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孔子說:“一個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不能長久過窮困的生活,也不能長久過安樂的生活。一個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一個聰明的人,把仁德當(dāng)做最有利的生活規(guī)范。”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4、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譯文】孔子說:“如果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譯文】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剿筒粫ハ硎艿;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7、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tuán)的人所犯錯誤性質(zhì)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dāng)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孔子說:“士有志于(學(xué)習(xí)和實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wù)摰赖摹?rdquo;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
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譯文】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譯文】孔子說:“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么能實行禮呢?”
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xué)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xué)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學(xué)便問曾子:“這是什么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1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1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他們要干錯事,]就要和顏悅色、輕言細(xì)語地勸說。如果他們不愿聽從自己的意見,還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違背道理,為他們操勞,也不要怨恨。”
19、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yuǎn)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yuǎn)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20、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jì),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譯文】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
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文】孔子說:“內(nèi)心有所制約,在社會上還經(jīng)常有過失的人我見得不多。”
24、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君子的修養(yǎng)要盡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jǐn)慎,做事行動敏捷。”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6、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譯文】子游說:“服事君主太頻繁瑣碎,反而會招來羞辱;與朋友相交太頻繁瑣碎,反而會遭到疏遠(yuǎn)。”
論語全文及翻譯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