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就有了情緒?和另一半吵架時,你是否經(jīng)常覺得對方不理解你?你是否扮演著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其實,決定我們?nèi)松模皇窃谖覀兩砩习l(fā)生了什么,而是我們要用怎樣的態(tài)度去接受它們。如果想要協(xié)調(diào)好自己與周圍和現(xiàn)實的關系,就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生氣時候的男女之別
比如,一個女人做好了飯等待男人,但是男人卻不能來了。男人說明了原因,“因為加班所以來不了了”,并向女人道歉,他以為這樣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女人即便嘴上說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心情卻并沒有因此變好。
在下次見面的時,為了確認對方的愛意,她會反復地詢問對方“你最近是不是太冷淡了”,“你上次都沒看出我剪了頭發(fā)”。男人無法理解女人現(xiàn)在好似心情不太好的原因,而女人也會一直處于無法釋懷的狀態(tài)。
不過,女性真正的不滿在于“希望他能吃自己花時間花心思做的飯”,“當時非常想要人陪”,如果能把這些想法直說出來,那么雙方一定可以互相理解。
憤怒的一個特征就是:一旦因情緒激動而把它表現(xiàn)出來,它便會讓自己更加怒不可遏。但是冷靜下來后,人們就會忍不住后悔,“也不是什么值得激動的事情”“早知如此當初就不那么說了”。
女性"希望被愛",男性“希望被尊重”
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注意到,在戀人或夫妻這樣的男女關系之中存在“男性就是強大的,女性就是弱小的”這樣一種無意識的想法,二者之間是不對等的。
男性希望自己是個“受女性尊重的男人”,希望自己是個“能讓女性依靠的男人”,因此,在其憤怒的根源中存在“想展示出自己強大之處”,“希望自己掌握主導權”這樣的欲求。
一旦男性被女性嘮叨,或是被女性輕視,或是被指摘缺點,就會因為“男性是強大的”這一既得權益受到侵犯而噴發(fā)出怒火來。
女性“希望被愛”,“希望得到理解”,這樣的欲望是非常被動的,女性原本就具有“接納性”,因此有時會無意識地認為“如果他愛我的話應該就能到”,采取生氣的方式來確認男性對自己的愛。
女性會通過男性聽自己的傾訴、討好自己、向自己道歉等行為確認對方的確愛自己,一旦如此,心悸便會平靜下來。
其實,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我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放縱著向己,生著別人的氣。
憤怒是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的情緒。在遭遇到某些打擊、發(fā)生了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時,怒火瞬間便會涌上心頭,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憤怒的真面目,其實是人們想要保護自己的“防御本能”。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即將蒙受損失時,就會一下子進入戰(zhàn)斗模式,想要去攻擊和自己敵對的人。我們變得情緒化的時候,就會因為想要一心一意保護自己而看不到別的事情。
除了老好人,你也可以勇敢為自己而活
我們在工作中總會被賦予各種期待。公司會要求我們具備認真與熱情、責任感和協(xié)調(diào)性,等等——“這里要求積極性”“必須為人可靠”要達成業(yè)績目標。
我們要做“優(yōu)秀的部下”“不錯的后輩”“好前輩”“優(yōu)秀員工”......如果要滿足所有的期待并為此努力奮斗,我們最后就會疲憊不堪。
我也曾經(jīng)如此,特別是第一次當上司的時候,我很想成為一個深受部下尊敬和喜愛的上司,也想成為一個得到公司認可的管理人員,為此不懈努力,每天都筋疲力盡。然而,下屬不按我的意思去做,我也沒有成為一個理想的上司,煩躁感在慢慢地侵蝕著我。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是因為“想當個好人”“不想被人討厭”這樣的想法太強烈了。我認為,這說到底是因為我沒有自信面對別人對真實的我的看法。
我們在被人賦予職能和工作的時候,“回應別人的期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是超過了期待1%,對方都會非常高興,也會開始信任我們。
但是,我們并不需要滿足所有期待、只要把握好“只對這一點做出回應”就可以了。對做不到的那部分,只要老老實實地告訴對方“這個有點難”“請幫幫我”就可以了。
有的時候,好員工、好女友、好妻子、好女兒、好朋友.......只要是想做對方眼里的好人,我們就會勉強自己,強忍住自己想說的話,拼命努力。為了回應對方,因為太希望勝任各種角色,結果卻不堪重負,就像緊繃的皮筋“啪”的一聲斷了一樣。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夠了,不想再當什么好人了,不如試著把自己一直以來扮演的“好人”范圍稍微擴大一些,變成“雖然有做不到的事情,但是該做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的人”如何?
孤獨,是因為我們在靠他人的評價而生活
如果一個人說“休息日里,只要和戀人或朋友在一起就會特別興奮,要是一個人在家就不知道干什么好,做什么事沒有精神,總在發(fā)呆”,就要對他(她)多加注意了。
不論是誰,都擁有會感受到孤獨的基因,會在突然之間感受到孤獨,而這其中也有人特別害怕孤獨,“不想自己一個人生活”,“不能和他人沒有聯(lián)系”,這類人就患了“孤獨恐懼癥”一樣,恐懼獨處,不斷尋求和他人的聯(lián)系,好像不和別人在一起就無法生活一樣。
那么,為什么身邊沒有人陪伴就會感到如此孤獨呢?
因為我們要靠他人的評價生活。人們總會想“別人會怎么覺得”“別人會認可我嗎”,把他人給自己的評價當作生存的價值,并以此為標準來行動,一旦如此,便不能享受。一個人"的狀態(tài)了。
這有可能是因為人們在幼年時期受到父母的全面保護,而父母一旦突然放手,人們便會因為“如果不能滿足別人的要求,就得不到愛”而努力。
雖說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但即便是在十多歲、二十多歲時害怕獨處的人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能夠享受獨居生活。即便不是為了別人,他們也會為了自己專心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或是獨自享受旅行的樂趣。
這些是因為哪怕沒有他人的評價,他們也獲得了可以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夠認可和取悅自己。如果一個人也能快樂地生活,人生將會輕松快樂好幾倍。
依賴于他人,會壓抑自己的欲望,或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一旦身邊沒有了人,就無法決定自己的行動,因此會使自己和對方都十分疲憊。
而擁有“喜歡和別人相處,但是一個人也ok”,這種精神獨立的人,就可以構筑起和對方平等的兩個人都會感到心情很舒暢。
與過去的悔意做了斷,療愈你的糾結
現(xiàn)在下定決心還不遲,可能會給人生帶來一次逆轉(zhuǎn)。
以前,一位35歲的男性朋友曾經(jīng)說“因為我只有高中學歷,所以無法在公司里出人頭地”。
我對他說:“那現(xiàn)在去讀個大學吧”。
他說:“不可能了吧,都這個年紀了”。
結果在那之后,他一邊繼續(xù)著公司的工作,一邊讀著成人大學,這一定是因為在他的心底,一直有著“想去讀大學”的想法吧。
類似的事情還有,有人以前一直想學鋼琴,從50多歲的時候開始學,學到可以參加小型演奏會;有人一直想自己制造家具,而從60歲才開始做還有人就是想和前男友重歸于好,而豁出去跟分手五年多的男友告白,因為了卻了一樁心愿而心滿意足。
相比做了再后悔,人們因為沒做而后悔的情況更多一些。如果有無法放棄的念想、糾纏不休的想法,就是一件還沒有了卻的事情。好好面對它,多問問自己,其實你真正想怎么做。
用愛游刃有余地駕馭情緒
情緒幫助你更好的處理事情
是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情緒難以控制”呢?的確如此,因為情緒如同有別于我們的另一種生物。你是否有過“本來我也不想生氣,結果還是生氣了”的時呢?
我認為這是因為理性“不愿生氣”,但是情緒卻“很想生氣”,這說明腦中想的和心里感受到的是兩回事。
想整理好所有負面情緒,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試著把自己的行動、語言和思考方式全部轉(zhuǎn)換成“新”的。
我們往往會認為行動、語言和思考方式是由情緒引導的,也就是說,人們很容易認為情緒在先。實際上,按心理學的觀點看,情緒是跟在它們之后的。
舉例來說,
根據(jù)統(tǒng)計,男性無法忘懷的女性中排名第一的是“讓自己為她花錢的女性”。這樣的女性向男性撒嬌,“請我吃飯吧”,“給我買這個吧”,男性花掉大把金錢后(有所行動后),就會覺得“原來我這么喜歡她啊”。
而會說“其實不用請我啦”,“AA制就好”的女性,他們總覺得無法接近。不同的行動最終會導致不同的情緒。
試著說出積極的話也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可以直接地表示。我喜歡他(她)的某一點。漸漸地,你就會真的么想了。
接下來是改變思考方式。對現(xiàn)在有所局限的消極想法,要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解釋。
舉例來說,早上在出門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咖啡杯。是心慌地著“呀,真是不吉利,可別真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好呢,還是把它當作“這可能是提醒我要小心的信號,最近做事情都慌里慌張的,要冷靜下來再行動,好呢?”
積極言語消除煩躁情緒
心情不好的人大多會說些消極的話,但應該不會有人說著積極的話卻還不高興。
“忙死了,忙死了”、“該怎么辦啊”、“我這種人........”、“唉,好累啊”類似這樣的自言自語、牢騷、抱怨之類的消極話語會滲透到思考方式中,讓人變得更加煩躁不安、消沉,心情更加不好。
如果想整理好消極的情緒,使用積極的話語可謂最簡單也最立竿見影的良藥,人也會變得心情開朗,積極向前。雖然改變情緒不容易,但改變措辭應該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為了能說出積極的話,可以在生活中尋找積極和值得感謝的地方,再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平日里多使用表示喜悅、幸福、感動、感謝的話語,可以培養(yǎng)讓我們免受壞情緒感染的抵抗力。
在這里,再為大家介紹一個把希望納入話語的方法。
假設有人安排你做一項異常困難的工作,起初你會覺得“這也太難了吧”在這種時候,再怎么說“沒有那么難”也不會任何作用,你在用否定性質(zhì)的話語思考時,已經(jīng)在腦海中留下“太難了”了這樣的印象。
這種時候,就你告訴自己“簡單”,要對自己說“要是簡單就好了”。這種完全相反的話,當你自己能夠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這種感受時,就會覺得自己能行了。
把最好的、最有希望的預測用語言表達出來,就可以描繪出畫面。親口把話說出來才是關鍵點。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樣說也太刻意了吧”,其實不是這樣的,對方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努力。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