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與人的一生(教案)
【教學對象】 0—3歲撫養(yǎng)人【講課內容】 第一講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第二講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智力能力開發(fā) 第三講 父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響
第四講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常見的問題和對策
第一講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教學目的】是讓家長充分認識到早期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教學重點】指導家長在了解早期家庭教育特點后,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來做好早期家庭教育。
【教學難點】 指導家長反思自己對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教學方法】 家長、教師談話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準備】 PPT、早期教育教案【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共同來探討一個話題:0-3歲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和越來越多的家庭逐漸認識到,嬰幼兒的早期教養(yǎng)不僅關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關系到國家和全民族的未來,越來越受到各個家庭乃至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但很多家長對0-3歲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又很困惑和迷茫。舉例說明:莊稼要豐收,高樓要堅實等說明無論要做成某件事,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引出--要做身心健康的人,必須要有良好的早期家庭教育。引用說明: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并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的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讓家長了解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新授課:提出問題,舉例分析1、什么是早期家庭教育 早期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針對嬰幼兒在每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在家庭內部有意識地對孕產期、乳兒期、嬰兒期和幼兒期子女進行的教育。早期教育是比正常教育時間提早一點實施的教育,家庭是早期教育重要場所。也就是說:早期家庭教育由于發(fā)生在家庭之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2、早期家庭教育的特點(1)家庭教育早期性 新生兒從呱呱落地開始,首先接觸到的是家庭成員,此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孩子的絕大部分時間仍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度過的。家庭是嬰幼兒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嬰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在這期間,嬰幼兒從父母那里獲取自身生理、生活方面的需要,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認識外部世界,從父母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和態(tài)度中形成對人類社會的最初印象。在智力潛能的發(fā)展上,早期家庭教育的影響也很大,它先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為嬰幼兒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后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舉例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我國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早期家庭教育之重要;再舉個反面案例:說明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2)家庭教育的全面性早期家庭教育內容全面。教育內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豐富感性知識,全面的生活技能等。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到3歲前,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孩子幾乎所有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庭的教育。我國古諺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眿胗變浩谑侨松諠u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這種早期家庭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生活技能、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全面的影響和示范。(3)家庭教育的滲透性 早期家庭教育滲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文化氛圍、生活習俗、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隨著家庭成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她們越來越趨向自覺的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早期家庭教育。即使不重視早期家庭教育的父母,他們對其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舉例)
以上這些特點說明了早期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yōu)勢。 3、早期家庭教育對人一生的影響 對嬰幼兒實施早期教育的好壞,影響著他們未來的成就。早期教育主要是讓嬰幼兒積累生活經驗和知識。(在西方流行一種“早教銀行論”指對嬰幼兒實施早期教育就像是住他們的神經銀行儲蓄,積蓄越多,將來收益越大)。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本杰明·布魯姆在90年代,用了五年的時間,對120名最有成就的各個領域的人才進行調查研究,最后發(fā)現(xiàn)他們成才的最主要因素是:他們的父母幾乎都起了關鍵作用。4、如何重視早期家庭教育(1)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作為家長,首先要懂得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生活在溫馨、關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中,這會使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更自信。家長在嬰幼兒成長中的作用很重要,他們不僅是撫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讓嬰幼兒在自由中孕育創(chuàng)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關愛中感受幸福,在和諧中健康成長。(舉例)(2)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 對于嬰幼兒的早期需要,盡可能地給予理解、尊重和滿足,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很多人常常以愛的名義把自己認為對的、重要的、喜歡的,強加給孩子,卻不知這也是傷害。尊重他們就不要以俯視來看待他們,讓我們蹲下來,以平等的心尊重嬰幼兒的興趣和自主選擇的權利,(舉例)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 (3)根據(jù)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舉例子、情景演繹、分析)
“根據(jù)規(guī)律”這個詞很重要。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尊重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性了。在座各位有許多都給孩子買學步車了吧?為什么買呢?因為我們對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聰明,希望他們比別的小朋友發(fā)展更快。所以我們就很著急地想讓孩子學步,認為孩子早些會走就代表著孩子聰明,早些會走就代表了孩子身體健壯。但是,根據(jù)兒童體格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寶寶學走路在11個月之后最好。我們提前用學步車讓寶寶學走路,會帶來很多弊端。
首先,頻用學步車損傷孩子的平衡能力(分析)。
另外,過早使用學步車,也剝奪孩子的爬行能力!叭排琅馈保瑡雰阂粴q前的爬行對其身體各部分動作的協(xié)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統(tǒng)計表明,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癥狀,這是兒童大腦發(fā)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xié)調所致,醫(yī)學上稱為“感覺統(tǒng)和失調”。
感覺統(tǒng)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在嬰兒期不會爬或爬行時間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tǒng)和失調的最佳手段。
再次,依賴學步車影響孩子的腿形發(fā)育。(“X”或“O”型腿、足關節(jié)變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
三、結束:引用名人語:每個兒童都應該有一個盡可能好的人生開端,每個兒童都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個兒童都應有機會發(fā)掘自身潛能,成長為一名有益于社會的人。--安南
第二講: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智力能力開發(fā)【教學目的】通過教學讓家長認識到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應根據(jù)嬰幼兒期的特點和規(guī)律,采取有效的訓練方式,促進各種潛能的發(fā)展。【教學重點】了解嬰幼兒期大腦發(fā)育進程特點及指導家長在這期間如何培養(yǎng)孩子各種潛能的發(fā)展!窘虒W難點】指導家長善于抓住孩子各敏感期的能力培養(yǎng)。 【教學方法】家長、教師談話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準備】PPT、早期教育教案【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以名人對話引題) 許多父母都已經認識到,嬰幼兒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不僅能夠對孩子的智力進行開發(fā),還能夠激發(fā)孩子的潛能,為孩子今后的成長和教育打下基礎。(眾多家長在孩子剛剛會說話時就教他們唱兒歌、背詩等,進行早期教育,希望早日開發(fā)智力。其實,這還不算早,在孩子處于嬰兒期,只知道吃和睡的時候就應該進行智力開發(fā)了)。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對話,是我們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與一名婦人的對話:
一位母親問達爾文:我應當從什么時候開始教育孩子?
達爾文:你的孩子多大了?
母親:我的孩子還小,才兩歲半。
達爾文嘆氣說道:你的教育已經晚了兩年半了。
(母親很不解兩歲半以前的孩子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只要讓寶寶吃好,睡好不就行了嗎?教了那么多他什么都不懂,長大了自然不就懂了嗎?)其實孩子的教育是從他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了。二、新授課:1、以科研舉例說明:0—3歲是智力能力開發(fā)的“黃金期” 0—3歲是嬰幼兒腦重量的增長速度最快的階段。(腦重量圖)到3歲的時候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那么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是什么樣的一個過程呢?無數(shù)神經元突觸等待著被連接,從而形成意識。(以美國一名神經學教授研究愛嬰斯坦的神經元為例,證明3歲前是孩子記憶力最強的時候,可塑性也是最強的。)
在這期間是否對孩子進行語言、運動、社會交往等各種能力的早期教育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對近千名嬰幼兒進行跟蹤觀察來舉例說明)。2、提出問題,故事啟發(fā)、對話互動交流(1)什么是敏感期 人的潛能發(fā)展只存在于生命過程中某一特定時期,也就是0~3歲階段。在這個時期,大腦發(fā)展、言語發(fā)展、感覺發(fā)展以及自我意識形成(人格培養(yǎng))都是敏感期(即關鍵期),只有在此時期,以適合于嬰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的方法施以適宜的教育和訓練,才能使嬰兒獲得最佳發(fā)展。(提問與互動----)敏感期又稱為機會之窗。(2)九大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文化敏感期、對細小事物感興趣敏感期、閱讀敏感期、書寫敏感期、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以眾所周知的“狼孩”卡瑪拉的故事,證明如果我們錯過某個時期的敏感期,孩子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就算是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彌補不了)。3、怎樣注重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智力潛能的開發(fā)孩子雖然小,但是并不表示他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學不了。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注重:(1)訓練嬰幼兒的動作技能 可以訓練孩子手腳和協(xié)調自己身體的能力和前庭平衡系統(tǒng),培養(yǎng)孩子的勇氣和膽量。如:在房間的地上放一條帶子,讓孩子沿著帶子走。(2 )經常帶孩子接觸自然環(huán)境經常提供孩子廣泛地、多方面地、積極地接觸人和事物,使孩子的空間知覺得到發(fā)展,認識范圍得以擴大,為思維活動的形成準備條件。例舉到大自然里去學習,促進了他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3)培養(yǎng)孩子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閱讀有益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可以在智力、感情、身體上促進他們的生長發(fā)育,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詞匯和概念,并填飽孩子的大腦,刺激大腦的發(fā)育。(4)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有自己的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獨特方法,讓他們在自然的學習游戲中無拘無束。給他們盡可能多的鼓勵與幫助,讓他們在每個游戲里盡情發(fā)揮。(以事例說明,科學研究表明:早期的學習不僅不會損害大腦,相反,還會促進大腦的發(fā)育。那種擔心早期教育會引起大腦“超負荷”而損傷大腦,影響健康的論調是沒有任何根據(jù)的。有個別的神童早夭,是一種偶然的事情,從中根本尋找不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與此相反,倒是有大量的事例表明早慧的“神童”平均壽命高于一般人。) 三、結束語: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們卻是社會的大事!蔽覀兗议L要把養(yǎng)育孩子當成是一項事業(yè)的高度來做,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真正感受到教育好孩子是體現(xiàn)出自己的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
第三講 父母在早期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使家長知道父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和起到的重要作用!窘虒W重點】了解母嬰關系發(fā)展過程及建立父母嬰親子關系的方法!窘虒W難點】對抗分離焦慮癥的辦法【教學方法】家長、教師談話法、案例分析法!窘虒W準備】PPT、早期教育教案【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都忙于工作,因此有很多寶寶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領。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固然是很放心的,但是,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因此,不管工作多忙,父母們也一定要盡可能多地擔起教育寶寶的重擔。
二、新授課:
1、提出問題 、互動交流,母嬰親子關系
(1) 母嬰親子關系 母親是嬰兒的主要撫養(yǎng)者,是嬰兒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還是嬰兒的“第一教師”。因此,母親是嬰兒生存和發(fā)展的“第一重要的人”。
母親情緒是影響嬰兒情緒、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母親是嬰兒接觸最早、最多、最直接、最經常的刺激源,對于沒有意識,而具有先天適應環(huán)境和模仿本能的嬰兒的學習,主要是環(huán)境濡染和熏陶。而情緒是非常容易相互影響和感染的,處于教育地位的母親,其情緒的好壞不僅影響親子態(tài)度、親子應答、教養(yǎng)方式、育兒知識的掌握運用,同時直接感染嬰兒的情緒,直接影響嬰兒學習和模仿的積極性,也影響母嬰親子關系的建立。
(2)了解母嬰關系發(fā)展的過程
人在出生后的幾年內,親子關系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第一階段共生期
出生后至3個月或6個月以內, 在這個階段,嬰兒與母親是一體的,共生的。嬰兒在心理上沒有能力區(qū)分自己與母親是兩個人,而是把自己與母親感受為一體的。比如,吃奶的時候,嬰兒的口唇和媽媽的乳頭是無法進行區(qū)分的。所以,mamma(兒語)有多重的含義:乳頭(口唇觸覺)、乳汁(味覺)、媽媽(整體認知)、美少女(替代:剛開始乳房發(fā)育的青春期少女)。
母嬰關系的心理意義:
如果這時候,嬰兒得到了媽媽的悉心呵護,孩子就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得到悉心呵護,而是受到冷落或拒絕,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會變得孤僻而悲涼。
母親的悉心照養(yǎng),可以讓孩子的內心產生“全能感”或者說“無所不能感”。
在這一階段,如果母嬰關系發(fā)展得不好,孩子內心就會是一個孤獨而悲涼的內心世界,以至成年后,仍然難以相信生活是幸福的,因為他最早就沒有感受過“吃著媽媽的奶酣睡過去”的幸福。這樣的孩子,如果后來的母嬰關系停滯在這里,就可能形成“孤僻、冷漠”的人格特點(舉例說明)。
第二階段依戀與分離階段
出生后6個月至18個月或36個月,這一階段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分離焦慮”的概念。
在這個階段,隨著孩子心理的發(fā)展,他逐步有能力區(qū)分自己與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與媽媽的關系、與外界環(huán)境的關系,并最終以產生自我意識而完成這一發(fā)展階段。其語言標志表現(xiàn)為會使用“我”或“I”這樣的主格人稱代詞。(這一階段要特別注意不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心理訪談欄目的嘉賓楊鳳池就接過一個個案進行說明 )
什么是分離焦慮——由于能夠逐漸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而且自己還不能獨立生存,嬰兒在心理上會產生恐懼——怕媽媽一去不復返,怕自己遭到遺棄、痛苦、死亡。這種因為害怕遭到遺棄、與媽媽分離而形成的焦慮,叫做“分離焦慮”。
嬰兒對抗分離焦慮有幾種常用的辦法:
、僖缿倥c控制。即控制媽媽,不讓她離開。為了增強控制能力,就要努力使自己更加獨立?刂频谋緛砟康氖菫榱艘缿伲膳刂频慕Y果卻是增加了嬰兒的獨立性。嬰兒與媽媽之間的相互控制與被控制可以理解為相互施虐與受虐。
②內射媽媽。雖然媽媽隨時可能會離開自己,但如果嬰兒先前有了一個“好媽媽”的感受,在真實的媽媽不在眼前的時候,會在內心通過經驗和記憶,再現(xiàn)并保持一個好媽媽的形象來陪伴自己,讓自己感到安全。
③向媽媽認同:雖然有好媽媽在心中,但嬰兒還是會越來越清楚地知道媽媽不在眼前的事實。而且,在媽媽離開后,看到了自己的弱小,也看到了媽媽的強大。于是孩子就會想讓自己將來也變得跟媽媽一樣強大,向媽媽認同,把自己幻想得如媽媽一樣強大(理想化)。
在分離與依戀的過程中,進行著母嬰間的人際關系互動。在這樣的人際互動中,如果媽媽繼續(xù)很好地呵護嬰兒,嬰兒的分離焦慮就會逐漸減輕,就會逐漸有勇氣離開媽媽而獨立生存,嬰兒自己獨處而不哭的時間會越來越長。(舉例)
母嬰關系不良,會容易導致下面這些健康問題的發(fā)生:
、俟δ苄韵涣肌H绻麐寢尣荒艹掷m(xù)穩(wěn)定地給孩子喂奶,嬰兒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吃到奶(伴隨有消化液的分泌,消化道準備進食的生理反應,消化液的頭期分泌),什么時候吃不到奶(消化道不反應,或者是反應了也是白反應)。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在心理上出現(xiàn)焦慮矛盾型依戀的人格特點,不善言語、憂郁不決、敏感多疑等。
、趷毫有木场H绻⒆釉诠采谠浀玫搅溯^好的養(yǎng)育,但是,在依戀階段卻突然失去了媽媽或者失去了媽媽的愛,孩子在一段時間內也會出現(xiàn)抑郁情緒。如果后來又沒有受到良好養(yǎng)育的話,其長大后,這樣的抑郁情緒經常出現(xiàn)并表現(xiàn)為“惡劣心境”。
③自戀性人格障礙。如果孩子內心仍然有好媽媽的經驗記憶,曾經嘗到過母愛的“甜頭”,他就會對“好媽媽”有著無窮無盡的渴求,會在內心極端化的幻想一個絕對好的理想的媽媽,會在今后的生活中永無休止地尋找他內心理想的“好媽媽”,而且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弱小感,會把自己幻想得十分可愛、美麗,對贊美會有無窮無盡的渴求。同時,由于未完成自己與母親的分離,所以,他內心也無法清楚地區(qū)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外界,否認自己與他人是兩個人,而是會把他人當作自己的一部分來強求和過度控制(self-object)。這樣就表現(xiàn)為“自戀性人格障礙”。
、苓吘壭匀烁裾系K。如果在嬰幼兒依戀階段,當嬰幼兒在心理上還沒有形成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心理能力,其心理就“斷乳”在“割裂”時期,嬰兒將不能完成以后的心理“整合”,不能從幻想走向現(xiàn)實,就會深深感到自己是弱小的、不安全的,并繼續(xù)保持內心的割裂狀態(tài),且傾向于把割裂極端化,如追求絕對強大,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巨人”,然而與此同時,嬰幼兒總也無法擺脫內心的弱小感、無力感,所以時刻擔心會有危險發(fā)生。當嬰幼兒無法實現(xiàn)自己做“超人”、“巨人”的理想時,就會感到挫敗、沮喪。其心理主要特點是“割裂”的防御機制,情緒經常擺動于激動興奮和沮喪抑郁之間,時常會伴有一些盲目的沖動如酒藥濫用、賭博、自殺等極端行為的發(fā)生。他心中的口號經常是:不成功便成仁,如果不能成為蓋世無雙的英雄,勿寧死!這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主要心理特點。
第三階段俄底浦斯期3-5歲
由于我們的主題是關于嬰兒期寶寶的,在這里就不多講了。
小結:母嬰關系是重要的。良好的母嬰關系奠定了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基礎。不良的母嬰關系是后來嬰幼兒發(fā)生眾多心理問題的前提和條件。好媽媽是嬰幼兒內心的安全島。嬰兒階段對愛的幸福體驗,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一個人今后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心理健康資源。
(3)如何建立健康的母嬰關系
①母親要把養(yǎng)育孩子當成是一項事業(yè)的高度來做,真正感受到教育好孩子是體現(xiàn)出自己的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
②要從心底喜歡孩子,不能把自己的好惡當作對孩子好壞的尺度,孩子聽自己的話,就對孩子好,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就對孩子不耐煩,甚至大叫大喊。
③真正細致地觀察孩子,能夠理解孩子所發(fā)出的非言語信號,及時給予孩子相應的應答。
④母嬰關系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而自然調整,根據(jù)孩子的長大逐漸調整與孩子的關系。
⑤孩子的爸爸要支持母嬰關系,使對養(yǎng)育投入很多的母親不產生內疚感,也不要嫉妒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⑥使孩子能夠感受到任何時候母親都是喜歡自己的,就算不喜歡,也只是自己所做的事,這樣,孩子才會對母親形成安全依戀,常常微笑和手舞足蹈,不排斥、不粘人。
⑦母親的育子困惑能通過方便的途徑得到傾訴、交流和解答。
(4)了解母親態(tài)度與孩子性格
使年輕媽媽們認識到不僅打心眼里愛孩子,并且懂得如何愛孩子,能夠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母親態(tài)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從、無主動性、消極、依賴、溫和的;
母親的態(tài)度是照顧過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領帶神經質、被動、膽怯的;
母親的態(tài)度是保護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會性的、欠深思的,親切的、非神經質的,情緒是安定的;
母親的態(tài)度是溺愛的,孩子的性格是無責任心、不服從、攻擊的;
母親的態(tài)度是忽視的,孩子的性格是社會性的,冷酷、攻擊的,情緒不安定,但創(chuàng)造力強;
母親的態(tài)度是拒絕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經質的、反社會的、粗魯?shù)摹⒗涞,企圖引起人們的注意;
母親的態(tài)度是殘酷的,孩子的性格是執(zhí)拗的、冷酷的、神經質的、逃避的、獨立的;
母親的態(tài)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獨立的、直爽的、協(xié)作的、親切的、社會的、創(chuàng)造的;
母親的態(tài)度是專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賴的、反抗的、情緒不安、以我為中心、大膽的。
2、以問答、情景演譯方式交流父嬰親子關系
(1)提出片面的認識問題:認為養(yǎng)育孩子是母親的職責。以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父親的出現(xiàn)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闭f明父親在早期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父嬰關系建立
①父親是嬰兒游戲的伙伴。嬰幼兒出生后,母親承擔著照料、撫育嬰幼兒的任務,父親則更多地和嬰幼兒玩耍。不少父親抱起嬰幼兒,把孩子舉得高高,放下,再舉過頭頂,通過身體運動和孩予接觸。父親常常逗得嬰幼兒“咯咯“大笑”,幫助嬰兒四肢活動,鍛煉身體。父親與孩子的游戲,動作幅度大,并且?guī)в写碳ば浴6赣H與嬰兒游戲更多是語言性、教導性的,父親對嬰兒動作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情景演譯)。
②父親是誘導嬰兒積極情感的源泉。父親創(chuàng)設的游戲具多樣化和重復性,能誘發(fā)嬰幼兒興趣,使嬰幼兒感到高度的興奮和快樂,游戲過程導致嬰幼兒情緒愉快、性格活潑,嬰幼兒和父親在游戲中建立起感情,使父親成為嬰幼兒依戀的對象,并且產生安全感。常與父親接觸的孩子,顯示出勇敢、堅毅、強悍、意志堅強等特征,有更大的生命激情。
③父嬰交往使嬰兒主動、自信和積極進取。父親常為嬰幼兒提供直接探索的機會,讓嬰幼兒更廣泛地認識自然、社會,學到更廣闊的知識。
(3)父嬰關系對孩子的影響。以美國醫(yī)學專家海茲員靈頓研究指出:孩子缺少父愛會阻礙認知發(fā)展,父母離異而缺少父愛的孩子,其認知能力和完整家庭孩子差異明顯。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于2小時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內接觸不到6小時者,智商更高。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父親對女孩的影響大于對男孩的影晌,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女孩長大后數(shù)學成績更佳。相比之下,常與母親在一起的孩子,其優(yōu)勢主耍表現(xiàn)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更擅長于社交。總之,父嬰交往不僅影響孩子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大量研究資料顯示,與父親接觸少的嬰兒,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fā)育速度都要落后于與父親接觸多的嬰兒。
(4)父嬰關系具有母嬰關系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為人之父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父親工作再忙,任務再重,每天必須抽1一2小時與孩子交往,一起游戲,一起玩耍。同時父親要在孩子有進步時多表揚,多鼓勵。平時多抱抱嬰兒,多親吻、撫摸嬰兒,使他有更多的安全感。在孩子小時候,父親的形象是異常高大的,就像百科全書一樣,什么都知道。如果孩子問到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父親要有耐心,盡量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由于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爸爸們一定要以身作則,示范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人,使孩子成為體質健壯、智力發(fā)達、情緒愉塊、活潑開朗的新一代。
三、結束語:教育在學校,素質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父母不能再靠經驗來教孩子,應該學習怎樣做個稱職的父母,怎樣做個優(yōu)秀的父母。我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來結束:“要是不系統(tǒng)進行教育學的教育,不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的話,無論什么樣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議的。
第四講:早期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和對策
【教學目的】通過講座使家長了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對策!窘虒W重點】認識到獨生子女的問題,本質上是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問題。【教學難點】指導家長對隔代教育利與弊分析。 【教學方法】家長、教師談話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準備】PPT、早期教育教案【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伴隨著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帶來的是巨大的商業(yè)市場,市場上有關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的教育用具、教育書籍五花八門,讓家長們不知道選擇哪一種才是正確的,致使許多家長對嬰幼兒的教育不知所措,以至于陷入誤區(qū)。早期家庭教育的問題也凸現(xiàn)出來。如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隔代教育利與弊等一系列問題也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 二、新授課
1、提出問題、案例分析
(1)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
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家庭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四世同堂已趨減少,核心家庭日趨漸多,“421”型之家常見。獨生子女在嬰幼兒期,與非獨生子女沒有什么不一樣之處,其天性和童心完全處于一個水平線上。由于是獨生,所以獨生子女也就成了家庭成員中的核心,是父母雙方共同傾注感情的焦點,是人生的唯一依靠,獨生子女這一特殊位置與生長環(huán)境在一開始就注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獨生子女由于成長的環(huán)境使在其性格、品德、習慣、心理素質等與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存在著顯著差異,而在獨生子女的教育上也反應了一些新的問題,所謂獨生子女的問題,本質上是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問題。目前出現(xiàn)的問題在家庭、在社會而不在獨生子女,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養(yǎng)態(tài)度
溺愛性教育 導致孩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和行為特點。 由于獨生子女成了家中“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圍著孩子轉,一切順從孩子,為著孩子,父母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由此,漸漸形成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唯我為我,難與同伴相處,也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膽小、不合群的性格特點,缺乏待人處事的勇氣和智慧,社會適應能力差。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在父母的嬌慣中滋生。
神童教育 家長不管孩子的基礎如何,一味追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甚至把自已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過早承擔其不應該承擔或超越了他的承擔極限的東西。扼殺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使他們在父母為其設計的模子里成長,讓他們失去了自主探究世界的歡樂與主動,進入學校后,同樣接受程序化的教學,這能有創(chuàng)新的一代嗎。
②錯誤思想
不少父母認為,要使孩子健康就要多增加營養(yǎng),于是就給孩子增加了各種營養(yǎng),讓孩子增強體質,很少有父母會去勸說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這樣,有一些孩子雖然長的白胖,可身體素質很差,懂不懂就傷風感冒,甚至由于營養(yǎng)過剩導致了大量“肥胖兒”的出現(xiàn),給孩子的正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舉例)。
③ 智能中心教育 道德教育的匱乏。超限度的施教,忽視情感陶冶與人格培養(yǎng),忽視道德教育。這樣孩子們的精神與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造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易走極端等不良心理現(xiàn)象。同時“一俊遮百丑”的暈輪效應充斥在家庭教育中,也忽視了對孩子不良品德的矯正。因此出現(xiàn)因高壓而導致弒父殺母,違法犯罪的事件多有發(fā)生。一時社會呼吁關愛孩子,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2)如何解決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
、俣苏改傅慕逃龖B(tài)度 家長對獨生子女應該是愛而不寵,養(yǎng)而不嬌。首先要端正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在兒童生活的早期,有的性格特征經顯露。在這個早期階段,抓緊教育,就能夠塑造出優(yōu)良的性格品質。在此期間,讓父母認識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肩負的一項重要的社會職責。從而,端正教育態(tài)度,不溺愛孩子。父母必須為孩子做好榜樣。(以卓婭的母親話:“教育是在每一件瑣事上,在你的每一個舉動上,每一個臉色上,每一句話上,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連你怎樣休息,怎樣工作,怎樣和朋友談話,怎樣和不和的人談話,你在健康時是怎樣的,在病中是怎樣,在悲傷時怎樣——這一切你們的孩子是都會注意到的,他是在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闭f明只有父母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事事處處為子女做出榜樣,才能使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教育獨生子女光有榜樣和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科學的教育方法,所以建議父母要學點兒童教育心理學,衛(wèi)生學等有關知識,它將有助于合理安排獨生子女的生活,豐富他們的世界,使獨生子女從小接受健康、優(yōu)美、合理正確的多種多樣的知識。
②加強獨生子女的教育
愛子之心人人皆有,父母盼子成龍是當今獨生子女家庭普遍關心的大事,他們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有的家長不從孩子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fā),而是進行智力上的“填鴨式”教育。正確的教育方法是注意對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不要超越孩子的實際水平。要根據(jù)兒童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現(xiàn)象及年齡特點由潛淺入深,循序漸進,啟迪孩子的思維、觀察、想象等能力,從小培養(yǎng)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舉例)。父母不要對獨生子女過度的教育限制,過分地照料。
、壑匾暺返陆逃
品德教育在獨生子女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向嬰幼兒進行品德教育,需要順應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行為特點,采取循序的、正面的、一貫的教育措施,特別是現(xiàn)在文化生活日趨豐富傳播社會影響的途徑也日益增多,嬰幼兒接受社會行為的影響也隨之提高,家長要幫助孩子逐步懂得好與壞,鼓勵孩子做好事,同時也要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依照一定的道德認識去評定別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感情要結合年齡特點從身邊做起。如:教孩子尊敬長輩,作父母的必須尊敬老人,經常引導孩子尊敬老人,讓孩子給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給予鼓勵,這樣建立了孩子的正確道德情感。在一定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推動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意志。
2、提出問題,隔代教育
(1)什么是隔代教育
隔代家庭或祖孫家庭,是指小孩因種種原因無法與父母親同住,只得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由祖父母代為照顧子女及負擔教養(yǎng)責任的家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目前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xiàn)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yǎng)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2)隔代教育產生的背景
我國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托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
以民調數(shù)據(jù)圖顯示,我國城鎮(zhèn)有近五成多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xiàn)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做家長的,特別是隔代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發(fā)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王極盛在數(shù)萬人中間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隔代家長的這個比例接近100%。那么隔代教育產生的原因何在呢:
( 3)隔代教育產生的原因
原因一:祖輩家長有較多的育兒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原因二:由于祖孫的血緣關系,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原因三:多數(shù)祖輩家長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系。因此,為教育孩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原因四:祖輩家長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然而,由于祖輩家長受歷史條件和自身年齡特點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4)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孩子該不該由老人來帶,各位家長意見不一,大部分家長認為隔代教育可能更容易寵壞孩子,那么隔代教育有什么利與弊呢,下面我給大家讀一篇小學男生的作文《爺爺是我的保護傘》---
①管教問題
祖父母在對孩子的撫養(yǎng)上比較注重身體和生活上的照顧,容易忽略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各種需求通常采取簡單的、直接滿足的方式,而忽視了在引導孩子獲得滿足的過程中,讓孩子探索、學習和經受鍛煉。
隔代教育情境一:
要吃飯了,寶寶剛拿起勺子,姥姥趕緊奪過來:別弄灑了,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他想自己到飲水機那里接水。姥姥趕緊叫著:哎喲寶貝,小心燙著你的手,來讓姥姥幫你倒。倒好了會接著說:水太熱了,姥姥幫你吹吹,冷一下再喝!好了,現(xiàn)在可以喝了,來,姥姥端著你喝!
矯正情境:吃飯的時候,媽媽會讓孩子自己來吃,即使灑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沒關系!喝水的時候,孩子:媽媽,我渴了,要喝水。媽媽:你的小杯子在柜子里,喝水自己去倒吧。分清熱水和涼水,不要被熱水燙了!等熱水涼一些再喝。唔,真棒!現(xiàn)在媽媽也渴了,寶寶能幫媽媽倒水喝嗎?寶寶:可以哦!媽媽:哇,寶貝你真棒!
隔代教育情境二:
寶寶在看動畫片,老人歪在沙發(fā)上假寐。寶寶:姥姥,你看大雄飛起來了啊!為什么他坐在那個上面就可以飛呢?姥姥:哦,他會開飛機吧!寶寶:不是啦,不是飛機啦!姥姥:快看吧,看完跟姥姥睡一會兒去!
矯正情境:寶寶:爸爸,那個一閃一閃的東西是什么? 爸爸:是火箭在夜空中飛行吧,啊,不!這個是宇宙飛船呢!寶寶想知道什么是宇宙飛船嗎?爸爸給你講啊……
很明顯,老人容易事事包辦,孩子很難發(fā)展自我能力,另外對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容易缺乏活力。而父母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發(fā)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
②語言溝通問題
3歲以前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期間。許多祖父母根本沒有語言教育的意識,覺得孩子只要能說話就是正常的,他們一直用方言和孩子說話,從來不教孩子普通話。此階段孩子如果沒有接觸到規(guī)范的語言,將會影響他們語言的發(fā)展。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更好的語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會有耐心引導他們去探索外部世界,培養(yǎng)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語言能力。
③揚長避短好處多
老年人帶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好處。有人曾經總結出隔代教育的三大優(yōu)點:一是對孫輩的發(fā)育成長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因得到知識經驗豐富的祖輩的超前引導才脫穎而出的;二是對子輩有利,子輩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輩接去教養(yǎng),得以解除后顧之憂,專心致志于事業(yè);三是對祖輩有利,不僅可以減少孤寂,從孩子的成長中獲得生命活力,還可以為老有所為、發(fā)揮余熱提供機會。與孫輩玩耍游戲的天倫之樂對幫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大有裨益。
老人帶孩子也可以增加親子的親密度。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差異并不完全以年齡為界限。老人的觀念未落伍,年輕人的觀念未必現(xiàn)代,因此,兩代人完全可以揚長避短、相輔相成。
(5)隔代教育問題的對策
① 兩代人統(tǒng)一思想認識
環(huán)境和時代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寶寶智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寶寶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寶寶更多的約束。在教育寶寶的事情上,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tǒng)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寶寶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fā)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盡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②尋找合適的平衡點
祖輩在養(yǎng)育寶寶時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父輩也是如此,要權衡自由與規(guī)則之間的界限,不能給了自由而缺乏規(guī)則。否則,沒有規(guī)則的環(huán)境并不能幫助寶寶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相反,一個缺乏規(guī)則的環(huán)境反而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輩和父輩之間很容易爭搶寶寶的愛,出現(xiàn)親子嫉妒的現(xiàn)象。寶寶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無論祖輩還是父輩都要冷靜地看待寶寶,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盡可能多接觸家庭里其他的成員,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③承擔必要的責任
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盡量多抽時間與寶寶在一起,不要以忙為借口,把對寶寶的教育權、撫養(yǎng)權完全交給祖輩。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寶寶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寶寶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當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發(fā)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發(fā)生沖突。寶寶雖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xiàn)分歧時,他就會聰明地鉆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另外,家庭成員之間發(fā)生沖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對他心理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結束語: 父母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yǎng)權完全交給祖輩父母—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要經常與祖輩父母溝通,只有兩代人統(tǒng)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孩子的教育才會通向成功。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
嬰幼兒早期家庭教育與人的一生(教案)》由互聯(lián)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hmlawpc.com/gongwen/27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