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十年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樣的祖國,你想好怎么贊美了嗎?這里給大家?guī)淼氖羌o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范文精選10篇,大家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篇一】
人常說:“家是溫馨幸福的港灣。”我的家雖有“為大家而舍小家”的艱辛、生活上的磕磕絆絆,但也有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笑語,也還是溫馨的。
從我記事起,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的家隨著父親和我的工作變動,一而再、再而三地搬遷,這其間,我長了見識,看到了祖國的日新月異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在支線專列上
我的父親是鐵路員工。20世紀50年代初,父親隨在甘肅天水由西北鐵路干線總局基礎上組建的鐵道部新建第三工程局,開赴內(nèi)蒙古大草原,擔負北京至包頭、集寧至二連浩特的筑路任務。
1954年6月,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從甘肅天水到內(nèi)蒙古找父親。到了集寧,已經(jīng)是深夜了。父親在路基上連跑帶喊呼喚著我們……許久沒見到父親了,他那么消瘦,目光還是那么炯炯有神。后來,父親帶我們走進我記憶中的第一個家。
家在一條鐵路的支線上,是一列棚車。一節(jié)車廂里住著兩戶,每戶大約有七八平方米。父親是鐵路工程技術人員,車廂的一角打著地鋪,一旁是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各類圖紙、書籍,昏暗的油燈下,父親在那里辦公。另一角擺著一個簡易的火爐。做飯時,將火爐搬出車廂,在外面煮飯。父親白天去工地工作,媽媽在家里收拾,我和妹妹就在路基邊玩耍,到野地里逮螞蚱、拔野花。中午,爸爸回來了,帶了些蔬菜和肉,媽媽淘米,爸爸炒菜……全部家當也只有用幾個炸藥箱改制成的衣柜和一個皮箱。
在“一切為了新中國”“一切為了人民”的日子里,父親和筑路員工們住在這么簡陋的家,先后修通了京(北京)包(包頭)線、集(集寧)二(二連浩特)線、包(包頭)蘭(蘭州)線……
我的家搬進了土坯房
1958年8月,父親調(diào)到鐵三局的二段工作,擔負石太鐵路的改造和修筑太原到焦作的太焦線。為此,我們舉家從內(nèi)蒙古遷到了祁縣東觀鎮(zhèn),不久又遷到榆次市窯上村。
那是一片叫寇家墳的地方,據(jù)說是宋代名相寇準后人的墓地。雖然此地早已破敗,但石人、石馬還依稀可辨。墓地的不遠處,修蓋了二十幾排平房。房子是用磚壘砌的架子,里面充填的是土坯。工人們用木制的框子,里面填滿黃土,用木槌砸,不一會兒,打開木框,一塊土坯就制成了。我們的家有兩間,居住面積大約有20平方米。
后來,我們學著動手,打了些土坯,還壘起了院墻。院子里,種了些玉米、西紅柿、黃瓜、豆角……那時,家當也只有兩張床、兩個扣箱。孩子多,家也顯得擁擠。
我的家在路邊小二樓
1972年6月,我從知青的下鄉(xiāng)點榆次市莊子公社麓臺大隊選調(diào)到陽泉,在一家國有大型鋼鐵企業(yè)工作。
1977年5月,我準備結婚時,組織上給我的是路邊的一幢小二樓二層上的一間房子,約15平方米。樓上共有6戶,有3家除外,我們3家合用一個廚房,15平方米。后來,鄰家相繼搬走,好說歹說,房管部門終于把那間共用的廚房給了我。
于是,老岳父親自出馬,我領了些磚、水泥、白灰,截出4平方米做廚房,留下的11平方米的地方與那個15平方米的家做成了套間。
這樣,我的居住環(huán)境改變了,變成了30平方米了。外屋住孩子,里間剛好放下我們老兩口睡覺的床,一角是用平車框改造的書架,還買下立柜、沙發(fā)和一臺春筍牌12寸黑白電視機。我家三口人居住還算合適,總比過去住棚車、土坯房好得多了。
我的家搬進了福利房
1986年12月,我憑著有20年工齡和職務的變動,分得一套54平方米、兩臥一廚一衛(wèi)的樓房。雖然叫福利房,屬企業(yè)性質(zhì)的,個人也得掏錢買部分產(chǎn)權。我不屬于拆遷戶,優(yōu)惠當然不多,能擠進去分得一套已屬不易了。
我經(jīng)濟條件不行,只能在親戚的幫助下簡單裝修了一下,但覺得比原來豪華奢侈了許多。壁柜、墻裙、吊燈……換了臺康佳牌21寸彩色電視機,加了新飛牌冰箱、海棠牌洗衣機,覺得日子越過越紅火。煮飯、炒菜用的是雙火煤氣灶,簡單、快捷。老伴是小學校長、兒子上大學,日子過得很滋潤。
后來,隨著職務的升遷,領導按國家的政策,給我解決了一間排房當書房。孩子大學畢業(yè)了,參加了工作,而且娶了媳婦,原有的住房顯得更加擁擠了。好在兒媳婦不挑剔,我們老兩口搬進書房,舊房給他們重新裝修一下,給孩子們辦了喜事。后來,有了寶貝孫閨女了,但心里總裝著一件事,什么時候能讓孩子們有個屬于自己的家?
再次喜遷新居
隨著城市的擴容和危舊房改造,政府要消除棚戶區(qū),我的書房被列入拆遷范圍了。按照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這次,要了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不管怎樣,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總不能讓兒孫們繼續(xù)“竄房檐”,總得有個自己的“窩”。
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裝飾材料比以前復雜多了,而且裝修又講究環(huán)保。新家離北山公園和保晉文化園不遠,樓前有一條通往蔭營的大路。小區(qū)是物業(yè)管理,比以前臟亂差好多了。后來,按照孩子的意愿,自己去設計自己的家。用不了多長的時間,房子按流行樣式裝修好了。裝修新家要量力而行,既時尚新潮,又不乏節(jié)約簡樸。家布置得確實大氣,只要孩子們愿意。總之,要符合年輕人的時代要求就行了。在我們家再次喜遷新居的時候,我感到滿足,有一種成就感。
孩子過自己的溫馨小日子去了,我將原來和老伴住的9平方米的小家,撿了些廢舊木料,自己動手做成書架,改造成書房。
我已經(jīng)退休15年了,在簡陋的書房里,干點自己喜歡干的事情,朗讀名篇、寫點感悟,得意時還寫幾句詩,生活多么愜意呀!
愿我們的環(huán)境符合人類居住條件,愿我們的人均住房面積越來越合理。生活嘛,總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嘛!
【篇二】
引子
1978年春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像一聲震天撼地的春雷,把沉睡的大地驚醒了,把人們的思想激活了。我就是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從城市下到農(nóng)村,
參與了一場農(nóng)村經(jīng)濟改革。
“這是真實的嗎?”
1980年 初,我應新任于田縣委書記盧鳳章同志的誠懇的特別邀請,舉家從和田市遷到于田縣來了。
來于田之后,盧書記找我作過一次長談。他說,于田是農(nóng)業(yè)縣,只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去了,我這個縣委書記就算沒有白當,否則便無法向老百姓交待。我覺得他能有這樣的想法,是十分可貴的,想為人民干一番事業(yè),有什么不好的呢?即使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他要求我協(xié)助他做些事情。我說,我也沒有什么本事,但我愿意了解一些真實情況作為您決策的參考。只是有個條件,我不坐辦公室,我必須到農(nóng)村去作調(diào)查,而且不能給我太多的限制。我一定會很認真地把調(diào)查的真實情況向您匯報。他當即表態(tài):給你派一輛小車、一個司機、一個翻譯,調(diào)查什么,到哪里去調(diào)查,由你決定。于是,我成了一個很自由的人在于田縣廣大農(nóng)村里自由活動。
我原以為有了縣委書記的尚方寶劍就會一切很順利,事實上行動起來要比想象的復雜得多。
我來到十月公社,聽農(nóng)民反映,這個公社的十大隊五小隊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小隊。我便向公社一位四十歲左右身體有些發(fā)福的維族領導提出,要去這個小隊看看,這位領導以種種理由阻擋我們,說路不好走呀,你們的生活沒法解決呀等。我說,這些由我們自己想辦法。他的態(tài)度變得生硬起來,說:“那也不行!是誰讓你們?nèi)ツ莾旱?要是出了問題誰負責?”我聽出這話的背后有一點火藥味。翻譯很機靈地跟他說了一番,他的態(tài)度才緩和了一些。我問翻譯:“你是怎么跟他說的?”翻譯說:“我唬了他一下,說你是盧書記請來的人,要他對你客氣一點。”我笑著說:“你還真會來事。”
我們就這樣軟硬兼施,他才同意我們?nèi),但他還要派一名干部陪同。我想:真是個小心眼,還想給我們安排一個特工呢。被我婉言拒絕了。我說:“不用了,我們又不是外人,就不麻煩你們了。”
我們?nèi)蓑?qū)車前行,行程十多公里后,便是一個鹽堿灘,然后是沙漠,沙漠路只走了幾十分鐘,就走不動了,輪子在沙漠里打滑,我們就下來推車子,過路打柴禾的老鄉(xiāng)也幫著我們推車子,就這樣磨磨蹭蹭地來到了這個小隊。社員們好奇地不召自來,并主動向我們介紹這個隊的情況。我們走訪了幾家農(nóng)戶,幾乎說不出他們有什么財產(chǎn)。由于營養(yǎng)不良,幾乎是人人得了癩皮病?吹竭@種情,我也確實動情了,不自覺地握緊拳頭、自言自語:“面對這種現(xiàn)實,還不敢替他們講話,良心何在?”在當時,真實地把這種狀況寫出來,很可能會被扣上給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抹黑的大帽子。但是,現(xiàn)實撞擊了良心,我豁出去了,寫吧,現(xiàn)在提倡思想解放了,能把我怎么樣呢?于是,耐心地做司機和翻譯的工作,在這里調(diào)查了三天,寫出了《來自一個窮隊的報告》。
回到縣城,我把報告交給盧書記,盧書記看完后,臉色馬上由晴轉(zhuǎn)陰,看得出,他的心理壓力太大了,馬上把門關上,說:“這是真實的嗎?”我說:“完全真實,數(shù)字和事實都經(jīng)過反復核對。”盧書記說:“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惹出麻煩來?”我說:“不會的,我認真地學習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及以后的一些中央文件,提出了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我想我們的調(diào)查是符合中央精神的。”
盧書記考慮再三,才決定召開常委擴大會等一系列的舉措。
一個窮隊引起的震動
1980年4月28日,在于田縣的歷史上,好似響了一聲巨大的春雷,轟開了沉睡的大地,引起了人們思想的震動。
這一天,中共于田縣委在召開常委擴大會議?h委書記盧鳳章同志在介紹一個窮隊的材料,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共產(chǎn)黨是干什么的?是為了解放人民的,就是要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墒墙夥潘氖嗄炅,這個隊的社員還是這樣的苦,我們怎么向黨交待?怎么向人民交待?同志們看了這個材料會有一種什么樣的感受?”他真的動了感情,說話的聲音很大,手臂有力地向前揮舞著。會場十分肅靜。
他講的這個材料,便是我寫的《來自一個窮隊的報告》,當時,作為內(nèi)參,印發(fā)給每個與會的同志。這個報告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十月公社十大隊五小隊的情況。
十月公社十大隊五小隊,其貧困之境況,實在令人心寒。這個小隊1979年的年終結算,社員每人一年的收入只有5.15元,一個勞動日值是4分錢。他們說,勞動一天還不如一只老母雞下的蛋值錢(當時一只雞蛋是8分錢)。
窮到這個程度的小隊,當然是極個別的。但是,窮隊所暴露的問題卻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這個小隊為什么會這么窮呢?我們同社員一塊探討,他們說,原來這個隊并不是現(xiàn)在這樣貧困,后來搞城市建設,把一些大樹砍伐了。社員還領我們到老水渠的兩邊實地察看了被砍伐的樹墩,直徑大都有50多公分,可以想象,當年這里確實是林木蒼勁.水草繁荗的好地方。他們還說,特別是后來有一位公社書記,發(fā)動群眾,把西邊一條十幾米深的自然排堿溝填平了,這被當時的上級領導認為是這位書記的一大政績而被提拔,開始一兩年還看不出影響,糧食還獲得了較好的收成,以后就土地鹽堿化,一年不如一年。
縣委擴大會對這個報告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有震驚的,有憤怒的,有同情的,有懷疑的,也有麻木的。有的說:“現(xiàn)在還真有這樣窮的小隊嗎?”有的說:“寫這種報告的人用心是什么?”有的說:“即使真有這樣的窮隊,也是十個指頭中的一個小指頭,不應該把它寫出來。這不是給社會主義的臉上抹黑么?”各種各樣的議論都有,但多數(shù)人心情沉重,感到自己作為縣上的父母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的建議把與會人員都領到這個隊去實地考察考察。
于是,縣委組織了幾輛汽車,30多名干部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這個窮隊。有很多社員說他們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多“大干部”來到他們家里,他們很多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但沒有一人表示憤慨的,這些農(nóng)民真是太善良了。當征求他們的意見時,他們幾乎全部表態(tài),如果把地包給他們,吃飯問題、治病問題等等,他們就可以自己解決。有的還說,如果把地包給我,我不但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還可以幫助別人,甚至還可以交點公糧,給國家作貢獻哩!聽到這些話,好幾位書記、縣長都感動得流淚了。
參觀回縣城后,縣委擴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農(nóng)村的這個實際問題怎么辦?大家討論得很熱烈。有的提出:既要解決農(nóng)民的實際問題又要注意不要犯方向和路線的錯誤。
經(jīng)過反復磋商,縣委做出了一個決定:在三靠隊(吃糧靠返銷、花錢靠救濟、生產(chǎn)靠貸款)實行大包干生產(chǎn)責任制。
勞動熱情像啟開了閘門的急流
1980年5月初,于田縣委、縣政府立即行動,派出了一大批干部到各公社的大隊,宣傳、落實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的決定,在三靠隊實行大包干。所謂大包干的含義是:按人口和勞力承包一定的土地,生產(chǎn)所得,除了上交農(nóng)業(yè)稅和提留外,剩下的全歸農(nóng)戶。這一決定,像春風一樣,很快吹遍全縣的各個角落。農(nóng)民對這一決定理解很快,他們把這個決定簡化為;除了上交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又形象又好記。三靠隊的農(nóng)民樂開了花,很快得到了落實。全縣一共有844個生產(chǎn)隊,實行大包干的275個,占到了32.5%。常委做出決定之后,沒有人公開站出來反對,但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是風平浪靜的。旁觀者有之,沉默者有之,等待時機再來反對者有之。
當時的背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不久。很多做經(jīng)濟工作主張改革的知名人士形容當時的狀況是:兩頭熱,中間涼。兩頭熱是指中央和人民群眾要求改革的呼聲很大。當時中央領導是主張改革的人當政,他們看到經(jīng)過十年浩劫,國民經(jīng)濟遭到嚴重破壞,急于采取一些措施,扭轉(zhuǎn)這個局勢;鶎尤嗣袢罕姡貏e是農(nóng)民,由于長期處于貧困狀況,所以特別渴望通過改革來改變貧困狀況。而中間涼是指省、市、縣和各級領導,他們的生活都比人民群眾富裕、穩(wěn)定。其所以如此,靠的這頂烏紗帽。一旦丟了烏紗帽,生活也就會一樣沒有保證。而從解放以來,一系列的運動,使他們得出一條經(jīng)驗教訓:只要不犯“方向路線”錯誤,這頂烏紗帽就不會丟。所以他們總是心有余悸,膽小,怕承擔責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們有些人敢貪一點,拿一點,但不敢替老百姓講一句公道話。
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原因是:實行大包干以后,干部到基層所能享受的特權大大地減弱了。因為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歷來生活物資緊缺,特別是副食品,以前都要憑票證供應。而人民公社是黨政合一最基層的一級組織,他們可以調(diào)撥所屬范圍內(nèi)的物資和人力。在那個時候,每個公社都設有一個副業(yè)隊,需要勞力時,可以向任何一個生產(chǎn)隊派一兩名勞力來當“公差”,管理副業(yè)隊的果園、農(nóng)田、菜地和飼養(yǎng)場,干部也適當?shù)貐⒓右恍﹦趧,他們便說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xq是一個水比地更重要的地方,副業(yè)隊的用水自然可以得到特別的優(yōu)待,所以副業(yè)隊年年豐收,他們的這種剝削方式要比過去的地主高明多了。而且名正言順,他們不是為“私”而是為“公”,因此所得的物資,只有少量用于干部的“補貼”,而主要是用來應付上級“下鄉(xiāng)考察”的干部,除了熱情招待他們的吃喝外,還可以以低價“賣”給他們一些土特產(chǎn),讓他們帶到城里,送給親友,“留個紀念”。所以,在“下鄉(xiāng)干部”的眼中,還真感到有種新農(nóng)村的新氣象。這些人,大都不是那些不講實際的文化人,吃著肥羊肥鴨的時候,又何曾想到過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呢?
而實行大包干后,每個農(nóng)民都要為自己的生存而勞動,而“爭水”。無償?shù)?ldquo;公差”派不出了。不公平的水的分配農(nóng)民也不干了。因此,公社的副業(yè)隊也就逐漸地萎縮了。這就是很多反對大包干的干部極不愿意看到的“集體財產(chǎn)”受到破壞,極其憤慨地說:“大包干是大倒退現(xiàn)象。”
而實行大包干后,社員的勞動熱情就像是啟開了閘門的急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1980年實行大包干的生產(chǎn)隊,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的幅度都很大,如布尕孜蘭干公社25個長期吃回銷糧的生產(chǎn)隊,1979年吃回銷糧21萬公斤。1980年實行大包干,25個生產(chǎn)隊全年糧食總產(chǎn)90.15萬公斤,比1979年增47.85萬公斤,增113%。秋收時節(jié),我們在這里作調(diào)查,社員爭著要請我們吃羊肉拉面。
這些事實,使得于田縣的領導下定了決心。全縣從1980年冬播開始,全縣全面推行大包干制。農(nóng)民喜氣洋洋,奔走相告,從冬播開始(9月底至10月初),廣大農(nóng)村就自動形成了一個生產(chǎn)熱潮。
1981年,于田縣獲得有史以來的大豐收,全縣糧食總產(chǎn)4102萬公斤,比1979年增796萬公斤,增產(chǎn)24.1%。
農(nóng)貿(mào)市場是最有說服力的。多年以來,農(nóng)貿(mào)市場上見不到一點糧食,1981年冬,農(nóng)貿(mào)市場開始活躍了,于田市場的玉米價格低到一斤一角錢,葵花籽低到5元一稱子(稱子是維吾爾農(nóng)民計量方法,一稱子相當于16市斤),說明農(nóng)民家里確實有余糧了。
維吾爾農(nóng)民是非常樸實的,他們沒有那種藏富的心理,有了細糧就熱心請客,做抓飯,做拉面,做烤包子,烤全羊,就像過年一樣熱熱鬧鬧,慶祝豐收。慶祝農(nóng)村改革的成功!
一份簡報引起的波動
1982年的秋初,正當全縣農(nóng)民喜氣洋洋迎接大豐收的時候,某單位發(fā)來了一份簡報,醒目的標題是:實行大包干后的十個怎么辦?提出的十個怎么辦其實是一個怎么辦,即集體財產(chǎn)受到破壞怎么辦?當時,于田縣全縣實行大包干是全xq最早的一個縣,受到了xq各地的關注。因此,于田縣對這份簡報有種特殊的敏感。一次,我在科克亞公社調(diào)査,有個社員叫艾沙卡拉,是個老實巴腳的農(nóng)民,包給他的地是22畝沙石荒灘,承包時定畝產(chǎn)小麥50公斤,經(jīng)過他一家兩年的改造,沖泥淤地、增施羊糞,小麥畝產(chǎn)達100多公斤,比定產(chǎn)翻了一番還多。我們離開他家時,大約走了一公里多,他跑步追上來了,我從小車的后窗看見了,叫司機停車,問艾沙卡拉有什么事情。他沒頭沒腦的說:“我承包的地會不會收回去?” 我安慰了他一番,說你辛辛苦苦改造好的土地怎么會收回去呢?其實我也有點擔心,自從來了那份簡報,就有人散布大包干是毛主席反對的“三自一包”,是個路線問題。有的基層干部就準備把地收回來,有的農(nóng)民把肥料挖個坑埋起來,不敢往地里上。這時,我感到問題嚴重。于是我把這里發(fā)生的情況和自己的看法,給xq日報總編寫了一封長信,詳細談了這份簡報在縣上的反映及農(nóng)村的情況。xq日報很快以報社農(nóng)牧組的名義給我回了一封信,表示對我的熱情支持,并要我盡快寫一篇反映農(nóng)村實行大包干之后的文章。我讀到這封信后,很受鼓舞,心里也有底了,我馬上下鄉(xiāng),走訪了幾個公社的生產(chǎn)隊,發(fā)現(xiàn)廣大農(nóng)民確實是多年以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興過。實行大包干后,糧食大幅度地增長,人民生活很快提高,精神面貌大為改觀,有個農(nóng)民很風趣的對我說:“老婆也長得比以前漂亮了!” 至于說集體財產(chǎn)受到破壞,主要是指農(nóng)具,原來是集體所有,現(xiàn)在分到各家各戶,如南疆最普遍使用的勞動工毛驢車,先拜巴札公社原來是公社、大隊只有少數(shù)幾輛破舊的毛驢車,改革近三年已發(fā)展到6500多輛,80%的農(nóng)戶都新購置了毛驢車。于是,我十分興奮地寫成了《實行大包干之后》的調(diào)查散記,寄到xq日報,xq日報很快以顯著位置于1982年11月7日發(fā)表了。
與論的支持,使縣委下定了決心,召開了專門會議,下發(fā)了穏定“大包干”責任制的文件。1982年全縣糧食總產(chǎn)達4863萬公個,又創(chuàng)新高,比1979年增1557萬公斤,增產(chǎn)47.1%,而且經(jīng)濟作物也有大幅度的噌長,四十多年來,一直有人懷疑這個實實在在的現(xiàn)象是否真實。我記得當時就有人懷疑農(nóng)民是否有虛報產(chǎn)量的現(xiàn)象,并親自到農(nóng)戶去將糧食過秤抽查,結果證明屬實無誤,才不得不佩服這場改革的成功。但時至今日,仍有教條主義的“學者”,用西方新制度主義經(jīng)濟懷疑這場改革,認為勞動力的解放不可能產(chǎn)生這樣大的威力(見《中國鄉(xiāng)村與鄉(xiāng)村中國》)。
1983年元月2日,黨中央的第一個文件便是印發(fā)《當前農(nóng)村經(jīng)濟政策的若干問題》。這個文件充分肯定了各種形式的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其中也包括大包干責任制。因此,于田縣的工作也得到了自治區(qū)的肯定。
農(nóng)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著人們的“溫飽問題”,為以后的全面改革打下了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
于田縣委對這場有深遠影響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改革做了認真的總結,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經(jīng)濟改革,同時也是一場思想革命。是對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的大檢查,使廣大干部認識到,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既然是為人民服務,就得了解人民的實情,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就應該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感到十分可喜的是,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四十年來,不論是經(jīng)濟建設和政治文化建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取得了輝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面貌大為改觀,治黨理念和治國理念走向成塾,正引領和促進廣大干部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增強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激勵廣大干部見賢思齊、奮發(fā)有為,擼起袖子加油干,與全國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篇三】
有一種情懷,叫“過去的事”;有一份記憶,令你今天感慨萬千。改革開放40年,生活質(zhì)量大大提升,城鄉(xiāng)面貌日新月異,變化巨大,而我感觸最深的是故鄉(xiāng)的路越來越好走,越來越寬闊。
猶記在70年代初,一條通往桃花侖小學的泥巴山路便刻在了我的心里,印在了我的腦海,不須提起,也從未忘記。
我的故鄉(xiāng)在赫山區(qū)桃花侖的一個小村莊,它的名字很特別,叫湴田村。其實這里是我母親的家鄉(xiāng),從小我寄托在外婆家,一直以來我就把外婆家當成自己的故鄉(xiāng)。
湴田村是丘林地帶,真是開門盡是山,常在泥中行。窮是這個村子的普遍性。而路爛更是這個村子的頭痛事。
行路難,行路難,黃泥路,今安在?
從外婆家出門有三條黃泥山路聯(lián)絡著外界與村子。村子通向村外的山路都是黃泥巴,而泥巴路最怕雨水,一遇水就成了一鍋粥,稀爛的。最主要的是山路遇水便滑溜的,一下雨我就不想去讀書。
那時,從我們村到桃花侖小學讀書,要翻三四座侖,從外婆家出門翻第一座侖;過了農(nóng)場的茶葉園,到竹山灣翻第二座侖,又高又陡,還全是黃泥巴山路;過了竹山灣伴著軍分區(qū)的圍墻翻第三座侖,再走幾里地越過幾個小山包才到學校。每天來去共四趟,每趟要走十多里山路。
天晴還好,起個大早,還能趕上不遲到,下雨可就慘了。最怕遲到后班主任老師罰站,最怕同學笑話身上的黃泥巴印子。更怕那些調(diào)皮的男生把外公視為寶貝的斗笠做玩具,他們拿著做飛碟玩,斗笠在教室里從這個角落飛到那個角落,當斗笠散架,里面的棕葉子飄灑飛舞時,男生們便高喊:天女散花喲,天女散花喲,至最后斗笠粉身碎骨,片甲不留。
于是我對外公說:我不要去讀書,路不好走,學校里也不好耍。我死活不愿意去讀書。
外公說,下雨就不去讀書,落雪下凌怎么辦,必須讀,落槍也要去,你娘要賺錢養(yǎng)家,哪有空帶你。不去打死你!在外公威嚴的恐嚇下,打著哭腔,背起書包,穿上外婆做的布鞋去上學。布鞋怕水浸,下雨小心翼翼怕踩壞噠,只好提著鞋子打赤腳趕路,好不容易上了山,可走下坡子卻是個大坑,走慢噠撐不住人往下滑,走快噠人更撐不往前沖,常常摔個仰八叉或狗吃屎的姿態(tài)。最擔心的是半夜下大雨。
山路難行日易斜,最懼夜雨浸泥巴。村里的小伙伴們常是成群結伴一起上學,一起游戲。下雨天爬坡或下坡時為了不摔倒。都是手牽著手,相互支撐著,坡不太陡,不太滑的時候還是很有效的,但雨大,或是下了一夜的大雨時,那就是對我們的一場考驗,有時也是一場災難。常常某一人摔倒了,為了扯住他,用力過猛的他與我們扭著一團,結果是摔了一堆,大家都是一身黃泥巴。笑過哭過,但為了不遲到,提起書包,泥巴湖弄爬起來就往學校方向跑。那時只想,有一條不溜滑的路走多好啊。
在鄰村接近學校的地段,這里稍為好一點,黃泥巴山路變成了可開拖拉機汽車的石子路,路面摻有石頭,不滑,不怕水,多好走啊。大伙都找村長反應修條石子路吧。山上石頭多的是,怎么不用它鋪路呢!于是全體村民出義務工,上學的學生也不例外,能力有大小,石頭也有大小嘛。大的搬不動,撿小的嘛。村長一發(fā)令,村民全出動,大大小小的石頭,在老老少少的手里,從山上運到了路上,村長一段一段的檢查,踩實,還說:鋪牢實點,別踩翻傷了人,泥巴上摔不壞人,石頭子可不認得人,摔在上面會傷人。誰家都有孩子,誰都要通過這條路才能走向村外,大家用心挑撿石塊,拍實按平每一塊石頭,齊心協(xié)力用石頭鋪了一條通往村外的小路。
五年級時跟隨母親轉(zhuǎn)到了市區(qū)街上讀書,踩在瀝青馬路上,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落雨不濕鞋,晴天不曬頭,簡直是天堂的路啊。
回外婆家再看村里的石頭路,簡直老土了,有的石頭陷入泥巴里了,有的石頭開裂了,還有的也變成泥巴了。路面的不平整了。于是我向小伙伴們吹噓:街上的路好平好寬,打赤腳走也不會溜滑,更不會摔倒。小伙伴們羨慕的眼神成了我炫耀的資本。大伙心里都盼著,幾時我們鄉(xiāng)下山村角落里也能有這么好的瀝青路走呢?
改革春風吹,到處搞建設。人民要致富,就走康富路。
猶記在1975年,市人民醫(yī)院擴建在姚家村了,這個好消息就象長了翅膀飛遍了村子的每個角落。因為湴田村與姚家村緊鄰呀。一條筆直的馬路從一中進來直達醫(yī)院,聽說這條路被名為康復(又稱康富)路。臨馬路的幾個村莊的村民們先行一步,臨街房子改裝一下就成了門面,月月坐收房租,有的自己做生意,各種店面應運而生,不久,又一棟棟私人水泥紅磚大屋聳立在馬路兩邊。路邊村上的人家富得流油呢,看噠別人發(fā)財,湴田村的人眼都欠紅了。
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勝。
湴田隊就在醫(yī)院住院部后門,出醫(yī)院后門,穿過一座小水庫壩基,沿著農(nóng)場茶園山路,不到二里地就到外婆家了。外婆傷感的說:山路彎彎卻難走,幾時公路能到家門口?
不久,又傳來竹山灣、廟灣村征收要修大桃路的消息,周邊鄰近的幾個村子一個個通了大馬路,一條條路邊又林立著許多店鋪,當年象湴田村一樣窮的人家都開始拆舊屋起新屋,惟有湴田村死水一潭,沒有半點動靜,活泛些的人租起鄰村人的店面做生意,還有的想辦法改戶口,遷到鄰隊去,特別是修龍洲路時,個別有門路的人把湴田村的老屋賣了,在龍洲路邊搞到屋場臺子,起了五六層,自住出租,小日子不知有多活泛,多滋潤。
村民們盼著哪位大佬來征收,盼著政府來修路。
真是要想富,就修路。村民們實在是按捺不住了,我們自己修吧,大家一致要求新任的村長帶頭。
一聲令下,新上任的村長,又帶領村民出義務工,挖山修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條,二條,三條通往村外的三合土路修成了。窩居山村的人家大多走出去,打工做小生意的越發(fā)多了起來,湴田村也越來越有生氣了,村民腰包一個個鼓了起來,大家喜笑顏開,真是風景這邊獨好了。
不久,這里一棟那里一棟的二層三層小樓房聳立在侖上,因為無污染,無躁音,租房價比路邊村還便宜一點,租房的人也越來越多,村民們的小日子越來越甜蜜了。
從此我到外婆家更加方便了,并且再也不用走泥巴山路了。
這一橫二豎三條馬路在湴田村周邊環(huán)繞而過。再到外婆家,不但路好走,時間也很省了。
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城市改造不遲疑。
每一次去看外婆,外婆總是有好消息,高興的告訴我:周邊村子好多征收了呢?我們村也快了呢!政府又在搞么子城市亮化,公路升級改造呢?聽噠講秀峰路會修得到我屋門口呢?你曉得啵?下次你來看外婆就是落大雨也不會打濕腳噠。http://m.hmlawpc.com/+
在城市一次次的升級改造中,外婆看到村子山路也變成了水泥馬路,越來越好走,越修越寬闊。那癟著的嘴巴笑得合不攏,臉變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這是世上一條最好走的路,盤古手里沒得咯啊好路。好日子,真的是好日子。外婆不依不舍,用她那雙清朝的小腳踏實地走上共和國的康莊大道上。她的生命定格在她留戀的好日子里,那是90年代末。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前進的腳步?jīng)]有停止。
轉(zhuǎn)眼十年,21世紀的湴田村再次征地。一座座山丘被推平,一幢幢高樓林立,一條條水泥路鋪就,連接千家萬戶,連接村里村外,不,現(xiàn)在應該是城里城外了,因為這里現(xiàn)在是地處城市中心了。舅舅阿姨們拆了原來的二層小樓,在安置小區(qū)再新建的樓房都是六七層,村里的小伙伴們都有了自家的大洋樓,小車,門面,享受著村民的優(yōu)惠政策,又享受城里人的舒適方便。
就連我這個所謂吃皇糧的公家人也只有羨慕嫉妒了。
現(xiàn)在大桃路、秀峰路穿村而過,益陽大道,康復路,龍洲路環(huán)繞在小村周邊,小汽車,大貨車可直達家門口。
步入康復路,因之訪湴田。黃泥早不見,寶馬(汽車)達階前。
莫說不要穿雨鞋,就連傘也不要打,就可以東家串門,西家聊天了。最苦惱的是我這個生于斯長于斯的村里人,居然有一次迷路了,找不到外婆原來的家了。
伙伴們笑話我當了城里人就忘了本,外婆家的路都不認得了。是啊,鄰近有繁華亮點工程益陽大道,縱橫交錯的公路系統(tǒng)特別發(fā)達,新農(nóng)村建設村級公路都直達家門口,中心城哪里有黃泥巴的影子,現(xiàn)在要到外婆家非常方便,真是條條大路通向外婆家。
蒼海桑田,世事變幻無常。幾經(jīng)風雨,歷度拆遷,當年的湴田村楠竹灣,而今的雄森國際。是誰讓浮生亂了流年?是誰讓繁華替代寂靜?是誰讓貧農(nóng)化作富豪?
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奮斗,四十年的汗水,四十年的拼搏。當年的小山村早已是煥然一新,到處是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農(nóng)家小樓精致亮堂;沒有了爛泥路,沒有了黑燈瞎火;而今是車水馬龍最宜居的城市中心。
記憶里山村那條黃泥巴路,變成石頭路,又變成柏油路,后來的水泥路,到現(xiàn)在的瀝青路。一條山路,演變成康莊大道,四十年里,越來越寬,越來越好。
【篇四】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如果外婆能活到現(xiàn)在,她一定會贊美城市居住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一定要盡點孝心,讓出最好的房間給她老人家住。
記憶中的城市,由于歷史的欠賬太多,老市區(qū)的道路狹窄、坑坑洼洼,民宅破舊不堪,幾十年難見建一棟新樓房,經(jīng)過權威部門監(jiān)定的危樓比比皆是。每棟老式騎樓,都被切割成72家房客,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缺乏陽光的蝸居。鄰居們,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存難得見到笑容,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姨,家里孩子多,經(jīng)濟困難,住房面積小,每天都是愁眉苦臉,被鄰里調(diào)皮的小孩起了一個“四季愁”的別名,她和我家只是一塊木板墻之隔,夜里,我常常聽到她唉聲嘆氣。
我家的住房條件也很惡劣,一家3代8口人住19平方,生活極為不便,苦不堪言。由于居住面積太狹窄,幾個兄弟只能住在閣樓上。冬天還可以將就挺過去,夏天卻特別難熬。閣樓沒有窗戶,簡直是個大蒸籠,半夜起床到外面兜風乘涼成了我的家常便飯。
有一次,家住揭陽榕城的表弟樹榮和鄰居兩個小伙伴到汕頭中山公園看花展,那天是星期天,我剛好放假,白天我陪他們一起去玩。本來他們說吃完晚飯后要回揭陽,可是夜里11點多鐘,卻又回來叫門,要到我家留宿,說是買不到回家的車票,只能等明天。外婆很生氣,她經(jīng)常住我家,極少回揭陽。她說表弟因為貪玩才誤車,不肯開門留宿。其實家里也沒多余的床鋪。最后表弟和他的伙伴只能在騎樓下的人行過道過夜。表弟回家后把這件事告訴舅媽,舅媽非常生氣,從此,再也不到我家串門。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幾十年,每當想起往事,我的心里還是隱隱作痛,感到非常遺憾,覺得很對不起表弟。其實外婆雖無文化,性情暴躁,也并非冷血之人,歸根到底還是窮之過,如果那時候條件允許,熱情好客的她也不會這樣絕情。十多年后,我參加了工作,覺得應該去拜候舅舅、舅媽,糾正前輩的過失,讓名存實亡的親情枯木逢春,消除生活中留下的遺憾。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guī)Я藘山锊枞~,買了幾斤福合埕牛肉丸,包了兩個大紅包,到汕頭汽車總站坐車到揭陽拜訪舅舅和舅媽,一個多小時之后到了揭陽老城區(qū)晉陽門,我向路人打聽丁處花園內(nèi)的路徑,十多分鐘就趕到舅媽家。舅舅和舅媽見到我專程來看望他倆,非常高興。噓寒問暖,非常熱情。聊到往事,我對舅媽說:那時候由于住房太狹窄,生活太窮的緣故,希望她能諒解外婆,現(xiàn)在外婆經(jīng)常數(shù)念他們。由于不愉快事情時間已經(jīng)久遠,舅媽也表示諒解。她說:阿媽脾氣太暴躁,很難相處,性情現(xiàn)在不知道有沒有改變,都80多歲了,找個時間到汕頭看望她老人家。此后,舅媽和舅舅經(jīng)常到汕頭來看望外婆。
哥哥是大齡青年,結婚的時候,因為家窮,買不起房子,其實,那時第三產(chǎn)業(yè)還沒有正式形成,即使手頭有錢,也難買到房子。況且他在家里是長孫,外婆也不希望他去另立門戶,只能將就在家里安個窩,家里一分為二,隔板房讓哥哥結婚。這樣一來,家里有限的空間,更捉襟見肘,雪上加霜。剩下的空間不大,只夠擺一張桌子,和幾件家什,外婆的睡床也只有搬到走廊。我們?nèi)乙廊蛔≡陂w樓上,最難受是每當煤爐添上新的蜂窩煤,煤氣上升熏得我極為難受,睡不著覺,經(jīng)常下閣樓喘口氣。
由于居住空間狹窄,閣樓上雜物堆放密集,衛(wèi)生清潔難度大,客觀上也為老鼠的生存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一次,媽媽起來煮早飯,亮開電燈,見到一只肥碩老鼠正要鉆過閣樓頂梁木杉的逢隙,老鼠見到燈光,慌忙逃竄,由于身體肥碩,木杉柱和墻壁之間的逢隙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鉆過去,由于用力太猛,身體撞倒了靠在木杉上的那根活動水龍管,歪打正著砸在自己的身上,只聽見一聲慘叫,老鼠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翻遍雜物,也未能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過了一段時間,我渾身發(fā)癢發(fā)紅,到了醫(yī)院,醫(yī)生診斷后,神色變得不自然,邊開藥邊對我說:“這是被老鼠虱所咬致病,家里可能有死老鼠藏在某個角落,應該馬上去檢查、清除、噴藥……”回家后,我們下決心查個水落石出,終于在閣樓最隱蔽的地方,聞到令人作嘔的臭味,發(fā)現(xiàn)前些日子負傷的那只死老鼠,身上已有毛毛蟲在爬行……
多年之后,外婆已經(jīng)87歲,體弱多病。一天上午,媽媽剛好去菜市,她一個人在家里,那時候她已經(jīng)雙目失眠,走路靠記憶摸索,也不知道要拿什么東西,不小心摔了一跤,剛好夾在睡床和過道狹窄的縫隙間,由于身體肥胖,手腳僵硬,動彈不得,待媽媽上市回家,她已經(jīng)永遠閉上了眼睛……
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住房條件,生活環(huán)境也大大改觀。后來幾個兄弟都先后告別了蝸居,各自有了房子。今天回想起那時的居住環(huán)境,頭發(fā)倒豎,心里還是酸溜溜的。此刻我心里百感交集,特別懷念外婆,眼里閃爍著淚花,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如果外婆能活到現(xiàn)在,她一定會贊美城市居住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一定要盡點孝心,讓出最好的房間給她老人家住。她生前是多么希望有一隔獨立的房間,安靜環(huán)境,睡上一個安穩(wěn)覺,但那只是一個沒法實現(xiàn)的奢望,她只有把奢望默默地藏在心里。
轉(zhuǎn)眼間,生命歷程又走過了風風雨雨40年,有點年齡的人都品味過其中的酸甜苦辣;仡欉^去,多少無奈伴隨著多少苦淚;展望未來,我們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也就沒有今天的太平盛世。國運連著家運,只有國泰才能民安。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應不忘初心,http://m.hmlawpc.com/牢記使命,乘勢而上,砥礪前行,樹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努力工作、開拓、進取、創(chuàng)造,使我們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五】
個人命運與整個社會形勢緊密相關,改革開放之前個人理想志向之類都是侈談,因為那時連個人的職業(yè)選擇這個基本權也沒有,即使你有夢想,也不可能成真。
1979年5月28日,天剛蒙蒙亮,我們幾個剛滿十八周歲的青年男女,擠上開往縣城的早班車。大家既興奮又新奇,更多的是惴惴不安。因為我們要工作了,而我們各自的工作是什么卻誰都不知道。我們兜里揣著公社民政辦開出的介紹信,要到縣勞動局報到后才能知道自己被分配到哪。
在石子公路上顛簸了二個小時后,我們從全縣最偏遠的公社抵達縣城。一下車就趕緊買好下午的回程車票,買不到票要么步行50公里回家,要么露宿街頭,因為那時不僅班車少,旅社也很緊張,而且還要憑證明或介紹信才能入住。我們從車站步行三公里來到縣政府大院。在一排平房里找到縣勞動局,在那里換到了一張去縣供銷社報到的介紹信,在供銷社報到后才知道我們四個被分配回了鎮(zhèn)上屬于縣供銷社管理的集體商業(yè),但具體工作崗位還是個未知數(shù)。
這就是我踏上社會的第一天。
2005年末,我從報社副總編輯崗位上調(diào)任市文聯(lián)副主席。文聯(lián)就在當年的縣政府大院內(nèi)辦公,院內(nèi)那排平房還在。此時跨進大院的心情與當年完全不同,有許多感慨,更多的則是由衷地感謝這個時代。如果不是改革開放,少年時就開始的文學夢早已在平庸的時光中被消磨殆盡了。
當年,第一次走進縣政府大門時,除了對未卜的前途命運充滿不安外,還有滿懷的迷惘。我不明白,自己的工作為什么不能由自己來挑選?為什么個人的志趣愛好得不到尊重?人生發(fā)展方向為什么不能讓自己來把握?這些問題我問過父母,也跟同學朋友聊過,大家都覺得我的這個問題有點傻。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一出生就都是被計劃好的,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戶口的畢業(yè)生回生產(chǎn)隊務農(nóng),城鎮(zhèn)戶口的由國家分配工作。城鎮(zhèn)居民的糧油是計劃供應的,肉、糖、鹽、布……連手紙、火柴都是計劃供應的,就業(yè)當然也就由國家分配了,但被分配者個人沒有選擇權,企業(yè)也沒有用人權。
而我當時為什么會有“傻”的想法呢?“文革”結束后百廢待舉,文學熱在全社會率先興起,我也成了眾多文學青年中的一名“發(fā)燒友”,不知天高地厚地決心要把興趣愛好作為理想追求,癡迷程度跟今天的追星族“死忠粉”有點相似。因為癡迷于寫作,1977年秋恢復高考時,我不顧家長的苦勸,毅然拒絕參加高考。這一點與后來的80后韓寒有點相似,韓寒是退學18年后公開承認后悔了,而我是沒多久就后悔了。且不說文學之路跟擠高考獨木橋相差無幾,更何況當時的體制下根本沒有選擇職業(yè)的自由,這樣的想法等于白日做夢。個人努力在強大的體制面前還是無能為力,要生存就必須服從分配。后來,我選擇了多個語言文學函授、刊授學習,又參加了自學考試,其中哲學、大學語文、新聞學等成績都在七八十分,這在自考中算是高分了。最后還是先后取得了大專和本科文憑。
改革是場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在陳舊觀念已根深蒂固、配套措施又不完善的情況下,要打破固有模式和慣性思維,會遇到很多阻力。像取消分配制度,雖然是件把擇業(yè)自由交還給個人的大好事,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90年代中期開始吹風,直到2000年才真正全面實施。剛開始時有些人還不理解,特別是農(nóng)村的大學生家長,他們感到子女千辛萬苦考了出去,卻連工作也沒分到,還不如早點在家種田或打工呢。
我的父親告訴我:你趕上了好時代,要不然哪有你寫作的自由。是的,改革開放之前,寫作投稿是樁很容易“犯錯誤”的事,誰知道一不小心會犯了哪個忌,成了文字獄的受害者。1948年,我的父親沒等拿到高中畢業(yè)證書,就追隨進步師生奔赴鹽城參加華中大學干訓班,與后來成為當代文學代表性人物之一的陸文夫是同班同學,他們一同跟隨解放大軍渡江南下,一同到了蘇州接受分配工作,陸文夫被分進了當時的新蘇州報社當記者,而同樣喜歡舞文弄墨的我父親則服從組織安排,從文書到農(nóng)會主任、工作隊干部,輾轉(zhuǎn)許多崗位,都與文墨無緣,只有在離休之后才重拾筆墨寫些看書讀報的心得體會。http://m.hmlawpc.com/
改革開放之前,不僅報刊少,投稿機會少,而且自由投稿者是沒有“自由”的。因為錄用之前需要對作者進行審核,要讓作者證明自己屬于“革命群眾”才行。我在讀初一時寫了篇作文,自我感覺不錯,就投寄給了縣廣播站,可能廣播站覺得作者是初中生就省了政審環(huán)節(jié)。在我從廣播喇叭里聽到了自己的作文還在得意時,學校的領導來問我:你怎么自說自話對外投稿?
從1979年起,我有習作陸續(xù)見報,有文學作品也有時事評論。從縣級內(nèi)刊,慢慢地登上了地市級、省級、中央級報刊。十幾年間,雖然人在小鎮(zhèn),雖然身處商海,雖然照相館攝影師、商店營業(yè)員、商場經(jīng)理、服裝廠廠長這些崗位與文學似乎不沾邊,但我初心不改,仍堅持著讀書寫作。1996年5月,我成了正在籌建中的市報社第一批工作人員。能進報社就是改革開放的作用,因為當時我是企業(yè)工人身份,而報社是事業(yè)單位。所幸負責籌建的領導頗有改革精神和擔當勇氣,在看過我發(fā)表在《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新民晚報》上的時評后,果斷拍板破格招錄了我。當我到市供銷總社去辦理調(diào)動手續(xù)時,市總社一位領導得知我要調(diào)到報社去,他拍拍自己的后腦勺:“啊呀,我們總社秘書科一直在物色人選,怎么就……”我笑笑,我知道,這就是舊的體制機制癥結所在,這就是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我身在小鎮(zhèn),而且還是供銷社從屬的基層集體商業(yè),市總社怎么可能把目光投到我身上呢。
我的四十年經(jīng)歷,就是改革開放的個人注釋。這四十年,我發(fā)表了數(shù)百萬字作品,出版了小說集,成為了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還擔任過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市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副主席。雖然今天的我談不上什么成功,但能讓自己興趣愛好與謀生職業(yè)、事業(yè)追求完美結合起來,這就是人生一大理想和幸福!
我個人的經(jīng)歷至少可以證明了一點:改革開放把職業(yè)選擇權還給了個人,這是對人的最大尊重,而每個人由此激發(fā)出來的能量匯聚成了整個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偉大在中國夢也是由千千萬萬個人民夢想?yún)R聚而成的。
【篇六】
每當暮色蒼茫時分,虬城的燈光便霎時亮起,從水南的海西工貿(mào)城到城北的金沙園,從城西的淘金山到城東的金谷工業(yè)園,整座城市漫妙在赤橙紅綠青藍紫交織之中。兩岸華燈映古邑,但見數(shù)橋如虹,橫貫沙溪;一條棧道盤踞七峰疊翠,如龍騰起;而巍巍佛塔矗立城西,金光耀眼。在我的心里,虬城的燈光是色彩斑斕的,虬城的燈光是動態(tài)悅目的,虬城的燈光是溫馨迷人的。
四十年前,也就是改革開放之初,沙縣只是一個三四平方千米的小縣城。那時水南水北都是黑灰灰的平房,三五座四五層的樓房,兀立在平房之中,就十分的奪目吸睛。那時城北就兩條窄小的主街道,臨溪的李綱路連著城西南路,府前路連著城西北路。到了夜晚,街燈稀拉拉的,孤零又冷落,小城被反襯得特別寒磣。那時已不興“以階級斗爭為綱”,但人與人之間還是隔著墻,人們心中依然是陰暗潮濕的。如果深夜獨行街上,四周黑漆漆的包籠著,心中難免有幾分緊張恐懼。普通市民家里一律是小盞的玻璃燈泡,晚飯后大多也為省電關掉,顯得格外陰暗冷清。燈光映射出的是貧窮落后,是單調(diào)簡陋的生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虬城人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城市逐漸向四周延伸擴大。記得拆遷改造是從李綱路的開始,拆除路兩邊的民房,建成七八層樓的高樓。一座座高樓陡然蔚起,路面拓寬,夜景工程受到重視,形成了一道虬城新景象。我曾這樣贊美道:你曾是低矮的木屋,抬著望眼看太陽從西邊的山崗降落,月亮從東邊的山崗升起,F(xiàn)在你忽然長高了,宛若穿淺色長裙的女子,站在四月晚風里,杏花春雨一陣一陣飄灑,淋濕你的長發(fā)我的詩韻。撲進你的夜里,遠處閃爍的霓虹燈,照亮我向往已久的企盼。
改革開放以來,商品意識濃烈的沙縣人闖出了小吃創(chuàng)大業(yè)的路子,在全國各大城市經(jīng)營小吃賺錢。小吃經(jīng)營者手頭有了錢,回到家鄉(xiāng)首先就想在縣城置業(yè)買房子,房地產(chǎn)市蓬勃興起。從十五六層的小高樓,到三四十層的摩天樓,在沙溪兩岸如春筍般拔地而起,縣城面積迅速擴大,如今已擴大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十多倍,達到四十多平方千米。昔日的荒郊野嶺,已成為城市中心地帶,低矮破舊的民居也變成了巍峨高聳的現(xiàn)代小區(qū)住宅。城北主城區(qū)形成五橫三縱主大路格局;建成了淘金山風景區(qū)、龍湖公園、體育公園、沙陽樂園、江濱公園、七峰疊翠棧道。東大橋、懸索橋、西大橋,大洲橋,鐵路橋橫貫南北,從原來的一橋飛架南北,到如今的六橋長虹臥波。每當夜幕降臨,大街小巷、大橋公園,屋頂山上,處處都是燈光,無數(shù)的大燈小燈、紅燈綠燈,齊放光茫,各放異彩,整座虬城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不夜天。
淘金山的盤山公路逶迤面上,燈火繞山攀行,到高處是光彩奪目的舍利塔。雄偉的高塔,金色的燈光層層盤繞,仿佛巨大的金柱君臨天下,顯示出無比的氣勢。盛夏的夜晚,人們驅(qū)車來到淘金山下,閃爍的裝飾燈下,三五成群沿路泡茶消暑。這里成了人們夜生活的一個好去處。龍湖公園的繞湖燈光則以藍色為主調(diào),把整個公園幻化成神秘之境。燈光和花香、山上的亭影和湖水的漣漪,構筑成一個宜人怡情的世界。環(huán)湖棧道里,林間小路上,處處是飯后休閑的行者和談情說愛的情侶。七峰疊翠的棧道傍山臨水而建,如一條蛟龍從沙溪躍起。夜晚無數(shù)金光閃耀燈影倒映澄碧的溪水里,水上一條龍,水下一條龍,亦幻亦真,亦真亦幻,真是游人的好去處。沙溪兩岸的江濱公園,依水而建,是隔溪相望的兩條文化長廊,亭臺樓閣里展示的是沙縣千年的歷史文化。夜晚斑斕的燈光下,人影慢移,樹影輕搖,燈光與溪聲相襯,歷史與現(xiàn)實酬唱,真如墜入神話般的仙境。虬城的燈光之美妙,如歌如夢,真是個有詩難寫之狀,有筆難畫之景。
現(xiàn)在有一些人,對現(xiàn)實愛發(fā)幾句牢騷。當然現(xiàn)實再美好,總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發(fā)發(fā)牢騷也不妨,但是如果讓時光倒退四十年,回到那個食不果腹的落后年代,回到燈光暗淡的年代,又有誰愿意呢!那時候我還年少,生活在農(nóng)村,夜晚家家家戶戶點的是松明或竹片。松明或竹片,一袋煙工夫就燃盡了,不時就要添料續(xù)火,更讓人煩的是點松明煙很大,常常嗆得人眼淚直流。也有人家點煤油燈,一燈如豆,如螢火蟲一般,忽明忽暗,不時還風來燈滅。在燈下學習做作業(yè),也要把書本湊近燈火,才能看得清。
誰又能想到,改革開放四十年,時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過上了小康的日子,許多人已從鄉(xiāng)村搬進了城里居住生活,人們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光彩。昔日低矮灰暗的虬城,如今變得如此宏敞巍峨;從前如螢的燈光,如今變得如此璀璨迷人!四十年來燈光的變化,折射時代的http://m.hmlawpc.com/巨大變遷。在光與影織就的夜景中,虬城真是好一個天上人間!
【篇七】
如今,在偉大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你可以驚奇地看到遍及城鄉(xiāng)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xiāng)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這一切,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公路交通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我的老家在南陵縣戴公山腳下,雖距縣城僅有20公里。但在我兒時記憶里,從這兒到縣城卻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那年頭,鄉(xiāng)親們要想挑柴擔糧到縣城里去賣,只得靠一根扁擔兩條腿,
一步一步艱難地沿著山腳下雜草叢生,亂石壘壘的小路向前邁。正如一句俗話,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條小路成了咱們到縣城的一條重要的路。時間久了,這條羊腸小道行走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鄉(xiāng)親們都盼望著早一點修路。
直到解放后,這條路終于有變化了。為了給村民進城賣柴賣糧提供方便,當?shù)卣贿厾幦≠Y金,一邊組織人們將路拓寬、取直,又鋪了一層砂石,一條像樣的進城公路終于通了。到了70年代初,為了發(fā)展山區(qū)的公路交通,政府又在原先的砂石路基上,再拓寬再填平。隨之,開通了縣城通往山鄉(xiāng)的客運車。到后來,車多了,這條路的“毛病”又出現(xiàn)了。暴雨或洪水之后,砂石路又被沖得坑坑洼洼、溝溝坎坎,行人和車輛行走都很困難,更傷神的是臨近縣城有一段低洼的路,雨水天氣容易被淹,連客運車輛都難通行,車站里不得不停班,這最后一公里卻成了鄉(xiāng)親們出行的攔路虎。
改革開放后,為加快山區(qū)發(fā)展和村民脫貧致富,縣里又從吃緊的財政里擠出了資金,將這條路升級成了柏油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柏油路又發(fā)生了變化,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這下,讓很多鄉(xiāng)親們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人們脫貧致富的奔頭勁兒更足了!
從原先沒有路到羊腸小道,又到砂石路,從砂石路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在國家的道路版圖中,雖然這是一條不起眼的鄉(xiāng)村公路,卻是一條與時俱進的致富路。它不正是祖國舊貌換新顏、蒸蒸日上的真實寫照嗎?
春天,當你坐在舒適的中巴車里,行走在山間的公路上,憑窗眺望,山民們正在一片片翠綠的茶園里,忙著采摘新茶;夏天,當你行走或騎行在這條路上,山民們正在一一塊塊希望的田野上,趕著“鐵牛”辛勤地耕耘;秋天,當你再次來到這里時,鄉(xiāng)親們正在公路旁的一幢幢自家興建的“小洋樓”里,享受著勤勞致富后的生活.....
一條路,能改變的還真不少!
【篇八】
我是百年高校西北師范大學的一名教師,也是一名集郵愛好者,“開展集郵教學,讓集郵課登上高校講壇”是我多年的夙愿。http://m.hmlawpc.com/
1978年12月我在西北大學參加全國運籌學學術會議,在去往飯廳的路上,校園喇叭正在播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新聞,我駐腳聆聽并感受到:寒冬即將過去,我們的國家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我的集郵愛好也一定會由此得到新生。1979年我在北京師范大學上概率論研究生班,每個星期天都要背著郵冊到北京東安門大街集郵門市部前去,為的是交換郵票、尋求集郵信息。1980年1月《集郵》雜志的復刊讓我感受到了集郵春天的氣息。1982年1月31日中華全國集郵聯(lián)合會在北京成立;1983年7月28日,國際集郵聯(lián)接納全國集郵聯(lián)為團體會員,集郵得以迅猛的變化告訴了我:集郵活動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催生下,必將獲得復蘇和發(fā)展,在高校開集郵課的夙愿一定會夢想成真。
為了夢想的實現(xiàn),我開始了一步一個臺階的工作。第一個臺階是1983年成立了“西北師大百花郵票研究會”,我出任第一屆會長。借助協(xié)會這個平臺在學校廣泛開展集郵活動,讓師生們了解到集郵是何物。第二個臺階是1985年把《中國郵票的歷史》、《新中國郵票上的錯誤研究》專場報告“擠”進了全校學術討論周,使師生們認識到集郵學是一門學科,集郵研究是高校學術研究內(nèi)容的之一。第三個臺階是編寫教材,1986年我編著的《漫話集郵》由甘肅科技出版社出版,曾作為早期集郵講座的教材。1991年我應邀參加全國集郵聯(lián)組織的集郵學教材編寫工作,先后三下福州圓滿完成了撰稿任務。1992年4月,國內(nèi)第一部高校集郵教材《基礎集郵學教程》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從此有了統(tǒng)一教材。第四個臺階是抓住機遇開集郵課。八十年代末,國家教委提出注重“素質(zhì)教育”,決定在全國高校將藝術類選修課列入教學計劃。我對此反應特別靈敏,必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契機。我當即以學校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的身份提出議案:將《基礎集郵學》列入藝術類選修課。由于在此之前已做了不少鋪墊工作,水到渠成,議案獲準,1992年10月4日《基礎集郵學》正式開課,我以主講教師的身份登上了集郵課講臺。從此,西北師大的集郵課走上了合法、規(guī)范的發(fā)展道路。
集郵課登上高校講壇,這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為了集郵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還得堅持不懈地做艱苦細致的工作。這是因為:集郵教育只有隨著集郵形勢變化而變化,隨著集郵觀念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及時改革教學手段,才能在高校站住腳、扎下根、開上花、結出果。為此,我校成立了《基礎集郵學》教研室,我出任教研室主任。在開課后的二十多年中,教研室以“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不斷修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調(diào)整教案、制作教具、編制電子版教學課件、加強資料庫和考試題庫組建,逐步逐步完善了教學體系。教研室還狠抓教學方式的改革,除繼續(xù)加強課堂教學外,增加了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參加社會集郵活動 (聆聽集郵講座、觀摩集郵展覽、參加知識競賽、參與集郵服務等);培養(yǎng)動手能力(制作特色郵品、實踐郵集制作、實習郵品拍賣、組織集郵展覽等)。教學采用高科技手段、使用多媒體設備,充分利用網(wǎng)絡開展師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經(jīng)過不懈努力《基礎集郵學》成為了西北師大一門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鑒賞精品課程。
要保證集郵教育持續(xù)發(fā)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傳承,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們的做法是:打造“梯隊”、建好“團隊”。高校開集郵課有因人而興,因人而衰的特點,因某位教師退休、離校,課程往往會出現(xiàn)斷代,或衰落,或停開。為此,從我開始每一位集郵課主講教師都要選抜、培養(yǎng)比自己年輕10歲以上的接班教師,進行傳幫帶,形成了現(xiàn)在的三代教學梯隊,保證了西北師大集郵教學連續(xù)不斷,經(jīng)久不衰。但是,僅憑學校教師資源還遠遠不夠,我們又與省郵協(xié)聯(lián)手打造由社會集郵家組成的教學團隊,有十幾名兼職教師按照教學計劃需要到?痛险n,讓不同觀點、不同風格的教學進入課堂,創(chuàng)建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中,《基礎集郵學》經(jīng)過26年的精心打造,如今已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成為了學校的精品課程。2016年6月,由全國集郵聯(lián)合會主辦,中國郵政集團甘肅分公司、西北師大承辦的“全國高校集郵發(fā)展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26個省市自治區(qū)的集郵工作者、來自國內(nèi)35所高校的集郵課任課教師相聚黃河之濱共商開展集郵教育、發(fā)展高校集郵之計。全國集郵聯(lián)會長楊利民在大會總結中用“合理定位、甘于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注重傳承”十六個字概括了西北師大連續(xù)開課24年的成績和經(jīng)驗,號召全國高等院校學習和借鑒。開好高校集郵課,搞好集郵教育,任重而道遠。西北師大同仁們決心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追求卓越,讓集郵教育在高校扎根、開花、結果,為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集郵教育再作貢獻。
【篇九】
自中國共產(chǎn)黨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直到2018年2月28日召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經(jīng)歷了九個屆別的全會和40個春秋,彈指一揮間。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使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使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為之一新。中國人民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大道上,蹄疾步穩(wěn)地沿著黨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闊步前進,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前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我們這一代人,是同共和國一同成長走過來的此生許黨人,是和國家真正的命運共同體,特別是從舊社會解放出來的人,對黨、對軍隊、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有著特殊的感情。http://m.hmlawpc.com/
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勝利和成就令人深為感慨。我們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和成果的享受者,有著很深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縱觀40年來的滄桑巨變有4點思考和認識:
回望轉(zhuǎn)折點驚心動魄
1949年10月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堅強領導下,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治理國家。面對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和美蔣敵對勢力的破壞和搗亂。進行了徹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基本的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制度,在探索建設的道路上,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失敗的教訓。1958年后“左”的錯誤和1966年開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經(jīng)濟瀕于崩潰的邊沿,黨和國家受到嚴重的挫折和損傷。
上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加劇,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受到嚴重挫折。1976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三位革命偉人相繼離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國家前途面臨著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的壓力和挑戰(zhàn)。在這嚴酷的歷史轉(zhuǎn)折關頭,在鄧小平的領導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持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zhuǎn)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次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的兩年中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的偉大轉(zhuǎn)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從此,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新的偉大革命。這個偉大革命,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這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是原來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制度。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相融合,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真理和道義的力量的歷史產(chǎn)物,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護佑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我們慶幸,正因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并一以貫之地傳承接續(xù)奮斗到今天,才有中國飛速發(fā)展,讓世人羨慕稱道和探究中國發(fā)展奧秘之故事。鄧小平同志當時曾經(jīng)很迫切地講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并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根本任務就是消滅貧窮。還說過,中國如果不搞改革開放,是死路一條。回想小平同志當年的講話,看到他的馬克思主義的人格魅力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精準設計的工匠精神。現(xiàn)在中國人民的日子比40年前的日子好多了,比現(xiàn)在“洋人”的日子也好過多了。須知,中國是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的歷史條件下,經(jīng)過革命、建設、改革而來的過程,我們有的地方跨越了奴隸社會、經(jīng)歷農(nóng)耕文化發(fā)展發(fā)育進入現(xiàn)代化過程。形象的說,過去要么沒么,現(xiàn)在要么有么。我們農(nóng)村從刀耕火種、松枝照明、騾馬運輸、無電無路、無通訊、無醫(yī)無藥、無學無校的極度貧困的走到今天,就知道和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之大幸。習近平新時代的開啟對中國帶來無限幸福的生機。凡是中國人都應該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國家、為民族、為自身的幸福苦干實干。真的由窮變富了,中國窮人少了。雖還有三千多萬貧窮人口,但有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組織指揮抓精準扶貧,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要在建黨一百周年時的2020年,一個也不少的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類歷史的奇跡,也是小平同志的愿望,更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轉(zhuǎn)折過來歷史必然,真是中國人民之大幸。我們勝利的走到今天,沒有被開除地球籍,這要得益于鄧小平同志極力倡導和推動的改革開放,不然,不會有今天的興盛之局。http://m.hmlawpc.com/
站在新起點生機盎然
黨的十九大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發(fā)展事業(yè)的偉大歷史性成就和基本經(jīng)驗令人鼓舞興奮。
這些成就是經(jīng)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chuàng)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深入開展、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這些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出一系列重大工作。
經(jīng)過改革開放的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途徑,讓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奉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的變革,這些歷史性的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經(jīng)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使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大幅提升和加強,對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統(tǒng)籌推進“五個總體”布局,協(xié)調(diào)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以及采取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qū)動戰(zhàn)略、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區(qū)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等等,特別是新發(fā)展理念的掌握,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提高,突出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防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zhàn),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極大的推進和保障作用。在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中,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中,有習近平領袖掌舵,有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在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上,不畏強敵,戰(zhàn)勝任何風險和國難,將改革開放的第二次革命進行到底。我們要今不忘夕、飽不忘饑、富不忘貧、安不忘危、愛祖國、愛人民、愛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俱進、不掉隊。
展望輝煌點信心百倍
黨的十九大確定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的總任務、社會主要矛盾,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fā)展思想,總體布局、戰(zhàn)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依法治國總目標、強軍目標、大國外交新型國際關系、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等等方面的內(nèi)容都有明確詳細的安排和闡述。從戰(zhàn)略上,頂層設計上都作出安排,有明確的路線圖,堅決認真去辦,齊心協(xié)力奮斗,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到建國100周年時,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將昂然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對新的輝煌點的到來,信心百倍,指日可待。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我們這些老兵,既聽毛澤東的話,也聽習近平的話,正因為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話,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話,值得聽、應該聽,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堅持做從嚴治黨的堅定支持者和模范踐行者,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做拾柴之人,做擁護改革有激情之人,共同增磚添瓦不懈怠之人。
維護核心點毅然決然
從我們小時候當兵之日起,就聽慣了兩句話:指導我們思想理論基礎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領導我們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chǎn)黨。
改革開放以來,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行動指南,指導黨的事業(yè)發(fā)展進步,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好、國家好、民族好,我們大家才會更好。維護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就是維護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根部利益。國內(nèi)外還有一定的敵對勢力,妄圖破壞和削弱中國的發(fā)展進步的勢頭,常常用什么“顏色革命”的伎倆手段進行搗亂和破壞,這是值得警惕和提防的。一旦有什么“顏色革命”之類的問題出現(xiàn),我們黨員就要毅然決然的站出來捍衛(wèi)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捍衛(wè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要堅持、發(fā)展和捍衛(wèi)把它的優(yōu)越性發(fā)揮到極致。對此,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信“四個自信”、自覺踐行“四個自信”、遵循黨的“五為一體”布局、協(xié)調(diào)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把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真正踐行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內(nèi)容上。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和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辦事,尊崇人民意愿,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落實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這就是書寫歷史。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鄧小平同志講,領導就是服務,換言之,黨是服務一切的。在服務中團結帶領人民前進,人民歡迎這樣的領導。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長治久安的中國的天下,永遠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天下,這是歷史的必然。http://m.hmlawpc.com/
【篇十】
九十年前,它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一座彌漫著紅色革命的英雄之城,寫下了宏偉的歷史之詩;八十年前,它是長征開始的地方,一座承載過榮辱生死的希望之城,聆聽過紅軍的頑強之歌;四十年前,它是陽光沐浴的地方,一座鐫刻過歲月變遷的奮斗之城,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風雨之路;現(xiàn)在,它是幸福扶摸的地方,一座洋溢著和諧安逸的繁榮之城,記錄了社會發(fā)展的嶄新之貌。我的家鄉(xiāng)——江西,和共和國一同成長。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王勃在這里詠賦過《滕王閣序》;山如眉黛,水似眼波,李白在這里吟唱過《望廬山瀑布》。而當毛澤東登上井岡山,建立紅色根據(jù)地,一向溫婉柔和如女子的家鄉(xiāng),那時卻如男子般威武,勇敢,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多少年,過去了。昔日的戰(zhàn)斗英雄,化作了永遠的豐碑;舊時的滾滾硝煙,凝聚成不滅的歷史。八一起義紀念館里,虔誠佇立的人群;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肅穆沉靜的老人;井岡山故跡中,認真學習的年輕人。一幅幅畫卷,一段段回憶,時光與變遷幕幕重疊。
一九九九年的元旦,我居住的城市——南昌,盛裝打扮,攜夢而來。商鋪聚集的中山路,裝修一新,一樣的結構,一樣的色彩,一樣的燈箱,一樣的喜氣洋洋。寬敞的柏油馬路第一次揭開了面紗,散發(fā)出縷縷幽香。全城的百姓自發(fā)地走上街頭,等待著新年的禮花。令人眼花繚亂的景觀燈,把整座城市照得光彩奪目,第一次結束了黑暗的夜晚。放射燈光抹過云端,與星星月亮爭輝。人頭攛動,爸爸把我扛在肩上,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興奮地笑,幸福地歌唱。芳草鋪滿了休閑廣場,鮮花綻放在每一個角落。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我聽到有人在吶喊:我們的南昌,真美。擁抱,擊掌,城市建設的輝煌成就傳遞給每一個人溫暖。
今天,那個萬眾歡呼的夜晚,已經(jīng)成為永恒的懷念。南昌的欣欣向榮卻鋪面而來。中山路、勝利路的繁華可比西單,王府井。車水馬龍,燈影人影,忙碌著,滿足著。商貿(mào)的興盛,是一座城池富足的標志。“亮化工程”、“凈化工程”滲透到大街小巷。“創(chuàng)建衛(wèi)生城市工程”更是把南昌變成了東方花園。天藍得那么明亮,水清得那么澄澈,鞋不染塵,衣不沾灰,舒適而安寧。
此外,各大國際國內(nèi)強勁企業(yè)先后進駐家鄉(xiāng),從飲食巨頭百勝集團到賣場冠軍沃爾馬超市,從電子海洋蘇寧企業(yè)到甜品之家哈根達斯……這不僅是對家鄉(xiāng)發(fā)展的肯定,也是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市場融合的豐碩成果。
政府在抓經(jīng)濟建設的同時,也為百姓提供了完善的休閑娛樂設施。秋水廣場的音樂噴泉,在炎熱的夏天,送來絲絲清涼,游人漫步于贛江邊好不愜意。紅谷灘的摩天輪,是科技與浪漫的完美結合,在高空俯覽夜幕下的城市,更是別有一番情趣。各大公園都實行免費制,晨曦中鍛煉的老人滿足而安詳,暮靄里嬉戲的孩童快樂而舒暢,夕陽下散步的情侶甜蜜而幸福。每一個社區(qū)內(nèi)都有配套的健身器材和相應的環(huán)保設施,它的發(fā)展走的是新時代下,又好又快的建設之路,而不是改革開放以前的一味強求,急功近利。所以,在繁華的背后,家鄉(xiāng)還是美得那樣清新,淳樸,怡人。
改革開放,帶給家鄉(xiāng)的除了物質(zhì)上的飛躍,還有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繩金塔的復興,滕王閣的翻修,積淀了家鄉(xiāng)悠久的文化底蘊;景德鎮(zhèn)的陶瓷工藝,贈予了美學與史學的雙重享受;八大山人紀念館的修建,使無數(shù)文人墨客欣然前往;藝術劇院的精彩演出,豐富了人們的閑暇時光;儺文化廣場里別樣的生動,科技館里奇妙的驚喜……生活在這樣一座城池,怎么會不幸福?
走在路上,很少見到步履匆匆,神色凝重的行人。他們或淺淺微笑,悠然自得,或面色平和,步伐堅定。改革開放,為干涸的大地,送來了春雨。衣食住行都不用擔心了,醫(yī)療養(yǎng)老也有保障了,生活節(jié)奏也舒適安心了,工作壓力也不那么了大了。幸福,寫在每一個人臉上,更寫在每一個人心里。
如果,沒有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家鄉(xiāng)也許還是那個經(jīng)濟落后,信息閉塞的革命老區(qū)。而今,摩天大樓,數(shù)字化生活都不再新奇。我們的上一代吃著野菜和苦糠從這里開始長征,探索了這些年,終于塑造出了一個現(xiàn)代,時尚卻又安靜,溫暖的城市。
改革開放,只有四個字,它的意義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一代人因它改變命運,一個城市因它煥然一新,一個國家因它而文明富強。
家鄉(xiāng),還是座新興的城池,在改革的路上,她必將芳華絕代。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