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學語文新課改小結
一、基本情況
永嘉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縣下轄12鎮(zhèn)26鄉(xiāng),906個行政村,總人口近90萬人。據xx年9月統計,全縣小學現有1778個班,67688學生,其中使用實驗教材的962個班,33273學生。我縣永外實小于xx年秋季和市實驗小學同步在全市率先使用新一輪實驗教材,xx年相繼有七所小學39個班級進行推廣實驗,xx年全縣全面使用新教材。可以說我縣的新一輪課改是由點到面,穩(wěn)步推進。通過幾年的實驗,新的課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教學觀念的大轉變。廣大實驗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參與實驗的學校管理者對課改實驗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從他們那真誠的話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大家比較歡迎課改,認可課改。
二、采取措施
1、注重專家引領
我們認為,要使新一輪課改少走彎路,順利實施,就必須有先進的理念先行。因而,我們先后相繼邀請崔巒、賈志敏、錢正權、沈大安、滕春友、胡君、潘月娟、曹鴻飛等著名特級教師與有關專家為我縣的課改專業(yè)引領。尤其是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市教學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曹鴻飛老師,他們不辭辛苦,連續(xù)幾年在我縣定期蹲點指導,為我縣小語課改熱點問題及困惑把脈引領.
2、組建骨干隊伍
新教材的編寫思路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系與原來的教材完全不同,教師幾乎沒有什么以往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因此我們深深地認識到:要使新一輪課改順利推進,就必須加大了研究教材、教法、學法的力度,組織骨干力量攻破難關。于是,我們先后成立了縣小學語文學科課改指導小組、縣新教材試點校小學語文研究組、縣小學語文學科教研大組,研究、指導、解決課改中的問題和困惑。
3、有效開展活動
我縣地區(qū)分散,教師多,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很不平衡,給學科培訓工作帶來困難重重。盡管如此,我們始終以七所試點小學為基地,堅持每月一次的試點校研究組活動。我們采取輪流做莊,每次活動能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中心發(fā)言人”,近四年來,為順利推進我縣課程改革,收到了明顯效果。同時,我們堅持每學期開學初,組織全縣實驗教師及學校、學區(qū)分管課改人員舉行新課程備課培訓活動,歷次培訓達500人之多,會場爆滿,座無虛席。同時積極開展不同層面、各種形式、不同主題的教研活動,有效促進新教材的順利實施。
三、初具成效
1、課堂發(fā)生的變化
①教師角色的變化
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基本能正確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讓學生走上前臺,成為“主角”。目前,多數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討論問題、去動筆寫寫。教師并能注意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文本,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文本。不少課上,教師真正能讓學生在自主讀好文本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同時讓提出問題的同學自己找“小老師”幫助解決,或組織小組合作交流。這些都充分重視學生主體的做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②學習方式的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大多能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自由讀書,大多數同學讀完了,還有個別學生沒有讀完,老師仍然能夠耐心等待他把書讀完。盡管這是很小的事,但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承認差異,學習方式起了明顯變化。又如,不少課堂上,出現了學生之間對問題的不同認識和理解,教師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yōu)槭裁锤矣谡f,敢于大膽發(fā)表不同意見,均源于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表現自我、張揚個性是大有裨益的。長此下去,就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感。如果讓每個孩子都成功,他們就會隨時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就會喜歡語文,喜歡讀書,喜歡上語文課。更為突出的是: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及興趣明顯地提高了,這就是語文可改的最大成功。
③課堂氣氛的變化
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氣氛始終處于民主、平等、和諧的狀態(tài),大多學生能比較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中學生讀讀、議議、寫寫的機會明顯多了,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很多低段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能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戴上精美的頭飾,扮演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孩子們的興致很高。中、高年級的課,不少教師能用文本中的語言用講故事、小組合作學習、當小導游、演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人物情感、語言。一方面檢驗了學生理解的正確性、深刻性,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展示語文才能的機會。所有這些,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愛學、樂學、好學的習慣。
④教學方式的變化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這種授課方式現已不多見,而看到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課外資源引入課堂,多種媒體輔助教學等?梢哉f,課堂教學授課方式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課堂上書聲瑯瑯,情意濃濃。朗讀和和默讀結合,自由讀與指名讀結合,朗讀與背誦結合,讀與想象結合,讀與寫結合,均能很好的體現。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普遍可見,學生能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帶著個人的情感體驗去讀書,去感悟,去理解。這正是語文新理念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
2、教學評價的變化
根據新課標精神,改革傳統評價內容、方法、形式等單一性的評價體系,建立新的多元評價體系,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師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評價內容從單一走向多樣,評價方式從讀寫走向全面,評價主體從獨斷走向民主,評價時間從結果走向全程。目前,實驗班級各學科的評價方法都在悄悄地在進行改革,制定出新的評價方案。很多學校已擬出學科水平綜合評價表和綜合評價報告單,進行實施試用。尤其是學生成長記錄袋工作在我縣已經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我們特別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書面測試與技能測試相結合、百分制與等級制(星級制)相結合。并能多次在期末前組織力量到有關學校蹲點進行技能抽測指導。
四、存在問題
1、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中陳舊的教學觀念依然或多或少還影響著相當部分教師,尤其是絕大多數中老年教師,教學觀念還比較落后,難以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及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很不平衡,嚴重制約課程改革。
2、設備方面:
日常教學設備、現代化教育技術設備對絕大多數農村小學難以配備,給課改工作的全面開展帶來困難。許多配套的課件、教具、學具、掛圖、練習、音像資料難以接軌,為此,實驗教師在這方面付出時間、精力太多,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負擔,制約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推進。
3、教材方面:
①拼音
拼音是識字的重要工具。教材要求拼音教學只落實拼讀,不要求拼寫,其目的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努力提高拼讀能力。這樣一來,造成學生的拼寫能力差。比如:一年級開始,根據課標要求開始寫話。由于一年級識字量有限,一遇到不會寫的字只得用音節(jié)來代替。由于學生拼寫能力差,學生寫出來的音節(jié)經常是缺胳膊少腿。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有的教師干脆調整教學策略把拼音的“拼寫”列入訓練任務。對這個問題,教師之間有爭議,各持一端。否定者認為這種作法,超綱,違背課改精神?隙ㄕ哒J為拼寫能力差,負面影響大,直接影響寫話表達,所以有必要進行拼音拼寫訓練。
②識字
新教材的識字遵循“多認少與,認寫分開”的原則。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識字量大大增加了,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多認少寫”帶來(公文素材庫:m.hmlawpc.com)的副產品——學生作業(yè)中錯別字多,出現大量的同音字。教師對此望而興嘆,一時難以找到捷徑。
③閱讀
新教材不像傳統教材按語文知識體系進行編排。因此,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難以抓住語言形式上的序和點,即抓不住語文知識的序列及訓練點,所謂的語文“模糊”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雙基”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語文教師面臨新課改的最大困惑。
④習作
新教材提倡作文教學的開放性,注重內容的開放和語言的開放,怎么想就怎么寫。教材中無“習作例文”示范,平時,教師因教材關系(新教材訓練序列不明確),句的訓練和段的訓練未抓落實,嚴重導致學生的書面語言的表達普遍不規(guī)范。
4、評價方面:社會群眾對課改實驗工作認識不同,參與課改實驗的教師及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評價教學、評價效果、評價學生發(fā)展的工作缺乏經驗。同時也尚未形成一套可操作且為完善的評價方案。所以,如何合理、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素質的發(fā)展亟待大家去研究。
五、今后設想
1、課改培訓:繼續(xù)不斷探索適合本縣實際的新課改培訓模式,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有效轉變廣大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努力使語文課標新理念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并不斷發(fā)展,力求完善。
2、師資隊伍:充分發(fā)揮試點學校研究組、學科課改領導小組、縣教研大組、學科帶頭人、各級教壇新秀等骨干教師的作用,以點帶面輻射全縣。并把重心下移,立足課堂教學開展主題性校本研究,要求青年骨干多挑重擔,讓一批青年骨干教師脫穎而出,有效推進新課改向縱深層次發(fā)展。
3、資源積累:發(fā)現、積累典型案例,進行科學分析研究,并能及時歸類整編,建立教學資源庫,努力做好網上教研工作,做到全縣教師優(yōu)勢互補、整合,資源共享。
4、學業(yè)評價:學業(yè)評價改革是新課改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系統工程。而這項工作的現狀面臨新教材的要求很不容樂觀。我們必須加大力度,不斷地去實踐,去探索,努力制訂科學、合理、全面、切實實際的評價體系及策略,有效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第二篇:高寨小學語文教研組新課改階段性工作小結
高寨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
為了繼續(xù)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根據本學期初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組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從規(guī)范入手,有目的,有打算,有步驟地進行課程改革試驗,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研討,F對本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如下:
一、大力推進新的課程改革。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需以新課程標準的觀念來領導改革.研討。我們教研組采用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實踐與反思相結合,學習與測試相結合的方法,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宗旨,把前握課程標準傳達的新的理念,新視角,新要求。牢固建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實質觀,著眼器重“三維目的”為標記的語文綜合素質硯,關注、雙基的同時,親密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情緒.態(tài)度和價值觀堅持語文實踐觀。增強語文與學生生活,與其它學科的接洽;倡導自主、合作、控究的學習方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整合,全面打造高效課堂。
二、本學期圍繞“革新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效率,注重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競賽”公開課和試驗課等一系列活動,施展骨干作用,匯集集體智慧,提高實踐程度,提高研討質量。
三、增強了教學質量的管理,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育。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決議性的作用。因此必需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育納入教學的重要議程,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動中。特殊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剛剛起步,可塑性強。教學中嚴格要
求,訓練到位,經常抓,抓經常,采用隨機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口語交際面試,口語的規(guī)范考核,知識積聚的調測,體現了考核的全面性。
四、加強課題研究和討論。全體老師根據教研組確定的主課題,選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轉化弱科生”“如何構建活力課堂、綠色課堂”等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研討課題。做到人人都有明確的目的,人人都有研討的對象。
五、增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早出造詣,出好造詣。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教研組組織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名師課堂教學片斷觀摩等活動, 通過以老帶新, 相互學習, 共同探討, 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業(yè)績,但每一位老師都能踏實,認真地工作,今后我們還將在教科研,教學實踐上做文章,爭奪早出成績,出好成績。
二〇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第三篇: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張寨鎮(zhèn)實驗小學:王麗軍肖進科 在舉國進行的新課改大浪潮中,莘縣教育也迎來一次課改高潮。第一批課改學校驗收,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的地方我們可以直接借鑒,不足的地方我們引以為戒。根據此次課改學習的心得,就一下幾方面談一談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一、 對教師上課的要求。
首先,新課改中教學目標必須明確。過去很多教師課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等于虛設,課堂走向完全偏離教學目標。這樣就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不確定、不系統,即學生不知道學什么,老師不知道教什么。新課改要求必須出示學習目標,并且課堂要圍繞教學目標落實,目標出示多少,就認真落實多少,讓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
其次,新課改中語文教師在課堂地位進一步明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學習主體。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能像過去老教法一樣,把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責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裝進學生腦子里,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也不能像近些年來部分教師講得公開課一樣,把語文課堂變成“表演課”、“政治課”、“思品課”完全是虛招數,學生學不到任何東西;更不能像部分極端課改學校,教師完全撒手不管,任憑學生自由發(fā)揮,這樣完全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違反了新課標的課程基本理念。新課改的課堂應該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相結合,發(fā)現學習與接受學習相結合。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并且不會偏離學習目標。
二、 對教師備課的要求。
“認真解讀文本”是此次課改學習中趙主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過去包括現在,大部分語文老師的備課還是依靠“教參”,有的老師是圖方便,有的老師是參考學習。不管哪一種原因,這種“便捷”都會讓老師無法真正理解教材,“只學招數,沒有心法”,教課也只是能教個大概,無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深層次的含義。“認真解讀文本”其實是教師本身學習教材的過程,先讀進去認真感受、融入文本,再讀出來提煉文本內的知識,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寫好教案。教課才能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控才更準確。特級教師于永正,每次上課前都至少要讀課文10遍,這是備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也正是葉圣陶先生說的“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文本”。
三、對教師使用教材的要求。
語文教師對教材使用的認識要改變。過去的老方法主要是“以本為本”,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沒有就不教。新課標指出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使用上老師應該有所取舍,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條件和情況,以及自己的認識,適當補充或者省略部分教材內容。比如大部分版本的語文教材對文學作品的使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刪減或者更改,老師應該去了解一下作品原文,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了解下原文,以便于學習了解體會課文主旨。再比如高年級課文一般篇幅較長,如果面面俱到,會浪費很多時間,也沒有必要,只需抓住重點詞、句深入學習。另外有的老師習慣過多的補充課外內容,“過猶不及”,過多擴展一方面知識點過多給學生過多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也浪費重點內容的學習時間?傊Z文課不是學課本內容,而是通過課文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學會語言文字的使用。
四、 其他方面的要求。
一個語文老師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新課標基本理念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對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使
學生獲得?用一句老話說就是: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其身必須有一桶水;語文教學中會涉及到許多方面知識,學生意外生成的問題,老師最好能當面回答,所以一個語文老師知識面必須要廣,各方面的知識儲備要豐富;語文老師還應該多才多藝,該唱的時候能親自唱,該畫的時候能親自畫,課堂效果比出示有關材料好得多;語文老師還必須懂教育心理學,以便準確地抓住學生心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要教好語文課、做好新課改工作對語文老師來說必須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學習基本理論知識,用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武裝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個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必須有理論依據。多思考成功者的例子,多總結別人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是多實踐,最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必須在不斷的實踐中產生。
第四篇:小學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
近幾年我參加了新課程培訓。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課改的一些內容。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情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公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科學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產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的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第五篇: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
石門山完全小學張萬軍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看到,由于大家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真正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像這樣去教語文,是不是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呢?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guī)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fā)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yǎng)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應當必備: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guī)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yǎng)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guī)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學生有了良好的寫字習慣,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語文是一種活態(tài)的,有生命的現象。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于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yǎng)成教育來培養(yǎng)。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后果。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jié)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么上?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愛。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
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并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yǎng),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還要采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fā)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標準。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而是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fā)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fā)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如此這樣都是不行的,所以還是要本著學生的發(fā)展著想。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