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軍訓(xùn)的小伙伴們有沒有利用空余時間去讀書呢?我們既要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也要提升文化內(nèi)涵。下面小編帶來的是軍訓(xùn)讀書心得體會:讀《史記-項羽之死》有感。
上至太古黃帝,下至漢武太初,三千多年的崢嶸歲月,全部被一位偉大的史學(xué)家凝煉成一部史詩巨著,那就是流傳千古的史詩巨著-《史記》。
《史記》,作者司馬遷,也稱太史公,所以史記也被稱為《太史公書》,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也是古代二十四史之首,他是中國第一部傳記體史書,記載著漢武太初及以前的人物傳說,時至現(xiàn)代也是廣為流傳。
有史以來,在這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在這原野與廟堂的紛爭中、在這戰(zhàn)火與笙歌的交替中、誕生過多少的英雄豪杰,他們有人出身華貴,有人身家貧賤,有人智慧過人,也有人愚昧不堪,但不得否認(rèn),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歷史的樹干上留下一圈又一圈的深淺不一的年輪,而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則將這些深淺不一的痕跡整合,整合成了一部獨(dú)具一格的史書《史記》,用他自己的方式為人們講述了這個廣闊的世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史記中的名篇《項羽之死》,中的名句,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項羽被圍垓下時放聲大唱的,告別了他的愛人虞姬,項羽是一個豪情萬丈的大丈夫,在自知命中注定失敗的時候,卻唱出了柔情百轉(zhuǎn)的垓下悲歌,讓人們深刻的了解到什么“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的含義,這一曲《霸王別姬》以戲曲和故事等方式流傳千古,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在軍訓(xùn)期間,由于身體原因,我很遺憾的退出了軍訓(xùn),但在這段時間里,我研讀了這篇《項羽之死》,這篇古文共有幾個階段。垓下被圍、垓下突圍、東城潰圍、烏江自刎,很鮮明的描繪了項羽的性格,勇武,自負(fù),多愁善感,同時也帶有鐵血與柔情, 項羽日:"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從項羽這句話可以看出,此時的項羽,并不是為了戰(zhàn)爭的勝利而戰(zhàn),只是為了能快意恩仇一場罷了,這一句話,盡顯其萬丈豪情,而在烏江被圍,窮途末路之時,放棄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寧死不渡江,這讓我想起了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中的名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在茍活與尊嚴(yán)之間作出的從容選擇,真是讓人有數(shù)不盡的感嘆,真乃無雙人杰也!
從這篇描寫了人杰項羽的《項羽之死》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司馬遷用比較客觀的手法,描繪了項羽之死這段歷史,有充分的將自己的思想與態(tài)度融入其中,這種寫作手法正是為什么《史記》能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原因。這或許也正是司馬遷想向后人傳達(dá)的思想品質(zhì)吧!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