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向路的盡頭》是一部由殷駱駿楠導演的紀錄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影片主要講述了川藏南線318國道上的壯麗風景,草原、河流、雪山、居民等各種景象令人流連忘返。小編這里給大家?guī)砹艘黄W友對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欣賞吧!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五個天南地北的人,在領隊導演的帶領下,騎行川藏318線,從成都到拉薩,24天。
當他們克服了一路的艱辛,甚至超出自己的體能放手一搏,為了把想要做的事,堅持到底,去完成許多人這輩子連想都不會去想,也無法完成的事情的時候。聽他們一路上,從現(xiàn)實騎行的艱辛里,體悟到你可能永遠都無法體會到的,驚人的人生真理的時候,你原以為他們應該有會有著諸多人不同的,不具備的背景。但到影片的最后,當你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都不過是一個個在街道和你擦肩而過的普通的路人甲,甚至有的人只是從事著物流快遞員工作的時候,我仿佛不經意間,在平靜的海岸上,看見數(shù)米高的巨浪迎面席卷而來——他們,是如此的震撼我的心!
原來,這世界一直都是這樣被這些看似平凡的物和人,充實而飽滿著,若是你覺得空了,那也許空的那個人只是你自己。
這讓我想起行為藝術教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那場奇特的行為藝術——《藝術家在場》。這場行為藝術里,阿布拉莫維奇在空蕩蕩的博物館中庭放置一張木桌和兩把木椅,每周六天,每天七個小時,與對面輪流登場的觀眾完成了長達716小時的對視表演。現(xiàn)場的攝影機拍攝下了當時參加活動的每個人對視的面孔。
每一張,與阿布拉莫維奇對視的臉——都是你原先每天在路上擦身而過,或者未曾照面的存在于世界上某個角落人的臉,但是,突然之間,在攝影鏡頭下,在面對舉世聞名的藝術家對視里,他們都變得那么具體,沒有了美丑,沒有了明星和凡人,也沒有了你原有的對人臉的厭惡、喜歡的主觀評判。他們突然變得那么具體,那么具備各自與生俱來的人輪廓,那么真實而讓你感動。
這部紀錄片里的這些騎行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們個人的行為藝術。也許我們每個平凡的人,心里都有一場屬于自己的行為藝術,而外化到這世界上的形象,就是我們畢生的樂趣和追求,有的人是紅塵妻兒,有的人是山河湖海,而有的人是詩琴書畫。如此而已。
我記錄了幾句影片里極為撼動我的話:
“走的越遠,心里越靜。”
“認識真正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佛教講的空,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萬事萬物不固定的一種狀態(tài)……功名利祿,情愛種種,不是不可追求,而是不可貪求……”
“我不是個浪漫的人,可是我覺得我的妻子不能和我一輩子就是油鹽醬醋,所以我這次騎行也是為了給她留一個回憶……”
導演在路上,還偶遇了很多徒步和前往布達拉宮朝圣的人。其中一個胡子拉雜的彪形大漢的采訪對話是這樣的:
“你這樣一路朝拜,走了多久?“
“四個月了。“
“你為什么能做到這樣的堅持?是因為你的信仰或者為了誰許愿嗎?“
“如果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某個人,也許我都走不完這條路。”
“那是為什么?”
“為眾生!”
他的回答,我驚訝萬分。在這個物欲橫流,霧霾籠罩的京城,“眾生”這個字眼,我想對大多人來說,是陌生的,是無法具形的。可是在那樣蜿蜒看見盡頭的長路上,一個彪形大漢自然而然吐露的回答里,卻那么突然地就杵在了你面前,讓你的心不期然的跳動加速,喉嚨哽住。
后記
這部紀錄片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導演卻采集到了令人輕松幽默的自然情節(jié),毫無紀錄片的枯燥乏味,同時也深入地撲捉到了每個隊員身上特有的個性,讓人記憶深刻,發(fā)人深省。
紀錄片放映結束后,我在北影標放大廳外面見到了那個領隊的導演——一個形體瘦弱的大男孩,他叫殷洛。你很難想象,在這樣艱苦的行程里,還要擔任拍攝任務,又必須完成導演組織的艱巨工作,竟然是他那樣看來臉面和身形還尚稚嫩的形象完成的。他告訴我們,這是他研究生的畢業(yè)作品,他本身也是個騎行愛好者。紀錄片里的五個隊員,都是當時他在網絡上臨機聯(lián)絡上的,這實在令人驚嘆。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