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色无码视频,国产av毛片影院精品资源,亚洲人成网站77777·c0m,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夜夜操www99视频,美女白嫩胸交在线观看,亚洲a毛片性生活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

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07:08:38 | 移動端: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

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

第一章緒論

1.基本概念

(1)數據庫;(2)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3)數據庫系統(tǒng);(4)實體;(5)屬性;(6)碼;(7)域;(8)實體型;(9)實體集;(10)聯(lián)系(1:1)(1:n)(m:n)(11)現實世界、觀念世界(信息世界)、數據世界

2.數據管理技術的發(fā)展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tǒng)階段、數據庫系統(tǒng)階段和高級數據庫技術階段等各階段的特點。3.數據庫系統(tǒng)的特點(1)數據結構化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擴充(3)獨立性高

(4)由DBMS統(tǒng)一管理和控制4.DBMS的數據控制功能(1)數據的安全性保護(2)數據的完整性檢查(3)并發(fā)控制(4)數據庫恢復5.數據模型的組成要素

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的約束條件6.最常用的數據模型

層次、網狀、關系、面向對象模型7.關系模型

關系:一張表元組:表中的一行屬性:表中的一列

主碼:表中的某個屬性組,它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域:屬性的取值范圍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

表示為: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8.關系數據模型優(yōu)缺點

(1)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概念基礎之上(2)概念單一

(3)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9.數據庫系統(tǒng)的三級模式結構內模式、外模式、模式二級映射

10.數據庫系統(tǒng)的組成本章重要概念

(1)DB、DBMS和DBS的定義(2)數據管理技術的發(fā)展階段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系統(tǒng)階段、數據庫系統(tǒng)階段和高級數據庫技術階段等各階段的特點。(3)數據描述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等各階段中數據描述的術語,概念設計中實體間二元聯(lián)系的描述(1:1,1:N,M:N)。(4)數據模型數據模型的定義,兩類數據模型,邏輯模型的形式定義,ER模型,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的數據結構以及聯(lián)系的實現方式。(5)DB的體系結構三級結構,兩級映象,兩級數據獨立性,體系結構各個層次中記錄的聯(lián)系。(6)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塊組成。

(7)DBS(數據庫系統(tǒng))DBS的組成,DBA,DBS的全局結構,DBS結構的分類。

第二章關系數據庫

1.基本概念

關系,候選碼,主碼,主屬性,非主屬性,鍵2.完整性約束

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用戶定義完整性3.笛卡兒積4.關系的性質

列是同質的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個域,每一列為一個屬性,不同的屬性要有不同的屬性

列的順序無所謂

任意兩個元組不能完全相同行的順序無所謂

分量必須取原子值,即每一個分量必須是不可分的數據項

5.關系的完整性

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用戶定義的完整性6.關系代數

(1)并、交、差、廣義笛卡兒積(2)選擇(3)投影

(4)連接:等值連接、自然連接

超鍵(SuperKey):在關系中能惟一標識元組的屬性集稱為關系模式的超鍵。

候選鍵(CandidateKey):不含有多余屬性的超鍵稱為候選鍵。也就是在候選鍵中,若要再刪除屬性,就不是鍵了。

主鍵:(PrimaryKey):用戶選作元組標識的一個侯選鍵稱為主鍵。一般,如不加說明,則鍵是指主鍵。

外鍵:(ForeignKey):如果關系R中屬性K是其他模式的主鍵,那么K在模式R中稱為外鍵

例如:學生(學號,姓名,性別,駕駛證號)假定學生不重名超鍵:(學號,姓名),(學號,性別),(學號,姓名,性別),(姓名,性別)等等候選鍵:學號,姓名

主鍵:你在數據庫定義的時候,如果選擇學號作為鍵,那么學號就是候選鍵外鍵:駕駛證號本章的重要概念(1)基本概念關系模型,關鍵鍵(主鍵和外鍵),關系的定義和性質,三類完整性規(guī)則,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規(guī)則。(2)關系代數五個基本操作,四個組合操作,七個擴充操作。

第三章SQL語言

1.SQL的特點

綜合統(tǒng)一

高度非過程化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以同一種語法結構提供兩種使用方式語言簡潔,易學易用

2.表

(1)創(chuàng)建表createtablecreatetablestudent(Snochar(5)notnull,Snamechar(20)unique,Ssexchar(1),Sageint,

Sdeptchar(15));(2)createtablecustomer(

customer_namechar(20)notnull,customer_streetchar(30),customer_citychar(30),

primarykey(customer_name));(3)createtableaccount(

account_numberchar(10)notnull,branch_namechar(15),balanceint,

primarykey(account_number),

foreignkey(branch_name)referencebranch(branch_name),check(balance>=0));(2)修改表altertable(3)刪除表droptable3.索引

(1)創(chuàng)建索引createindex(2)刪除dropindex4.查詢select(1)格式

(2)單表查詢:選擇列、滿足條件、排序、分組、集函數(3)連接查詢(4)嵌套查詢IN、比較、(ANY或ALL)、EXISTS(5)集合查詢

5.更新數據INSERT、UPDATE、DELETE6.視圖(1)建立視圖Createview(2)視圖的作用7.數據控制

(1)授權Grant

(2)收回權限Revoke本章的重要概念

(1)SQL數據庫的體系結構,SQL的組成。

(2)SQL的數據定義:SQL模式、基本表和索引的創(chuàng)建和撤銷。

(3)SQL的數據查詢;SELECT語句的句法,SELECT語句的三種形式及各種限定,基本表的聯(lián)接操作,SQL中的遞歸查詢。

(4)SQL的數據更新:插入、刪除和修改語句。(5)視圖的創(chuàng)建和撤銷,對視圖更新操作的限制。

(6)嵌入式SQL:預處理方式,使用規(guī)定,使用技術,卷游標,動態(tài)SQL語句。

第四章關系數據庫的規(guī)范化設計

1.函數依賴、部分函數依賴、完全函數依賴、傳遞依賴2.1NF、2NF、3NF、BCNF模式的分解

關系模式的分解需要遵循兩個主要原則:

1.滿足無損連接分解的要求。

2.既要滿足無損連接分解的要求,又要滿足保持函數依賴無損分解的測試方法

算法4.3無損分解的測試的算法:如何判斷是否是無損分解構造一張k行n列的表格,每列對應一個屬性Aj(1≤j≤n),每行對應一個模式Ri(1≤i≤k)。如果Aj在Ri中,那么在表格的第i行第j列處填上符號aj,否則填上bij。

把表格看成模式R的一個關系,反復檢查F中每個FD在表格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則修改表格中的值。修改方法如下:對于F中一個FDX→Y,如果表格中有兩行在X值上相等,在Y值上不相等,那么把這兩行在Y值上也改成相等的值。如果Y值中有一個是aj,那么另一個也改成aj;如果沒有aj,那么用其中一個bij替換另一個值(盡量把下標ij改成較小的數)。一直到表格不能修改為止。(這個過程稱為chase過程)

若修改的最后一張表格中有一行是全a,即a1a2…an,那么稱ρ相對于F是無損分解,否則稱損失分解。無損分解的測試方法第一范式(1NF)1NF的定義如果一個關系模式R的所有屬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數據項,則R∈1NF即不能以集合、序列等作為屬性值。第一范式是對關系模式的最起碼的要求。不滿足第一范式的數據庫模式不能稱為關系數據庫但是滿足第一范式的關系模式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關系模式第二范式(2NF)

(回顧)定義4.14對于FDW→A,如果存在XW有X→A成立,那么稱W→A是局部依賴(A局部依賴于W);否則稱W→A是完全依賴。完全依賴也稱為“左部不可約依賴”。(回顧)定義4.15如果A是關系模式R的候選鍵中屬性,那么稱A是R的主屬性;否則稱A是R的非主屬性。

定義4.16如果關系模式R是1NF,且每個非主屬性完全函數依賴于候選鍵,那么稱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如果數據庫模式中每個關系模式都是2NF,則稱數據庫模式為2NF的數據庫模式。第三范式(3NF)

(回顧)定義4.17如果X→Y,Y→A,且Y→X和A∈Y,那么稱X→A是傳遞依賴(A傳遞依賴于X)。

定義4.18如果關系模式R是1NF,且每個非主屬性都不傳遞依賴于R的候選鍵,那么稱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如果數據庫模式中每個關系模式都是3NF,則稱其為3NF的數據庫模式。

將2NF的關系模式規(guī)范化為3NF的關系模式,其方法是消除2NF的關系

模式中非鍵屬性對鍵的傳遞依賴。

本章重要概念

(1)關系模式的冗余和異常問題。

(2)FD的定義、邏輯蘊涵、閉包、推理規(guī)則、與關鍵碼的聯(lián)系;平凡的FD;屬性集的閉包;推理規(guī)則的正確性和完備性;FD集的等價。

(3)無損分解的定義、性質、測試;保持依賴集的分解。

(4)關系模式的范式:1NF,2NF,3NF,BCNF。分解成2NF、3NF模式集的算法。

第五章數據庫設計

1.數據庫設計的六個階段

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實施、數據庫運行和維護2.需求分析:

數據字典: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和處理過程3.概念結構設計

(1)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于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2)E-R圖:基本表示方法4.邏輯結構設計

是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5.物理設計

(1)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huán)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6.實施階段

設計人員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及其宿主語言,建立數據庫,編制與調試程序,組織數據入庫,并進行試運行7.運行和維護階段

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經過試運行后即可投入正式運行。重構,重組織本章重要概念

(1)DBS生存期及其7個階段的任務和工作,DBD過程的輸入和輸出。(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主要步驟。邏輯設計階段的主要步驟。

(3)ER模型的基本元素,屬性的分類,聯(lián)系的元數、連通詞、基數。采用ER方法的概念設計步驟。

(4)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規(guī)則。采用ER方法的邏輯設計步驟。(5)ER模型的擴充:弱實體,超類和子類。

第七章系統(tǒng)實現技術

1.事務(1)概念

(2)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持續(xù)性2.故障種類事務

內部的故障、系統(tǒng)故障、介質故障3.恢復的實現技術

(1)數據轉儲:轉儲狀態(tài)、轉儲方式

(2)日志:基本格式和內容、日志的作用、登記日志文件并發(fā)控制

1.問題:丟失修改、不可重復讀、讀“臟”數據2.封鎖共享鎖、排它鎖3.一級封鎖協(xié)議

(1)事務T在修改數據R之前必須先對其加X鎖,直到事務結束才釋放(2)解決的問題:防止丟失修改4.二級封鎖協(xié)議

(1)一級封鎖協(xié)議加上事務T在讀取數據R前必須先對其加S鎖,讀完后即可釋放S鎖(2)解決的問題:防止丟失修改、防止讀“臟”數據5.三級封鎖協(xié)議

(1)一級封鎖協(xié)議加上事務T在讀取數據R前必須先對其加S鎖,直到事務結束才釋放。(2)解決的問題:防止丟失修改、防止讀“臟”數據、防止不可重復讀6.活鎖和死鎖

(1)死鎖的預防:一次封鎖法,順序封鎖法(2)死鎖的診斷:超時法,等待圖法(3)死鎖的解除:選擇一個處理死鎖代價最小的事務,將其撤消,釋放此事務持有的所有鎖,使其它事務得以繼續(xù)進行下去。本章重要概念

事務的定義,COMMIT和ROLLBACK的語義,事務的ACID性質

恢復的定義、基本原則和實現方法,故障的類型,檢查點技術,REDO和UNDO操作,運行記錄優(yōu)先原則。

并發(fā)操作帶來的三個問題,X鎖、S鎖、活鎖、餓死和死鎖

完整性的定義,完整性子系統(tǒng)的功能,完整性規(guī)則的組成。SQL中的三大類完整性約束,SQL3中的觸發(fā)器技術。

安全性的定義、級別,權限,SQL中的安全性機制,幾種常用的安全性措施,自然環(huán)境的安全性。

擴展閱讀: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

1.基本概念

(1)數據庫(DB):是一個以一定的組織形式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相關數據概念(2)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MS);是位于用戶與操作系統(tǒng)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是數據庫系統(tǒng)的核心(3)數據庫系統(tǒng)(DBS);計算機系統(tǒng)中引入數據庫后的系統(tǒng)構成(4)實體;凡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區(qū)別開,并可以被我們所識別的事物.概念等對象均可認為是實體(5)屬性;是實體所具有的某些特征,通過屬性對實體進行刻畫.實體由屬性組成(6)碼;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集稱為碼(7)域;屬性的取值范圍稱為該屬性的域

(8)實體型;具有相同屬性的實體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質。用實體名和屬性名集合來抽象和刻畫同類實體,稱為實體型。(9)實體集;同一類型實體的集合。(10)1:1聯(lián)系:如果實體集E1中每個實體至多和實體集E2中的一個實體有聯(lián)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聯(lián)系稱為“1:1聯(lián)系”。1:N聯(lián)系:如果實體集E1中每個實體可以與實體集E2中任意個(零個或多個)實體有聯(lián)系,而E2中每個實體至多和E1中一個實體有聯(lián)系,那么E1和E2的聯(lián)系是“1:N聯(lián)系”。M:N聯(lián)系:如果實體集E1中每個實體可以與實體集E2中任意個(零個或多個)實體有聯(lián)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聯(lián)系稱為“M:N聯(lián)系”。(11)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是指我們要管理的客戶存在的各種事物.事物之間的發(fā)生.變化過程)、觀念世界(信息世界)、數據世界2.數據管理技術的發(fā)展階段

人工管理階段(數據不保存,系統(tǒng)沒有專用的軟件對數據進行管理,數據不共享,數據不具有獨立性)、文件系統(tǒng)階段(數據以文件形式可長期保存下來,文件系統(tǒng)可對數據的存取進行管理,文件組織多樣化,程序與數據之間有一定獨立性)、數據庫系統(tǒng)階段(數據結構化,數據共享性高,冗余少于且易擴充,數據獨立性高,有統(tǒng)一的數據控制功能)3.數據庫系統(tǒng)的特點(1)數據結構化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擴充(3)獨立性高

(4)由DBMS統(tǒng)一管理和控制4.DBMS的數據控制功能(1)數據的安全性保護(2)數據的完整性檢查(3)并發(fā)控制(4)數據庫恢復5.數據模型的組成要素

數據結構數據結構是所研究的對象類型的集合,是刻畫一個數據模型性質最重要的方面,是對系統(tǒng)靜態(tài)特性的描述。

數據操作數據操作是指對數據庫中各種對象(型)的實例(值)允許執(zhí)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關的操作規(guī)則。是對系統(tǒng)動態(tài)特性的描述。

數據的約束條件數據的約束條件是一組完整性規(guī)則的集合。完整性規(guī)則是給定的數據模型中數據及其聯(lián)系所具有的制約和依存規(guī)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相容。6.最常用的數據模型

層次、網狀、關系、面向對象模型7.關系模型

關系:一張表元組:表中的一行屬性:表中的一列

主碼:表中的某個屬性組,它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域:屬性的取值范圍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

表示為: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8.關系數據模型優(yōu)缺點

(1)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概念基礎之上(2)概念單一

(3)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9.數據庫系統(tǒng)的三級模式結構內模式、外模式、模式二級映射

10.數據庫系統(tǒng)的組成:數據庫、軟件系統(tǒng)、硬件系統(tǒng)、數據庫管理員四部分組成。11.數據描述

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等各階段中數據描述的術語,概念設計中實體間二元聯(lián)系的描述(1:1,1:N,M:N)。

12.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的定義:是專門用來抽象,表示和處理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和信息的工具。兩類數據模型(概念模型和邏輯模型),邏輯

模型的形式定義(邏輯模型是按計算機觀點對數據建模,主要包括層次模型、網絡模型、關系模型、面向對象模型、對象關系模型;物理模型是對數據最底層的抽象,它描述數據在系統(tǒng)內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ER模型,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的數據結構以及聯(lián)系的實現方式。13.DB的體系結構

三級結構,兩級映象,兩級數據獨立性,體系結構各個層次中記錄的聯(lián)系。

14.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塊組成。DBMS的工作模式有六點:

接受應用程序的數據請求和處理請求;將用戶的數據請求轉換成低層指令;實現對DB的操作;

從對DB的操作中接受查詢結果;對查詢結構進行處理;將處理結果返回給用戶。

DBMS的主要功能有DB的定義、操縱、保護、維護和數據字典等五個功能。15.DBS(數據庫系統(tǒng))

DBS的組成(DBS由DB、硬件、軟件和DBA等四個部分組成),DBA(DBA是控制數據整體結

構的一組人員,負責DBS的正常運行,承擔創(chuàng)建、監(jiān)控和維護DB結構的責任。),DBS的全局結構(數據庫用戶有四類:DBA,專業(yè)用戶,應用程序員,終端用戶。DBMS的查詢處理器有四個模塊:DML編譯器,嵌入型DML預編譯器,DDL編譯器,查詢運行核心程序。DBMS的存儲管理器有四個模塊:授權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務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緩沖區(qū)管理器。磁盤存儲器中有五種數據結構:數據文件,數據字典,索引文件,統(tǒng)計數據組織和日志。),DBS結構的分類。第二章關系數據庫

1.基本概念

關系,候選碼,主碼,主屬性,非主屬性,鍵2.完整性約束

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用戶定義完整性3.笛卡兒積4.關系的性質

列是同質的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個域,每一列為一個屬性,不同的屬性要有不同的屬性

列的順序無所謂

任意兩個元組不能完全相同行的順序無所謂

分量必須取原子值,即每一個分量必須是不可分的數據項

5.關系的完整性

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用戶定義的完整性6.關系代數

(1)并、交、差、廣義笛卡兒積(2)選擇(3)投影

(4)連接:等值連接、自然連接

超鍵(SuperKey):在關系中能惟一標識元組的屬性集稱為關系模式的超鍵。

候選鍵(CandidateKey):不含有多余屬性的超鍵稱為候選鍵。也就是在候選鍵中,若要再刪除屬性,就不是鍵了。

主鍵:(PrimaryKey):用戶選作元組標識的一個侯選鍵稱為主鍵。一般,如不加說明,則鍵是指主鍵。

外鍵:(ForeignKey):如果關系R中屬性K是其他模式的主鍵,那么K在模式R中稱為外鍵

例如:學生(學號,姓名,性別,駕駛證號)假定學生不重名超鍵:(學號,姓名),(學號,性別),(學號,姓名,性別),(姓名,性別)等等候選鍵:學號,姓名

主鍵:你在數據庫定義的時候,如果選擇學號作為鍵,那么學號就是候選鍵外鍵:駕駛證號本章的重要概念(1)基本概念關系模型,關鍵鍵(主鍵和外鍵),關系的定義和性質,三類完整性規(guī)則,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規(guī)則。(2)關系代數五個基本操作,四個組合操作,七個擴充操作。

第三章SQL語言1.SQL的特點

綜合統(tǒng)一

高度非過程化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以同一種語法結構提供兩種使用方式語言簡潔,易學易用

2.表

(1)創(chuàng)建表createtablecreatetablestudent(Snochar(5)notnull,Snamechar(20)unique,Ssexchar(1),Sageint,

Sdeptchar(15));(2)createtablecustomer(

customer_namechar(20)notnull,customer_streetchar(30),customer_citychar(30),

primarykey(customer_name));(3)createtableaccount(

account_numberchar(10)notnull,branch_namechar(15),balanceint,

primarykey(account_number),

foreignkey(branch_name)referencebranch(branch_name),check(balance>=0));(2)修改表altertable(3)刪除表droptable3.索引

(1)創(chuàng)建索引createindex(2)刪除dropindex4.查詢select(1)格式

(2)單表查詢:選擇列、滿足條件、排序、分組、集函數(3)連接查詢(4)嵌套查詢IN、比較、(ANY或ALL)、EXISTS(5)集合查詢

5.更新數據INSERT、UPDATE、DELETE6.視圖(1)建立視圖Createview(2)視圖的作用7.數據控制

(1)授權Grant

(2)收回權限Revoke本章的重要概念

(1)SQL數據庫的體系結構,SQL的組成。

(2)SQL的數據定義:SQL模式、基本表和索引的創(chuàng)建和撤銷。

(3)SQL的數據查詢;SELECT語句的句法,SELECT語句的三種形式及各種限定,基本表的聯(lián)接操作,SQL中的遞歸查詢。

(4)SQL的數據更新:插入、刪除和修改語句。(5)視圖的創(chuàng)建和撤銷,對視圖更新操作的限制。

(6)嵌入式SQL:預處理方式,使用規(guī)定,使用技術,卷游標,動態(tài)SQL語句。

第四章關系數據庫的規(guī)范化設計

1.函數依賴、部分函數依賴、完全函數依賴、傳遞依賴2.1NF、2NF、3NF、BCNF模式的分解

關系模式的分解需要遵循兩個主要原則:

1.滿足無損連接分解的要求。

2.既要滿足無損連接分解的要求,又要滿足保持函數依賴無損分解的測試方法

算法4.3無損分解的測試的算法:如何判斷是否是無損分解構造一張k行n列的表格,每列對應一個屬性Aj(1≤j≤n),每行對應一個模式Ri(1≤i≤k)。如果Aj在Ri中,那么在表格的第i行第j列處填上符號aj,否則填上bij。

把表格看成模式R的一個關系,反復檢查F中每個FD在表格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則修改表格中的值。修改方法如下:對于F中一個FDX→Y,如果表格中有兩行在X值上相等,在Y值上不相等,那么把這兩行在Y值上也改成相等的值。如果Y值中有一個是aj,那么另一個也改成aj;如果沒有aj,那么用其中一個bij替換另一個值(盡量把下標ij改成較小的數)。一直到表格不能修改為止。(這個過程稱為chase過程)

若修改的最后一張表格中有一行是全a,即a1a2an,那么稱ρ相對于F是無損分解,否則稱損失分解。無損分解的測試方法第一范式(1NF)1NF的定義如果一個關系模式R的所有屬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數據項,則R∈1NF即不能以集合、序列等作為屬性值。第一范式是對關系模式的最起碼的要求。不滿足第一范式的數據庫模式不能稱為關系數據庫但是滿足第一范式的關系模式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關系模式第二范式(2NF)

(回顧)定義4.14對于FDW→A,如果存在XW有X→A成立,那么稱W→A是局部依賴(A局部依賴于W);否則稱W→A是完全依賴。完全依賴也稱為“左部不可約依賴”。(回顧)定義4.15如果A是關系模式R的候選鍵中屬性,那么稱A是R的主屬性;否則稱A是R的非主屬性。

定義4.16如果關系模式R是1NF,且每個非主屬性完全函數依賴于候選鍵,那么稱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如果數據庫模式中每個關系模式都是2NF,則稱數據庫模式為2NF的數據庫模式。第三范式(3NF)(回顧)定義4.17如果X→Y,Y→A,且Y→X和A∈Y,那么稱X→A是傳遞依賴(A傳遞依賴于X)。

定義4.18如果關系模式R是1NF,且每個非主屬性都不傳遞依賴于R的候選鍵,那么稱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如果數據庫模式中每個關系模式都是3NF,則稱其為3NF的數據庫模式。

將2NF的關系模式規(guī)范化為3NF的關系模式,其方法是消除2NF的關系

模式中非鍵屬性對鍵的傳遞依賴。

本章重要概念

(1)關系模式的冗余和異常問題。

(2)FD的定義、邏輯蘊涵、閉包、推理規(guī)則、與關鍵碼的聯(lián)系;平凡的FD;屬性集的閉包;推理規(guī)則的正確性和完備性;FD集的等價。

(3)無損分解的定義、性質、測試;保持依賴集的分解。

(4)關系模式的范式:1NF,2NF,3NF,BCNF。分解成2NF、3NF模式集的算法。

第五章數據庫設計

1.數據庫設計的六個階段

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實施、數據庫運行和維護2.需求分析:

數據字典: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和處理過程3.概念結構設計

(1)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于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2)E-R圖:基本表示方法4.邏輯結構設計

是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5.物理設計

(1)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huán)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6.實施階段

設計人員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及其宿主語言,建立數據庫,編制與調試程序,組織數據入庫,并進行試運行7.運行和維護階段

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經過試運行后即可投入正式運行。重構,重組織本章重要概念

(1)DBS生存期及其7個階段的任務和工作,DBD過程的輸入和輸出。(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主要步驟。邏輯設計階段的主要步驟。

(3)ER模型的基本元素,屬性的分類,聯(lián)系的元數、連通詞、基數。采用ER方法的概念設計步驟。

(4)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規(guī)則。采用ER方法的邏輯設計步驟。(5)ER模型的擴充:弱實體,超類和子類。

第七章系統(tǒng)實現技術1.事務(1)概念

(2)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持續(xù)性2.故障種類事務

內部的故障、系統(tǒng)故障、介質故障3.恢復的實現技術

(1)數據轉儲:轉儲狀態(tài)、轉儲方式

(2)日志:基本格式和內容、日志的作用、登記日志文件并發(fā)控制

1.問題:丟失修改、不可重復讀、讀“臟”數據2.封鎖共享鎖、排它鎖3.一級封鎖協(xié)議

(1)事務T在修改數據R之前必須先對其加X鎖,直到事務結束才釋放(2)解決的問題:防止丟失修改4.二級封鎖協(xié)議

(1)一級封鎖協(xié)議加上事務T在讀取數據R前必須先對其加S鎖,讀完后即可釋放S鎖(2)解決的問題:防止丟失修改、防止讀“臟”數據5.三級封鎖協(xié)議

(1)一級封鎖協(xié)議加上事務T在讀取數據R前必須先對其加S鎖,直到事務結束才釋放。(2)解決的問題:防止丟失修改、防止讀“臟”數據、防止不可重復讀6.活鎖和死鎖

(1)死鎖的預防:一次封鎖法,順序封鎖法(2)死鎖的診斷:超時法,等待圖法(3)死鎖的解除:選擇一個處理死鎖代價最小的事務,將其撤消,釋放此事務持有的所有鎖,使其它事務得以繼續(xù)進行下去。本章重要概念

事務的定義,COMMIT和ROLLBACK的語義,事務的ACID性質

恢復的定義、基本原則和實現方法,故障的類型,檢查點技術,REDO和UNDO操作,運行記錄優(yōu)先原則。

并發(fā)操作帶來的三個問題,X鎖、S鎖、活鎖、餓死和死鎖

完整性的定義,完整性子系統(tǒng)的功能,完整性規(guī)則的組成。SQL中的三大類完整性約束,SQL3中的觸發(fā)器技術。

安全性的定義、級別,權限,SQL中的安全性機制,幾種常用的安全性措施,自然環(huán)境的安全性。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數據庫知識點重點章節(jié)總結》由互聯(lián)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hmlawpc.com/gongwen/67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