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018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來參考一下吧,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旅娲蠹覅⒖迹?/p>
(篇一)
他們的過去,和我們的現在
那是一個略顯清冷的黃昏。
下班坐車路過了以前的學校,發(fā)現從前的那間小音像店居然還在。透過車窗的學校逐漸被擱淺在了很遠的地方。在黃昏的暮色中,像是類似歷史的印記。
忽然就想起了高中時和從前的朋友一起在那里淘盜版CD的時光,十塊錢2張,非常實惠的價格。萬一哪天厭倦了,丟掉也不會覺著可惜。
然而這些年,卻再也沒有買過CD,從網絡上下載到P3、P4里是更經濟實惠和方便的選擇。
嗯啊……即使不想承認,還是有很多事情是改變了的罷。
是呀,很多事情終究都改變了。就像如今的這個社會,曾經也是個既沒有CD,也沒有P3、P4的時代……
那個時候的人們,吃著的是香蕉冰,喝著的是二廠的汽水,穿著棉衣棉褲在路上奔走;那個時候的人們讀的是《雷鋒的故事》,看的是《人證》,聽的是謝麗絲、王潔實的《外婆的澎湖灣》……
而現在的我們,吃的是哈根達斯,喝的是美年達、康師傅,西裝格領或是阿迪耐克地在路上晃蕩;現在的我們,會為了《夢里花落知多少》而哭得唏哩嘩啦,會因為《我的野蠻女友》而笑到爆棚,會把周杰倫《雙截棍》里的口齒不清當作潮流……
走進校園,看到的再也不是低矮的平房,而是高聳的教學樓;使用的再也不是短得可憐的木制鉛筆,而是名牌鋼筆、中性筆;讀的再也不是破舊不齊的舊書,而是嶄新的教科書……
我們能夠看到整齊的桌椅橫亙在眼前,看到明敞教室里的空調、電視,看到機房里的電腦,看到實驗樓里的教學用車,看到外教微笑著為同學們糾正發(fā)音……
休閑的時候我們能夠三五成群的結伴打球,可以在寬大的操場上享受陽光浴,可以去綠色網吧徜徉游戲的世界……
走出校園,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普及,看到了祖國的日漸完整統一,看到了神舟七號的發(fā)射,看到了**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看到了外交事業(yè)的蒸蒸日上……
這是他們的過去,和我們的現在!
一切,終究還是不同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同樣避免不了時間的輪回。**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祖國走出了從前的落后挨打,邁向了未來的繁榮富強;**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閉鎖的大陸土地,邁向了浩蕩的世界舞臺!
**年改革開放后的現在,我們看到了祖國如今的富足,而相信在今后的更加長遠的旅程中,我們的祖國一定能夠繼往開來,一路下去,春華秋實……
(篇二)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這首《春天的故事》,相信大家應當都不陌生。這位老人,就是改革開放的總指揮——鄧小平爺爺。
我們從歷史書上了解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一次特殊的會議,更是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中,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堅持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今年,是**年,正直改革開放**周年。我們少年兒童,正是沐浴在改革開放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的小樹苗,見證著改革開放的風風雨雨。
今天,就讓我們伴隨著《春天的故事》,來回顧改革開放**年的那些激動人心的變化。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改革開放的**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人過上了好日子。小時候,還是5,6歲時,我家住在中山路上的平房。記憶中的中山路,沒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最多的只是自行車。還有那種黃包車,兩個人坐在上面,一個“拉車”的蹬著三輪,穿梭在蕪湖的大街小巷。在那個時侯,黃包車就是比較有的錢人的交通工具了。現在的中山路,已經改造成一條繁華的商業(yè)步行街,每天人來人往,燈火通明,步行街上種植了各種花草,屹立著形態(tài)各異的雕塑,鏡湖之畔各式噴泉在燈光下交相輝映,那是多么美妙的風景!而我們家,早已住上的多層的的小區(qū)。雖然不在市中心了,但是小區(qū)的環(huán)境優(yōu)美,我們的居住條件可是大幅提高!不僅是在蕪湖市,全國各地的經濟都發(fā)展迅猛。在沿海地區(qū)設立的經濟特區(qū),如深圳等,就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風向標。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在這**年中,我國政府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我們初中生,正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每個人無論貧富貴賤多項有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為了保證尋常百姓的安居樂業(yè),就業(yè)成了民生之本;為了適應不久后的“人口老齡化”,我國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國家一項項利國利民的政策,無不溫暖著大江南北老百姓的心。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社會的和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的**年是中國航天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的**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fā)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wèi)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年,我國首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發(fā)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yè)蒸蒸日上的**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奧運大幕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成為了奧運的主人!中國隊這次勇奪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創(chuàng)歷史新高!
“啊,中國,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年的滄桑巨變,**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年!
(篇三)
——家鄉(xiāng)的成長歷程
八十年前,它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一座彌漫著紅色革命的英雄之城,寫下了宏偉的歷史之詩;七十年前,它是長征開始的地方,一座承載過榮辱生死的希望之城,聆聽過紅軍的頑強之歌;**年前,它是陽光沐浴的地方,一座鐫刻過歲月變遷的奮斗之城,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風雨之路;現在,它是幸福扶摸的地方,一座洋溢著和諧安逸的繁榮之城,記錄了社會發(fā)展的嶄新之貌。我的家鄉(xiāng)——江西,和共和國一同成長。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王勃在這里詠賦過《滕王閣序》;山如眉黛,水似眼波,李白在這里吟唱過《望廬山瀑布》。而當毛澤東登上井岡山,建立紅色根據地,一向溫婉柔和如女子的家鄉(xiāng),那時卻如男子般威武,勇敢,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多少年,過去了。昔日的戰(zhàn)斗英雄,化作了永遠的豐碑;舊時的滾滾硝煙,凝聚成不滅的歷史。八一起義紀念館里,虔誠佇立的人群;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肅穆沉靜的老人;井岡山故跡中,認真學習的年輕人。一幅幅畫卷,一段段回憶,時光與變遷幕幕重疊。
一九九九年的元旦,我居住的城市——南昌,盛裝打扮,攜夢而來。商鋪聚集的中山路,裝修一新,一樣的結構,一樣的色彩,一樣的燈箱,一樣的喜氣洋洋。寬敞的柏油馬路第一次揭開了面紗,散發(fā)出縷縷幽香。全城的百姓自發(fā)地走上街頭,等待著新年的禮花。令人眼花繚亂的景觀燈,把整座城市照得光彩奪目,第一次結束了黑暗的夜晚。放射燈光抹過云端,與星星月亮爭輝。人頭攛動,爸爸把我扛在肩上,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興奮地笑,幸福地歌唱。芳草鋪滿了休閑廣場,鮮花綻放在每一個角落。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我聽到有人在吶喊:我們的南昌,真美。擁抱,擊掌,城市建設的輝煌成就傳遞給每一個人溫暖。
今天,那個萬眾歡呼的夜晚,已經成為永恒的懷念。南昌的欣欣向榮卻鋪面而來。中山路、勝利路的繁華可比西單,王府井。車水馬龍,燈影人影,忙碌著,滿足著。商貿的興盛,是一座城池富足的標志。“亮化工程”、“凈化工程”滲透到大街小巷。“創(chuàng)建衛(wèi)生城市工程”更是把南昌變成了東方花園。天藍得那么明亮,水清得那么澄澈,鞋不染塵,衣不沾灰,舒適而安寧。
此外,各大國際國內強勁企業(yè)先后進駐家鄉(xiāng),從飲食巨頭百勝集團到賣場冠軍沃爾馬超市,從電子海洋蘇寧企業(yè)到甜品之家哈根達斯……這不僅是對家鄉(xiāng)發(fā)展的肯定,也是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市場融合的豐碩成果。
政府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為百姓提供了完善的休閑娛樂設施。秋水廣場的音樂噴泉,在炎熱的夏天,送來絲絲清涼,游人漫步于贛江邊好不愜意。紅谷灘的摩天輪,是科技與浪漫的完美結合,在高空俯覽夜幕下的城市,更是別有一番情趣。各大公園都實行免費制,晨曦中鍛煉的老人滿足而安詳,暮靄里嬉戲的孩童快樂而舒暢,夕陽下散步的情侶甜蜜而幸福。每一個社區(qū)內都有配套的健身器材和相應的環(huán)保設施,它的發(fā)展走的是新時代下,又好又快的建設之路,而不是改革開放以前的一味強求,急功近利。所以,在繁華的背后,家鄉(xiāng)還是美得那樣清新,淳樸,怡人。
改革開放,帶給家鄉(xiāng)的除了物質上的飛躍,還有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繩金塔的復興,滕王閣的翻修,積淀了家鄉(xiāng)悠久的文化底蘊;景德鎮(zhèn)的陶瓷工藝,贈予了美學與史學的雙重享受;八大山人紀念館的修建,使無數文人墨客欣然前往;藝術劇院的精彩演出,豐富了人們的閑暇時光;儺文化廣場里別樣的生動,科技館里奇妙的驚喜……生活在這樣一座城池,怎么會不幸福?
走在路上,很少見到步履匆匆,神色凝重的行人。他們或淺淺微笑,悠然自得,或面色平和,步伐堅定。改革開放,為干涸的大地,送來了春雨。衣食住行都不用擔心了,醫(yī)療養(yǎng)老也有保障了,生活節(jié)奏也舒適安心了,工作壓力也不那么了大了。幸福,寫在每一個人臉上,更寫在每一個人心里。
如果,沒有**年來的改革開放,家鄉(xiāng)也許還是那個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的革命老區(qū)。而今,摩天大樓,數字化生活都不再新奇。我們的上一代吃著野菜和苦糠從這里開始長征,探索了這些年,終于塑造出了一個現代,時尚卻又安靜,溫暖的城市。
改革開放,只有四個字,它的意義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一代人因它改變命運,一個城市因它煥然一新,一個國家因它而文明富強。
家鄉(xiāng),還是座新興的城池,在改革的路上,她必將芳華絕代。
(篇四)
我的校園情結
**年前,在我還沒有來得及出生的時候,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就召開了,改革開放帷幕已悄然掀起。關于改革開放的記憶,我不甚了了,只有時不時地聽著新舊社會交替中度過自己黛綠年華的奶奶訴說一些他們認為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我卻認為很平常改革開放的成果。是的,也許只有了解過去才能了解改革的價值。
從我依稀記事時,那已經上小學的事情了,因空靈而顯得鬧哄哄學校是我現在對那時候最為清晰的記憶。學校是一個只有四個房間的平房,三間教室,一間辦公室。學校只從一年級辦到三年級,到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被被迫轉到另外一個學校取繼續(xù)就讀,可這會大大加大了我們的行程負擔,為此我們常牢騷滿腹,有種為賦為詞強說愁的感覺。記得那時,可能是人才還是處于比較匱乏的狀態(tài)吧,我們學校僅有的三個老師,個個是全才,個個是“總統”,一個人獨自操縱著一個諾大的班級的“生死大權”,語文、數學、自然、思想、美術、體育等等,所有科目全都包了,簡直比“萬金油”還萬金油。上體育課時,老師帶著我們在芝麻綠豆大操場來回一直跑,不知繞著小操場跑了幾圈,原本一個人單槍匹馬就可以使整個操場塵土飛揚的操場,不堪折騰,不斷揚起的塵土使得諾小的校園迷失在原本湛藍湛藍的天空下。跑步聲、口令聲、瑯瑯讀書聲、鳥蟲鳴叫聲夾雜著、不時地在學校的上空繚繞、迂回….
上中學的時候,已經是九十年代末期了,通往學校的小路已經變成水泥路,而此時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學校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老師們也紛紛從全才向“專才”轉變,雖然也存在個別老師專業(yè)不對口的現象。讓人欣喜的是,校園已從芝麻綠豆大變得西瓜那么大了。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有專用的操場,雖然跑道只有200米,可活動場地著實大了許多,我已滿足,因為后來有許多同學或受打工熱影響或是家長不重視教育亦或是不同程度存在的重男輕女已經輟學。他們沒有享受過學校的多媒體教室,一個學期我們有每次班級有二次機會去那里上課呢。是啊,這可比已悄然進入千家萬戶的電話、家電,還是公路硬化什么的,更我感到新奇,著實讓我們開懷了挺長一段時間。
那時,區(qū)教育局里還有聘請了一些外地的優(yōu)秀教師來緩解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師資薄弱的現狀。由于言語的不通,我們提前遭遇“普通話”了,漸漸甩去“地瓜腔”(閩南人講普通話時口音很重,常被北方人戲稱為“地瓜腔”)。
一路風雨,一路歌。日子在涓涓細流中逝去,祈求時間停在大學里的那段美好時光。念大學的時候,已經進入21世紀了。滿懷著對校園的美好期許,我們背上行囊,遠離父母親,向著心中的圣地奔去。
進入校園后,400米的標準跑道,讓我有種如愿以償的喜悅。常在太陽已下月亮未起的時候,在翠柳下跑道旁,和要好的女朋友們暢談曾經的青澀夢想、中學時代的嬉笑怒罵以及高考的酸甜苦辣、當然也一起分享去給人當家教、到各類培訓機構當兼職等等社會實踐的感受。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學校擁有著許多先進設備,各類實驗室、實驗器材、健身器材,五花八門的社團活動室,多功能圖書館等等讓我們流連忘返,身心受益。
美好的時光總是消逝得很快,這可能是人們常說的韶華已逝吧。很快,我們隨著求職大軍融進了社會這個大熔爐,雖遭遇艱難、苦澀,但卻越挫越勇。
工作后,尤為貪戀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感受著自家和鄰居們的舊宅換新貌、日日著新裝,舒展的眉梢昭示著的美滿精神生活。
常常聽侄女說她在我之前就讀過的學校的見聞,好像有著和我不一樣的情愫。有天,我送侄女到學校上課,一座現代化建筑風格的校園置身于繁花翠柳之中,橡膠跑道、兒童娛樂器材讓我驚訝,一個不敬意的的轉身我好像看到了其他學校更為萬象一新的美好景象。
社會的偉大變革呈現在社會生活中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細節(jié)和感人的情節(jié)。改革開放中的變化也展現在我們普通市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年前的一場考試,影響了一代,影響了幾代。他們是改革的受益者,而我們是利益的延續(xù)。
“Itisnevertoolatetolearn”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諺語,意思是活到老,學到老,F在各類再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見證了國人對知識渴求,也圓了許多無緣校園人的魂牽夢繞的夢。
也許,就是在執(zhí)著追求與放棄之間,正是有了大膽放棄錯誤的思想,以及對正確知道方針的執(zhí)著追求,于是了才擁有了不斷美好的校園和社會擁有的現在來之不易的一切。
改革開放正在不斷深入……
新變化正在發(fā)生……
(篇五)
我藏不住愛你的喜悅
可以說,改革開放真的就像春風,讓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徹底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且不說城市的變化,即使是農村,也變得讓人無法想象——破街小巷不見了,骯臟的小河“整容”后變成了美麗的少女,低矮的平房早已被洋房別墅取代,一條條寬闊馬路暢通無阻……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哪能如此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改革開放推動國家蓬勃發(fā)展,讓普通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就說我吧,雖然我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但我同樣收獲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我的生命從西北那個貧窮閉塞的山村開始。祖輩依山而居,用貼近泥土的姿態(tài)在最直接的勞作中謀求生命的完整。村里人已習慣了貧窮,沒有誰會對貧窮予以深思,也沒有人愿意去探尋貧窮以外的事物。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餓了吃,吃飽了便沉沉睡去。
我是1995年退伍后通過勞務輸出來到**的,剛來時從事著雖然不耗體力但工資卻少得可憐的保安工作。當一年的合同期結束后,老鄉(xiāng)們紛紛打道回府,只有我鐵了心不愿再回去。因為我們老家沒有工廠,掙不到錢,回去也不過是當個“放牛娃”,我不愿意再像村里人那樣甘于貧窮。
后來,我在吳江成了家,便更堅定了要留在吳江的決心。鑒于妻子雙腿殘疾,我和妻便商量開一個小雜貨店,不求掙多少錢,只要能夠妻子的生活費就行。不過,當時我還是個十足的窮小子,岳父家條件也很差,家里幾乎沒有什么值錢的家具擺設,進出的門很低,個子稍微高點的人甚至一不留神就會碰頭,根本就拿不出錢來。最后還是妻子向她大伯借了**00塊錢作為本錢,小店才算開了起來。
為方便照顧妻子,我特意選擇了一份“三班倒”的工作,為了攢點錢以防岳父母以及妻子身體出現什么狀況,我則戒了婚前抽煙喝酒的習慣。那時,黨和政府也給予了我們幫助和關心,讓我始終心懷感恩。
比如我們去申領營業(yè)執(zhí)照時,相關部門得知我妻子是殘疾人后對我們非常照顧,費用都是減半的;自女兒讀初中開始,區(qū)婦聯每年都會送來慰問金;吳江日報社的“新聞助學”行動也給予我女兒關心和幫助……想到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想到黨和政府的溫情關懷,我真的藏不住愛的喜悅。
時光如水,不知不覺間,我和妻子已在小店生活了快21年,我依然堅持著20年前的“三班倒”,女兒已經上了大學。就在去年,我們向親戚借了些錢,再加上這些年我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在鎮(zhèn)上買了一套二手房。
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買新房、買汽車的能力,也清楚我們還得繼續(xù)在小店生活下去,但未來的夢想已經編織好了——把女兒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然后在鎮(zhèn)上開一家規(guī)模比較大的超市,攢點錢為女兒張羅婚事和嫁妝……幸福是需要“拼”出來的。只要有夢想并能為夢想去追逐和拼搏,我們就一定會收獲想要的幸福!
(篇六)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鵬城深圳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回首深圳的發(fā)展歷程,特區(qū)成立之前,這里只是一個巴掌大的小漁村,只有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38年后,一座座摩天大樓巍然聳起、一條條繁華的街道經緯交織,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拔地而起。改革開放之前,物資匱乏,憑票購買,以至于人們常在供銷社門前為買東西發(fā)生一些口角;時至今日,“有啥吃啥”變成了“吃啥有啥”,人們追求的不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正是改革開放,讓深圳這片熱土沸騰了起來,實現了從“一張白紙”到“奇跡之城”的偉大跨越。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深圳近40年風雷激蕩的雄渾篇章,映照出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給神州大地帶來的巨變。浦江之畔,改革開放在中國東部打開了一扇天窗,寫就“浦東傳奇”;南海之濱,改革開放大棋落子海南,昔日邊陲海島成為欣欣向榮的國際旅游島;西北邊疆,中歐班列疾馳向西,助推新疆霍爾果斯成長為戈壁明珠……“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一段段舊貌換新顏的壯闊歷程,一個個史詩般進步的發(fā)展奇跡,有力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yè)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今天,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qū),中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關口。經濟特區(qū)如何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繼續(xù)當好開路先鋒?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zhàn)如何打贏,阻礙發(fā)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怎樣革除?如何才能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有說服力?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毫無疑問,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但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拿出敢為天下先的膽魄,永葆“殺出一條血路”的闖勁,爭當開拓者、實干家,就一定能讓改革造就新氣象、開放帶來新活力,讓發(fā)展打開新空間,讓我們贏得“下一個40年”。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yè)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不斷在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的進展。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激蕩百年的民族復興夢想必將一步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
(篇七)
前行是你的宿命
201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40年前,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這篇被從哲學專刊撤下,復又經過其作者與中央黨校職員多重切磋打磨,且經過精心編輯、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fā)表在頭版的文章,已經不是一篇學術性的討論哲學的文章。而這篇文章發(fā)表后產生的石破天驚般的效應,也說明了其所具有的巨大沖擊力遠不限于學術界乃至思想界,而是波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所有方面。以這篇文章破冰開道,中國的思想解放拉開了序幕。思想解放,是去除精神桎梏的利器,是實事求是的鋪路機。正是40年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其后幾個月召開的、標志著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精神上和社會心理上的準備,并為其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40年前開始的、在當時風騷獨具、引領了世界潮流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將中國帶入了快速發(fā)展的軌道,其定數正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做出了“把全黨工作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yè)發(fā)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中明確肯定和支持了正在進行著的農村生產制度變革,并以此為標志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國策。其后40年,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淵源于這個轉折了中國命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40年間,中國改革開放的征途并不平坦。但是,實踐已然證明,只要改革開放的大路向不變,中國就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發(fā)展潮流中的弄潮兒。如果說40年前,人們是從餐桌上食物的變化開始認識改革開放,從而擁護之、投入之并隨之而動的話,那么,40年后,當人們不慮溫飽的同時,是否也該不再關注今后前行的路向了呢?
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當然不僅僅是餐桌上的變化,不僅僅是溫飽,也不僅僅是經濟體量的劇增以及隨之而來的跨入中等收入門檻。實際上,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最根本、最具決定意義的變化,就是人的自由度的增大。正是有了自由以及不斷跟進的制度化認可,人們才有可能釋放出創(chuàng)造潛力,在經濟領域實現了飛躍式發(fā)展。
也因此,人的自由度的增大以及不斷增大的歷史和愿景,也即決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路向不應變、不能變。40年里,改革開放已不僅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同時也已成為人們的精神力量和社會責任。以往40年的歷史提示人們,只有在改革開放的路向上,中國才會如以往那樣遇到各種發(fā)展之機,從而抓住這些機遇,順應時勢,進而促成和成就歷史之變。
40年過后,由于其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仍然是中國最大的政治經濟共識,仍然是中國前行路向的不爭之定數。改革開放之不可移、不可變的根基在于,這個路向已經成為政治經濟穩(wěn)定的標志物,成為人們安定坦然的心理基礎。這個路向把握不準,不僅影響今后的機遇的數量和種類,也影響人們的安定感和安全感。
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確定改革開放的路向并堅定前行,這正是歷史昭示的中國宿命
(篇八)
話說**年
歲月荏苒,轉眼改革開放已經有**個年頭了。這**年間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的茅草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作為80后,我是幸運的一代,生長在和平年代,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沒有經歷戰(zhàn)爭,沒有經歷文革,更不知道饑餓是什么感覺。78年以前是什么樣子,真的不知道,零星的概念來自于祖母的嘮叨和書本的記載。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所有人都放下手頭的事情,學校停課,工廠停產,大家滿大街德發(fā)傳單、搞武斗,吃大鍋飯,憶苦思甜,大煉鋼鐵,用各種各樣的票買東西……
而對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來說,生活是異常艱苦的。據祖母說,那時候,一家六口人擠在兩件破草屋里,一天三頓吃的都是臭地瓜和爛菜葉,根本就吃不飽,更別提白米飯了。家里養(yǎng)只雞鴨都是違法的,屬于資本主義尾巴,要被揪出來批判的。當時,為了貼補家用,祖母偷偷養(yǎng)了一只雞,下了幾個雞蛋舍不得吃偷偷拿去賣,有一次,年幼的父親不懂事,跟買主說家里只有一只母雞,結果人家嫌不夠新鮮不要了,父親因此被祖母狠狠地打了一頓。
就這樣一個農民家庭,在**年后的今天,出了兩個大學生,這是祖母當初遠不敢奢望的。每每看到我和弟弟,祖母總會感慨的說:“沒想到我們也能過上好日子,我們家也能出兩個大學生!”說完這些,祖母總不忘說:“多虧了改革開放。”
是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這一切都是天方夜譚。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的春雷在全國各地的上空轟隆隆響起來了,它驚醒了每個人的靈魂,驚恐、擔憂、興奮、憤怒……什么樣心情的人都有。隨著改革的洪流一浪高過一浪,在全國洶涌澎湃地涌動,打破鐵交椅、砸爛鐵飯碗;在農村分田到戶,實行一家一戶生產,由計劃經濟逐步轉變和過度到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各種想法、各種心情的人都有,擔心者,害怕失去自己的官位、舒適的工作,怕動腦筋、不思進取的一些機關干部,怕再也不能“一張報紙,一杯茶,吊兒郎當混一天了”。農村的一些懶漢二流子,怕再也不能“干活不出力,動動嘴,伸伸腰,舒舒服服拿工分了”;歡呼興奮支持改革者,覺得改革給他們廢除了一道道“緊箍咒”,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真正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可以甩開膀子大干―番事業(yè),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祖國和人民,也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
從此,中國社會開始一天一個樣,大踏步地向前發(fā)展。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qū),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1993年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中國正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批批年富力強的社會精英、國家棟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相信黨,相信中央,相信改革,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沒有包袱,沒有顧慮,用他們的遠見卓識.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更多地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新房子、新生活,顯示了改革的強大威力和蓬蓬勃勃發(fā)展前進的美好前景,演示了一幕幕色彩斑斕的春天故事。
我的家鄉(xiāng)農村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僅有兩間茅草房早已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一磚到頂的三層樓房。我所在的村,過去破爛不堪,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房子早已換成了不是高樓大廈的四合院,就是鋼筋水泥結構的小洋樓;過去每天要走半個小時去挑井水的困難日子一去不復返,代之而來的是家家自來水直通廚房,只要輕輕地扭動一下水龍頭,甘甜清亮衛(wèi)生的自來水就嘩嘩流個不停:過去靠天吃飯的農田,早已變成了水澆地;幾千年種地納糧的歷史已經結束,國家免除了一切稅收,而且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也不愁無錢了,九年義務教育期間,不但免除了學雜費,在生活上也還有―定的補助……這些實實在在帶給農民的實惠,不要說讓農民佩服得五體投地,就連那些經常說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外國人,也不得不嘖嘖稱贊。
1978年,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殊時刻,**年,又是不尋常的一年。身處北京奧運盛會的當前,我們回顧這**年的歷史,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放眼全國,隨著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國力不斷增強,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香港、澳門紛紛回歸祖國;申奧申博成功;三峽工程順利竣工、發(fā)電、通航;西藏鐵路建成通車;神五神六發(fā)射成功;嫦娥探月衛(wèi)星升空實現了中國幾千年夢想奔月的美夢……這一樁樁,一件件感人至深,發(fā)人奮進的成果,誰能不說這是改革**年來的豐碩成果,誰敢不說這一一鐵證如山的事實,只要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才能完成和實現呢?
我贊美改革,我贊美改革**年來的豐碩成果。我更贊美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如果沒有它給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它帶領全國人民戰(zhàn)勝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艱辛和險阻,我們今天取得的一個個豐碩成果,將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而已!
(篇九)
回憶點點滴滴
改革開放**年,盡管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短暫的,但是對于一個人的一生確實是不短的一段時間。
1978那年我還很小,還不太記事,自然無法意識到那一年對于我們國家具有的特殊意義。
生命中最初的記憶,除了生病住院,另外一件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吃飯。不是不喜歡吃飯,是不喜歡吃棒子面粥。那時候,父親一個人在北京工作,我和媽媽還有弟弟還在農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時太爺爺還在,常年有病,全家12口人,就靠爸爸一個人的工資貼補家用,生活的艱難不是有過親身經歷的人是無法想象的。生產隊按勞力和工分分配糧食,我家人口多,勞力少,一年到頭,即使是棒子面,也常常不夠吃的。到80年代中期,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初見成效,情況開始慢慢好轉。記得那一年棉花和玉米大豐收,在秋天交完工糧后,爺爺終于同意了買一臺電視機。轉過年來,奶奶用自己喂養(yǎng)的那頭足有500多斤的大肥豬,換來了那臺白蘭牌雙缸洗衣機。我真的非常高興,因為奶奶終于不用在干了一天農活之后,還要洗衣洗到深夜了。這是我印象當中最深的兩樣家用電器。
1988年,我們的戶口遷來北京,終于和爸爸在一起了。因為沒有房子,最開始,借住在爸爸同事家的一間17平米的平房里。那條胡同如今已在北京的地圖上消失了。——水磨胡同19號,一個大雜院最靠外的一間小西屋,終日不見陽光。爸爸媽媽上班了弟弟上學了,我被一天天反鎖在屋里,中午的時候媽媽利用午休回來看看我。我不怕寂寞,也不怕一個人在家,最怕的是來客人。因為是平房,上廁所不方便。我只能在屋里使用痰盂,而那時我已經懂事了,知道難為情了。有時遇到坐了好久還不走的客人,我真是苦不堪言。所以那年春節(jié)回老家,我說什么都不肯再跟爸爸媽媽一起回來了。所以那幾年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仍然是在農村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
直到1990年,建國門內大街拆遷改建,我們隨之搬到了亞運村。得以近距離的感受了亞運會。同年年底,父親單位分房,我們搬來了現在的西羅園小區(qū)。記得剛搬來的時候,樓下還都是土地,夏天的時候,就是現在樓下小花園的地方,長滿了足有半人高的荒草。曾幾何時,那條臭水河,還讓人聞而生畏,即使是夏天也不敢輕意開窗。這些在今天都變成了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綠草紅花,河水清了,環(huán)境美了。
90年代初,家里裝固定電話的還不多,不僅初裝費昂貴,申請之后還要等很長時間。我家算是較早安裝上電話的。爸爸說我出門不方便,電話對我很重要。那時父親單位與外商合資,開始有些獎金了,生活漸漸的寬裕了一些。幾次手術后,我的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似乎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邁進。然而,巨大的不幸突然降臨。父親突發(fā)心臟病,突然倒下,再沒有起來。剛剛有了笑聲的家,瞬間被悲痛覆蓋。巨大的災難讓我們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父親。十年過去,悲痛似乎才減輕了些。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溫暖,也是從父親去世后才真正體會到。
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會常常夢到父親。父親去的突然,我想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每次醒來,我都在心里對父親說,“請您放心吧,我很好!現在樓下修了坡道,無障礙到家庭,出門打車,甚至有了無障礙出租車。特別是去年,在街道和居委會同志的幫助下,還辦理了醫(yī)療‘藍本’,今后看病也有了保障……”點點滴滴的變化正在改變著我的生活。
時間的列車不會聽從任何人的指揮,它不可能停留在任何一個指定的地方,它只會一路向前。
從改革之初到現在,每一年對國家、個人來說,都深深地留下國家發(fā)展前進的印記,特別是**年,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拉薩3.14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重大事件一個接著一個,歷經考驗,也積累了經驗,給世人留下深刻的記憶……。
**年,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飛速地發(fā)展,個人的生活也得到極大的改善,回首過去,展望明天,我們在珍惜和感激之余,堅信隨著國家的強大,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篇十)
觀念改變一切
改革開放**年來,我們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最能體現一國之力的GDP,已上升至世界第四位,外貿出口居世界第三位。一些舉世矚目的大工程,如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三陜電站建成發(fā)電;讓日本新干線側目,世界最快的城際列車,每小時350公里的京津城際列車在今年奧運開幕之前通車,兩地縮短至半小時車程。全長36公里,北起浙江嘉興,南止寧波慈溪的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也在今年“5?1”節(jié)通車;此外還有“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進入太空,“嫦娥”號繞月飛行,最高的青藏鐵路開通了,跨度最大的斜拉橋全長32.4公里的長**通大橋也在今年開通。中國已在世界崛起,北京的奧運會已成為世界歡樂的中心和全世界聚焦的目光中心。
透過這些閃亮的數字和宏偉的高樓大廈,我感覺到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觀念的變化。什么是觀念?觀念就是思想,就是客觀事物在人腦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這個概括的形象,有時是本質的現象,即真理。有時又有許多是表象,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住了。**年前的中國人,剛剛從文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頭腦里還有許多階級斗爭的左的思想傾向,那時中國的經濟已面臨崩潰的邊緣,物質生活非常貧乏,以致于什么都要憑票供應,糧食、副食什么都要票證,但人們干活還是提不起勁來,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我記得小時聽到一句很流行的話“沒錢買肉吃,睡覺養(yǎng)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是小平同志率先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響亮口號,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口號。但那時,大家被階級斗爭和左的思想搞怕了,許多人害怕又搞什么運動,不敢動。這時,深圳特區(qū)最先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這個口號下,深圳特區(qū)人民給全國人民做出了榜樣,蓋大樓的速度從每月一層,提高到半月一層,10天一層,最快時是七天一層,效益好,經濟收入自然就高。“深圳效應”很快傳遍沿海各省,并迅速波及到全國各地。我記得那時各省市每天都有許多黨政領導參觀團到深圳考察,回來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特區(qū)與內地最大的不同是觀念不一樣。思想變了,自然就有行動。
十幾年過去了,進入九十年代,中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記得當時有一句順口溜,“萬元戶不算富,十幾萬才起步,百萬元才算富”。雖然人們逐漸富裕起來,但遇到敏感的政治問題還是禁若寒蟬。那時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中國向何處去?人們又在思索著。這時,鄧小平同志以無產階級革命家大無畏的氣派,南下深圳,東至上海,為特區(qū)題詞,鼓勵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并明確提出,“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經濟,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進一步打破了制約人們思想社資問題界線。并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明確寫入黨代會上的報告中,讓“春天的故事”深入千家萬戶人們的心中。
進入新世紀,我國的經濟已經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成為世界工廠。“madeinchina”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離開中國貨的美國人,西方人已很難“生存”。但片面強調GDP,強調生產和發(fā)展,卻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能源緊張,東西部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別拉大,一些城市貧民和農村低保戶生活困難。這時,在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及時提出了“科學的發(fā)展觀”,制止了片面追求生產,以GDP發(fā)展“論英雄”的粗放式生產模式,提出了可持續(xù)的、節(jié)能減排的新的綠色發(fā)展觀,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和貫徹執(zhí)行。
福建人民是幸運的。福建的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期的27%,改革開放初期的37%,提高到現在的63%,位居全國第一。福建全省十二條河溪水質明顯高于全國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九個設區(qū)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福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優(yōu)的區(qū)域為85%,其余15%為良,優(yōu)良率居全國第一。曾經有人算過一筆賬,一公頃天然林1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排放0.75噸氧氣,滿足一千人的需要,就按減半計算,福建的森林所產生出來的氧氣足夠4億人生存。
黨的十七大以后,“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觀更加深入人心。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能力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充滿活力。今年初發(fā)生的南方十四省的冰凍雨雪災害和“5?12”發(fā)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們黨以“人民的生命大于天”的以民為本理念,以最快的時間,最大的努力,最強的動員號召力和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下,展開了生死大營救,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贊揚和稱頌。5月18日至21日三天舉行全國哀悼日,為死難人民降半旗,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的新事物。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的全新的詮釋。在抗震救災中,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成一種民族精神,形成了一種抗震精神,一種新的愛國熱情,讓世人矚目,更讓那些反華小丑心驚膽戰(zhàn)。中國已經崛起,中華民族在民族危亡、千難萬險中的那種臨危不屈,萬眾一心,百煉成鋼,抗爭求勝的精神給世人以深深的震憾和感慨。他們不光從“中國制造”中了解到中國人,更從抗震救災中感受到了中國心。
在一間產房里有二個年輕的母親,一個是德國的母親,一個是非洲母親。她們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親。因為環(huán)繞德國母親四周都是親人朋友送來的鮮花;圍繞非洲母親四周都是親人朋友送來的奶粉、大米、食用油、孩子衣物等?纯次覀儑业淖蛱,有著非洲母親的影子,想想我們國家的明天,也許大家都想往德國母親。存在決定意識,但意識會反作用于物質。時代在發(fā)展,國家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變化著、進步著、發(fā)展著。我們要牢記鄧小平同志的那8個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它是引導中國人民走向繁榮,走向富?登f大道的指路明燈。也許再過20年,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解放思想”這面大旗指引下,會更加繁榮富強,更加充滿活力。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