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教書初心,不忘育人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告誡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從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看到了教育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展方向,我為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時擲地有聲的論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那我們教師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呢?我想就是教好書,育好人。這也是我們做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去學習、領悟、踐行。必須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只有無愧于職責,無愧于使命,才無愧于黨和人民,無愧于我們作為教師的初心。作為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教書育人呢?
一是做一個四有教師。
首先,要有理想信念。
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
理想信念,是好老師的人格基石。“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熓侨祟愇拿鞯膫鬟f者、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夢想要以夢想去點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喚醒。一個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一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帶頭踐行者和傳播者。
二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么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好老師應該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當不好老師的。人格素質(zhì)要放在首位,它是教師素質(zhì)的起碼保證。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影響力是強大而深遠的,從人格方面尤其如此。好的教師可以使學生感到人性的美好,不稱職的教師卻能使學生過早的看到和領悟到人性丑惡的一面,甚至會由此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
三是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
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zhì),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所以,習近平衡量好老師的第三條標準,就是要有扎實學識。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xiàn)在看,這個要求已經(jīng)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
1、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碧K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睂蠋焷碚f,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yè)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tài),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jīng)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2、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教材的改革,相鄰學科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文理相互滲透,因此,教師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形成“大教學觀”,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教師應具有教育科學理論修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yè)醫(yī)生不了解心臟的構造!笨茖W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教師不僅知道教什么,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為什么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四是對學生要傾注全心的愛。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1、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博愛之心?鬃又员蛔u為萬世師表,關鍵在于他有一顆愛滿天下的博愛之心。他的學生來自各諸侯國,出身于不同的階級和階層。但他對學生不分智愚,不分長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熱心教誨和鼓勵。
2、教師對學生要以誠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必須丟掉師道尊嚴的“面具”,不能以虛言欺騙學生。
3、教師愛心應表現(xiàn)在對待學生的寬容上。無數(shù)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寬容是一種很偉大的教育力量。曾經(jīng)有個學生因個人愿望沒有得到滿足,頂撞了老師。而這位教師沒有作任何解釋,只給她寫了一首小詩:“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學生看了這首詩,沉思良久,終于悟出了自己的缺點。
4、教師的愛心表現(xiàn)在對待學生的責任感上。有一位老師在回憶自己的教學生涯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在課堂上講某個問題時,沒有講清楚,他馬上就在一個孩子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覺得辜負了孩子的信任,自責自己備課的疏忽。多年來,在他的面前一直浮現(xiàn)著這雙迷惘的眼睛,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決心絕不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在漫漫教學路上,我要時刻提醒自己牢記教書初心,不忘育人使命,勇往直前,努力提升自己,爭取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