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這個時代來說,有創(chuàng)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了創(chuàng)意,我們總會一直在原地徘徊,很難再進步,企業(yè)也不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新的創(chuàng)意呢?小編這里給大家?guī)砹艘黄W友對《創(chuàng)意》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欣賞吧!
當我們習慣了用文案去介紹產品,第一次看到視頻廣告,你會說:有創(chuàng)意當我們習慣了央視中規(guī)中矩的廣告后,看到抖音的嘻哈風廣告,你內心會驚嘆:廣告還可以這樣做,有趣。
當你設計的平面廣告全部都是產品圖和logo時,別人家的出街廣告,居然增加了一個二維碼和優(yōu)惠券,你內心也會覺得:有想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想表達我喜歡你:你可以直接說出來,還可以反著說:討厭你。
這些都屬于廣義上的創(chuàng)意,所以,從某種角度講,創(chuàng)意是一種表達的藝術。
不論你從那個角度給創(chuàng)意去下一個定義,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包含了:全新的表達。
今天分享的就是創(chuàng)意這本書的讀后感,書名里有一個英文詞是:ideas,所以這里的創(chuàng)意也就是我們口頭上講的:好主意,好點子、好想法。放到我們營銷人的實際工作中,我理解很接近策劃崗,如文字策劃、視頻策劃等等,也就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明確了要表達什么主題,什么方向后,用什么素材,什么手段來呈現的這個任務的階段。比如說,我們確定了來把水的純凈作為傳播點,那么寫出的廣告語:27層凈化 就是創(chuàng)意。想表達出中國的符號,那么你選擇用京劇臉譜,還是瓷器,這也屬于創(chuàng)意的范疇。當然在營銷范圍討論創(chuàng)意,更多的是廣告文案創(chuàng)意、視頻創(chuàng)意、活動創(chuàng)意等等。
全書的內容都直奔這個主題,也給出了解決方案,就是:好的創(chuàng)意的本質是:舊材料的新組合。那么如何找到這些材料,又該用什么規(guī)則把這些材料進行什么樣的組合呢?作者給出了五個步驟,并多次強調了五個步驟的使用順序不能顛倒和跳躍,要依次進行,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讓創(chuàng)意源源不斷,穩(wěn)定而且高質量輸出專業(yè)營銷人。
這五個步驟,我直接復制下來,看過書的同學可以溫習一下,沒有看過書的人可以看一下。我相信幾乎很多營銷人都有自己生產創(chuàng)意的心法,不過差不多很多人都在自覺不自覺的沿用了書中提到的五步法,只是你自己可能都沒有體會到。
第一個步驟:積累原材料
第二:在你的頭腦里研究這些材料
第三:孵化階段
第四;創(chuàng)意的實際產生
第五:對最后的創(chuàng)意進行補充和雕琢
我嘗試用日常的白話來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第一步:搜集所有與你當前涉及到的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資料,書面的,音頻的;品牌方的,市場上的;好的,壞的,統(tǒng)統(tǒng)拿來;臼窃蕉嘣胶,當然最好你可以直接去問一下用戶,試用一下產品,都不為過。總之,你要足夠了解:是一個什么樣的產品,通過什么方式,解決了什么人群在什么場景下的什么問題。你最好比用戶、比品牌方還要了解產品本身,而且如果能從內心真的喜歡上了這個產品,就再好不過了。事實證明,一旦內心與產品有了感情,就有可能感動自己,進而有可能感動用戶。
書中提到了一個關于香皂了案例,在調查了大量資料后,最后匯聚的創(chuàng)意,滿足了以后10年之久的。為了日后能及時找到這些材料,作者前給出了一個建議,就是講這些材料用卡片式的方式,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標簽。
第二步:去研讀、剖析這些材料。通過第一個步驟收集上來的一堆資料,如何去消化,吸收,為最終的創(chuàng)意服務呢?作者沒有直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頭腦里完成的,無法用文字來呈現。我個人認為,這個階段也是創(chuàng)意產生的最為關鍵的階段。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在面對一堆資料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理解,使用這些材料的呢?
首先,就是通讀一邊,大量的閱讀。然后在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做個記錄,甚至單獨摘抄下來或者復制到一個地方。如果做的更細致的話,可能會在這些原始資料旁邊標上一些自己的理解,疑問等等這些備注。
在這個階段,你也許除了做一些案頭工作,可能還要直接面向客戶去聊,去用戶那里聊,甚至可以從競爭對手里找到一些信息。
一邊分析到手的資料,形成一個個碎片化的觀點,同時又帶著這些觀點,或驗證,或假設、或證偽去尋找更多的資料,總之在這個過程中,是各種行為交叉進行。會不斷冒出很多觀點,也會不斷否定自己的結論,構建、打破與重組循環(huán)往復。
有沒有一些方式方法,讓你在這個階段變得可控有序,這可能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嘗試著去慢慢接近它,尋找一個相對可以遵循的方法,為我們所用。
回到問題的原點。也許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讓這個步驟變得清晰可見。忽然被創(chuàng)意的任務是為了產品的營銷,而營銷的實質就是通過一種表達或手段,在產品和用戶心理之間,發(fā)生一個連接,搭起一個梯子。所以順著這個目的,我們就知道如何去研讀,熟悉這些材料了。
我個人理解這個階段需要關注這幾個方面,我們一起探討下。
1:尋找20%有價值的信息。同樣一份材料,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不同目的的使用,都會呈現不同的價值,能挖掘出不同深度、側面的信息,也代表產品不同方面的信息,但我們只尋找那些有可能落入用戶注意力或者說關注圈里的那些信息。然后帶著信息,作為一個線索的入口去熟悉其他材料,來驗證這個判斷,從而避免淹沒在海量的材料里。也就是有些材料只需要泛讀,有些材料需要精度;有些段落可以一帶而過,有些段落需要字字分析。
2、帶著用戶視角去看資料,而不是主觀視角,更不能是品牌方視角。
比如一款飲水機,品牌方一直強調使用壽命長,這樣平均下來每天不到1毛錢,全家都可以喝到純凈水。當然這的確是一個差異化,但一定要記住,這是品牌方的觀點,你如果帶著這個觀點看資料,很容易陷入自證這個結論的怪圈,而忽視別的有用的信息,比如用戶反饋出水量小、更換麻煩等等。換句話說,你關注什么不重要,用戶關注什么的才重要。所以一開始還是要有清零的心態(tài)去面對資料。
3、注意材料之間的印證。這一點容易解釋,就是當大多數人對產品有相對一致的態(tài)度時,你需要高度關注這些地方,也許就會發(fā)現有價值的線索。
4、注意負面的,觀點性的,意愿性的材料:這些材料的共同點是代表了用戶的情緒,代表了市場的聲音,也潛藏這產品的發(fā)展脈絡和創(chuàng)意方向。
當然即便如此,上述也只是羅列了一些研讀材料階段的現象,完全不能保證做到就一定能幫助你找到那個創(chuàng)意,因為他們之間只是存在關聯(lián)性,而非因果性。更多的還是要靠職業(yè)經驗和商業(yè)的直覺來進行。
第三:孵化階段,這個階段我理解為放飛自己,把注意力從目前的研讀材料、交叉思考,高度集中的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轉移一下注意力。剩下的交給時間,靜等靈感迸發(fā)的哪一個神秘時刻。從認知學角度,大腦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更容易處理發(fā)散性、創(chuàng)意性任務。
第四:創(chuàng)意的實際產生。這也是靈感一現的最為美妙的時刻。歷史上很多著名科學發(fā)現、藝術創(chuàng)作都存在這樣的曼妙的時刻,人們也稱之為:對苦苦思考最好的褒獎。
第五:對最后的創(chuàng)意進行補充和雕琢。創(chuàng)意的產生,感性多了一些,理性少了一些,是不是符合傳播的策略、符合用戶的期望,還需要在這個階段進行完善。雖然有可能在這個階段會發(fā)生讓你奔潰的事情,比如推倒重來,講上述五個階段重來一遍。
富有創(chuàng)意的人,在作者眼里,屬于:對新生事物感興趣,無比好奇,同時自覺不自覺的在多個事物之間,尋找背后的一致性與關聯(lián)性,并且希望以一種和諧的秩序存在于自己的邏輯結構里。也就是在外人看來是雜亂無章的信息,在富有創(chuàng)意的人看來,他們是有內在聯(lián)系,而且以某種有機的邏輯,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善于觀察,并把看到的東西分類,用自己的語言體系理解后,打上一個標簽,放在自己的大腦里,已備下一次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準確無誤的調用,形成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好創(chuàng)意。如果你還不是,那就依照作者在書里講的方法,做一個善于思索生活的人吧。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