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八節(jié),民間都有喝臘八粥的傳統(tǒng),那么在這一天為什么要和臘八粥,臘八粥的來歷是什么?臘八粥最早開始于哪個朝代?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今天就由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臘八粥的來歷是什么?
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 ,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tǒng),一些地區(qū)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jié)”,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風俗通》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jīng)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于祭祀,用之當時。但當時臘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規(guī)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舉行,并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
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于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了。 后由于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粥最早開始于哪個朝代?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