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苏擊斞感≌f中主人公的命運,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來參考一下吧,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下面大家參?
魯迅小說中的主人公多是揭示其悲劇性的命運,或蒙昧麻木,或自負空虛,或軟弱順從……總之,對他們的命運,作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發(fā)出吶喊,意在引起療效的主意。
讀魯迅的小說,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絕大多數(shù)是悲劇性的人物,悲劇性的開端,悲劇性的收場,而且讀后使人深感同情,而又強烈憤懣。正如魯迅先生本人所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究其原因是魯迅處在當時的黑暗的社會背景下,主要是為了曲折地揭示舊中國的貧苦農(nóng)民、小知識分子階層等在封建思想、官僚制度、等級觀念等等的層層壓迫下,所各自遭受的不幸命運和悲慘結(jié)局。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辛亥革命前后變革的不徹底性和舊中國民主革命的不徹底性。
筆者試就阿Q、孔乙己、祥林嫂、閏土、華小栓等幾個主人公做以簡析:
“阿Q”——是《阿Q正傳》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連自己的姓名都不太清楚、且無家可歸的無業(yè)游民。平時住在未莊的土谷祠。小說作這樣的描寫,就點出了他身份地位的極端下層性。
他一貫信奉精神勝利法,既自負,又自尊。當別人欺負他、打他時,他說這是兒子打老子,而當人家尋機叫他“懶頭”,又進一步嘲笑毒打他時,他便又喊“我是蟲蝥,不是人”,過后精神又忽而一輕松。
他具有很強的“革命性”,當時未莊來了一伙白盔白甲的革命黨時,他情緒大增,便發(fā)出要革一革這伙“媽媽的”命,很是興奮一時,也思慮得很多……但當趙太爺家遭劫不久,他又被不明不白地抓走了,最后竟糊里糊涂地送上了斷頭臺,臨刑前還推測“大概這命是要送一回的?”
從這個人物的悲慘命運來看,想革命、想進步、想自尊、想走上正軌,但各種客觀事實的不平衡、不公正和偏見,造成了他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合法的或是可笑的事來,這便是小說所要揭示的主人公悲慘命運結(jié)局的主要根源。
一、描寫很傳神,富有特點
阿Q是一個連姓名籍貫都有些渺茫的流浪雇農(nóng),他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更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也沒有固定職業(yè),靠給人家做短工度日。
他很自負,所有未莊的居民他全不放在眼里,進過幾次城,也不把城里人放在眼里;他又很自尊,別人打了他,他便說這是:“兒子打老子,世界真不象話!”后來挨打時竟逼著叫出他又是蟲豕,給人家碰五、六個響頭。過后又似乎心滿意足地得了勝利,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狀元不也是第一么?
他又頗能健忘和受屈辱,也好欺軟怕硬。在受了假洋鬼子、王胡等人的欺辱后,反過來又見軟的欺,遇到了小尼姑,他便呈起能來,以前所受的屈辱全都忘卻,之后又尋吳媽,若出禍事,連自己本應有的短工活也都喪失,被小D替代了。
當革命的消息傳來時,他又非常想“革命”,又瓢飄然地想了許多。其實阿Q所謂的“革命”,正如毛主席所說:“不過是想跟別人一樣,拿點東西而已。”但即便是這點要求,假洋鬼子之流也還是不準,最后以趙太爺家遭劫為由,將他抓去,糊里糊涂地被槍斃了,這就是悲劇人物的悲劇命運,悲劇結(jié)局。(因各種因素未完稿,待后再寫)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