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和知遇之恩,有點像,不管是哪一個,前提都是你要有才有能力,不然一切都是白搭,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會有所感悟。
懷才不遇與知遇之恩,這兩條漢語成語大家是耳熟能詳。懷才不遇多指飽讀詩書胸揣才學(xué)之人,施展才能與抱負的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屈才而難以遇到慧眼識珠賞識之人和機遇。知遇之恩是一個用者與干者的關(guān)系,首先是具有才能的人,遇到慧眼識英才的人和施展才能的機遇,用者相惜賞識并信任地委以重任,干者為了報答賞識自己才能之恩,竭盡所能去貢獻發(fā)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懷才不遇的前提是首先要懷才,懷才不遇還是懷才不夠,這是個很難下評判標準的難題。
何人敢說唐朝詩人杜甫前輩沒有才華,他雖然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人家,自幼好學(xué),七歲作詩,但是自從二十四歲赴洛陽參加進士考未及第開始,機遇老人總是把他作為凄苦與不幸的試驗品。科舉之路行不通之后,杜甫前輩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開始投贈干謁,即為了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于現(xiàn)代的自薦信。就這樣杜甫前輩在功名欲望所驅(qū)使下,困守長安十年乞憐于權(quán)高位重達官貴人門下,在饑寒貧困生活所逼下,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十年時間機遇老人還是沒有可憐他一次。在他四十四歲時,機遇老人大概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給了他一個擔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的機遇,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總算是十年時間熬到個一官半職。離家十年告假剛進家門就聽到妻子的哭泣聲,原來是小兒子餓死了。機遇老人給他最大一次眷顧是被肅宗皇帝授為左拾遺,為了解輕房琯失職之罪而辯護觸怒肅宗,他為官沒有幾個月就被貶到華州,是自己犯了文人耿直不善觀顏察色感情用事的毛病,親手斷送了自己好端端的錦繡前程,從此以后官是越做越小。他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再尋找機遇,在由潭州開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杜甫前輩裹著寒風(fēng)結(jié)束了自己顛沛流離凄苦的一生,時年五十九歲。當一個人的機遇來臨時,如果沒有能力去掌握好機遇,機遇還是會在你的十指緊扣中流失。
懷才不遇的遭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懷才不遇可以創(chuàng)造機遇,脫穎而出就可以破解懷才不遇的難題。
毛遂自薦的典故,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機遇的典型事例。在《史記·平原君列傳》中,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自薦自己跟隨平原君為趙國去楚國商討結(jié)盟的歷史故事,后人把這個歷史故事編成一條成語叫毛遂自薦,意喻自我推薦擔任重要工作。 筆者在司馬遷前輩《史記》的散文中,仔細品讀了行文中關(guān)于對毛遂自薦的描寫,在筆者眼前浮現(xiàn)出來的毛遂,并不是一個身材高大威猛善于武功之人,但定是一個韜光養(yǎng)晦之人。當秦國圍攻趙國邯鄲之急,趙王派平原君去諸侯國求援結(jié)盟聯(lián)合抗秦,平原君在自己的門客中,想挑選出二十個有勇有謀之士隨從,但是在門客中反復(fù)挑選只挑選出十九個人。當毛遂看到后就義不容辭向平原君推薦自己,平原君卻不認識他。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與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朝夕相處了三年時間,平原君竟然不認識他,如果毛遂長的高大威猛或者早晨隨著大家聞雞起舞,誰都能夠看到他舞劍的身影。如果他經(jīng)常和大家在一起高談闊論雄辯天下大事,大家還能不了解他文武兼?zhèn),平原君還能不認識他嗎?決不會“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大家是不會相互皮笑肉不笑地嘲笑毛遂自薦之舉的。
毛遂向平原君自薦自己的過程,司馬遷前輩把兩個人的對話描寫的是活靈活現(xiàn),讓看客感覺就是身臨其境耳聞其言,一個是幽默風(fēng)趣一個是聰明睿智。平原君問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門下到現(xiàn)在有幾年啦?”毛遂答道:“到現(xiàn)在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詼諧地說道:“有能的賢士就如同錐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鋒尖立刻就會顯露出來,如今先生在我門下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們怎么沒有稱贊推薦過你呢?這是先生沒有什么專長吧。”毛遂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那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您把我放入口袋吧,假如早把我放入口袋,錐子早已經(jīng)脫穎而出了,何止是只露出一點點鋒尖而已。”平原君終于同意讓毛遂一同前往楚國。
毛遂不僅才懷隋和而且膽大心雄,當他跟隨平原君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在議事大殿里,從早晨談?wù)摰搅酥形缫矝]有個結(jié)果,等待在大殿外臺階下的十九個隨從,不懷好意蠱惑毛遂說:“成敗就靠先生登堂了。”毛遂緊握劍柄健步登階而上。他進入議事大殿對平原君說:“合縱之事不是利便是害,不過兩句話罷了,怎么從早談?wù)摰轿邕沒有決定下來?”楚王問平原君:“這位賓客是誰呀?”平原君答:“這是我的隨從家臣。”楚王厲聲呵叱道:“你還不趕快給我下去,我是和你主人在談判,你進來干什么!”毛遂手握劍柄疾步向前大聲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著楚國人多而已,現(xiàn)在我與你相距只有十步,大王是等待不到楚國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就掌控在我的手中。當著我主人的面你為何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著七十里疆土而統(tǒng)治了天下,周文王憑著百里國土使諸侯而臣服,難道說是他們的將士多嗎?而是由于他們善于揚長避短因勢而奮其威。現(xiàn)如今楚國兵多將廣擁兵百萬而且疆土遼闊,這只是爭王稱霸憑借的資本,以楚國的強大那國可擋其威。秦國的大將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只帶了幾萬將士就敢和楚國交戰(zhàn),第一戰(zhàn)攻克鄢郢兩座城池,再戰(zhàn)而燒毀了夷陵的楚王宗廟,三戰(zhàn)而楚軍又敗,是不是有辱大王的列祖列宗。這楚國的百代仇恨連趙國都感到羞辱,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愧。今我主人來商談‘合縱’這件事是為了楚國,并不是為了我們趙國呀。在我的君主面前你呵斥我干什么?”楚王聽了毛遂言辭犀利之雄辯,馬上改變了態(tài)度說:“是,是,是,先生說的極對,我一定竭盡國家之兵力履行合縱盟約。”毛遂一見楚王答應(yīng)了合縱盟約之事,威逼楚王馬上舉行盟誓歃血儀式,楚王只得命令大臣取上雞、狗、馬血用來盟誓歃血。毛遂雙手舉著盛血的盤子,獻到楚王面前說:“大王先吮血以示合縱盟約之誠意,然后是我主人,再下一個就是我。”就這樣毛遂智勇雙全地在楚國的殿堂上完成了簽訂合縱盟約。當然毛遂是不會忘記殿堂外階下恥笑他的十九個“智勇雙全”的隨從,他手托血盤走到殿門外說:“諸位在階下也把血涂在嘴唇上吧,雖然諸位才能平庸也算是完成了大任,這大概就是所說的依靠別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任務(wù)吧。”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對其手下的門客們說:“我不敢再識別人才了,我識別的人才多說上千少說上百,自認為沒有遺漏過一個賢士,而如今竟然把毛遂先生給遺漏了,毛先生第一次到楚國,就能使趙國的地位比那九鼎大呂傳國之寶都尊貴至極。毛先生一張能言善辯的嘴,勝過那百萬大軍的威力,我以后再不敢識別人才了。”隨后尊毛遂為上賓對待。毛遂自薦,錐處囊中和脫穎而出這三條成語,都是說毛遂先生的歷史故事,毛遂先生能夠脫穎而出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自己首先創(chuàng)造了機遇,然后在平原君慧眼識珠中把握了機遇,看來一個人首先是有才華,然后是被重用才能又顯露出他的才能。
三顧茅廬的歷史典故,講出了三個觀點,一是誠招天下士。二是雙向選擇與知遇之恩。三是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三國時期,劉備霸業(yè)剛剛起步,身旁缺少神機妙算文韜武略的軍師,當他聽徐庶說南陽諸葛亮是“臥龍”時,就立即誠心實意三次屈尊去探訪當時只是普通“莊稼漢”的諸葛亮。在第三次拜訪才得見。兩個人一見如故,一個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是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諸葛亮分析天下時局,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zhàn)略遠景,聽的劉備茅塞頓開,以至于把諸葛亮當作我莊稼的知己與摯友,請諸葛亮做了軍師中郎將。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俚語說:“酒好不怕巷子深”,“有麝自然香”。諸葛亮如果沒有滿腹經(jīng)綸,劉備也不會三顧茅廬去請他出山,所以說機遇是給有才華的人準備的。從隆中對策,名成八卦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再后來諸葛亮鞠躬盡瘁輔佐劉備治理蜀國,與曹操、孫權(quán)三分天下,在盡顯他才華的同時也淋漓盡致地詮釋了知遇之恩。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民間的一句諺語,是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經(jīng)典的概括。說的是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在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發(fā)揮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但是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而經(jīng)常猜疑他會謀反,因為良臣沒有遇到明君,韓信的結(jié)局是被蕭何謀殺還誅殺了他的三族。
懷才不遇時首先要客觀地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金子發(fā)光的能力,不要老是糾結(jié)在自己懷才不遇上,要想到自己懷才不夠,然后再為賞識悅己者去發(fā)光。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