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疊》讀后感1200字
這是一篇實誠、寫實的科幻小說,科幻是外殼,寫實是內里,意圖用簡短的故事映照現實生活中的大問題。
小說寫的是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為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送求婚信物給第一空間的依言的前因后果。整座城市都是虛幻的,秦天和依言的愛情也如由謊言吹成的泡沫。
諾獎得主阿瑪蒂亞森說,當社會完全依照單一的身份來劃分社會群體的時候,就會使社會沖突增加。于是在這座折疊的北京城中,身份地位、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思維習慣都不足以使階層之間明確分野,最好是把時間與空間也按照階層進行分配,將階層固化制度化,按捺住人們蠢蠢欲動的流動野心才徹底痛快。于是當太陽出來,普照大地,第一空間的人沐浴陽光,第三空間的人躺在膠囊中被強制睡眠。
其實,折疊的何止北京,北京何須被折疊?
并不需要用折疊城市這么硬的約束來區(qū)分、固化階層,人人皆有的羞恥之心與是非之心就足以將人劃分三六九等了。建筑工人和清潔工工作后不可避免留下印跡,別人投來的嫌惡的目光與遮掩的口鼻就足以使他們活的小心翼翼。
辨不清的明天,一眼可望到頭的未來,都使人不得勁地活著。抱得巨大既得利益的人只愿維持現狀,卑微生存的人不知也不信現狀還能改變,哪怕是野心滿滿想推動改革的人如張顯,也不得不先向現實低頭,先到銀行掙兩年錢。
也有老葛這樣能吃苦有技術的人,從第三空間躍升到第一空間,盡管只是藍領的工作。但這并不意味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葛的父母仍舊生活在第三空間,“每次回去都要打報告申請”。老葛就像無數懷抱希望只身來到大城市打拼的人,土地與戶籍制度限制以及高昂的房價卻使得全家移居團聚成為一種奢望。
有機會就會有競爭,能當鳳尾誰會甘為雞頭?
當然可以說人們的生活是咎由自取,思想狹隘、不思進取的人活該慘淡營生,限制了機會但并沒有剝奪努力奮斗的權利,而希望總是有的,何況我們并不缺乏鯉魚躍龍門的例子,哪管它是不是小樣本,畢竟人生的劇本是邊寫邊演,未結局之前,誰知道這出戲會博得滿堂喝彩還是慘淡謝幕。這樣說倒算不上何不食肉糜,不過是在自我防御罷。
可是第三空間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卑微而高強度的工作早已打磨了意志、耗盡了野心,哪有時間來思考人生的意義、追求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小說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這段話:“和數千萬其他建筑工一樣,從四方涌到北京尋工作,這座折疊城市就是父親和其他人一起親手建的。一個區(qū)一個區(qū)改造舊城市,公文素材庫(m.bsmz.net)像白蟻漫過木屋一樣啃噬昔日的屋檐門檻,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樓宇。他們埋頭斧鑿,用累累磚塊將自己包圍在中間,抬起頭來也看不見天空,沙塵遮擋視線,他們不知曉自己建起的是怎樣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樓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們才像驚呆了一樣四處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個怪胎。奔逃之后,鎮(zhèn)靜下來,又意識到未來生存在這樣的城市會是怎樣一種殊榮,便繼續(xù)辛苦摩擦手腳,低眉順眼勤懇,尋找各種存留下來的機會!
現實是很多人尤其是農民工,身心健康來到城市,最后卻不得不拖著病體離開這座打拼半生卻發(fā)現并無自己容身之所的城市。
格萊澤說“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倍^去一年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過程中的種種現象不禁令人深思。
我無意批判任何人事,只是希望現實中的各項決策能多點科學理性。
希望總是要有的。
作者:阿介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