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長?大概就是那種一瞬間的成長吧。原來你可以鬧,可以哭,后來你發(fā)現(xiàn),其實這都沒什么用。所以,你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開始變得像個大人一樣。這部《狗13》,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體驗吧,我們都或多或少經(jīng)歷著。
看《狗十三》這部電影純粹是個意外。朋友新買了一臺投影儀在調(diào)試,畫面打在客廳的白墻上。他說他有這個視頻平臺的會員,我隨口說了句:不如放《狗十三》吧。其實電影天堂應該早就有片源出來了,我刻意回避去看這部片子,我知道作為在成長中受過傷害的人看這部片子情緒一定繃不住。
《狗十三》這部片子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整個故事相當真實,沒有為了編寫故事營造沖突而搞出一些極端的劇情。李玩的爸爸離婚后再婚又生了一個兒子,他并沒有因為新的家庭完全就不管李玩了,雖然是有些顧不上她,但也沒有某些影視劇中的徹底不管。李玩的后媽也沒有因為護著自己的兒子成為惡毒的繼母,她對李玩談不上感情,但至少人面功夫也做足了。這些都是最平常的生活。甚至說,電影真實到,李玩李堂高放的校園早戀劇情在我中專的班級里就有過類似的事情,李堂對李玩那種微妙的態(tài)度,李玩對高放的態(tài)度,簡直就是我中專狗血往事的再現(xiàn)。
李玩的爸爸讓李玩報了不喜歡的英語班,買了一只狗給李玩作為補償。狗跑丟了,全家人的解決方式不是安撫一個失去了寵物的少女,而是買一雙旱冰鞋,旱冰鞋不起作用那就買一只長得差不多的狗告訴李玩這就是你的狗。當昭昭用叉子戳這只狗最終被狗咬,爸爸的解決方式不是了解狗為什么會咬人以及狗和女兒的感情,而是把狗送走。當這只狗死了,爸爸又一次給出了一個解決方式:再買一個長得差不多的狗。
爸爸其實是愛李玩的,他為了李玩的英語不好著急讓堂姐來給她補習,女兒英語演講他帶了相機來捧場,女兒成績第一保送高中他為女兒慶祝。只是,他和女兒的第一場對戲居然是他打女兒,之后一次又一次用狗來傷害女兒。答應陪李玩看電影,卻故意錯過了放映的時間,答應陪李玩去看天文展覽卻先要去個應酬,到了閉館也沒有去成。讓女兒在酒席上給生意伙伴敬酒同時又責罵女兒放學后不回家在外面喝酒。
中國的家長們從來不去想子女們到底在想什么,因為他們從不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認為孩子是屬于自己的私有物品,我想怎樣就怎樣,我要決定我的孩子的人生。當我的孩子有了情緒,隨便哄哄就行了,哄不好就打罵。他們愛子女,他們的愛真誠,同時又偽善;他們的愛熾熱,同時又粗暴。我曾經(jīng)在超市見過一個坐在購物車里的五六歲男孩想買烤雞,媽媽說:“不買!……就是不買!……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都說了不買了!”我一直記得那個孩子一臉委屈的樣子,如果孩子繼續(xù)堅持要買烤雞,你猜他媽媽會不會動手打下去?
當李玩癡迷于平行宇宙喜歡看霍金的《時間簡史》,應酬上的張哥說這是小孩子看的書,人應該多讀經(jīng)典著眼于眼下。李玩的爸爸在整個應酬上對張哥都是恭維討好的態(tài)度。成人和孩子,或者說家長和子女的最大的代溝就是:家長們在意的是如何在這個物質的世界爭向上游,而子女們活在夢想的世界里。電影通過最后爸爸在車上唱紅歌懺悔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以及與前妻打電話后痛哭的情節(jié)給予了爸爸一些諒解。成人世界有成人世界的掙扎與無奈,中國的家長們其實是在更為偽善和粗暴的原生家庭里長大的,他們在他們家長的教育下和社會環(huán)境的催逼下從平行宇宙里的小王子成長為了連男人哭吧不是罪都成了奢侈的成人。他們成長時中國普遍的大環(huán)境,中外文化交流的閉塞,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們并沒有可以參考和學習的榜樣,加上所背負的責任和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用或哄騙或打罵的粗暴方式去解決子女的問題。
李玩可以拒絕一杯不愛喝的牛奶吐在地上,可是電影結尾她猶豫了幾秒之后吃下了一塊狗肉為了維持人情世故。她也正揮手告別她的平行宇宙,逐漸成長為壓抑內(nèi)心真實的成人,用偽善和粗暴去對待她的人生。
李玩的繼母的兒子,連路都走不穩(wěn)的昭昭,被父母以愛的名義,以不輸于起跑線的目的送去溜冰。他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他一次又一次地央求教練領著他溜冰,教練卻不顧他的請求。在電影中,屬于他的殘酷成長比李玩來得更早。看到這里,我沒有繃住我的情緒,大罵了一聲草泥馬。
誰該為李玩的成長懺悔?誰該為昭昭的摔倒懺悔?是爸爸嗎?是繼母嗎?我的成長之傷又該向誰問責?這聲草泥馬回蕩在空曠的客廳里我朋友一臉驚訝地看著我。我可以用這聲草泥馬去問候誰?悲哀的是我找不到一個可以問候的人。我想,導演真正想說的是,爆粗之后,和解吧。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