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一直是一個很很含義的東西,在以前通訊不是很發(fā)達的時候,家書成為了親人之間一種很單一的聯(lián)系方式,許久未見,你過得好嗎?通過這個家書互相得知對方的近況,是不是很有意境,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精選一起感受一下!
提到家書,我首先想起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給兒子信中所開的那一長列書單;想起了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想起了要求孩子們象曾國藩說的那樣“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里算那里”的梁啟超;想起了告訴孩子“時刻要為別人想想”的合群基本原則的胡適;想起了力圖用家書為女兒的一生“打個前站”的王朔;想起了重慶的渣滓洞江姐臨終前給云兒寫的那封信。這一封封家書,在家庭的傳承中,是媒介,起到了對子女家人及時教化的作用;是證據(jù),留下了長者一生積累的成果;是傳承,讓文化成為一家、一國延綿的基因。
家書,是家人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電報出現(xiàn)之前,文字的家書,幾乎是遠距千里的親人間交流信息、溝通親情的唯一載體。那時的一封信,要在路上走過幾十天、幾個月、幾年。有的甚至于是泥牛入海,永遠收不到。去年,在號稱“沙漠里的一滴水”的〈又見敦煌〉劇場里,我印記最深的除了張儀潮收回國土的艱辛和王道士盜賣經(jīng)巻背后的無奈外,就是那個在隋唐斗室里,夜不能寐,期扮著遠托的錦書,早日到達行走在絲綢之路某個地方的丈夫手中的少婦米微的暗泣孤淚,F(xiàn)在,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達,家書的送達,已經(jīng)不是過去鴻雁傳書幾個月,甚至于幾年的時長,而是在電子郵箱中的一瞬間。信件收發(fā)容易了,人們就如同蘿卜快了不洗泥一樣,珍惜程度也大大淡化了,原來家書中那股溝通親情、相夫教子、孝敬長輩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家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學平臺。一個有心人,可以在自己和父母、孩子、愛人、友人、朋友的通信中,系統(tǒng)的去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觀點的思考成果,最終積沙成塔,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文學成果。象本書的主人公傅雷,與兒子十八年的通信,系統(tǒng)的收集了這位老先生一生在教育、婚姻、人際關(guān)系、職業(yè)道德等等方面的思考。像這樣如此有心、有品并最終成書的系統(tǒng)性家書,我還讀過《親愛的安德烈》、《尼赫魯家書書信集〉和《曾國藩家書》。其中,安德烈與龍應臺的交流,更多的是內(nèi)地母子交流少有的平等朋友味道;曾國藩與他的兄弟們的交流,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長兄若父說教;而傅雷與他的兩個兒子、包括大兒媳的家信中,更多的是生活上亦師、藝術(shù)上亦友的心的交融。
我曾和一個文學大家討論過書信體、日記體文學作品。他認為,書信體、日記體,是最寬松的一種文學表達方式,是一個什么都能裝進去的藍子。你可以往里面裝進去任何一種的文學載體,一點也不顯得有什么不合適。我想了想,也是,你在里面,寫上一首詩,講上一個故事,寫一個虛構(gòu)的小小說,寫上長篇小說的一個章節(jié),寫一篇隨筆,寫一本書的讀書體會,都能妥妥地裝下。就連尼赫魯先生,給女兒用信的形式寫的那部厚厚的世界史,不也放下了嗎?
知道《傅雷家書》,是看了《太原日報》的一篇有關(guān)《傅雷家書》的文章。這篇文章講,《傅雷家書》是與《曾國藩家書》、《鄭板橋家書》、《顏氏家書》等齊名的幾大必讀家書之一。講該書洗脫了一般人對父親嚴厲不可侵犯的刻板印象,時而激昂、時而可親、熱血與理智并進、企盼與自省交揉、完全是清清楚楚血肉俱全的現(xiàn)代父親樣貌。這篇文章講,金庸盛贊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這篇文章說,傅雷先生的一個晚輩親戚講,這半輩子能挺過來,全靠傅伯伯的《傅雷家書》,迷路了,看幾段,又找回了方向;消沉了,念幾篇,又抓回了意志;干累了,翻幾頁,又笑著重上戰(zhàn)場。
看了這樣的介紹,心向往之。專門買回了這本書,認真讀了。接著,又拓展閱讀了書上推介的《顏氏家訓》和《了凡四訓》!额伿霞矣枴纷钚蕾p的是顏子推老先生對物質(zhì)享受的那個“止”字!读朔菜挠枴,有很濃厚的佛味,書中講的主人公積德行善,延長陽壽的故事,你可以將信將疑,但故事包含的道理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品味。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