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201*年藝術節(jié)活動總結
第一幼兒園201*年藝術節(jié)活動總結
我園一直把藝術教育作為特色長抓不懈,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涵著豐富而多元的教育功能,既能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又能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審美情趣。因此我園依據教體局的通知,在全園范圍積極開展藝術節(jié)活動,使我園的藝術教育再結豐碩之果。
一、指導思想
我園依據平教體普[201*]第3號文件精神,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正確導向,充分發(fā)揮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審美情趣、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以面向全體幼兒,全面參與為原則,開展以“沐浴在在黨的陽光下”為主題的藝術活動。
二、加強領導,認真組織
為了更好地開展藝術節(jié)活動,使我園整個藝術節(jié)活動順利進行,我園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認真安排,精心組織策劃,領導小組成員為:
組長:崔興珍高麗平
副組長:王紅彥柳成立張玉榮成員:隋紅光姚桂珍趙衛(wèi)枚
王愛文高建君張英芹張玉平程艷紅
三、主題和內容
本屆藝術節(jié)活動的主題是“沐浴在黨的陽光下”;顒觾热菀獓@主題,對幼兒進行愛黨教育,愛國教育,展示當代幼兒熱愛黨,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健康活潑,多才多藝
的精神風貌,體現時代特征、幼兒園特色、幼兒特點;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導向性,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體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
四、藝術節(jié)活動過程
我園藝術活動時間安排在34月份,以各班為單位按照活動計劃,扎扎實實地開展了藝術作品評比和藝術節(jié)目評比活動。
1、藝術作品評比
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我園藝術節(jié)活動中,教師輔導每名幼兒一幅(件)藝術作品,作品的形式有繪畫、泥工、折紙、小制作和書法,每班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34幅(件),全園設一、二、三等獎,并上報教體局參加縣里的藝術作品評選。
2、藝術節(jié)目評比
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為了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幼兒體驗內容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我園開展了藝術節(jié)目匯演,節(jié)目形式有獨唱、合唱、歌表演、舞蹈。園里設一、二、三等獎,評選出兩個優(yōu)秀節(jié)目參加縣藝術節(jié)節(jié)目評選。
藝術節(jié)活動能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積極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園非常重視藝術節(jié)活動,由主管領導制定活動實施計劃,由各班和藝術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及個人藝術節(jié)活動計劃,積極參加縣第二十一屆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活動,
力爭在活動中取得好成績,并以此為契機加強我園的文化藝術環(huán)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教育氛圍,讓我園的藝術之花花開滿園。
第一幼兒園201*年4月25日
擴展閱讀:銀河幼兒園201*年度教職工趣味運動會暨文化節(jié)開幕式工作總結
銀河幼兒園201*年度教職工趣味運動會暨文化節(jié)開幕式工作總結
王禹
初冬的冷風捎來絲絲的涼意,運動成為大家喜歡的驅寒方式。而趣味體育運動的競技性、趣味性及觀賞性將帶給我們快樂運動的體驗。趣味體育運動作為介于體育運動及趣味游戲之間的一項趣味競技相結合的社會運動,融合了體育、文化、趣味、智力等多元化元素,因此它比拓展訓練更具趣味及凝聚力,能更好地把園所文化滲透給每位員工,增進同事之間的親密感,并從中體驗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在趣味運動會的方案設置、活動組織到后期的總結反思,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我和其他老師一樣在享受和思考著銀幼文化的浸潤
本次活動定位于第二屆銀河文化節(jié)的開幕式,體驗式的參與,如孩子般的我們要在自我體驗中感受銀幼文化的浸潤,展現我們銀幼大家庭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充滿斗志的活力。同時由于級組賽的設置,活動也增強級組間的良性競爭意識和集體凝聚力,融洽了我們的感情
活動方案的策劃前期
在于方案的準備過程中,【準備】:人員的安置(合適的人做合適事情)、材料的配置(效益,充分利用孩子們的運動器材)、環(huán)境的布置(戶外室內)、內容的設置(立場、體驗性),【評價】獎項設置與獎品(準確、全面)。
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我就像在主題活動的組織活動前組織相關的“前期經驗”調查與收集,很遺憾地是老師們參與的積極性并沒有預料中的高昂,寥寥幾個調查問卷的回執(zhí)既是安慰,也是刺激。既然前期經驗攝取的少,就利用有限的資源,努力在體驗項目的設置上往“幼兒立場”上靠,看似平常,卻深含奧秘!段迦税魏印,考驗的不僅僅是集體的力量,氣球的作用就好比是“黃燈”,因為有時候力氣使大了、步子跨大了,容易“扯蛋”。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才能堅持到最后;《摸石過河》,每人方法不同,步調不一致,但堅持一個方向和追求的終點,就如我們銀幼大家庭一路走來,堅持呵護教育、胚芽使命的職責;《瞎子瘸子》,合作、信任、支持,在幼教工作崗位上的我們,由于經驗不一,崗位不同,需要的就是相互間的合作、支持與信任,才能解決一路走來的障礙《投炸彈》,在行動中反思、及時調整、提升成功經驗的能力,正如我們教育的精準度,正是來源于我們一次次教育實踐的反思、調整與提升中;《飛毛腿》,在快速的同時,不要忘記你背負的報紙,就像跟隨著你的孩子,有時候你得為報紙放緩腳步,效率與效益的思考當然這些項目的體驗過程中,作為體驗者你還背負著自己的思考與預設目標,旁人的要求、指導,集體的榮譽等等,這時心態(tài)與狀態(tài)的表現,需要自我的調控與專注。作為觀眾,你既是學習者,也是競爭者,抑或是熱鬧的看客,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因為在這樣的體驗場中我們營造的氛圍與氣勢會引導著你不由自主地參與其中,主動抑或被動
此外活動間的銜接與有效利用,則可以保證活動更加有序有效的進行。級組賽中設計的比賽用材的銜接性則最為重要,拔河賽第一,暖場,器材一次利用。接下來就是“走”的項目,飛盤的器材也是一次利用,第三螃蟹背球的球和作為路障的椅子則銜接到下個項目中的器材,第四項目中添置最后一個項目所需的桌子,第五項目撤下路障,留下桌子四張,方便最后的器材整理。
活動方案的成稿與細節(jié)調整
項目人數的協(xié)調以及兩處場地安排的,在器材的準備和人員安排的全體性上做好權衡,最后通過級組長的統(tǒng)一匯總報名,確認活動的參與人員,匯總報名情況反饋主持人的報幕與提醒,確;顒又腥藛T的流動有序。
相關器材的及時添置:戶外場地的照明與音響的設備準備,晚點心的準備各自負責人的責任明確與要求匯總,確保通知到位(這里需要反思的是對裁判員比分表記錄方式的前期碰頭交流、確保比賽過程中對于比分的記錄偏差與記錄方式不一)。
活動流程中的實況反思
1.第一責任人事先與主持人之間的溝通交流
這里需要反思的是,我作為趣味運動會的第一負責人,腦海中已經完整了導演了一遍整個活動的流程,但是由于缺失對主持人的系統(tǒng)深入的溝通,只是對主持稿的審閱,不能完整的理解整個活動的具體流程,就會導致現場“調整”。項目中的比賽的層次、初賽、半決賽、決賽,參賽隊伍、人員的及時匯總缺失
2.比賽過程中,教師對參賽項目規(guī)則的了解度。
這里需要反思的“文化自覺”、“自我管理”的踐行,對于比賽項目的規(guī)則明晰,是否為教師個人的角色意識、規(guī)則意識的缺失。作為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如果連比賽項目的規(guī)則都不了解,站在場上“輸”掉比賽,不足為奇。
3.內容的容量與時間的掌控
預設的90分鐘的容量,實際操作中有偏差。就像一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30分鐘的教學容量,拘泥于任何一個流程會導致整體時間的延后。預設與實際的偏差,主要出現在開始時間的準備環(huán)節(jié)拖得過長,最后的“總結”頒獎環(huán)節(jié)較為混亂。
如何避免?
下次離園后的活動,香檳湖園區(qū)承辦,照顧岷江部的班容、路程,應該設置在五點左右。
頒獎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設置,從人員的安排、獎項的設置、教師的自律自覺都需要提升一個檔次。當然時間過長的話,延遲滿足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先發(fā)精神獎勵,物質獎賞在后。
4.全園、全員參與的覆蓋面真正落實
既然是銀幼的大家庭,每個人在這樣的體驗場中,都要體驗。主動與被動的區(qū)別如同演戲與看戲的區(qū)別,或許也有如孩子般喜歡不喜歡的影響。但我們還是希望每個銀幼人都能參與、參加到趣味項目中,不管成敗與否、不管出丑與否,不管任何與否、玩了再說
活動后的自我評價與總結
我是一個貼著“玩性”老師的一線教師,其實我只是喜歡玩,會想著法玩的,像孩子一樣玩的人。玩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一種研究性、體驗性、愉悅性的學習方式。小時候那是沒有如此豐富玩具、器材的年代,卻也跟泥巴、大樹、紙飛機、玻璃球、足球玩得不亦樂乎。我想體驗兒時的趣味童年亦有一番快樂滋味。首先想到的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冬天拔河、跳繩和迎著雪花快速奔跑的雪仗,所以拔河、跳繩和跑的項目應運而生。而拉力車、螃蟹司機、投炸彈則是來源于我的課堂,孩子們喜歡的,又適合老師的活動。瞎子瘸子、乒乓是趣味運動的經典,從未被超越
1.設計初衷
文化節(jié)總負責人的一句話:我們老師在體驗著,孩子不也一樣么?
由己及人,吳老師思考:我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真體驗的?關于體驗項目與形式、體驗場的
營造等,孩子在需求上、在接受度上、在體驗程度上、在內心自省機制方面,與我們有什么異同?
我試著想:真體驗:有準備、主動積極、全身心、有思考意識、相互學習中的體驗,體驗收獲的含金量十足(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體驗的項目與形式:運動周是不錯的嘗試,項目來源于幼兒的戶外運動,歷時長,從自主練習、自然淘汰,到自主選擇、全體參與到積極拼搏,自發(fā)為自己,為班級爭“光”。
體驗場的營造:結合大班的跳繩練習,借助挑戰(zhàn)欲、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初步的集體榮譽感“激發(fā)”幼兒內在的堅持性。進而主動參與體驗。
體驗的需要、接受程度、體驗程度:
需要是我們感到某種缺乏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它是自身和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因此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貼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提升的需求,是孩子們體驗需要上的要點。如小班幼兒在學期末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體驗,穿脫衣、鞋,疊衣物,自主用餐等等。接受體驗的程度,我們需要關注孩子體驗過程前后的自我評價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成性學習。當然在體驗活動的設置上我們的評價標準首先關注的是孩子們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居次。對大班的孩子們而言,我們就應該忌用“最”、“第一”,試試“高手”、“強人”等修飾。同時在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上下功夫,注重過程,淡化知識或某一技能目標,強調孩子們在過程中的參與、理解、體驗,即操作實踐。體驗的程度,開放、綜合的實踐活動,蘊含的是自由自主舒展身心、積極參與的體驗場,在這樣的氛圍下,體驗的程度是理想的。
內心自省機制:
受知識經驗、思維模式以及表達表現方式的影響,孩子們的自省或許來得不那么明顯。但全身心投入體驗中的孩子卻讓我們每一個老師“敬畏”,這也正是“做好自己”的文化體現。他的收獲與成長在這樣全身心的體驗操作中遠比我們想象的來得大得多。
2.體驗的同理性
趣味的初衷就是好玩,有趣,快樂或許只是參與度的不同,體驗度的不同、感悟度的不同,每個老師收獲的快樂多少、大小、長短不一!
3.活動細節(jié)的把握
做好自己的銀幼文化不是隨口說說的,小事件現大文化。這樣的活動下來,希望我們每個銀幼人真的從所謂的小事、細節(jié)做起,做精,做細,做好,做出真文化。我們銀幼的團體是反思向上的型的,文化節(jié)的洗禮會讓我們繼續(xù)前進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幼兒園201*年藝術節(jié)活動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幼兒園201*年藝術節(jié)活動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