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次的《角的分類》數學課堂上,教師使用活動角展開教學,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課堂活動的導入,讓學生的積極性極大的提高,讓他們一目了然的明白了關于三角形的一些知識。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角的分類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角的分類》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中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的辨析是難點也是重點。怎樣才能把這抽象的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呢?我決定用活動角這一直觀學具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
玩角入新知
上課之初,我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活動角來玩,想怎么玩都可以。起初學生只是隨意的轉動角的兩邊,后來就開始三三兩兩的在一起比較起角的大小,于是我順勢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同樣是回顧舊知,但這樣的活動導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
轉角探發(fā)現
我引導學生繼續(xù)玩角:轉動你的活動角你都能得到哪些類型的角?
隨著學生的動手操作,陸陸續(xù)續(xù)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學生A:我轉出了銳角。
學生B:我轉出了直角。
學生C:我轉出了比直角大的角一一鈍角。
學生D:我轉出了一條直線。
學生E:我轉出的角兩邊重合。
我順勢提出自學要求:像銳角、直角和鈍角那樣,其他兩種形式的角也有自己的名稱,請同學們自讀課本找出答案。
學生們爭先恐后的翻閱課本,尋找答案,很快他們就把自學結果展示在了黑板上: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度。
操作辨難點
面對學生的自學結果,我趁熱打鐵出示了一道難點辨析:平角就是一條直線。周角就是一條射線。學生立刻你對我錯爭的面紅耳赤,此時我對他們的對錯不加以評價,而是提出問題:誰能用活動角演示一下平角的形成過程?并用語言描述你的演示過程。
通過操作和語言描述,學生立刻明白平角是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半周形成的,它有頂點有兩條邊是一個角,而不是一條直線。
緊接著不用老師再引導,學生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周角是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形成的,它有頂點有兩條邊也是一個角,而不是一條射線。
游戲增樂趣
為了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我設計了《角的家族大聚會》這一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一類角,一邊用活動角演示,一邊給同學們自我介紹。如:我是銳角,我大于0度小于90度,我是角的家族的五弟。
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下,各個角爭先恐后地來到講臺自我介紹,同學們更是一目了然的為他們排出了大小順序: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總結增記憶
如何能讓學生更好的記住這些角,對于課堂小結的設計我也費盡了心思:數學使人明理,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像銳角那樣有棱角,像直角那樣正直,像鈍角那樣開闊,像平角那樣包容,像周角那樣圓潤。
誰說數學抽象難懂?你看!這節(jié)課讓學生在玩角中鞏固舊知,引入新知;在轉角中轉出新發(fā)現;在難點辨析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出平角和直線的不同,周角和射線的不同,感知角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讓難點得以突破;在游戲中感知角的大小順序,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并使重點得以落實。一個小小的活動角,就讓學生玩的很high,學的很快!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