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是一部由丹尼爾•凱斯著作的多重人格分裂小說,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過呢?小編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黄W(wǎng)友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欣賞吧!
在讀完《二十四個比利》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遺落時間”這個詞一直縈繞在自己的腦海,揮之不去。
“一個個凌亂混淆的記憶點,永遠無法連接成一條時間軸線,哪怕只是一天的時間軸也無法銜接。”遺落時間的人生活會變得混亂,時間對自己而言深不可測,過去的時間都是空洞的,是不曾有過的。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會像是跌落在無底的深淵嗎?當意識到自己遺落了時間該會有多么地惘然若失?內(nèi)心又會有多么地慌亂、惶恐與不安?所有的這些感覺,即使局外人未曾親身經(jīng)歷,亦能深感其中滋味。我無法不讓自己代入書中,這樣稀奇且怪異的事,即便是虛構(gòu)的都給我以無限想象,更何況確有其人其事。這本書在精神上給我的沖擊力太強了,我從未在合上哪本書后有過這樣恐慌懼怕的感覺。無論哪本懸疑推理書描述的兇殺案,都不如精神上的這種沖擊來得猛烈,讓人畏懼。
這本書使我產(chǎn)生極強的代入感,一本書讀罷,當晚我夢見自己也同樣地遺落了時間。而此并非一如書中比利的精神分裂,我僅僅是同他一樣遺落了時間。明明還是在列車上的我,不知此時怎么會站在老家繁茂的大樟樹下,我全力以赴地回想,卻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自己是怎么到的這里,在列車的片段后、在這之前又都發(fā)生過什么。我茫然地站在樹蔭下,感到落寞無措,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樣,空洞無底。
繼而聯(lián)系到書中的主人公比利,對他便愈發(fā)的同情。比利其它人格不斷交替出現(xiàn),從而導致自身的時間意識一度出現(xiàn)混亂。他不知道明明在學校里的自己怎么“轉(zhuǎn)眼出現(xiàn)”在了家里;不知道別人為什么厲聲詰責他,對他講那些他“從來都沒有做過的事”是出自他的手;不知道別人為什么總是要拿“不是”自己犯的錯誤而懲罰他。他只能根據(jù)不停變化的處境推測判斷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由此苛責自己,就如當自我意識偶然蘇醒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鐐銬鎖在監(jiān)獄里時,也只能由此聯(lián)想自己又犯了不知道怎樣的錯而自責并妄圖自殺。
我深感比利如同曇花一現(xiàn)般清醒時產(chǎn)生的茫然、無助,以及絕望,還有后來人格融合之初,為自己長久遺落時間的悵然落寞。“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jīng)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別來接受。”真實的比利將自我意識扼制并讓其“沉睡”,以此逃避一切會讓他感到痛苦的事,時間被其它人格頂用,而他自身的記憶只能是一片空白。遺落時間給人帶來的恐慌不亞于人格分裂的痛楚。記憶如同被擊裂的碎片, 拼湊不成一塊完整的版圖,生活在混亂無章中,或是在對過往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生活,又怎不是一種煎熬。這樣看來,即便沒有了痛苦的記憶也不見得一定是件可喜的事。如同比利在書中所說,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沒有感情的世界。
讀完這本書,除了對比利理所應當?shù)耐椋袑Ρ壤,對精神分裂本身的懼怕。試想倘若類似的病癥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這種在病態(tài)精神支配下對自身真實行為不可控又無所知的狀態(tài),我定是無法承受的。只是想到這一點就已讓人頗感恐懼,其后又因讀到比利在人格初次融合后多次講到“遺落時間”的內(nèi)容而有了更為強烈的震撼,由此內(nèi)心愈發(fā)感到惶恐。比利遭逢的事是常人無法想象感同身受的,他在進行人格融合時的掙扎與痛苦,他對自身處境的一些感受與描述,對自己生存意義的詰問,無不讓我對他感到同情與憐惜,而他在病情發(fā)作時的傷及無辜,也讓我對于人格分裂時的他抱有深切的恐懼。這部直達靈魂深處的書,讀來實在令人悵然,在往后的年歲里,我想我是斷然不敢讀上第二遍的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