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影評分析,這電影的時長真的很長,這部電影的導演選擇了離開我們,卻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一部很有意義的電影,看到這部電影,有點喪的感覺,但也有這向死而生的希望,一起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陽光燦爛的下午,一覺醒來,略顯百無聊賴,便看了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
初看這部片子,感覺表達的意思略顯凌亂,又反復看了一些細節(jié),仍然對頹廢文學所表達的深層次的內(nèi)涵無法知曉。
從表面層次和線索來看,基本上是清晰的,由彭昱暢飾演的韋布串聯(lián)起了整個事情的結(jié)構(gòu),是韋布為了替自己的同學出頭失手殺死了于帥,而于帥又是另一個主人公于城的弟弟,韋布喜歡王玉雯,而這個女孩又與副主任有關(guān),最后又牽扯了那個老大爺。
從表像上來看,都是底層人物的縮影,這種喪文學突破了道德的底線,卻為那些底層人物的無奈掙扎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主人公于城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小混混,無所事事,靠朋友接濟,在追求女孩遭到拒絕以后,又睡了自己朋友的老婆。
他膽小,推脫找理由。在自己朋友撞破他與朋友的老婆關(guān)系之后跳樓自殺,他選擇了逃避。甚至把自己朋友的死歸結(jié)于自己追求的女孩的拒絕。但是他又在飯店發(fā)生危險的時候沖進去救人。這一正一負將這個小人物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但是對于喪文學,這種筆法用的比較常見,這些人物大多游離于正常社會,被沒有被社會所容納,他們在極力反抗,卻又突破常規(guī)的社會道德底線。最后卻又將夢想寄托在遙遠的烏托邦。
高中生韋布被家庭排斥,喜歡的女孩又與副主任曖昧,在最無助的時候又想起自己的奶奶,奶奶卻早已死亡。他失手導致了于帥的死亡(按故事情節(jié)來看,應該是過失致人死亡罪)。背景取材于河北省石家莊井陘縣,霧霾的天空,破爛的民居加上整體頹廢的基調(diào),讓整個演繹過程充滿了喪感。
故事中的人物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是逃避,或者更準確的事尋找烏托邦。韋布出事后就是跑,要去滿洲里;老爺爺王金在自己的狗被別人的狗咬死以后也只能忍氣吞聲,而失去了心靈的寄托之后,面對女兒女婿的逼迫也想到了滿洲里;黃玲在單親的家庭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關(guān)愛,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教導副主任的身上,卻被于帥的手機視頻公布;于城在被拒絕之后只是找新的感官刺激來滿足自己的獸語和內(nèi)心的不足。
喪文學的人物大多都是游離在社會的邊緣,是社會的黑暗面的集中體現(xiàn)。而劇中的人物往往是走上逃避,尋找新的刺激的極端面。在他們的世界中建立一個自己牢不可破的思想體系。而更深層次的是他們對社會的不滿。
而從老爺爺王金最后的幾句話又點破了那個夢,原來傳說中的滿洲里也是另外一個井陘。所以他們注定無路可走,反抗又是毫無意義,等待的卻只有死亡和接受死亡。當我們卻批判這些人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他們背后是家庭,學校,社會的拋棄。
所以總是很難理解其中的深奧和想表達的淺顯的思想,有的時候我常常想,是不是以一種悲傷的視角來看待整個世界。在最無助的時候是不是只有拳頭和死亡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故事充滿了欺詐,負面的手法一波接著一波,這好像成為了底層人物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也成為了喪文學的主要手法。
影片涉及的問題實在是太多,根本就無法一一捋順,比如子女教育,校園暴力,師生不倫戀,養(yǎng)老問題,學區(qū)房,工傷處理等等。
校園暴力的部分有點類似于《悲傷逆流成河》,同樣單親家庭的女孩,這不過這里面黃玲在面對親情的極度缺失選擇的是尋找慰藉。而暴力導致的死亡也徹底摧毀了韋布。這里面的每個人物都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喪。
但是卻沒有任何救贖,他們都活在自己虛擬的烏托邦,或者說內(nèi)心尋找逃避和寄托的窗口。沒有救贖就意味著死亡。
影片演完,有一種無奈和一種無助,就好像卷在大浪中的一片樹葉,他似乎只有隨波逐流。這就是喪文學。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