fā)組織并利用學校硬件設施進行活動實踐。其次,學校不遺余力地在拓展學生實踐活動渠道上下功夫,并利用上級部門提供的有利條件完善特長教學所需的設備。再次,學校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新課程背景下選修課資源開發(fā)的廣闊前景。學生有多彩的個性,有多樣的需求,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建立一個開放的、民主的課程體系。
3.做好資源管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很不容易,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課程資源的管理工作。首先,我們建立了課程資源庫,對課程資源進行儲備和管理。課程資源庫既相對穩(wěn)定,又動態(tài)更新:老師、課題組開發(fā)出的新資源隨時可以充實進來;那些可操作性不強或者價值不大的主題也可以隨時更新。這樣,既實現了課程資源的“新陳代謝”,又實現了課程資源的校本化、常態(tài)化建設。
其次,我們還在校園網上創(chuàng)建了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為學校綜合實踐的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流、理論研討、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我們的這一網頁包括課改動態(tài)、活動剪影、理論導航、計劃總結、論文案例、活動設計、課程資源等欄目。
三、與學科教學相結,兩條腿走路,真正實現綜合實踐活常態(tài)化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基于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開放型的教學活動,它打破知識界限,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增長的可以是課內所接受的知識,也可以是課外或其它活動中所得到的技能或經驗,在知識與技能的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結合學校和學科的特點,注重把課堂與課外結合,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做到“兩條腿走路”,讓綜合實踐活動更生動和多彩。
1.我們嘗試通過“學科綜合法”,實施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習,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實現活動課程化,在理論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搭起了橋梁。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要求所有教師都有為學生解釋和介紹的義務,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有指導學生課外實踐的義務。在將環(huán)境、科學、綜合、信息技術等學科組成一個大的教研組的基礎上,要求每位教師能夠與班主任溝通、與其它學科教師協(xié)作,共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如科學的科技發(fā)明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中課外調查活動,都與班主任的協(xié)作密切相關。在做好教師間協(xié)作同時,我們要求所以主教綜合實踐的教師能夠參與多學科的教研活動,鼓勵老師跨學科研究,在完成本學科的課內研究的同時,將學科之間的相通之處能融會貫通,不斷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努力讓自己成為指導學生課內研究的名師,也成為指導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優(yōu)秀輔導員。
2.我校有著多年的特長教育歷史,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讓特長教育真正成為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特色課程,我們在自編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吸收有特點、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各種特長興趣小組,我們先后成立了包括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象棋、圍棋等二十余個小組,每周二的興趣小組活動已成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大亮點,也成為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最便捷、最感興趣的主陣地。
四、教研結合,初顯成效。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中,我們首先注重的是“教”,也就是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有實施才有實效。同時,我們還重視抓好教研工作,以教研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每周的校本教研,我們都安排一部分時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每個月的集中教研,我們都召集各所小學的教研組長,就綜合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商討對策;每學期,我們都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研討課或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討。這樣,以“研”促“教”,以“教”來體現“研”的成果,我們開發(fā)出的課程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學生的變化。首先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這就帶動了語、數等科目學習成績的同步提高。從而,在師生中形成了“樂于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樂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良好氛圍。其次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較大發(fā)展。活動中,我們強調讓學生“參與”、“實踐”、“探索”、“創(chuàng)造”,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fā)展。第三,學生主動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得到了增強。
(二)教師的變化。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在活動中,老師們對學生的表現常常贊不絕口,由此帶來的直接變化是,教師以往那種“以我為主”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們開始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開始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來開發(fā)主題,開展活動。其次是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得到了切實發(fā)展。“校本”課程給了教師更大的靈活性,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校本化、常態(tài)化的課程資源建設,使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第三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回顧綜合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實施的幾年來,我們在茫然中起步,在探索中前進,經歷了“心動”、“激動”、“行動”三部曲:新的課程理念讓我們心動,學生的進步讓我們激動,取得的初步成效更讓我們堅定了“行動”的決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課程資源常態(tài)化建設,努力探索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的教學策略,促進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高效實施,爭取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再上一個臺階。
擴展閱讀: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亮點課程。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對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成長和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直把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認真貫徹教研室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嚴抓課程管理,以管理促進課程實施,向課程實施要活動實效,在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們的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常態(tài)管理,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1.健全機構,科學規(guī)劃2.完善機制,建立獎懲
完善的管理機制是課程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為此,由綜合實踐活動大課題組,根據學校教師工作考核的相關制度,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開發(fā)與實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劃和要求,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工作職責。為了督促教師認真履行這些工作職責,大課題組的人員根據學校教導處的安排,要對教師的計劃、總結、活動方案等工作進行評價;對活動期間的教師工作情況、學生活動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做好相關記錄;為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我們還定時開展綜合活動實踐課研究,以教研課、示范課等形式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和評定;在日常教學中,不定時地對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檢查,并要求教師對活動中的過程性材料做好整理和收集;在取得對綜合活動實施過程中的相關數據的前提下,我們還把教師對工作職責的完成情況,學期教師的工作考核聯(lián)系起來,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獎懲制度。通過不斷地完善各種管理機制,有效地保證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和研究。
3.開展常態(tài)化的校本教研活動,建設教師隊伍。課題組在加強自身教研的基礎上,以青年教師學習、專題講座,專題研討等有效形式,開展全員培訓,以點帶面,加強課程實驗教師的輻射效應。開展研討式教研活動,組織案例分享交流,定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觀摩課,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目標、基本原則及其教育評價,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享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4.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二、以校為本,以生為本,進行常態(tài)開發(fā)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是課程實施的重要前提,沒有課程資源的支持,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將無從談起。近兩年來,我們把課程資源常態(tài)化建設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核心,基本實現了課程資源的校本化、常態(tài)化開發(fā)。
1.開發(fā)課程資源
近幾年,我們從設置綜合實踐作業(yè)入手,進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的探索之中。為了在全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組織了深入、細致的理論學習,經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評價競賽。在一次次的學習、活動與研討中,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教材及教師教學用書。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貼近生活的各種實踐活動為課程資源,突出了主題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有利于學生的個性養(yǎng)成和人格完善。
2.開發(fā)活動資源
在具備了完備的課程資源的基礎上,為了保證學生的活動的有效性,我們在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學校的活動資源上做出很大的努力。我們主要從二方面著手:一是充分盤活校內資源。首先,加大實驗室、探究室、機房、圖書室等的開放力度,由教導處統(tǒng)一安排、各課題組合理規(guī)劃,讓學生在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發(fā)組織并利用學校硬件設施進行活動實踐。其次,學校不遺余力地在拓展學生實踐活動渠道上下功夫,撥出專門經費新建泥塑活動室、機器人活動室等特種教室等,并利用上級部門提供的有利條件完善特長教學所需的設備。再次,學校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新課程背景下選修課資源開發(fā)的廣闊前景。學生有多彩的個性,有多樣的需求,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建立一個開放的、民主的課程體系。
3.做好資源管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很不容易,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課程資源的管理工作。首先,我們建立了課程資源庫,對課程資源進行儲備和管理。課程資源庫既相對穩(wěn)定,又動態(tài)更新:老師、課題組開發(fā)出的新資源隨時可以充實進來;那些可操作性不強或者價值不大的主題也可以隨時更新。這樣,既實現了課程資源的“新陳代謝”,又實現了課程資源的校本化、常態(tài)化建設。
其次,我們還在校園網上創(chuàng)建了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為學校綜合實踐的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流、理論研討、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我們的這一網頁包括課改動態(tài)、活動剪影、理論導航、計劃總結、論文案例、活動設計、課程資源等欄目。
三、與學科教學相結,兩條腿走路,真正實現綜合實踐活常態(tài)化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基于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開放型的教學活動,它打破知識界限,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增長的可以是課內所接受的知識,也可以是課外或其它活動中所得到的技能或經驗,在知識與技能的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結合學校和學科的特點,注重把課堂與課外結合,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做到“兩條腿走路”,讓綜合實踐活動更生動和多彩。
1.我們嘗試通過“學科綜合法”,實施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習,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實現活動課程化,在理論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搭起了橋梁。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要求所有教師都有為學生解釋和介紹的義務,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有指導學生課外實踐的義務。在將環(huán)境、科學、綜合、信息技術等學科組成一個大的教研組的基礎上,要求每位教師能夠與班主任溝通、與其它學科教師協(xié)作,共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如科學的科技發(fā)明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中課外調查活動,都與班主任的協(xié)作密切相關。在做好教師間協(xié)作同時,我們要求所以主教綜合實踐的教師能夠參與多學科的教研活動,鼓勵老師跨學科研究,在完成本學科的課內研究的同時,將學科之間的相通之處能融會貫通,不斷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努力讓自己成為指導學生課內研究的名師,也成為指導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優(yōu)秀輔導員。
2.實小有著多年的特長教育歷史,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讓特長教育真正成為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特色課程,我們在自編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吸收有特點、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各種特長興趣小組,我們先后成立了包括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泥塑、十字繡、象棋、圍棋等二十余個小組,每周二的興趣小組活動已成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大亮點,也成為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最便捷、最感興趣的主陣地。
四、教研結合,初顯成效。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中,我們首先注重的是“教”,也就是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有實施才有實效。同時,我們還重視抓好教研工作,以教研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每周的校本教研,我們都安排一部分時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每個月的集中教研,我們都召集各所小學的教研組長,就綜合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商討對策;每學期,我們都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研討課或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討。這樣,以“研”促“教”,以“教”來體現“研”的成果,我們開發(fā)出的課程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課程的常態(tài)化實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學生的變化。首先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這就帶動了語、數等科目學習成績的同步提高。從而,在師生中形成了“樂于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樂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良好氛圍。其次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較大發(fā)展;顒又校覀儚娬{讓學生“參與”、“實踐”、“探索”、“創(chuàng)造”,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fā)展。第三,學生主動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得到了增強。
(二)教師的變化。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在活動中,老師們對學生的表現常常贊不絕口,由此帶來的直接變化是,教師以往那種“以我為主”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們開始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開始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來開發(fā)主題,開展活動。其次是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得到了切實發(fā)展!靶1尽闭n程給了教師更大的靈活性,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校本化、常態(tài)化的課程資源建設,使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第三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回顧綜合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實施的幾年來,我們在茫然中起步,在探索中前進,經歷了“心動”、“激動”、“行動”三部曲:新的課程理念讓我們心動,學生的進步讓我們激動,取得的初步成效更讓我們堅定了“行動”的決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課程資源常態(tài)化建設,努力探索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的教學策略,促進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高效實施,爭取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再上一個臺階。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2》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2: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