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淼氖氰b古為今砥礪前行讀金一南《苦難輝煌》有感,一起體會當年的苦難,激勵自己前行,有興趣的小伙伴一起進來讀一讀,看看對大家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啟發(fā)!
一、讀書起源
根據(jù)組織的安排,有機會在省委黨校進行三個月的脫產(chǎn)學習,正是一段可以集中精力較全方位接受系統(tǒng)的黨的教育。除了按計劃完成學業(yè)課程安排之余,抓緊時間多讀幾本書成了我一入學就給自己制定的任務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指出“只有對我們黨昨天的歷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現(xiàn)實的工作,承擔起明天新的使命。”自學習和參加工作至今,我對于黨史、近代革命史的掌握可以說是十分的局限,更多是片段式的接觸,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需要加緊讀書、多讀書。但在文獻極為豐富的今天,怎么讀、讀哪些成為需要進行預算選擇的事,正好在我徘徊在學校圖書館“現(xiàn)代史”那排書架間,看著那些發(fā)黃的、久無人翻的書本不知擇取那本翻閱時,有老師推薦了金一南先生所著述的《苦難輝煌》一書。
全新修訂增補版的《苦難輝煌》是2015年再版發(fā)行的,全書500頁,十六章,60余萬字,對于讀書速度一直較緩慢的我,讀完整本書,用了一個多月時間。
二、對書的直感
書的封面右側有一豎排的字寫著“看似寫歷史,實則寫現(xiàn)在;看似問過去,實則問將來”,剛拿到書本的時候我首先就被這句話吸引了。憑這幾個帶有高度凝結的對仗句,書本要旨宗義明朗,高度自顯。及至讀完“前言”之“這支跨過萬水千山的隊伍,從出發(fā)那天起就一直在演變:犧牲的,叛變的,出走的,腐敗的……這種演變到今天也沒有停止”,“她是勝利者。過去式,今天是,今后能不能也是?我們的思維,就此出發(fā)”,我已經(jīng)預估得到,書本里有得失的展現(xiàn)、有黑暗中的摸索、有深邃的沉思。這些猜測,在目錄中得到初步印證。章節(jié)的設計及主題詞的提煉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的,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與整本書的高度相得益彰。接下來就是進入正式的閱讀了,通讀了全書之后,我有以下的感受:
一是凝練的語言特點。
該書的一大特點在于其語言特點。讀過的人都有一股清新的感覺,書的語言有如行云流水,順滑自然,極少長段落的鋪排,更多的是長句為段,一段一義,幾句里就有幾件歷史史實,并常常于段落后面緊接著亮出作者的思考和態(tài)度,或悲、或怒、或惜、或恨,大有“一敘一嘆事事嘆”的感覺,讀起來十分痛快。
二是獨特的敘事風格。
讀歷史時最怕碰到那些平鋪直敘的列時間、擺事件的流水賬式的羅列,且鑒于個人的知識面的寬窄限制,大部分人是無法對紛繁的歷史進行橫向聯(lián)系、節(jié)點交錯來認知的,因此也更希望有人能給于脈絡的梳理、規(guī)律的總結、多維的串聯(lián),使人看完之后能清晰、直接地掌握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有豁然開朗的感受。《苦難輝煌》一書正是這樣的風格,既有宏篇概筆,又有條文細述,脈絡十分清晰,且將同時點不同時空的人與事進行交錯中展示,讓我們無形中,恍然大悟原來許多事件絕非偶然,中華民族的苦難,是有自身的封閉、衰敗、腐朽的社會制度,也有外界國家早已維新圖強起來后,對外擴張的長久策謀。這種敘事的風格,展現(xiàn)了極其豐富的事件信息,并經(jīng)作者的高超文字駕馭,令人讀到苦難,心也隨之絞疼;讀到奮斗,熱血也隨之沸騰;讀到輝煌,精神也隨之振奮。
三是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本書后附一個參考書目,累計有247條,涵蓋了中外各國各種專著、檔案材料、傳記、回憶錄等等。可以說是用功至深,博覽而群萃,眾取而集精,建立在翔實、豐富的資料之上,再加上自己的考證,展現(xiàn)給讀者更多真實的信息。在前言中,作者也提到“今天修訂,首先是為補缺、正誤。”對于在初版中讀者反饋的史實出入,作者進行了虛心的領教和糾正,使得“增加、補充了對一些事件及人物的描述,使本書整體上更為豐滿”。這正是一個學者嚴謹治學態(tài)度的表現(xiàn),也是新時代所提倡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對我的啟發(fā)
時代日新月異、世界分秒變遷,不該忘記過往,也不該駐足不前,讀書是使我們銘記歷史的基本途徑,讀書也是我們審慎明辨的過程,在讀了《苦難輝煌》一書之后,我有以下感悟:
一是要讀史明志。
讀史知興替,鑒古為今,是一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精神。不論是為官理政,還是興業(yè)經(jīng)商,過去的歷史時間里所形成的事件,是立于斯時的所思、所想、所為帶有那個時間點各種因素綜合影響下,人們的最優(yōu)行動方案。因此,時過境遷,現(xiàn)在可以回溯當初,并加以對照現(xiàn)狀,可以得出更多更準確的判斷來指導自己的決定。帝王治國、領袖執(zhí)政,能人處事,大抵都有一個必備的讀史積累過程。唐太宗“以史為鑒”而有貞觀之治;毛主席青年時期任圖書管理員時如饑似渴,飽覽群書,帶領人民群眾探索真理、矢志不渝地革命斗爭,建立新中國;曾國藩年輕時落榜后借“重金”以購二十三史,在“日課”里制定“二十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并立誓“嗣后每日點十頁,間斷就是不孝”,熟讀史書是他日后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治理社會的基礎。所以,讀史可以明志,在縱覽中華民族的苦難歷程后,我們能明志,此“明”正是我們的民族唯有振興方能避免再歷磨難、唯有發(fā)展方能避免再次被動挨打,我們個體應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什么才能有益于民族;此“志”則是認定振興與發(fā)展是我們的使命所在,我們于現(xiàn)時的具體人生經(jīng)歷中,應當立志努力作為、唯恐人后。
二是要善于治學。
在《苦難輝煌》一書的第二章對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的關系有精彩的敘述,其中最微妙的就是相互學習。日本作為侵略者卻從被侵略的中國身上學習到危機,在明治維新之前那個“超凝固、超停滯”的社會中,卻借著魏源的《海國圖志》、《瀛環(huán)志略》睜眼看世界,于是有了1868年的明治維新;1870年加藤弘治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介紹到日本,36年后,馬克思主義學說從日本被同盟會成員傳播回了中國;日本引入馬克思主義是為了批判,妄想用軍國主義統(tǒng)治東方,而中國共產(chǎn)黨用馬克思主義來建黨和革命,用馬克思主義打敗了日本。書作者生動地說“中國是日本最早的老師,日本又是中國最新的老師。中國革命者從日本譯來了《共產(chǎn)黨宣言》,日本浪人卻在中國炮制出法西斯理論”;貧w到現(xiàn)實中來,學無止境,亦如逆水行舟。在學習上,任何人都是不足的;在知識上,任何人都是片面的。我們所掌握和認知的,僅僅牛之一毛、海之一滴。對于一個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還固步自封,閉關鎖國,自我沉浸于“天朝上國”,其結局只有被侵凌、被奴役、被壓迫;對于一個個體,在這種情況下,還稍得即滿,停滯不前,自我滿足于“人中龍鳳”,其結局只有被挑戰(zhàn)、被拋棄、被淘汰。因此,都應該有不斷學習的緊迫性,這種緊迫性可能是被眼前的現(xiàn)狀需要所逼,可能是被未來的不可測需求所迫,唯一緩解緊迫性的途徑只有學習。善于治學,內涵是要學并且更好地學。
讀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所謂開卷總有益,只要肯用心。在浩瀚的書海里,有取之不盡的寶貴經(jīng)驗、有永爍光芒的智慧結晶、有直抵神樞的頓悟。讀歷史、憶往事,是為了更好地以史為鑒、撫昔追今,把昨日的種種血的代價,堅定今日鏗鏘的前進步伐。今后還要繼續(xù)讀好書,多讀書。在此也向金一南先生致敬!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