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眠記》是一部由吳倩、翟曼婷和方正宇等主演的紀錄片,該片首播于今年的5月21日,網(wǎng)友們是如何評價這部影片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睡覺,似乎成了一件讓我們糾結(jié)和苦惱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人成了睡覺面前的弱勢群體。而通過睡覺,一段段就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五味雜陳的現(xiàn)實人生就這樣撲面而來。”
常見的幾大睡眠問題有失眠、覺輕易醒、多夢、睡眠過度,等等。前三種問題我自小就有,很小的時候就有睡不著而急得哭的經(jīng)歷,媽媽給我拍背安撫我情緒才慢慢睡著。我的失眠有病理性原因(內(nèi)分泌問題,吃了一年藥就好了),也有心理因素(工作壓力、重大日子前夕、神經(jīng)衰弱)。所以我特別羨慕那些能在兩分鐘之內(nèi)睡著還雷打不醒的人。
正如前面引用的那段話所說,《追眠記》用兩集時間借由睡眠問題——更具體說是失眠和沒時間睡覺,來呈現(xiàn)幾段如你如我一般的人生。睡覺不易,生活不易。
一種是客觀原因?qū)е旅β档脹]有時間睡覺。例如為了降低損失而減少停車休息時間的貨車司機,例如要值大夜班的醫(yī)生。我有些納悶,嚴重的睡眠不足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進而影響人的記憶力、判斷力和行動力,長此以往對醫(yī)生對工作狀態(tài)應該會有影響吧?而醫(yī)生的妻子哭訴那一段更是叫人心酸,一邊是對生命負責,一邊是對家庭負責。時間不夠花,精力不夠用,顧一邊都讓他們吃不消了。
一種是迷戀工作狀態(tài),自控而少睡。這些事業(yè)心強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成什么目的,以及達成這些目的自己需要做什么。睡覺?那是浪費時間,對他們而言,超過四五小時的睡眠時間不是續(xù)能,而是消耗。極強的自控力之下,睡眠對于他們不是問題,但其實對他們的身體而言還是一個問題。
更多的一種是焦慮,來自生活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焦慮。輕則心煩意亂,重則神經(jīng)衰弱、抑郁成疾。人生磨難不斷,每個人的承受能力又不一樣,有些人抵抗不住挫敗和對可能挫敗的恐懼而慌了神、傷了神。
生活就像電子游戲,需要不斷面對越來越難的問題,斬殺越來越厲害的怪,這個坎沒過去,就會一直被困在這一關。
能好好睡覺的人是幸福的。
另外,關于這個紀錄片在豆瓣里的簡介我有個疑惑。“《追眠記》是由云集將來制作出品的中國首個關注國人睡眠狀況及背后社會問題的系列紀錄片,通過歷史地理、社會觀察、科學實驗的角度,講述睡眠的故事。” 歷史地理的角度,是指德國攝影師曾經(jīng)拍過的照片和關于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各項數(sh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嗎?那科學實驗角度又在哪體現(xiàn)的呢?是我看漏了,還是這個紀錄片不只有兩集?如果只是簡單介紹了幾個人的生活故事,確實太扁平化了。
02
一個朋友最近飽受失眠困擾,向我傾訴的時候我分明可以感受到那種焦慮和渴望睡眠的心情,因為這種經(jīng)歷我也有過,相信每個人都曾有過,黑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睡,明明困意來襲,頭一著床又不知如何進入夢鄉(xiāng)。
失眠的感覺生不如死。
睡眠曾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然而不知何時睡眠慢慢變成了奢望。
更恐怖的是,一次失眠的偶然很可能惡化成長期失眠的痛苦!
在豆瓣小組和知乎等論壇帖中,“失眠”也是長久以來一個熱議的話題,打開任何一個帖子和回復都能感受到網(wǎng)友對失眠的無助和對睡眠的渴望,他們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并了解失眠,安撫無助的自己,希望在孤獨寂靜的深夜里找到心靈的慰藉。
每一個帖子、每一個回答都藏著一個故事,或因失戀,或因疾病,或因生活壓力,或因事業(yè)瓶頸,或因?qū)ξ磥淼拿悦o助.....
每一個失眠患者都有著自己的失眠成因。
每一個失眠患者背后都有著自己的不眠之夜。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每個人都步履匆匆,急切地尋求著自我的安全感,生怕時代浪潮翻起的一卷浪花將自己拍打地翻不起身。
工作、學業(yè)、房價、疾病、加班、生育、父母、孩子、家庭......這些字眼每一個都像沉重的枷鎖,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年危機、焦慮、抑郁、脫發(fā)、失眠、壓力.....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睡上一覺了?
聚焦當代人的睡眠狀況,深度剖析社會壓力引發(fā)的各種現(xiàn)象,紀錄片《追眠記》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和有溫度的聲音描繪了現(xiàn)代人所面對的生活和壓力。
他們之中,可能有你,可能有我。
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已高達8.1分,由云集將來制作出品,是中國首個關注國人睡眠狀況及背后社會問題的系列紀錄片,通過歷史地理、社會觀察、科學實驗的角度,講述睡眠的故事。
01
“太累了,然后就是頭疼,然后就頭疼的睡不著。”
“我希望盡量別失眠,但很不幸,之前兩次重要的考試都睡得比較晚。”
翟曼婷,18歲,高三學生。
方正宇,18歲,高三學生。
同是高三學生,面臨高考壓力,一個因為學習累到頭疼睡不著,一個因為考試緊張到睡不著。
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不低于12小時,學習的壓力、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誨,面對著一次又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冷冰冰的分數(shù)還要再繼續(xù)學習。
“不是不睡覺,而是睡不著,學業(yè)即將結(jié)束的焦慮,家長對自己的期望,自己對自己的展望,好想向前卻看不到路,各種喪涌上心頭,情緒性失眠。” B站網(wǎng)友 ryuhe 如是說。
02
“吃了安眠藥以后,我身上的力氣,還有血,都好像被抽空了一樣。”
忻雨,24歲,中重度抑郁癥患者。
家境貧寒的她從河南農(nóng)村考到上海重點大學,一路優(yōu)秀,是全村人的驕傲。大二那年,巨大的生活壓力和落差,使她無所適從,越來越焦慮,最終被診斷為抑郁癥,失眠也一直如影隨形。
那句“我難受”和痛苦的神情,讓人心疼,一位花季少女,本應在陽光下活潑開朗的工作、生活,然后疾病卻讓她痛苦,仿佛墮入了無邊的黑暗。
因疾病治療導致的費用問題,也讓她焦慮萬分,“近十萬了“,每一筆借款,她都工整地記下,希望有朝一日能還清這些欠債。然而巨大的醫(yī)療開銷,好像越積越多,而她因為工作時經(jīng)常精神崩潰,沒有一次工作可以堅持超過兩個月。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7年統(tǒng)計,中國目前抑郁癥患者已達5400萬,并且這一數(shù)字還在持續(xù)攀升。他們長期生活在身心煎熬當中,而失眠是抑郁癥患者的最大共性。
03
“我們最怕尋呼機響了,尋呼機響了總歸是沒好事情吧。”
陳長城,不到30歲,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總醫(yī)師。
工作5年的陳長城,壓力巨大,面對這些幼小的生命,他的每一個決定,對于一個生命、一個家庭來說都至關重要。
全年沒有一天休息,每四天值一次大夜班,大夜班要從早上八點一直到第二天下午,連續(xù)30多個小時,而這30多個小時,他幾乎要負責全部一線搶救,一刻也不能停。
張磊,和陳長城一樣,也是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的醫(yī)生。
張磊坐診時每天有將近100位病人,每周還有將近20臺手術。工作上的連軸轉(zhuǎn),將生活空間壓縮的絲毫不剩。
然而這個恪盡職守、愛崗敬業(yè)的好醫(yī)生,卻未必是一個好爸爸、好丈夫。自己5歲的孩子在發(fā)高燒,妻子連打幾個電話都不接,身為醫(yī)生,在外盡職給患病兒童看病,忙得顧不上自己的孩子。
“你在單位要看病,家里也有生病的小朋友好不好,他哪次生病你在家。”張磊又落得妻子的埋怨。
04
“越躺越清醒,與其這樣,我不如干脆起來。”
南曦,35歲,會計事務所總監(jiān),也是個懷二胎6個月的孕婦。
盡管懷有二胎已有6個月,南曦依然腳踩高跟鞋,穿梭在高大上的辦公樓和寫字間,在出差和會議中忙得不可開交。
但她坦言,這樣的強度依然是自己可以承受的,這就是她的價值觀。
對孩子,南曦依然全力以赴,用工作精神和理念,把第一個孩子培養(yǎng)的經(jīng)驗用在第二個孩子身上。
高效、專注、精力旺盛、高度自律、成就感,這些標簽打在這個女人身上,映射出了女強人在事業(yè)追逐上該有的姿態(tài),無論工作還是家庭都追求卓越。
05
“老想老想老想,一晚上大概到四五點鐘還睡不著。”
李海名,計算機公司職員。
李海名打熱線電話給午夜情感電臺節(jié)目,道出他的苦惱:到底該不該逃離北上廣。
小時候父母親過世,由奶奶撫養(yǎng)長大的他,如今一個人在上海漂泊,留下90多歲的奶奶孤苦伶仃地在老家生活,想要孝順奶奶,卻被現(xiàn)實絆住了腳。
一方面是家鄉(xiāng)的發(fā)展空間有限,自身無法立足,且與在家鄉(xiāng)成家立業(yè)的同學相比,自己還沒有歸宿的巨大落差;
另一方面是大城市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所學,但高漲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使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理想中的生活遙不可及。
這個問題從畢業(yè)開始就一直纏繞著他,內(nèi)心的糾結(jié)使他徹夜難眠。
“失敗感,否定感,失望”,幾個詞,就道出了李海名心里的苦楚。
“睡覺的中國人”
紀錄片中還講述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的睡眠狀況,德國攝影師哈格曼在北京、上海相繼工作了7年,在這7年里,他拍攝了數(shù)百張普通中國人在公共空間瞌睡的照片,他還專門開設了一個網(wǎng)站發(fā)表這些照片,網(wǎng)站的名字就叫“睡覺的中國人” 。
網(wǎng)址:m.hmlawpc.com
這些在公共空間里睡覺的中國人,是中國社會、制度、文化、政治的一個縮影。
每個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睡眠已不僅僅發(fā)生在床上、在家中,更是延展到了公共空間。
哈格曼說,這些在水泥地上、三輪車上、花壇邊、健身器上、甚至卡車底下睡覺的人是中國得以復興的希望。
這樣巨大的生活壓力,高強度的工作節(jié)奏,以睡眠的缺乏為代價的生活方式,是否又消耗了健康成本?
近期熱議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使整個社會關注到了看病難、掛號難、藥費貴、醫(yī)保制度不健全等等這些醫(yī)療保障問題,甚至籠罩上了一層“病都不敢生”的灰暗煙霧。
自己或家人生上一場重病,對于一個普通家庭,就是滅頂之災,一輩子打拼的積蓄或許全部都要花費在續(xù)命上,那拿命換工作的生活方式又是否值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
然而對于一些飽受失眠障礙和抑郁癥的人來說,睡覺似乎成了令人糾結(jié)和苦惱的事情,睡著睡不著也由不得自己選擇,好夢安眠也已不復存在,在睡眠面前,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弱勢群體。
掙扎、煎熬、崩潰、生不如死....如此的字眼都無法描述長期失眠帶來的痛苦和身心的疲憊。
可是生活啊,從來沒有“容易”二字,就是這些迷茫、痛苦、掙扎,構(gòu)成了鮮活的生命和人生的意義。
|《2017中國青年睡眠指數(shù)白皮書》—— 中國青年,你睡得好嗎?
據(jù)中國睡眠研究會、慕思寢具和騰訊新聞三家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7中國青年睡眠指數(shù)白皮書》結(jié)果顯示,被調(diào)查群體中僅有11.2%的人“一覺到天明”,大多數(shù)年輕人的睡眠質(zhì)量非?皯n。睡個好覺是一半以上人的奢望,但是實際上經(jīng)常睡得好的人只占比24.1%。
壓力、焦慮是中國青年睡不好的罪魁禍首,高達77.4%的青年人感到睡不好的原因是壓力、焦慮造成的,當然也有42.8%的人是情緒低落造成的,還有27.4%的人覺得跟臥室環(huán)境有關,還有15.7%的人就是要熬夜,25.6%的人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不僅如此,青年群體普遍缺乏對健康睡眠的重視。
白皮書顯示,只有5.1%的人秉承著“自律使我自由”的態(tài)度,擁有非常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從來沒有睡覺拖延癥,而大多數(shù)人的作息習慣都不規(guī)律。
并且,有高達93.8%的人有電子產(chǎn)品依賴癥,刷微博、上微信、玩游戲,而電子產(chǎn)品帶來的藍光效應和神經(jīng)興奮作用,則早有研究證實其對睡眠非常不利。
不僅如此,當面臨手頭的工作可能擠壓睡眠時間的情況時,睡眠絕對不是大多數(shù)人的最優(yōu)選擇,有六成的人會選擇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工作。
青年群體作為中國社會中最具活力的群體,是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中流砥柱,而《2017中國青年睡眠指數(shù)白皮書》的發(fā)布,則讓中國青年的睡眠問題顯露無疑。
可是,被現(xiàn)實捆綁的中國青年,是否真的愿意減少工作保證睡眠?
理想、生活和健康,哪一樁不是要緊的事?
但我更希望你重視睡眠,希望你關愛自己。
希望今晚,你能有個好夢。
03
抑郁癥和卡車司機令我印象深刻,還有圍棋手古力說的:踢球有益于身體,讀書有益于心態(tài)。
睡眠有時候也會困擾我,深知那種在黑夜里,明明很累卻睜著眼睛睡不著的時候,有種絕望的感覺。越睡不著就會越擔心失眠后帶來的一系列后果,然后惡性循環(huán),更睡不著了。其實后果無非就是第二天的精神差一點,其實甚至會更加興奮。人啊,失眠的人啊,總是沒辦法活在當下,要么沉浸在無法修改的過去,要么又在未來的擔憂中惶惶不可終夜。
后來,大學壓力少了,談戀愛了,睡眠突然就好了。最好的時候,每天晚上到點就睡,不論周圍安靜與否,沾著枕頭不到一會就睡著了。想想,睡眠這事說簡單也復雜,人本身就是一特復雜的物種。情緒,還是影響睡眠最大的因素,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即使事情再大,不睡覺又能彌補什么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
最后,感謝這部紀錄片記錄了一部分中國人的睡眠現(xiàn)狀,讓我看到了更多人不同階層人的生活狀態(tài)。得抑郁癥的小姑娘,讓人心疼,可能她的事兒于其他人不算啥,但于她,就是整個世界的重量?蓱z的人,我祝福你終有一天健康活著。
PS:不定期的燥郁情緒泛濫,然后很快又恢復正常,不知道是不是種病。
問完自己又馬上解釋:白天的工作面具戴久了,晚上屬于自己的時候,就任性點吧,情緒低落又怎么樣,是病又怎么樣嘞。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