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還是蠻吸引人的,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私處熡^《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下面大家一起看看教師看完有何體會吧。
假期教師《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
侯敏
快樂成長
每天都能欣賞優(yōu)美的音樂,唱動人的歌曲,跳歡快的舞蹈該有多好!這是欣賞校長推薦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里的音樂舞蹈時的瞬間感想!其實幾年前曾看過這部電影,但那時觀看只有感動的哭與笑,沒有太多太深入的思考,而今天再次觀看這部電影,依然從頭至尾的哭著笑著,但同時又有無盡的思考……
影片中的人物因無法畢業(yè)而上吊自殺、因愧對家人又不想連累朋友而跳樓致殘、因生活困窘而無法給親人治病、因沒有嫁妝而無法出嫁的姑娘的絕望神情……依然歷歷在目,無不讓人感到現(xiàn)實的殘酷,弱者的悲哀!而我們又該如何對待每一天的生活?主人公蘭柯成績優(yōu)異事業(yè)卓越,他的兩位好友也在他的思想影響下通過努力最終都選擇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生活舒心而快樂!是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做自己想做的并"追求卓越,成功才會追著你跑"!這是我再次觀看這部電影后的總體感受。
影片中的主人公蘭柯他打破常規(guī),所作所為顯得格格不入。他喜歡學習,哪怕沒錢付學費,會穿別人的舊校服去學校聽課。他熱愛工程學,工程制造是他興趣所在,他能將知識化繁為簡,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所以他每年都能輕松考取第一名!他樂于助人,尤其不放棄差生,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服務生,只要是熱愛學習,他都會幫助!他辦的那所學校像一個自由快樂的天堂,讓孩子們走出枯燥書本,走出教室,插上理想和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從小就愛上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雖然蘭柯是個特例,但也警醒世人:到底怎樣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我們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曾像影片中的校長一樣教育孩子:"人生就是一場賽跑,充滿了競爭,如果不努力就會拋在人后!人們只會記得第一名,沒人在乎第二名!"只要成績好,就能考一所好學校,就能拿到一個好學位,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就能有一個好前程!而這能給孩子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嗎?
現(xiàn)如今的高考改革方向給了答案,F(xiàn)在的初中生將來高考考試和錄取將按專業(yè)進行,不分文理,學什么樣的專業(yè)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能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從事自己國家的這項改革既有利于孩子個性的發(fā)展和專長的發(fā)揮,又有利于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更有利于繼承和宏揚傳統(tǒng)文化。我為我的學生能趕上這次高考改革而感到高興。我相信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并用智慧與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拼搏就會獲得成功,"病毒"校長給成功者的筆才會傳到手中,才會讓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一起快樂!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教育喜劇片。真的是很幽默,但是在幽默之余也讓我感觸很多。劇中蘭徹顯得與傳統(tǒng)教育格格不入,曾多次被老師趕出教室,但是考試成績還是名列前茅。
我不禁想到我們是不是像病毒校長一樣不顧及學生感受,只是機械的灌輸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只覺得課本上的知識才是唯一的答案。不會鼓勵或肯定學生的科學用腦,否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F(xiàn)在我感覺自己只是順應成績在前的大潮,沒有真正的了解學生的感受和想法,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就是: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我應該好好想想這些學生真的需要我們的關心,我們的理解。就像我們班的史夢瑤每次走到老師跟前都是很害怕的樣子,問她問題時都是點頭或是搖頭,不敢正視老師。我也嘗試著和她溝通過,但是對于老師的害怕已經根深蒂固了。試想學生對老師如此根深蒂固的害怕,怎么能喜歡老師,喜歡學習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嘗試著引導學生科學的學習,不只是一味的灌輸。學著走進學生的心理,理解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想學習。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
昨晚又把“三傻大鬧寶萊塢”溫習了一邊,感觸良多,一個簡單的想法;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這樣完全不受限制,工作即娛樂。
電影中因主人公而改變的萊恩在面試時說了一句讓我驚訝不已的話;“斷了兩條腿才讓我真正的站立起來,斷了16根骨頭才讓我獲得這樣的態(tài)度,所以我不改變。”于是面試主考官在連連驚訝的神情中叫回了萊恩并說:“你是我25年來見過的無數(shù)的面試者中最出眾的一位,年輕人你是從哪來的,我們來談談薪酬。”
影片中主人公的幾番說話也久久的在腦中翻騰,我不得不將他的話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珍藏起來,“追求卓越,成功將不期而至。”
在現(xiàn)實制度不變的洪流中,上學,聽課,考試,拿文憑,找工作,我們一直在重復著機器干的活,而自己的喜歡的事物卻總是在父母、老師、外人或有形或無形的打壓下,漸漸消失,在不斷地壓力給養(yǎng)下,我們不在有那清澈,靈性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渾渾噩噩毫無顏色的呆滯,我們不在興奮不在激動,不在因為對學習對知識的好奇而幸福不已,代替它的則是為了考試而不眠不休的背書,不眠不休的做題,然后為了拿證而不得不死K那些恨不得撕的稀巴爛的課本。真為這個制度悲哀。就算空發(fā)撓搔到頭來父母又會說:“這個制度就是這樣,你要不想被他吞沒就先學會適應。所以學習期間你要拿下越多越多的證,然后工作上工資就可以比別人多得多。”事實上他們是對的,而且相當正確,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
可我不禁要問這樣學習出來的人快樂嗎?背負著為找到一份工作的精神負擔,又怎么能學習的好。又怎么能真正放得開。
可是沒辦法,大家都精神有問題的時候,如果你精神正常,那就是你的悲哀了,因為在他們眼中你就是不正常的。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安于現(xiàn)狀、都是敢于向制度向權威挑戰(zhàn)的人,并且他們身上總有那過人的精神力量和超強的抗壓能力。所以他們的成就必定向流星般耀眼,即使短暫卻能讓人心馳神往。
我感到慶幸有一個疼愛自己的父母,但同時也感到悲哀,因為他們給我了很多壓力小學,中學,高中,大學,我完成了這個時代賦予給我們的基本教育義務。從小得到的就只有好好學習考試要考好,分數(shù)要高,然后就是考上一個好的高中接著繼續(xù)重復一個好學生應該有的作風,上一個一流大學,最后就應正那句不知何時說起的話“畢業(yè)即失業(yè)”
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學自己不喜歡的課,就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業(yè),有意思?!父母老師的答案是肯定的。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一直迷惑著,一直想著自己為什么出生?為什么讀書?為什么學這些不感興趣的垃圾的東西,考那些個無聊的證。成為蕓蕓眾生的一員,我好想超越自己,打敗自己,創(chuàng)建并形成一個自己的思維然后走自己的路去成功。
有時候我也突發(fā)奇想自己的媽媽為什么不是那種“超級”媽媽,叫自己的兒子想上大學就上大學,不想上大學就不上大學,決定全在兒子手上,并且對兒子說,“不管你做什么選擇,媽媽都支持你,”羨慕。
于是中國的童話大王鄭淵潔走出了自己不一般的成功之路!可見家教對一個孩子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回頭想想自己的父母也不容易,也許當他們看見其他有錢的父母能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更能成功的環(huán)境時是不是也在心里懊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努力,不能像別人一樣給予自己的孩子同樣的東西呢?!所以也就在無形之中把社會、人性中的一些不好的東西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了兒女們。就這樣忽略的我們是否快樂的感受,是否真正喜歡學習的想法,這就如同影片中主人公的另一位好友明明喜歡攝影卻非要和工程師結婚。不過幸好咱們的主人公魅力四射,讓他的好友放棄的原先的膽怯,真心的請求他的父親讓他去學習攝影。并且成功的成為一位杰出的攝影家。
寫到這我的迷惑也無形的再添一分,擺在我面前的,我能看清的路有三條,第一,真心的去和會計戀愛,并且終生為它執(zhí)著,或許能學有所成,拿到大家都夢寐以求的注冊證,到一個公司做我熟悉的事,拿到幾十萬應有的報酬。然后到了一定年齡去完成另一個必須的任務。
第二,放棄現(xiàn)在的無奈,努力尋找著自己心中所愛,然后讓人生不再暗淡,這條路的成本很大,代價也很高。但卻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心酸的。第三,和會計保持忽遠忽近的距離,在保證飯碗的前提下,努力尋找所愛,當真正找到的時候立馬放棄,這條路貌似也是最合理的一條。
看似很清晰的三條路,也知道最好的一條是什么但就是沒有去選擇的沖動;蛟S已經被壓的再也彈不起來了。不管怎樣吧,積極地思考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答案,帶著疑惑繼續(xù)上路。
希望能有主人公那樣的結局。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
這是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fā)自內心的觀后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粗撞豢赡偷碾娪懊——《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評高達9.9分,從眾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來一窺究竟。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要說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七分共鳴、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現(xiàn)在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啟發(fā)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并不斷的告訴自己要有勇氣面對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么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后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后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結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可是越來越覺得這原來是一部這么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準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意義,劇情片更像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后,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特此推薦。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